马太福音第九章
9:1 耶稣上了船,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
9:2 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9:3 有几个文士心里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 9:4 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 9:5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 9:6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9:7 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 9:8 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 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 9:9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9:10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 9:11 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 9:12 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9:13 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9:14 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 9:15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 9:16 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9:17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 9:18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他说:“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 9:19 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门徒也跟了去。 9:20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繐子, 9:21 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9:22 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9:23 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 9:24 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他。 9:25 众人既被撵出,耶稣就进去,拉着闺女的手,闺女便起来了。 9:26 于是这风声传遍了那地方。 9:27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着他,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9:28 耶稣进了房子,瞎子就来到他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做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 9:29 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 9:30 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9:31 他们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9:32 他们出去的时候,有人将鬼所附的一个哑巴带到耶稣跟前来。 9:33 鬼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希奇说:“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9:34 法利赛人却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9:35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 9:36 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9:37 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9:38 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八.赦罪的能力(九1~8) 九1 由于受到加大拉人的拒绝,救主便横过加利利海,到了迦百农。自从拿撒勒人要设计陷害他,迦百农便成了他自己的城(路四29~31)。他在这里施行各种大能的神迹。 九2 有四个人抬着一个躺在粗糙的褥子上的瘫子来见耶稣。马可在记述中告诉我们,因为人多挤拥的关系,他们拆了房顶,把瘫子缒下去,放到耶稣面前(可二1~12)。耶稣看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罢。你的罪赦了。”注意耶稣说他看见了他们的信心。信心促使那四个人把病人带去见耶稣,那病人的信心使他得到医治。我们的主首次以宣布赦罪,作为对这种坚定信心的赏赐。这个伟大的医生在医治疾病前,先除去病因;他先赐下极大的祝福。 九3~5 有几个文士听见耶稣赦免瘫子的罪,心里便认为他在说亵渎不敬的话。由于只有神能赦罪──他们这样想就肯定他们是不会接受耶稣是神了!全知的主耶稣知道他们心里所想,便责备他们心里怀着恶念不肯信神,然后又问他们,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那一样容易。其实说任何一句都容易,但两者之中那个较容易作成呢?对于人来说,两者都不可能作成,不过第一个吩咐的后果是看不见的,而第二个吩咐的效果却能即时辨明。 九6、7 耶稣为要告诉文士他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他们也应当尊他为神),他屈尊再行一个他们看得见的神迹。他转向对瘫子说:“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罢。” 九8 众人看见那瘫子拿着褥子回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惊讶。他们害怕,因为他们亲眼目睹超自然的神迹。他们归荣耀与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可是他们完全错过了这个神迹的要义。瘫子看得见的医治,是要确定他的罪得了赦免这眼看不见的神迹。他们应当从中明白到,所见证的并非神赐权柄给人,而是神以人子主耶稣基督出现在他们中间。可惜他们并不明白。至于文士,我们从日后的事件知道他们越发顽梗,不但不信耶稣,甚至憎恨他。 九.耶稣呼召税吏马太(九9~13) 九9 四周紧张的气氛,因为马太的单纯和谦卑、愿意接受救主的呼召,得以暂时缓和。作为税吏或税局官员,他和同僚受到犹太人极度憎恶,因为他们狡滑,精打细算,压迫百姓交税。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替罗马帝国这大地主效劳,为罗马的利益服务。当耶稣经过税关,就对马太说:“你跟从我来。”马太即时有反应,就起来,跟从了耶稣,遗下传统被认为不诚实的工作,立刻作了耶稣的门徒。有人曾说:“他失去了休差,但找到了依归;他失去可观的收入,但找到尊荣;他失去舒适的保障,但找到梦想不到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成了十二使徒之一,更大的尊荣是写了马太福音。 九10 这里描述的一顿饭,是由马太安排的,为要表示对耶稣的尊敬(路五29),也是他公开承认耶稣、讲述他与救主关系的途径。所以,那些客人也是税吏,而其它来客也是被认为是罪人的! 九11 当时吃饭的习惯,是斜靠着长凳,面对饭桌的。法利赛人看见耶稣这样与社会的渣滓交往,便走到他门徒那里,指控他“滥交”之罪;一个真先知不可能与罪人一同吃饭! 九12 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法利赛人认为他们很健康,不愿承认他们需要耶稣(其实灵里患了极重的病,极需要医治)。税吏和罪人刚好相反,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真正的景况,寻求基督拯救的恩典。故此,别人对他们的控告是千真万确的!耶稣真的与罪人一同吃饭。即使他与法利赛人吃饭,控告也是对的──可能有更多的控告呢!如果耶稣不与世上如我们一样的罪人吃饭,他便要永远单独吃饭了。可是,我们要谨记他与罪人吃饭时,从不象他们放任罪恶,也从没有在他的见证上妥协。他用这场合召人来认识真理,并且过圣洁生活。 九13 即使法利赛人严谨遵守犹太教的仪式,他们的心却是刚愎、冷漠和没有怜悯的。这正是他们的问题。所以,耶稣用耶和华的话:“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引自何西阿书六6)来教他们去揣摩说话的意思。虽然神设立了献祭制度,但他并不愿意仪式代替内里的义。神不是仪式主义者,他不喜见仪式与个人的敬虔分割──就是法利赛人所作的。他们熟悉律法的字句,却对灵里有需要的人毫无同情之心。他们只是与象他们一样自义的人为伍。 相反,主耶稣对他们直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他的怜悯与牺牲完完全全地满足了神的要求。从一方面看,世上根本没有义人,所以他到世上来,是叫人人悔改。不过,只有那些认自己是罪人的人,耶稣的呼召才能生效。对于自骄自傲、自以为义和毫无悔意──象法利赛人──的人,他是不会医治的。 十.耶稣被问及禁食的事(九14~17) 九14 这时施洗约翰可能正在狱中。他的门徒遇到难题,便来见耶稣。他们常常禁食,但不明白为何耶稣的门徒倒不禁食。 九15 耶稣用比喻向他们解释。他说他是新郎,他的门徒是参加婚礼的客人。他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没理由要禁食表示哀伤。不过,他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了。他从他们当中被带走──被钉死和埋葬,升上天后,他的肉身便不与门徒同在了。虽然耶稣这番话不是在吩咐要禁食,但这番话确认禁食对于那些等候新郎再来的人,是合宜的操练。 九16 约翰的门徒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催使耶稣指出,约翰标志一个时代的完结,也宣布恩典新时代的来临。他又指出,不要把两个时代的原则混淆。把律法与恩典混淆,就如把未缩水的新布补在旧衣服上。衣服洗了以后,新布会收缩,把旧布撕裂,烂得无法补救。对于这节经文,盖伯林解释得十分正确:“犹太式的基督信仰,宣称相信神的恩典和福音,却企图持守律法,推动律法的义。这比昔日拜偶像的以色列,更受神的厌恶。” 九17 把两者混合,也象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新酒发酵做成压力,使旧皮袋裂开,因为旧皮袋已丧失弹力了。福音带来的生命和自由,破坏了仪式主义的皮袋。 向人介绍基督徒的新时代,不免引起争论磨擦。基督带来的喜乐,不能被包容在旧约的形式和仪式中。事物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秩序。朴定乔清楚指出:“故此,王警告他的子民,不可把旧的……和新的……混在一起。可是,基督教界却偏这样做。律法主义这块旧布为各地教会所接纳,并且缝在一块,制成所谓的“基督教”。结果混乱不堪,既非犹太教,也非基督信仰,不过是有名无实地用腐朽的行为替代相信永生神吧了。白白得救恩这新酒被倒进律法主义的旧酒袋会有什么后果?酒袋自然爆裂,把酒漏了出来。那宝贵的、能解生命饥渴的酒大部分流走了。律法因为与恩典被混淆了,便失去阻吓的作用;恩典因为与律法的行为混合起来,也失去美丽和特质。” 十一.医治不治之病和使死人复活的能力(九18~26) 九18、19 耶稣正谈到律法时代的转变,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打扰了他的话。那人的女儿刚才死了,所以伤痛欲绝。他跪在主面前,请他去看他的女儿,并叫他的女儿复生。由于大部分的犹太领袖害怕别人的鄙视和厌恶,都不会向耶稣求助,但那人却来到寻求耶稣的帮助。耶稣赏识他的信心,便起程与门徒到他的家。 九20 又有另一次的打扰!这次是一个女人,她受着血漏之苦已经十二年了。耶稣从不因这类的打扰而生气。他泰然自若,态度可亲,让别人可以靠近他。 九21、22 医术根本治不好这女人。其实,她的病情还日益恶化(可五26)。她在穷途末路时遇到了耶稣──至少,她看见耶稣被群众挤拥包围。由于相信耶稣能够且愿意医治她,她便从人群中慢慢向前移步,摸他的衣裳遂子。耶稣从不忽略真正的信心。他转身说她得到医治了。那时候,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就痊愈了。 九23、24 跟着,经文转述那管会堂的女儿已死了。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从事哭丧的人边痛哭,边乱嚷──都是所谓“人为的伤痛”而已。主命令所有探望的人离开屋子,同时宣告那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许多研究圣经的人相信主在这里用睡了比喻死亡。 九25、26 耶稣拉着闺女的手,神迹便发生了──她起来了。神迹的事很快便传遍了那地方。 十二.使瞎子重见光明的能力(九27~31) 九27、28 耶稣从管会堂的人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着他,求让他们看见。虽然是失明,但这两个人的灵却有敏锐的判断力。他们称耶稣为大卫的子孙,认他是等待已久的弥赛亚并以色列合法的王 。而且,他们还知道弥赛亚来到世上,他其中一个特征是能够让瞎子重见光明(赛六一1)。耶稣试验他们的信心,问他们是否相信他能作这事(使他们重见光明),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主阿,我们信。” 九29、30 然后,这位大医生就摸他们的眼睛,并说他们既然相信,就必能看见。他们的眼睛立刻完全复原。 人说:“看见就是相信。”神说:“相信就是看见。”耶稣对马大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么?”(约一一40)希伯来书写道:“我们因着信,就知道……”(来一一3)。使徒约翰写道:“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要叫你们知道……”(约壹五13)。神不喜悦倚仗神迹才有的信心。他想我们相信他,单单因为他是神。 为何耶稣切切的嘱咐得医治的瞎子不可把神迹告诉别人?从八章4节中,我们知道或许他不想百姓因为这个神迹而在时机未成熟时封他为王。由于百姓尚未悔改,他要让他们先重生,自己才作王。此外,欢迎耶稣而引起的革命性起义,只会导致罗马政府以牙还牙,可怕地向犹太人报复。除此之外,主耶稣必定要先上十字架,方能作王。任何妨碍他到加略山的事物,都是与神所预定的计划相抵触的。 九31 那两个瞎子禁不住痊愈的欣喜,竟把他们得奇妙医治的事传遍了那地方。我们或许会同情他们,甚至会欣赏他们那般殷勤喜悦地作见证。可是,他们彻彻底底地违背了耶稣,不免造成更多害处,而非益处。他们这样做,可能会引起百姓对耶稣的兴趣,但这不过只是一种肤浅的好奇心,而不是受圣灵感动,想要认识耶稣。这算是出于感激,也不能以此为合理的藉囗,去违背神的吩咐。 十三.使哑子说话的能力(九32~34) 九32 耶稣先使死人复活,然后让瞎子看见,现在又使哑子能说话。这些神迹似乎显示一种属灵的次序──先是生命,然后明白,再而见证。 邪灵使这个人成为哑巴,然后有人察觉并关注这哑巴,便把他带去见耶稣。神要祝福那些把别人引到耶稣面前的无名氏! 九33 鬼一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我们当然可以假定,他用恢复了说话的能力,来敬拜和见证那位医治他的大恩人。平民百姓都承认,以色列在见证前所未有的神迹。 九34 然而,法利赛人却说,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这就是耶稣后来所提到的不可赦免的罪(太一二32)。把圣灵所行的神迹,歪曲说是藉撒但而行,就是亵渎圣灵。虽然其它的人藉接触基督得着医治祝福,法利赛人在属灵上却依然是死的,他们眼瞎不见,而且愚拙不可挽救。 陆.弥赛亚王差派往以色列的门徒(九35~一○42) 一.收割工人之需(九35~38) 九35 所谓的“第三次加利利巡回旅程”就是从这节开始。耶稣走遍各城各乡,传讲天国的好消息──他是以色列的王,众人若悔改认他,他便要在他们中间掌权。这福音给予以色列一个真正的国度。假如以色列真的悔改接受耶稣,将会有甚事情发生?圣经没有回答。我们知道基督仍会受死,好叫神因他的义而看历代的罪人为义。 基督在教导和传道的期间,也同时医治各种疾病。弥赛亚的第一次降临,是以神迹为特征,以卑微的身分降世施恩;然而这一切标志着他第二次降临时,是带有能力,满有荣耀的到来。 九36 耶稣看见以色列有许多的人,困苦无助,就仿佛看见没有牧羊人的羊一样。于是,他就怜悯他们。啊!也许从耶稣的慈心,我们就更明白那些失丧和垂死的人,是何等悲惨无援。他们是何等需要我们时常为他们代祷: [em26] 让我能象我的救主那样观看这些人,直至泪水充塞眼帘,视野模糊;让我能用怜悯的目光凝视流离的羊,因着他的爱甘愿爱他们。[em11] 九37 要收的属灵庄稼多,作工的人却少。这个问题至今尚存;作工的人往往比所需要的少。 九38 主耶稣叫门徒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留心:呼召并不是由于需要。工人应当受差派才去作工。在十章5节中,耶稣亲自差派门徒,由此可见,他自己就是庄稼的主;我们在普世福音事工上要向他祷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