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于门徒训练敎材的中文版发刊 发刊中文版门徒训练敎材<<觉醒平信徒>>,感到由衷欣慰。这敎材就在过去十余年当中,以 SaRang敎会为首,在许多韩国敎会,日本敎会和英语圈里在成全信徒这一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认为在中国文化圈内的敎会也具有同一的功效。 门徒训练就是超越时代和场所,据于圣经的且最有效果的牧会战略。耶稣对跟随的许多群众幷满足,另外挑选了十二位门徒, 努力训练他们。结果,因他们天之国度扩大于亚洲及欧州。因此, 如今基督敎高举于万邦。我认为地域敎会也跟他们一样。我相信通过门徒训练而查经及职守的时候,每个圣徒能成为完成天之国度的同工。 诚恳的希望借助于此敎材,在中国敎会里以耶稣基督的人格和工作为榜样的门徒如蜂群起,从而在中国文化圈里早日降临完成天之国度的那天。 韩国 SaRang敎会 担任牧师 玉汉钦 寄于中文版发刊 我认为将每个信徒成全而成为基督的门徒的门徒训练就是超越时代和场所的牧会本质。耶稣建立地域敎会,每个敎会赐予牧养者卽是给每个人敎话语而效法基督的人格和工作。 过去十年当中耶和华上帝借着这本书对敎会兴起门徒训练的新波,使敎会如蜂群云涌般在各地区以门徒训练为旗帜健全的成长,由此确认门徒训练牧会的价値。 可是,我以为门徒训练牧会哲学仅仅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敎会的专有物。耶稣愿意使万民作门徒,也在全世界敎会里通过门徒训练培养出许多基督的虔诚的门徒。在世上继承上主的工作而努力敎训,传福音,治愈的工作,以此献身于完成天之国度。 就这种联系来看,这一次能出刊整理门徒训练牧会的理和实际之本书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借助于这本书,在中国文化圈的敎会能共有门徒训练牧会哲学,使每个信徒作为耶稣的门徒以健全敎会, 且继承上主的工作幷献身,以此在完成天之国度的那分工作上加发挥出惊人的作用。 韩国 SaRang敎会 担任牧师 玉汉钦 再 版 恩 言 《唤醒平信徒》与读者见面已有两年多了。在这期间,向上帝献上感谢和归荣耀给主的事情很多。忘了前、后辈的同工们所给予的激励,比什幺为惊喜的是许多敎牧同工、神学生及有见识的平信徒们对本书所给予的眞挚关心。说句实在话,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这幺大的轰动效应,是我所料想及的。在我国敎会内所发生的这种潜在的变化,得认为是美好的见证。假注重平信徒训练的指导者越来越多的话,那幺势必引起正统敎会体制的变化。牧养地上敎会的事工,幷非是简单的事情。过分偏面地强调门徒训练的话,虽会给敎会带来危险,但是从某一方面来看,敎会要重新觉悟唤醒平信徒,才能够展望我国敎会光明的前景。 为了使读者们能够对上述观点有较现实的感性认识幷进一步硏究,给牧会现场提供了较为详实、完整的材料以及断提出修正的完备的资料,加客观地给予评价。然而,本书过是报晓黎明的声音而已。对于这一部分的硏究,还望大家倾注大的心血。 说句实在的话,本书幷是作者本人独自完成的。从开拓爱的敎会八年以来,主任牧师与惜眼、血汗的弟兄姊妹们一道用可见的笔墨,一张一张所写成的。我首先向大家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中蕴育着一颗比谁都想爱主的心。 无谁都想把自己的思想借诸笔端而表达出来,但幷是因为获得了什幺完备的思想。虽完备,但愿与人一起分享。虽是什幺重要的发现,却在心中难以压抑。虽先考虑人的评,但认为有必要与大家倾心而叙。因此,在本书中,卽使有一丁点得蒙上帝悦纳的眞理,那幺将来有一天,这一眞理必势如惊。这也正是本书的动机所在。 谨借本书,需要感谢的人非常多。向那些与作者一道带着使平信徒门徒化的愿望,惜犠牲自己来服事的同道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忘记自己,尽忠心付全力,服事信徒达到完全地步的基督的仆人这是爱的敎会使平信徒门徒化的初熟的果子。有称为旗手的,是那些起带头作用的头羊。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作为平信徒与主任牧会者一道背起沉重的十字架来服事,他们也是用实际的动来证明平信徒能够为上帝的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可能性的模范人物。平信徒是谁?平信徒能够做什幺?他们以自己的人格和生活来雄辩地证明他们是基督的眞正门徒。为此有机遇能够与他们一同来服事,向上帝献上感谢。而且在爱的敎会中有许多昼夜为主任牧会者祷告的平信徒,以致本书能够问世,知欠了他们多少爱心的债,故借用本书向这些引以为荣的人略表爱心。 卽将结束之时,也向惜付出爱心的同道们致以深深的谢意,望日后多加指正,也向年如一日为普及本书付出辛的推呶书院的夏勇珠牧师及各位同仁再一次表示感谢。 一九八七年二月 玉汉钦 序 回顾基督敎历史的脚踪,就会发现敎会在世界上如覆薄冰,怀着安的使命走过来的。因敎会所处的困境,就有无法逃避的指责和阵痛。在另一方面,当敎会进入奋兴的时代,放心下的也随之而来,卽腐败和世俗化。今天我们所处的处境是否也是同样呢?难以掩饰心中的安。因罪恶的势力每时都在活动,敎会是否能在世上作光作盐,这也正是圣灵所担忧的,也是圣灵的叹息。也是这种安促使敎会能处于睡眠的状态。 恢平信徒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主张进入本世纪,絶于耳。这是否也是敎会安的体现之一呢?为使现今的时代渐渐成为尊主的名为圣的公义时代,这也是敎会能旧态依然的一个警钟。事实上,平信徒也正是为敎会的这一问题而登场的。从肯定的方面来看,敎会具有很大的希望,能够具有初期敎会的最初的活力。从否定的方面来看,这也正是敎会所面临的挑战。向哪一方面转向,关键就在于敎会的领袖怎幺做。 因此,平信徒的再发现,能说是敎会领袖肩上的重担。为什幺呢?这是关系到寻找敎会牧养的方向和重点,也需要断经过修正的纲要。许多敎会同工虽对平信徒给予很多的关心,但没有从忧虑和挫折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原因在于这是触及敎会中的尖锐之处。 说实在的,我们对于平信徒的问题,幷非踌躇于追求正统的敎牧哲学的变化,而是愿意这样。为什幺呢?因为这幷是借用随己心愿的方法中一种方法所能解决的性质。这一问题无于是谁也没有把握能解决的病症。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对于平信徒的再觉醒,也可以视为改革的特征。 据我们所知,改革幷非容易产生,改革的成效也是易收取的。从现今敎会中内向性的思考和偏见之中解脱出来,对平信徒的实体有正确的看法和盼望,要在敎会全体的改革之前,应以领袖自身的改革为前提才。事实上,在许多时代中敎会的改革意味着敎牧同工的改革。在他们心中没有引起任何变化,而敎会想自然地尝到改革的滋味,那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着有《平信徒神学》的作者(Hendrik Kraemer)认为,敎会的改革是永间断的命令,是敎会的生命和果实,这种解释是正确的。在这种意义上,敎会的改革,对于何种敎会都是必须絶对所需要的要素。也就是说,无兴盛的敎会还是衰退的敎会,或者陷入自己民族的敎会,或是灰心丧气的敎会,在改革这一点上是没有区别的。这种间断的改革,用法则来对照的话,与前所说的那样,才能找到平信徒本质上的地位和意义。为什幺呢?因为敎会全体得到了这种永间断改革的使命。 我们应重新寻回我们逐渐所丧失的平信徒正确的形象,为使敎会能够重新树立起新的形象,使其具生命力,有必要再次按照圣经的原则来重新整理敎牧哲学、战略和方法。这三方面是制定牧养方向和目标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敎牧哲学。我们只能在拥有敬虔的敎牧哲学的时候,才能期待敬虔的战略和方法。 第一部分的目的在于,我们大家一起剖析现代敎会所忧虑的有关问题。我们大家也知道,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幺问题之中也包含着答案。在这种意义上,虽有被拒絶否定的可能,但实实在在地寻求,这是至关重要的。幷且把平信徒和工人作以简要的比较,从而对平信徒的槪念和含义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所阐述的:敎会仅仅被视为崇拜的共同体,而且也应被看作平信徒相互、共同所应见证的共同体,这是新的亮光。首先必须淸楚敎会使徒性的本质,人人皆祭司及肢体的观念。主张再发现平信徒的观点是一时的神学思潮,而是从圣经话语中所看到的敎会本质及与其相统一的使命。这是値得确认的根本关键所在。敎会为何在世界上存在?平信徒在敎会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又是什幺?这些观点也正是我们从圣经中所要全面解决的问题所在。在这里,随着我们得到什幺样的答案,就会有什幺样的敎牧哲学。因此,敎牧哲学幷是其它的,而是以牧养者自身的敎会中所产生的牧养观念。 现今当之处在于,在很长时间内,我们絶大多陷入消极看待敎会的使徒性和平信徒槪念的氛围之中。从自身所陷的处境中解脱出来的最好途径,就是使牧养者全面担负起指导敎会的重担吗? 第三部分阐述的是有关门徒之道。门徒之道是与敎会的本质相统一的,是再建平信徒自身可缺少的、圣经中的基本的战略。换一句话而说,门徒之道是全体平信徒的理想。这是我们怎样敎育、训练平信徒,达到怎样的目标的答案,也是耶稣自身的答案。所以在这种意义上,门徒之道可以说指出了平信徒再发展的方向。 第四部分为开发平信徒而进的门徒训练的实际原理和方法。我们把敎牧哲学和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幺就难寻找出切合实际的理想方法。门徒训练也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耶稣自身所实践的小群形态的训练方法,是具有非常大的果效的敎育方法,这是得到大家所认证的。察验探讨其中所包含的重要特点,能应用于实际牧会的工场,那幺将受益匪浅。 第五部分是按照门徒之道的战略,从牧会现场来体验,使地上敎会的平信徒成为敎会的主体。进而实际探讨和分析我们在做什幺,实际事工中所发生的好的方面和良的方面,这样就可以从局部推知,平信徒门徒化在地上敎会处于何种程度。但在韩国敎会牧养的现场中很难找到这样的材料,这能说是令人很惋惜的事情。 目 寄于门徒训练敎材的中文版发刊……3 寄于中文版发刊……4 再版恩言……5 序 ……7 第一部 初代敎会与平信徒……13 第一章 问题与挑战……13 第二章 重要的觉醒……19 第三章 平信徒是谁?……22 第四章 敎役者与平信徒的关系……26 第二部 见证与服事的共同体……33 第五章 敎会为何存在?……33 第六章 正统敎会面临挑战……38 第七章 敎会的使徒性本质……43 第八章 平信徒的地位与作用……51 第三部 门徒之道……59 第九章 训练平信徒的战略性价値……59 第十章 耶稣与门徒……62 第十一章 在四福音与使徒传中所体现的门徒槪念……64 第十二章 人格委托的要素……67 目 第十三章 证人的要素……73 第十四章 仆人的要素……80 第十五章 改革敎会体制的可能性……86 第四部 门徒训练的原理与实战……93 第十六章 训练门徒的目标……93 第十七章 谁来进门徒训练……98 第十八章 象的选择与实际训练的阶段……105 第十九章 训练的基本原理……115 第二十章 小团契的益处……128 第二十一章 怎样指导……140 第五部 从敎会现场中所看到的可能性……159 第二十二章 现场的必要性……159 第二十三章 期我国敎会的根及初创精神……162 第二十四章 SaRang的敎会牧会现场……165 一、从开拓到现在 二、门徒训练 三、在密室学习圣经 四、马可查经 五、同工敎育 六、在发生着什幺? 第二十五章 敞开的门……218 第一部 初代敎会与平信徒 第一章 问题与挑战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缺;却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示3:17节说) 一、发式的敎会大奋兴 现今,我国敎会之所以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在于敎会发式的增长,拥有广大的敎会,具有非常热心的信徒以及许许多多的敎会事工。很久以前,有位在日本宣敎的传敎士认为,我国敎会的大奋兴是现代宣敎思想上的伟大飞跃。1) 一八八四年,Allen和Aunderwood两位宣敎士到韩国来传敎。历时两年,于一八八六年引领第一位信徒归主。从那时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在一九八三年这一年里我们国家的信徒增加了六十万名。据统计,我们韩国敎会的年平均增长为13~15%,是人口增长2%的600%~700%倍。从七十年代中开始,敎会每年增加四千个,每天约有十个新的敎会产生,这是何等惊人的大奋兴。1)宣敎百年纪念日旣将来临之际,现今四千万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基督敎信徒,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式的大奋兴。 在敎会如此迅速增长的背后,我们难发现一直起长远作用的几个主要的因素。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年轻的一代心中充满圣灵的能力和火一样的热情,只拿一本圣经,只依赖一本圣经,到世界各地传福音,掀起了世界福音化运动,以及五旬节运动的强劲灵风,这种外界的环境促进敎会灵性的增长。还可以指出的另一方面,就是国家政策造成社会安定,也促进了敎会的急速增长。 我国敎会是在水深火热的试练中成长起来的,正是这样的试练带来这兴的果效。上帝在患难之中所赐的安慰也特别的丰盛。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国敎会絶是偶然存在的。而这一事实也正是我们极力所强调的。 二、兴所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经常可以听到许多关我国敎会的忧虑和对我国敎会的批判。说句实在话,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免都有一种自以为荣的感觉,这有如随已意堆起来的砖垛一样,这是我们每一次察究现今敎会之时所忧虑的事情。 为重要的一方面,强调敎会量的膨胀主义,导致混敎理,只想把许许多多的人招聚到一起,注重方法、内容。随从实用主义的观念,必导致牧场的混、纷争。这样,敎会就有如引导游客奔走天,介绍天堂的旅社,虽有当,但过分吗?与此相似的传说,早有流传。 在敎会讲台,为何有世俗价値观念的味道呢?主日学校的敎育为何能使年轻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呢?拥有如云一样众多信徒的大敎会,应能有效地训练盲目的平信徒幷重新差遣他们进入俗世,但现今的大敎会面对这种状况显得这样的盲然知所措。就看开拓敎会,虽然建立敎会的时间长,信徒人也很少,但怎样发挥他们的潜能,藉着他们能否给整个敎会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我们所注目的。与此相同,断地充实现今敎会的内涵。换句话说,这是否也证明没有从本质上得以筑构。假知道了这些利因素,却仍继续追求敎会量的增长,是否会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这是得而知的。 敎会积极的目标就是使所有的国民福音化、救赎整个世界,这是可否认的。谁能妄加评这个大使命呢?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无得时得时,要传福音引领周围的邻人归向主基督。但福音化,幷是马帝国内的福音化或其再版,因为有一天风向改朝换代,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因而我们所盼望的眞正大奋兴,乃是依靠福音大能藉着改变和主宰平信徒的人格和生活而产生的。 越来越多的基督徒能够回答国民的疑问,幷在此基础上,人们非常想知道敎会所拥有的眞面貌。人们也盼望敎会能解答他们的问题,人们的盼望只是停留在说敎上,而是在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从平信徒的人格和生活之中能寻找到答案。但事实却令他们失望,迷茫之意难以掩饰。失了味的盐必被人所践踏,敎会也渐渐成为人们所非难的对象。 他们所看到的诸如此类的敎会现象,如物欲主义,祈福信仰,基督敎的释迦牟尼、世俗化、企业化…,这些非难的事实幷非独立的、割裂的内容而是相关的。这一问题的中心,就是敎会在世界上有如失了味的盐一样,失了意味的敎会意味着什幺?意味着平信徒在世界上丧失了他们的信仰的能力-福音的能力。 三、量上的增长是暂时的现象 Howard Butt 在著名的月刊《今日的基督敎》杂志上,引用Canon Green的警戒,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値的。他认为美国在技术方面远远超过英国;但在宗敎氛围上,英国则比美国前进了一大步。基于这一前提,在五十年以前,英国敎会有如现今美国敎会已达到满员或超员的地步。那时,我们到敎会作礼拜,看讲员讲道已成为习惯性的动作,而且仅满足于有这幺多量的信徒。这样持续的结果,却令人非常遗憾,敎会好象空荡荡的,导致对讲道也毫无兴趣。现今的英国敎会也正是陷入这样的光景之中。而美国敎会现今虽处于超员的状态,但信徒的圣经素质或灵性深度非常浅薄。信仰对他们的生活却没有显著的影响,主日崇拜也成为感怀之事。假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毫无改变,那幺半个世纪之后,美国敎会也必与英国敎会一样成为空荡荡的。假如我是美国敎会的牧师,在关注敎外人士之前,首先关注敎会内的信徒,打好信徒的灵性基础幷断地提高信徒素质,我将为此项事工献上自己的全部心血。1) 我国敎会是否会赴英国敎会的后尘,这是令我们所担忧的,因为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文化人类学的敎授崔吉胜认为,韩国敎会的信徒随时都有可能离去。基于这一观点,他这样说:笔者认为基督敎如此迅速的大奋兴,是由迷信或巫信的敎徒容纳基督敎信仰的结果。这样看来,这是基督敎的努力或基督敎本色化所带来的。“改宗相信基督敎的信徒随时可能再次改宗,或产生世俗化的倾向,这是对韩国敎会大奋兴的正确看法。1) 一般宗敎硏究者看来,韩国敎会量上的大奋兴幷是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我们牧养敎会信徒的时候,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过于以神为中心的生活,所传的信息也会注重人的要求过于注重神的旨意。这样当信徒以此为可喜的事,幷且牧养者也身由己满足于其中的时候,我们就应从此朦胧欲睡的软弱光景之中觉醒起来。眞正的大奋兴也必带来信徒量的增长,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敎会历史上,眞正的大奋兴幷一定带来信徒量上的增加,但量上的增长幷是错误的,也可否定。这是因为天国有如芥菜种一样,必然生长充满整个世界。但也有好的一方面,因为注重量增长的结果导致敎牧人员眼瞎,能看重一个人的灵魂。上帝所关心的是我们中间的九十九只羊,而是失丧的那一只羊。从这意义上来说,上帝幷喜欢大多(林前10:5)。当大多强调人的功而遮掩上帝的荣光,没有顺服上帝旨意的时候,上帝必喜悦大多。大卫想点人,但被上帝视为其的过犯,上帝的心思是永改的(历代上二十一章)。 Hans Ruedi Weber指出上帝的计算方法和人的核算方式是截然同的。眞正的传福音事工可能会使信徒量减少,这是难预测的。我们首先要问的问题,是怎样使信徒的量有所增加,而是怎样在思典中生长……。因此有的敎会注重门徒之道,这样量可能会减少……。新约敎会的传道在于统计而在于奉献.“ 1) 一九一七年,苏联发生共产主义革命,首先受到逼迫的就是苏联的敎会。有位历史学家辛辣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在阶级面前有如侍女一样,而对于贫困的被压迫阶级却成为操练他们成为好农民的敎练一样。基督敎没有忠实于他们脚下的土地,而是让共产主义扎根下来,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1) 对于我国敎会来讲,斧子总是放在树根上。在这种状况下,对于量的奋兴与快速变质的现今敎会而言,我们能只停留在这种状况。苏联东正敎的敎训也是我们所要警戒的吗? 我国敎会为了使现今敎会的大奋兴付之东流,换衣服就可能拿着天国的秘密好地前进。敎会是穿上情欲的衣服,而是披戴基督(13:14),这一问题是靠改变敎堂的外观所能解决的,也是靠改变牧养者的服装款式,加一条红色的带子所能解决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外乎在于敎会的主体,敎育幷训练平信徒成为耶稣的门徒。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敎会的死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远处,而是归回到圣经之中。这样,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耶撒敎会的问题也产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平信徒领袖吗?(使徒传6:1-7)转祸为福,对我们来说,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 第二章 重要的觉醒 谁是智能人,可以明白这事耶和华的口向谁说过,使他可以传说(耶利米书9:12上) 一、平信徒的再发现是上帝的旨意 进入二十世纪,敎会有一些新的亮光,其中平信徒运动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平信徒运动在西方如雨后春笋一般断地涌现。针对这一现象,许多有重要价値的文断被发表,有关平信徒训练的书籍在各书店均有出售。对大多来讲,二十世纪平信徒再发现的运动与十六世纪的宗敎改革运动遥相呼应,这种见解幷非夸大其词。也就是说,在平信徒运动之中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某种意义上,如果说宗敎改革运动是为上帝而恢纯正的敎会,那幺平信徒运动是为世人而恢纯正的敎会。 为何会突然发现关于平信徒的觉醒呢?克莱米迦指出具体的动机有两方面。一方面,现今敎会极速壮大的时候,平信徒作为见证人,幷且努力做各样的具体事工。另一方面,敎会普世合一运动。1) 同时,对于平信徒的觉醒是时代的要求,这幷是对现实过分的看法。对于平信徒敬虔的盼望和作用,仅应看作时代的要求,也应看作符合圣经的要求。这是可以从与敎会合一运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众多福音派宣敎团体身上可以知道的,因为他们也确信平信徒的使命是上帝通过圣经给予的。我们改革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言外之意,圣灵感动的眞理亮光与现实生活相符合的时候,我们相信这是上帝的旨意,幷断遵此旨。 在这种意义上,约翰斯多德(John Stott)所说的话是与此非常相应和的。我们期望平信徒能够成为适应敎会的,成为能动的建设性的一员,原因在于神学上的实用主义或偏袒主义,而是在于圣经。这在于牧养者有必要幫助平信徒,也在于盼望平信徒成为有能力的存在,这也在于世人所想而促成的,而是在于上帝所显明的旨意。平信徒在敎会之中具有可剥夺的权力和义务。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进到上帝话语的面前,上帝的旨意也正是印证那些进到上帝面前的百姓。“ 1) 二、这是敎会历史的脉膊 回顾敎会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敎会刚开始的时候,平信徒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幷保守了这一职份。新约时期的敎会及其以后近二个世纪的敎会都是以平信徒为中心的敎会。硏究古代敎会史的学者哈纳克(Harnack)这样下结说是敎会中哪一部分信徒担当起传福音使命,我们是可能知道的。我们毫犹豫地可以相信基督敎伟大的传敎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非公开的地下传敎士(平信徒)作工的结果。“ 1) 但是平信徒担负敎会重要职能,久,进入黑暗的时期,敎会虽陷入漫长的黑夜,但平信徒却断给敎会带来打破黑夜的曙光,如十四世纪魏克里夫运动。马丁德所发起的宗敎改革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由许许多多的平信徒所托住的。改革和奋兴的时代,大部分都是平信徒觉醒的时代,而停滞和堕的时代是牧养者强权横的时代。 三、我国敎会时代的使命 在现今的韩国敎会中,认识到硏究平信徒重要性的领袖渐渐多起来,这是多幺令人鼓舞的事情。虽稍有迟延之感,但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确信幷断投入到平信徒之去。这样,敎会中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迎来新的敎会秩序。平信徒的再发现幷是哪个传敎团体或国际机构的事情,而正是我们地上敎会牧师用血和民担负起来的、一刻也能忘却的托付。 如果我们的敎会仍以牧养者为中心,只关心敎会崇拜的形式,从基督为门徒所受的生产之苦的角度深思的话,再一次会尝到量上成功,质上失败的基督敎悲惨的苦果,这是耶稣所盼望的。昔日给耶稣带来许多创伤的加利利众人,在今天可能再成为敎会的主导力量。 眞正的基督敎是一团面,而是一团面酵,这是我们通过基督敎两千年来的历史可以明白的重要敎训。値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少的敎会领袖开始认识到,再次掀起平信徒觉醒运动,才能使敎会在巨变的社会之中起到面酵的作用,如此缔结了韩国敎会未来的美景,这是无可否认的。 第三章 平信徒是谁 主说: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加福音12:42) 一、敎会的主体 平信徒希原文laikos在新约圣经中幷未出现,但与圣经中时常出现的laos之意相同。原文含义有百姓、怎样的百姓、众百姓之意。世俗的意义指希时代的全体公民。圣经中的意义,首先指那些与外邦人相对的以色列民(使徒传4:10),后来也包括那些相信主的外邦新以色列民,用来指普世的全敎会(徒15:14)。这词从来就没有指某一部分或特殊的人群,时常用来指某一部分的全体而言。1) 因此我们称平信徒的时候,卽指那些被拣选事奉主的信徒、圣徒、门徒或指信徒的全体而言,这是至关重要。在这里从来就没有把敎牧人员和其余会众分别之意。就圣经而言,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把人分别开来,那就是与世人相对而言的独特阶层-上帝的儿女。但是在敎会之中,从来就没有把敎牧人员和信徒分别开来。被称为敎牧人员,却能成为分别人群的理由。平信徒这一词义,从一开始就被误解错用。从三世纪中以来,敎会渐渐制度化,具有圣职的人员的地位也断被提高。那时,奚普里安主敎开始使用平信徒这一词语。勿庸置疑,此语用来指敎会内除圣职人员以外其它的平信徒。所以圣职人员与没有圣职的平信徒之间的关系有如旧约中祭司与百姓的关系。平信徒在敎会内就被划分为两大阶层,被约定熟成而使用流传下来。 只有一群平等的上帝儿女。敎会现今还错解平信徒的含义,这是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从我们所处的环境来看,深究平信徒的原文含义虽为重要,但了解平信徒的词义在历史上怎样演变的,也是同样重要的。所以,我们还使用平信徒这一词的原因也在于此。 敎会内99%以上都是平信徒。在世人面前所显的敎会是具有圣职人员少的敎会,而是在现实生活中见证上帝国荣耀的平信徒敎会。五旬节以后,耶撒的居民直接所看到的敎会是由遵使徒敎训,新自己生活的那些平信徒所组成的。(使徒传2:44-47)世人通过平信徒而理解的敎会。就平信徒所带来的信息而言,敎会是被看作是与歌利亚争战的大卫王,就是君扫王。 但是平信徒能成为敎会的个体。他们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而作礼拜,也是敎会的观光者,也是看一看敎会有什幺需要的客人,是迫于主人的命令而被逼无的仆人。平信徒乃是敎会的主体,与敎牧人员平等,是主的肢体,他们都具有从主而来的使命感。因着使命的缘故,圣灵所赐的恩赐,各尽其责,建立主的身体。 二、昏睡的平信徒 尽人意的地方乃是众平信徒都处于昏睡状态。具有极大潜能的平信徒都无力施展。但无在哪一个敎会之中也有全心奉献的平信徒。他们的事奉是多幺重要,多幺美好,通过上帝赐福给韩国敎会的光景之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但我在这里所要讲的是:絶大多平信徒没有从维护敎会组织的机能中解放出来,他们之中很少有直接参与敎会重大的事宜,旣使有,也是停留在服侍敎牧人员的侍女的地位而再无发展。幷仅仅是这些,为重要的问题,卽使平信徒有所作为,也过是为敎会中少人所统治。其余的信徒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有的敎牧者认为,平信徒这种被动的地位,是由他们自满自足所造成的,与敎牧人员没有关系。此话虽也有一定的道理,敎牧人员致力于敎训、训练平信徒,但因平信徒的弊习使训练趋于形式。因为他们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没有受到正规的学习敎育。他们认为传道、敎训、交通都是那些受过系统神学敎育的敎牧人员的事情。 他们还认为他们已负重很多,只要保守自己在敎会中的位置,适当地做点事情就算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上帝所赐予他们重要的使命正如以扫轻视长子的名分一样付之东流。引用SirJohn Lawrence的话平信徒眞正所需要的是什幺呢?有一座庄严的礼拜堂,潇洒的牧师以及按步就班地作礼拜。在此基础上还有的话,希望敎会能让他们自已做事情。1) 假敎牧人员满足于平信徒这种良愿望的话,他的牧养工作也就毫无功效可言。敎会的主宰耶稣基督可能把责任推托到平信徒身上。经住火的草、木事奉,其责任在平信徒身上,而在敎牧人员身上。在这意义上,平信徒良的愿望能开脱敎牧人员的责任。在历史上虽有牧者被狮子所呑吃之事,却没有一位牧者被自已的羊所呑吃的事情。假如平信徒有当之处,也正说明敎会有当之处,这责任只能由那些被主所托付,牧养、临督群羊的敎牧人员来承担。 一般来说,平信徒能自己系列地学习圣经来知道自己是谁,负有什幺样的使命,为了负担起主所托付的使命应做哪些准备,应怎样事奉主等事情。我想这就是现今敎会致命的弱点。一九七四年在瑞士举的世界宣敎大会上,韩国代表团所提出的观点认为:韩国敎会在人才潜在能力、资源、训练以及灵性方面是没有缺乏的。1) 在这里,我们想问的问题就是在训练方面没有缺乏。代表团所提到的有关在训练方面没有缺乏的,乃是指韩国敎会的强项:晨祈祷、聚会出席情况、探访等传统方面的牧养内容。就这几方面而言,都能成为灵性训练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我们再一次在上帝面前怀着诚实的心看一看,就可以发现这种传统的牧养内容的弱点是什幺?正是这一强点带来这样或那样的良后果。我们就能很容易下没有缺乏的结。我们敎牧人员妨自问,我们是否眞的通过卓有成效的灵性训练而使平信徒成为我们的同人呢? 在一次宣敎大会上,有位叫麦迪森的平信徒面对许许多多的敎牧人员提出了发人深的问题。在我们周边人群之中也会听到类似的问题,然而我们却熟视无睹、听而闻。平信徒所盼望的是什幺?如果眞是重要的事情,就让我们参与吧!还有敎会的领袖应该敎导我们怎样学习圣经?怎样祷告?过爱心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传道的方法,指导我们怎样才能效法主耶稣基督,……我们是需要牧者必要的指导监督及其挑战的人。1) 在某种程度上,新敎敎会对平信徒的主体地位,置之理。这是从宗敎改革时期开始渐渐增大的病症之一,加尔文正値宗敎改革之际,所建立起来的敎会体制,具有很大的强制力。他认为这是保证敎牧人员权力所可避免的。但这种强调的结果,也就轻视了平信徒的眞正意义和重要性。1) 这类批判决非过份之举。原因在于从表面上承认幷宣信人人皆祭司,然而从内在角度来看,又回到旧约的祭司体制、这是从现今敎会的潮流中有共睹的。 新敎敎会极为强调敎会体制的结果,导致敎牧人员和平信徒之间的阶层意识,将敎会生活和社会生活分别开来的二元式的生活观,讲道万能的思潮,卓有成效的训练等方面。世纪的历史断地提醒人们明白平信徒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现今正是生活在断寻回初期敎会的平信徒特性的时代,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幷断为之付出努力。我们这幫作为敎会的领袖,如果能有深刻的认识,现今敎会则有可能永远也能听到这种呼声,永远也能觉醒沉睡的巨人平信徒。 第四章 敎役者与平信徒的关系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愼,也为全群谨愼,牧养神的敎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使徒传20:28下) 一、有使命感的敎牧人员 如果平信徒是敎会的主体,那幺从何种角度才能维系敎牧人员与平信徒的关系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是令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敎会也正是从处理这两种关系中走过来的。事实上,陷入敎牧人员与平信徒存在的二元倾向,还要维持敎制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困难的。敎牧人员和平信徒的关系,旣是非常亲近,但同时也极易给对方造成创伤。这两者的关系恶化的时候,就会导致敎权主义和反敎权主义的斗争。正如John Stott所说:敎权主义的精神就是轻视平信徒以及釆取无视平信徒的动。其相反的一方面,反敎权主义者轻视敎制,认为那是无关紧要的。虽还未到此程度,但也有废除之意。1) 如果我们静地思考,正是敎权主义者导致产生反敎权主义。但是我们使哪一方面絶对化的态度都是正确的。被称为反敎权主义的原告,在被称为敎权主义的被告面前是否看为恰当呢?但导致反敎制主义的运动,那幺在最高的法官圣经面前是得胜的。这是因为敎制乃是主耶稣基督赐给他的敎会的职份。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敎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4:11-12) 加尔文在谈到圣职重要性的时候,他认为敎制是把信徒联合成一体的钥匙,是主为保护敎会所设立的制度。因此,决能容忍反敎制的为。因此管谁努力废除我们所谈到的这种秩序或这种类型的统治,认为没有这个必要,那幺这些人就是盼望敎会分裂、灭亡的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之中,没有什幺比太阳的光和热为重要,但为了生存必需要一定的吃、喝。与此相似,为了保存敎会也必需有使徒和牧师的职份。1) 众所周知,在我们未得到使命,未被差遣作工的时候,我们能在会众面前证道,施圣礼。这是制度的问题,而是敎理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明白。1) 制度备与敎理同等的权柄。经过神学敎育,幷被按立接受圣职,属敎制方面的话,就排除因修改敎制产生无敎制主义的可能性。因为在我们周边已产生误解,幷有敬虔的聚会和团体的活动。过去,甚至部分属于福音主义宣敎团体的靑年人也受到反敎制主义的影响,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他们反对敎制,在制度上以致于否认敎会,导致反敎会的倾向。可是基于这种理由,强调平信徒,许多敎会的领袖往往会产生误解,认为这是对牧师权柄的挑战。 我们还有一个所知道的观点就是,支持反敎制主义者的困难和危险,也正是敎牧者所应注意的。换句话说,敎制絶对化所带来的挑战,就是时常陷入定罪的危险之中。向敎制挑战,与敎制絶对化而成为敎权主义,都是同样错误的。 所有的信徒都是上帝的百姓,虽为君王一样的祭司,却能否认敎制的存在和排他性。严格来说,敎牧人员在敎会事工上具有平信徒所能具备的特权,所有的平信徒都能做牧师的事工。马丁德认为,就牧师的事工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分别,卽使牧师与其它平信徒幷无特殊区别而言,就是在身份上亦是如此。但事奉的职份乃上帝所设立,在这已无法改的基点上,牧养的职份确实是与其它存在着区别。1) 因此,在某一方面,这种权柄被称为平等的权柄。与其说是升高的权柄如说是受逼迫的权柄。但加尔文如此劝告说,这是神性的权柄,故能随意对待。对待牧师能象对待敎会中雇用的仆人一样。牧师乃是遵上帝旨意的人,故能随人意任意对待,而卽证他是上帝的仆人。1) 二、按手的意义 在敎会传统上,通过按手的仪式来公认敎牧人员这样的权柄。在圣经中,按手具有何种权柄呢?在圣经中,有以下四种情况可以按手。第一,通过按手委任某人承担职份。摩西通过按手来认命约书亚为接班人(民27:23)。当使徒认命七执事的时候,也是通过按手的仪式(徒6:6)。在长大会上,也有给提摩太按手的情例(提前4:14)。第二,也有为病人按手的情况(可16:18)。第三为那些祈盼得圣灵的信徒按手祷告(徒8:17)。第四,通过按手把神所赐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提后1:6)。 综合上述事例,总结一个结,按手幷非仅仅局限在给某人任职的情况。因此,就按手的本体而言,没有絶对的权柄。但我们也得注意几个事实,按手乃是神所设立,具有神性的本源(民27:18,23);按手是在私下秘密进的,而是公开进的(民27:19)。对于接受按手的人来说,乃是上帝指名按立的。 从这意义上,加尔文认为接受按手仪式的人正如奉献给上帝一样,幷且强调按手属于使徒统緖(按手是由使徒使用,流传下来的)。他认为按手有这样的属灵恩赐,通过按手的仪式,让人看到职份的荣耀,被按手的人再属于他自己,乃是再一次告诫他,已经奉献给上帝和敎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1) 因此,按手的权柄在于基督为牧养敎会的群羊而拣选幷公开差遣敎牧同工的方面。通过按手的仪式,被耶稣选召,接受按手的人可以成为全敎会的代表。如果这样做敎会就很难找到途径,来确认谁是得到使命的人。从这一点看来,按手是出于信心的为。 三、敎牧人员的权柄体现在服事和榜样两方面。 卽使被按立为敎会的敎牧人员,他们的权柄是指导的权柄,而是从属于平信徒全敎会的权柄。被上帝所选召的敎牧人员,虽处于重要的地位,但他们的地位何时都低于众圣徒的敎会。也正是基于这种缘由,敎牧同工能居于全敎会之上。所以敎牧同工是为服事而蒙召的,可以说是从属于平信徒的。如果在敎会之中存在从属关系的话,那幺是平信徒从属于敎牧人员,乃是敎牧人员从属于平信徒,我们是属于他们的,是为耶稣的缘故而成为他们的仆人。因此,我们再给监督(主敎)致信的时候,属名为你的仆人,如给平信徒致信之时,款为你的仆人为确切。1) 耶稣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服事榜样。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象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象服侍人的。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侍人的呢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加福音22:25-27) 敎制的权柄和世俗权柄的差在于,从服事中得到敎制的权柄。使徒们也正是从这一角度说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其中传道乃是这样,把传道人升到很高地位,指服事上帝的话,但服事平信徒也为过分。 我们通常把敎牧同工称为服事的人,常有大恰当的感觉,认为服事的含义之中有受苦之意。敎牧人员舍弃世上一切所有,做主工与作服事平信徒的仆人,能很好地统一起来。耶稣虽处在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20)。这种苦境之中,但耶稣从来没有认为服事是件苦差事。耶稣取了奴仆的形象服事人,体现在敎训、传道、医治以及一生的事工幷最终以舍命而告终。 保卽将离开以弗所敎会的时候,从他告别的言辞中可以看到,他三年来牧养的生活,眞正的事工在于服事群羊: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练。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敎导你们。又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20:19-21),但保幷没有背负苦难的十字架来服事众人,(参徒20:33-35) 而象耶稣一样,服事虽有苦难,但服事本身幷是苦难。敎牧同工服事平信徒应体现在使他们站在应有的位置上,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是这样,那幺敎牧同工有亏于称为服事平信徒的仆人。 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再一次重申,在新约圣经中,毫无使敎会向敎权方面发展的踪影。耶稣是仆人,敎会成为仆人的敎会也是的,1) 敎会的仆人无在敎会任何方面也应做权势的态度。就是强调敎制的保,也是常常把自己放在服事人的地位上来作工。我们幷是管辖你们的信心,乃是幫助你们的快,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林后1:24)我们原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幷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林后4:5) 我们所应记的,无德还是加尔文,虽然多次强调敎牧同工的义务,顺服、服事等事工,却从来没有强调敎牧同工的地位、权力和威严。他们也认为平信徒具有与敎牧人员同等深度的属灵使命,他们的使命与敎牧人员的使命幷没有差。1) 敎牧同工实平信徒所具有的祭司职份,但幷是包办平信徒的祭司职能,而是按着一定的秩序而。因此敎牧人员的重要性,是在于代替或代表谁,而是在于幫助、指导平信徒实祭司的职能。我们还要知道一点,敎制具有树立榜样的地位,特别是从服事角度而说的榜样。也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3),主宰角色的反面就是服事的角色。敎牧同工幷是主宰的榜样,而是服事的榜样。当正确树立起这一服事观念榜样人群的时候,全敎会才能顾从(彼前5:5)。因此,被按立的敎牧同工只有在服事的事工中,才能努力他的权柄和荣光。然而敎牧人员通过敎制来压制他们,使他们处于毫无能力、低人一等的地位,而导致陷入敎权主义腐败的状况,我们就得认为这就是毁坏敎会,就是使敎制的神性受亏损的事情。我们如果想正确处理好敎牧人员与平信徒的关系,别无他可寻,确认平信徒就是敎会,敎牧人员就是为服事敎会,按神的旨意使他们完全而被选立的仆人。现今敎会的敎牧人员有必要降卑自己。因此,平信徒也要尊重服事他们的敎牧人员幷顺服他们,重新恢他们所应发挥的作用。 第一部(注) 第二部 见证与服事的共同体 第五章 敎会为什幺存在 一、敎会的定义 我们首先了解何谓敎会?敎会为何要存在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家公认平信徒的位置和作用归属于敎会本质。 新约圣经对敎会一词的最基本的定义,是指那些在基督里得蒙选召的上帝的子民(林前1:1-2,弗2:19)。他们是上帝所生的(约1:12-13)。上帝仅创造了他们,选召了他们,而且还要保守他们拯救他们一直到底。上帝子民的敎会是在耶稣基督活以后,随着那些接受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独生爱子之人的兴起而诞生的。他们是一群脱离了黑暗的权势,得以进入上帝爱子国度的、新子民的团契(西1:13)。从这意义上讲,敎会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圣洁的的国度(彼前2:9)。 我们称呼敎会是上帝的国度时,首先必须从救赎史的观点去硏究,否则有可能在敎会的解 释上犯某些严重的错误。彼得库兹米克(Peter Kuzmic)将地上敎会视为过渡时期的制度,这是他把敎会与上帝的整个救赎史进比较而得出的结果。1) 敎会是耶稣降世对将要实现的上帝国的,有机的、制度的、世界性的象征。如果是指包万象的上帝的统治领域,而非指上帝国度的活,那幺,就可以把敎会看作是属于该统治内的、过渡时期的制度了。 因此说,能将敎会与上帝的国度等同起来。敎会完全无法否认其完全性和软弱性。纵观敎会历史,当将敎会与上帝的国度等同起来时,就会重演如同马大公敎会一样的森严的敎权主义的悲剧,所以,敎会统治决可以替代基督的统治。 处于这一过渡时期的敎会,要以谦卑、渴慕的态度等候将来主再临时将要建立的上帝国度的到来。我们应该晓得敎会尙未到达永远的天家,而是正处在向着永远之城迈进的途中。因此说,现今的 敎会仅是彰显末日的征兆,而且也是显示将来所要发生之事的屛幕。当万王之王降临时,敎会将要继承其王国,这个王国也将建立在整个宇宙当中。 当将敎会下定义为上帝的子民和上帝的国度时,这个敎会就能说是某个敎牧人员的或是某个平信徒的,而是得蒙选召的全体子民的敎会。有鉴于此,敎会没有留下丝毫轻视平信徒的位置和作用的余地。 二、敎会存在的理由 接下去对敎会为何要存在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敎会在世界存在的目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述。上帝在地上设立敎会,保守敎会是为了上帝,为了世界,也是为了敎会本身。 首先敎会是为上帝而存在。他从世界选召敎会是为了自己的名,使自己的名得到当受的荣耀(徒15:14)。所以,敎会的首要义务是敬拜上帝,上帝的子民先要学习敬拜那独一为圣的上帝,他们最先受到的礼遇是进入敬拜上帝的圣洁班列。以整个人格献祭是该敬拜的特性。整个敎会的上帝子民联合成为一个肢体,成为圣洁的祭司,借着敎会的元首我主基督,献上上帝所喜悦的灵祭(12:1;彼前2:5)。 敎会的敬拜一定要以上帝的神格为根据,我们首先要知道所敬拜的是谁,献上他所当配受的敬拜(诗29:23;启4:8)。而且,我们的敬拜也要以上帝为敎会所的,卽以上帝的创造和救赎为根据。在天上坐在宝座一的众长,藉着上帝的创造将荣耀,尊贵,权柄都归给他(启4:11),而众天使则正在敬拜曾被杀的羔羊(启5:12),上帝将我们从永死中救赎出来的恩典成为敬拜的依据,这也为初期敎会通过圣餐礼拜,时常对基督之灵的监格感恩涕作出了最好的解释。加尔文和马丁德亦希望敎会维持这种礼拜的道成肉身的特性。他们相信上帝借圣经话语和圣礼为途径,悦纳以其爱子之名敬拜的聚会。1) 其次,敎会为了世界而存在。敎会被呼召仅是作基督的见证人,而且又是被差遣到世界中去的圣徒的团契。敎会向世界所要承担的最重要的义务,是把福音传到地极。无敎牧人员或是平信徒,都是为此而被选召的;所以,凡属敎会的众肢体都有这传福音的恩赐,无一例外。可见,平信徒被呼召,授予他们最大的服事事工就是传讲福音,卽作基督的见证人。1) 关于这一问题将在敎会的使徒性本质时给以详细述。 最后,敎会是为其自身而存在。该点构成加尔文敎会的中心部分。他认为,上帝赐下敎会的必要性是为补充无知和怠搀杂在人之属性中导致的缺欠,为使荫庇于敎会中的上帝子民在信仰上成为成熟的人,敎会就要断实母亲般的牵挂,直至达到目的。所以,信徒因其软弱的一面,一生都可能离开敎会这一共同体。1) 上述关于敎会为上帝,为世界,为其自身而存在的述在敬拜、传道和训练中均容忽视。但是,这三种目的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间有彼此的联系。当敎会眞正持守住这些时,就可以实现上帝荣耀的这一至高的目标。 纵观古今敎会历史,敎会因其自身的完善性导致片面地强调某一点为其存在目的之事时有发生,强调敎会仅为上帝而存在的神学家仅大有人在,近来,极力倡扬敎会独为世界而存在的神学家也在与日俱增。例如:巴温克(J.H.Bavinck)高举上帝的荣耀来阐述敎会存在的缘由时说:敎会通过言、祈祷和敬拜来赞美上帝,这是她存在的目的。赞美之事何其重要,一定要成为敎会生命的核心。……同时敎会也可忘记为满足人生命的需求而存在的事实。宣敎活动是偶然的,而是敎会本质的一部分。1) 与巴温克持同观点的克莱漠则在敎会是宣敎的命题下倡言敎会存在的基本法则。敎会是为个人存在,而是为社会存在。他认为宣敎是敎会的一部分,而是敎会的本质,是其本体。敎会仅是见证基督的共同体,而且也是奉差遣的共同体。所以敎会为世界的缘故,被差派到世界当中。1) 我们敎会存在的理由时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当我们强调上帝,世界和敎会中任何一项时,存在取舍其中任何一项的问题,只是因时代的需求在强调上的着重点同而已。我们对宣敎可以持同的见解,或认为宣敎是敎会本质,或认为宣敎只是敎会本质的组成部分;但是,能因见解同而否认或删去其中任何一点。上帝希望通过圣徒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子献上的感恩的祭物和他的子女与基督的身量一齐增长来得荣耀,删去其中任何一点都是他的旨意。 现代敎会似乎正在从其自身的存在法则上失去平衡。正统的敎会因为过份强调敬拜,似乎引起敎会对社会无需尽任何义务的错觉。宣敎逐渐成为少特定之人的专利品,平信徒逐渐沦为无能的群体,因为他们对敎会的唯一需要是为敬拜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灵性需求。虽然有敬拜,却于作见证;虽然有敎育,却仅仅是为过好自己的蒙召生活,而忽视了对被选召平信徒的训练。 我认为,正统的敎会对治疗上述现代敎会的病症有很大的足之处。这是因为,正统敎会比按照宣敎的使命,卽以愿上帝的国降临、上帝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又愿上帝的名被尊为圣的立场选召的敎会消极。这是虽然能为敎会的宣敎使命训练有潜在能力的平信徒,却能将确信的信仰根植在人们心中的敎会。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进一步发展正统的敎会是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第六章 正统敎会面临挑战 但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5:38) 在本章首先介绍几种批判的观点。我们所需要的是眞正的敎会神学;我们现今拥有的敎会全都是过时的敎会和适用于现时的敎会。这些是参照已经给予的事物和已经存在的反映某事物意义的静态的槪念写的。大部分所关心的,仅集中体现在敎会的外在标志上。1) 宗敎改革家和大多十七世纪的神学家认为,大使命(马太福音28:18-20)是只局限于使徒的使命。耶稣基督的命令随着使徒的离世而石沉大海了。这个大使命未能普及使徒所建立的敎会。1) 这两个世界(宗敎改革时期与现今的世界)之间有明显的差。宗敎改革时期的社会架构大部分是静态的、凝固的。相反,现今的社会架构仅是流动的,而且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前世对事物静态的思维方式已适用于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之中。1)宗敎改革家对敎会所下的定义虽然在当时是适用的,但是对于我们现今信徒来说是适用的。因为其未对宣敎作任何解释。1)虽然宗敎改革家所下的一切定义均来源于圣经的观点,但能说其一定就符合圣经原则,因为符合圣经的敎会是出自对宣敎的争辩,但是占有一半的宗敎改革家的敎会均出自当时社会内所给予的情况。将要著述新约圣经的当时,关于新兴马帝国的观念,一点也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如果有,那只是敎的马帝国的统治。1) 在上述向正统敎会提出挑战的,都是固守福音的、持改革神学背景的学者。他们共同指责的焦点是,现代敎会对使徒从耶稣基督所领受的宣敎使命等闲视之,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了现代敎会从宗敎改革家得到的敎会有些问题。换句话说,新敎未能将宣敎的使命从敎会的本质之层面进深入挖掘。 我们为了淸楚他们的批判性观点带有多少神秘性,也许有很多与他们接触的途径;但是,其中较为快捷的渠道是看一看正统敎会是怎样述敎会的使徒统緖的。因为,对于使徒统緖的正确理解能正确地引导我们明白,象使徒顺从于宣敎使命一样,一切在世被选召的上帝的子民也为此而蒙召的眞理。 敎会的使徒统緖是在主后325年制定的尼西亚信经中,正式被确定为敎会的四个属性中的一个。之后通过很长一段岁月,使徒统緖与敎会赤的堕在一起。在使徒统緖的美名下,马敎会将其错谬的敎理伪装成正统的敎理,又为使主敎和敎皇合法地成为使徒彼得的继承人,使徒统緖成了他们恶用的可缺少的支点。其结果使宗敎改革家对使徒统緖一词本身自然没有什幺好感。他们在批判、否定马敎会所主张的使徒性的繁多敎理和制度的旋涡中,似乎未能较健全地及使徒统緖的槪念。因此,在新敎的学者中,大多人甚至站在否认而需要使徒统緖立场上。一般说来,宗敎改革家的后裔将使徒统緖与使徒时代之后敎会出现的腐败现象进比较,得出对初期敎会的认识,卽理解为他们是单纯的,或理解为他们只是继承了使徒的敎理。1) 无是加尔文,还是德对当时极其关注的是敎会的纯洁,幷尝试从虚假的敎会中区分出眞敎会。用圣经原则将两者间的差进精确述是现今的当务之急。这样,著名的眞敎会的三大标志在他们的敎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圣经话语的宣讲,圣礼前的执礼和劝惩条例的执来维持敎会圣洁的地方就是耶稣基督的敎会。这使我们得承认所接受的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但是,敎会的眞标志容易使敎会被视为场所之类的槪念,也就是说,把着重点放在了宣讲圣经话语,施圣礼、执劝惩条例的地方,或者是聚会的地方。而且,越是为了敎会的事情,就越要离开世界,与世界进强烈的对抗,这样,敎会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就好象人坐在了当坐的位置上的感觉。所以,这是人们指责他们的敎会是参照静态槪念写成的主要原因。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使敎会陷入了自我为中心的狭隘的观念当中。能摘除只重视礼拜和敬虔的消极态度,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偶然的。 仅如此,宗敎改革家对耶稣将他的敎会派遣到世界当中的事实未能足够地重视。加尔文注释本对哥林多前书12章28节的解释是我们例举的最好实例了。主为了向全世界传播福音而制定了使徒的职份。他们必需来往于同语系的各民族间,使天国大使的职份。从这一点来看,使徒与牧师间有明显的差别,主没有将传福音的使命交给牧师,而是让其在一个固定的场所牧养他的敎会。1) 德所持观点与此大同小。使徒曾进入陌生人家去传福音这是因为他们受了要如此的命令,幷且他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得蒙选召,受到委任,而且又被差派到世界当中。也就是说,他们遵照耶稣所说的你们要传福音给万国万民听的命令,所到之处都要履传福音的义务。可是,从此以后,从未有人得到象使徒一样的命令。监督或牧师都有自己所担任的特定敎区。1) 他们对使徒和牧师的区分,虽然是符合圣经的正确解释,但是他们把使徒的使命,卽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的命令只局限于12使徒身上却是令人难以理解。因为,这充分可以引起牧师和他所牧养的敎会造成误解,认为对主在地上设立的命令可以充而闻。帕特(John Piet)认为宗敎改革家对宣敎无任何阐述,他的这一说法看来是没有道理的。 宗敎改革家在述敎会本质时旣使是忽略了敎会的宣敎使命,我们也应横加指责他们。因为,他们处在亲自进服事是絶对可以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当中,如同,共所周知的,从主后395年开始,到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为止,无谁脱离敎会都将要受到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敎会之刑罚。整个世界好象罩在敎会的阴影之下。在这种氛围之中,宣敎还未成为他们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的敎会自然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塑造的产物。汉斯孔(Hans Küng)眞对这种现象,认为敎会随着它所处时代和历史环境,被塑出符合当时社会的形象一说,眞可谓奥妙精深。敎会的形象是随着时代的同而同,在初期敎会的三个世纪中,敎会与外邦邦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之后的很长岁月,二者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到了十六世纪,二者间又是分离的关系。1) 敎会形象能脱离其历史形态而存在。因为,没有形态的本质仅是无形的,而且也是实体。这也说明了宗敎改革家的敎会能摆脱中世纪的社会环境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把宗敎改革家的敎会偶像化,认为其是完整无瑕的话,那幺对于宗敎改革家所敎导给我们的改革的使命,就被等闲视之,这种为能认为是一种安逸主义,可是,我们认为他们的敎会就毫无缺欠。只过是指责其敎会是完善的。我们从加尔文或德所继承的重要历史遗产中的一种是改革精神。他们为了改变当时黑暗的社会,籍着圣经致力于社会改良,竭尽全力去寻找符合圣经的答案。这种精神是我们现代人所要效法的。 正如法郎西斯斯凯弗(Francis Schaeffer)警告的一样,我们应对圣经所明确指示的敎会的絶对标准与圣经沉黙言的敎会的非絶对标准进混淆。1) 我认为,无哪一个时代的敎会,都要在圣经许可的范畴内,蒙圣灵的引导,自由地对当时社会的需求釆取相应的对策。如果我们抛弃这一自由,对社会釆取视而见的态度的话,现代敎会有可能会被孤立,甚至招致灭亡的恶果。 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所处的环境较比中世纪类似于初期敎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改宗基督敎的人远远赶上人口自然的出生。敎会逐渐处在反基督敎的邦文化的包围之中。超过5年,敎会将要与日新月的现代文化程僵持状态。现今敎会为了宣敎,应象主对初期敎会的门徒进训练一样,也要挖掘,装备有潜在力的平信徒,使之成为福音的见证人,爱心的伺奉者。我们为了这一圣工,要正视敎会的,使徒本质的重要性,而且必需要应用于现代敎会之中。确立敎会的使徒性在敎会中的地位,是一件重新发现神学的正确立场,这仅有利于解决现代敎会关于平信徒的问题,而且,还能成为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敎会的关键一环。 第七章 敎会的使徒性本质 幷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以费所书2:20) 一、最基本的敎会本质 耶稣仅将他的使徒差派到世界当中,而且,在他们的根基上营建了他的敎会。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20:21)你们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 但是,末世敎会是随着耶稣的门徒相信他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大工和从死里活而诞生的。人们通过相信耶稣的死里活,对神国快要降临的期待,以及怀着耶稣再次在其荣耀中降临的盼望,而聚集在一敬拜上帝时起,敎会就开始存在于世上了。1) 使徒作为最先目睹活之主的见证人,又被耶稣亲自派遣到普天下去传扬福音。敎会则被建造在使徒的这种见证和事工上。使徒是敎会的起始和永久基石。从这个根据来说,敎会使徒。1) 敎会是使徒的是指,以使徒作为其本质而言的。汉思孔则认为,这个使徒性是诸多属性(统一性,普遍性、圣洁性)当中,决定敎会本质的最基本的属性。因此,随着敎会是否有使徒性的与否,判断敎会是否符合圣经,他在下面是这样阐述的。我们对于多样中的统一性,特殊中的普遍性,罪性中的圣洁性,仅要仔细硏究,而且时常存记在心中,因为这是关于标准的问题。敎会的合一、圣洁、普遍性要达到什幺样的程度 眞正的统一性、普遍性, 圣洁性又是什幺 判断这一问题的决定性的标准,从敎会的第四属性中可以找到答案。当敎会继承使徒传统时,这个敎会才能达到眞正的合一、圣洁和普遍。敎会重要性,在于有何种类的统一性,普遍性和圣洁性,而在于敎会是否建造在使徒的根基上。从这中意义上说,敎会继承了使徒统緖。1) 汉思孔(Hans Küng)没有停留在将使徒性单纯地视为敎会本质中的一个,而是进一步说明使徒性是敎会诸多属性中最基本的属性,鉴于这种独到的观点,得佩服其深遂的洞察力了。他的这种判断一定是离开了马敎会的传统立场,根据圣经,正确地给使徒性所下的定义为前题。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所说的使徒性就与虚假的马敎会敎理同,依然没有再思考的价値了。以使徒的见证和事工为根基的敎会,就一定是有使徒统治的。如果敎会有使徒统治的话,就一定是符合圣经原则的敎会。因为,除圣经以外,再无其它权威可以确认敎会是否有使徒统緖。敎会传统也能替代圣经权威。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徒统治与圣经原则是拥有一个意思的同义语。把使徒的本质看作是评价敎会其它属性的标准的原因,就在于此,那幺怎样继承使徒性呢?也就是说符合圣经原则的使徒统緖的继承是指什幺? 使徒统緖的继承。 使徒的职份会周而始,因为它是独特的。耶稣活以后,那些亲眼目睹活的主,又因为受使徒这种特殊职份于活之主,所以,在耶稣升天后,除了象保这种特殊例外,没有人能受十二使徒所受的荣耀。因此,从今以后,谁也能取代使徒的职份。马大公敎会认为个人,或者有组织制度的敎会能够继承使徒统緖一说,能说是极大的谬误,因为,使徒早已存在于世了。说存在的话,也只是使徒的敎训和使徒的事工存于世而已。 那幺,现在谁能成为使徒的继承者呢?最基本的答案只有一个,只有敎会才是使徒的唯一继承者。这个继承者是代表少的个人,而是整个敎会。结果我们是认信使徒统緖的群体。整个敎会藉着使徒所宣讲的耶稣基督的福音,而成为上帝的新子民。整个敎会是建立在使徒根基上的圣灵的殿。整个敎会籍着使徒的工作成为基督的身体,……这个继承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本质的意义,其中明显存在眞实的内在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敎会独自的创造;而是充满使徒和使徒的见证,幷且直到今又继承激励和感动敎会去顺从众使徒的三位一体的圣灵允许敎会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敎会能够继承使徒统緖完全是圣灵的工作。使徒性亦是恩赐和必备的重要条件。1) 接下去予述敎会成为使徒的继承者的具体方法。第一,继承众使徒的敎训,敎会通过新约圣经的传授得到使徒的和众使徒活泼的敎训,同时也得到同样的信心。这是指敎会完完全全遵使徒的信仰和告白而言的。众信徒竭能在认识和相信上帝儿子的事上,同归于一的原因在于,敎会完全继承了使徒质卽作为福音的见证人和工作的使徒所传讲的福音。(经弗所书4:13,加福音1:2)敎会除了使徒的见证,无法听到直接来自耶稣的启示。 但是,敎会可仅听取来自使徒的见证,还要听取通过使徒的见证说话的,来自主的话语。因此,敎会籍着使徒的见证,一定要让主亲自在敎会之中讲话。从这种意义上说,听命于使徒见证的人,就如同听命于主的话语了。反之,则亦然,人听从使徒的见证,就能听从主的话语。籍着众使徒,没有可以到主那里去。 因此,使徒统緖的继承是敎会和其所属的信徒将要面临与使徒的见证断接触而产生的问题。使徒统緖的继承是敎会在听信、遵,告白跟随使徒的见证时才能得到。1) 所以,确认全世界敎会大致合一,彼此相互交通的途径,在于大同小的敎会制度,或是敎会机构的联合运动;而是在于相信、告白新约圣经所记载的,敎会已经继承的、使徒的见证。 第二、敎会继承了使徒的事工,这是指使徒承袭、顺服、从主所受的命令而言的。汉思孔对于这一点以他雄辩的口才是这样陈述的。使徒性是敎会自己随心所欲支配的所有物,也是用权力发布命令的所有物;而是敎会主动服从的问题。敎会通过遵循众使徒的礼,才能学到眞正的服从和侍奉。使徒性仅仅局限于传道,也包括众使徒以顺服的心态所实的一切事奉。所以,敎会眞对世界所做的全部工作,一定要致力于完成使徒的使命。敎会允许的事情与宣敎工作幷是风马牛相及的事情。当敎会通过顺服来证明被差遣到世界当中的事实时,就说明已经继承了使徒的职份。这也要在实际的历史中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敎会在现实的历史中于传福音和事奉的生活,就能对建造在使徒的根基之上的称谓有新的体验。1) 使徒性是单纯能从理加以陈述和证的。敎会为了引证,理解,体验和发现其自身的使徒性的含义,在现实历史中就一定要传扬福音。我作为相信耶稣的个体,一定要成为使徒的嫡传弟子;仅要倾听他们的见证,也要相信他们所传的信息,要效法他们的事工和宣敎活动。我旣然身为使徒的共同体中的一员,就要时常新自己。1) 敎会为了确认其继承使徒事工的可靠性,就得籍着圣经仔细察考上帝对世界所存的旨意,与上帝对生活在世界上的他的敎会所存的旨意间有何共同点,其核心内容又是什幺。 修克(Gottlob Schrenk)仔细硏究新约圣经中出现的上帝的旨意(thelema)后,得出以下令人深的结。从新约圣经中几乎找到完整的上帝的旨意的型,上帝的旨意只用单来表示。1) 这是什幺原因呢?因为,上帝的旨意这一槪念与上帝的救赎目的有明显一致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上帝的旨意之所以是单,意味着他的旨意只有一个目的。上帝的旨意就是通过耶稣基将要完成拯救世界。 耶稣拯救撒玛利亚妇人之后说:我的食物就是遵差 我来者的旨意,成他的工。当耶稣听完他所差遣的七十人传道旅的成果后,他被圣灵感动而快的原因就在于此。(10:21) 使徒保认为,敎会归荣耀给上帝的途径,是通过拯救罪人,完成上帝的旨意来实现的他在腓立比书信中是这样强烈暗示的: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基督的名,无屈膝,无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10-11)带领众人认识耶稣基督是主,这种圣工是与上帝的荣耀一脉相连的上帝的旨意。敎会就是为做此事而被选召的。卡尔克明葛(Carl Kromminga)对上帝的荣耀与宣敎工作间的关系是这样指出的。上帝的荣耀这一主题在宣敎的立场上被孤立的话,就很难对上帝的救赎目的将遍布世界与赐圣灵给敎会的意义有正确认识。如果上帝的荣耀这一主题能从宣敎的立场得到补充的话,上帝就能得因着他的思典和爱归给他的大荣耀。1) 因为,敎会要体贴上帝愿众人都明白眞理,得救赎的旨意,(提前2:4) 幷与之同步,是敎会将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敎会存在的首要目的是向万民宣讲福音的眞谛,至于敎会中存在的事奉,圣礼敎理和敬拜都是为达这一目的添加的附属部分。1)在某种意义上说,敎会的存在是为得救,因为敎会已经是脱离死亡进入永生的新存有,(约5:24)所以敎会要考虑自己要成为什幺,而是要考虑将要做些什幺,这是敎会应该设立的目标。敎会对于耶稣差遣使徒时交托给他们的大使命的继承,幷且完成的那一天,这个世界从此就宣告是末日了;地上的敎会会被天上降下的新耶撤取而代之。福音传遍天下,如果万王之王降临时继承他的国度的是敎会的话,敎会就没有比向世界传福音,用爱心见证福音重要的事情了。歪曲敎会对世界的使徒使命,这与抛弃,基督的再临和永远的国度的显现没有什幺差别。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 经常看到信徒或敎会因抛弃传福音的见证人,从而失去这一属灵的权力,对这种情况,我们可理解为他(或敎会)是无法对上帝最大旨意的顺从和失去对天国显现的盼望所至。 二、圣灵与使徒性的关系 敎会是为继承使徒的事工而存在这一说,从主为敎会赐下的圣灵所做之工可见分晓。敎会的使徒本质与圣灵间有可分割的关系。圣灵呼召被上帝拣选的百姓去接受、相信、告白使徒的见证。幷且,为了其它将该得救的羊群,首先让已被选召的人顺应他的呼召,以圣灵能力武装他们。从此,世界藉着圣灵,可见到披戴基督、讲说新方言的新族类,他们就是见证的共同体的敎会的平信徒,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眞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约15:26-27) 降世为人成就神旨意的耶稣与厚厚浇灌在他身上的圣灵的关系恰好是对使徒与圣灵的关系。敎会与圣灵的关系的说明。象耶稣受洗时得圣灵和能力一样,他的门徒依然在类似的情形下受膏抹,将主的工作付诸于实践中,众门徒做的工作是为他作见证。这就是通过使徒传从众使徒的宣传中见到的卓越的主题。1) 耶稣受洗被圣灵充满后起,很长一段时间内划上沉漠的休止符。结果上帝又重新打破了沉黙,又说话。降临在耶稣身上的圣灵,如果住在敎会之中的话,沉黙必然结束。被誉为圣灵整卷使徒传中,证人或证据等之词书观三十多次。这是对敎会絶对可闭嘴言的最好解释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圣灵来世的最大目的,其目的是为使徒成为基督的见证做准备。圣灵来是为安慰门徒,而是为培养宣敎士。1) 基于这种观点,圣灵使末世敎会成为拥有使徒本质的实体。这是说明,新约敎会和旧约敎会新约敎会则献旧约所献的祭。耶稣基督为罪一次献上自己,成永远的赎罪祭。他一次献上,罪人永远的淸净,敎会从此必为罪而献祭。(来10:12-20) 从此敎会所该做的是颂赞,为罪人献上永远赎罪祭的耶稣基督幷他的十字架。可见,圣灵来使敎会的本质成为服务于圣灵的合用的器皿。结果,新约敎会从诞生在世上的那天起就拥有做见证的共同体的属性了,成为告白的敎会,宣告的敎会,荣耀上帝的敎会。 使徒传2章发生的戱剧性现象告诉我们重要的眞理。伴随圣灵降临而发生的现象,是说新方言。起初,我们幷晓得这个方言的具体内容。久之后,据使徒方言的听众见证指出,他们所讲的乃指上帝的大作为。但是,想知道上帝的大作为何所指? 就得耐心听使徒彼得的讲道,他说耶稣已经从死里活,被立为主为基督。鲍尔(徒2:4,11,30)(Harry Boer)简洁而生动地阐述众使徒的方言与彼得的讲道之间的关系时说:其它方言戱剧性地表现出作见证之敎会的属性,而彼得的第一次讲道则设定出能正常性地持续性地来表现这一见证属性的样式。同样,圣灵让人无任何选择余的地决定了敎会的本质具有使徒统緖。 敎会继承使徒的事工问题时,値得补充一点,那就是众使徒的牧养职份。耶稣命令他们说:牧养我的羊。喂养我的羊。(约21:15-17)牧养职份指由圣灵在敎会内立全群的监督来牧养敎会。这个职份是由敎内少人所继承,后来,因敎会用使徒的牧养职份而招致敎会陷入敎权主义的斗争当中,但这项事工的重要性幷未因此而被废除。1) 指导敎会的职责幷非指某些特定的阶层,而是属于敎会众肢体拥有众多机能中的一种。因此,牧养事工应与身体的众肢体遵的原理一致,众肢体应以相互间的顺服与事奉原理为据支持身体。(徒20:28;林前12:13-28) 本着上述这一原理,耶稣基督降世取了奴仆的形象,以之作为最理想的形象留给敎会。(腓2:7-8;约13:15-16) 主后二世纪的敎会认为,信徒应服从牧者的权威,让牧者能以在有序的服事中维持基督身体的统性。因此,敎会按执事、牧师、监督、监督团次序而列,及至顺服在上掌权的,被视为顺服基督的旨意这一最高权威。1) 至此,我们参照使徒的本质检讨了敎会存在的理由。我们晓得,因看上帝拯救世界的独一旨意,敎会是从这个世界被选召的作为他的子民;又重新被派遣到世界中去的见证人的共同体。使徒的使命还未结束,这一使命要持续到世界末日;使徒的事工还未完成,因为这是接纳全世界所有人的工作。所以,敎会要时常住在世界当中,在其间效法使徒,得去做承信基督,见证基督和服伺基督的事工。这一敎会存在的最基本的使命是根据圣经决定的,整个敎牧人员可能独占这一使命,因为这个使命属于整个敎会的。但圣灵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幷要在耶撒,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使徒传1:8) 现代敎会对已经继承了使徒传下来的敎理,及其牧会事工的事实,没有一点儿疑惑的余地。目前,现代敎会还有一件要关注的事情,那就是由于信徒和敎人员组成的敎会仅继承了向世界见证福音,甚至还继承了用爱心进服事的事工。如果我们重视其中一个,轻视另一个的话,就能说正确地继承了敎会的使徒性。 第八章 平信徒的地位与作用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祀长,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一、三个基本槪念 直到现在,我们对敎会的使徒性是敎会本质中最基本的,可少的元素作了强调,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使之成为继承使徒统緖的敎会,得对平信徒的位置和作用之问题进思考。为回答这问题,圣经提供几种线来解释敎会的属性,敎会作为上帝的子民,圣灵的殿,基督的身体。此三者都是介召平信徒的位置和作用的极其重要的槪念。 虽然,这三者理上结是以万民皆具有祭司职份重新进综合的扼要陈述。因为,祭司职份是个含有界定,平信徒之实际作用的重要眞理。 敎会是上帝的百姓,相信基督的人都属于这一范畴。这说明敎会留下可容纳任何特定阶级或身份的余地。敎会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上帝的整个百姓,上帝的整个敎会,整个信徒的交通。1) 所以,从平信徒最起码的立场说,所有的信徒都属于敎会,是上帝的百姓中的一员。他们都是被拣选的族类,圣徒、门徒和弟兄,无一例外。何西阿对此事另有预言说:我必将他种在这地,素蒙怜悯的,我必怜悯;本非我民的,我必对说,你是我的民。他必说,你是我的神。(何2:23),新约敎会意识到这个预言已经应验了,从外邦世界中,新以色列民被拣选,被呼召。新的团体诞生了,他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属上帝的百姓。 敎会是圣灵的殿。籍基督,凡相信的人都是从罪中得释放自由(6:18-23)。从今以后,他们再是自己的,而是属于使他们从罪中得解放的基督,成为随肉体生活,唯独随从圣灵生活的新的被造物。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所以,信徒都是披戴圣灵的属灵的人了。降临在末世的圣灵浇灌凡有血气的分男女都一视同仁(徒2:17-39)。同于旧约时代,圣灵只降临在先知和王的职份等少人身上。新约时代的圣灵是降临在整个敎会及其各个体身上;其结果是使整个敎会都成为新的被造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敎会是圣灵的殿,是从耶稣基督这块活石为头块的房角石而建成的灵宫,整体信徒在其间是圣洁的祭司,献上上帝所喜悦的灵祭,这种祭是属物质的,而是以祈祷、颂赞和感谢、悔改的果子为祭献上的灵祭,这种祭是信徒以独一的中保――作为大祭司的耶稣基督的名所献的祭。 那幺,所有被圣灵充满的信徒,在末日与上帝一同掌王权,也成为服侍上帝的祭司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启1:5-6) 因此,敎职制度能成为代表敎会的工具,或是少人才能服侍的组织体?所有信徒一定要一起服侍上帝,献上他所喜悦的灵祭,服侍邻舍与弟兄,成为圣洁的祭司。 保认为敎会是基督的身体。(弗1:23) 基督是敎会的元首,而信徒互为肢体,(林前12:27;亚1:18) 信徒都从圣灵受洗,组成基督的身体,(林前12:13) 在领受圣餐时,通过掰饼,同领葡萄汁,从而体验与基督成为一体的神秘经验。(林前10:16-17) 称敎会为基督的身体是指所有的信徒都是重要的肢体,各自拥有固有的肢体功能而言的。(林前12:15-16) 他们平等地拥有各自的职份、地位和功能,眼能对脚说:我用着你。所以,所有的肢体一定要彼此同情,互相爱护,以喜和感谢的心去做服侍的工作。 身体拥有的有机的特性是使所有的信徒基于彼此尊重对方的观点上,如果信徒各自从敎会这一共同体中分离出来的话,就能使敎会正常运转了,信心能脱离具体而独立存在,而是共存于信者中,信者也能以独立的个体,卽以孤立的信者去生活……他们通过信心的共同体,宣扬福音的信息,又以信心从对此作出响应的共同体中获得信心,顾信心完全在于各自个人身上的责任的事实,虽然这个信心属于宽广、富有的,由来已久的信心的共同体,如前信心被认定为新信心的一部分的原因是为给我们安慰。1) 身为肢体的信徒彼此组成的可分割的依存关系,是以他们相互工作的必然性为前提,他们彼此幫助就能生存,仅敎牧人员为平信徒服侍的工作,平信徒间也要在圣灵里做被此服侍的工作,鉴于这个目的,圣灵随已意将各种属灵的思赐赐给各个肢体,(林前12:11) 他们在恩赐领受上都是平等的,在领受恩赐的事上,各个肢体没有贵贱之分,恩赐间也没有贵贱的差别,各个肢体通过各自恩赐使肢体得以完善,肢体总要彼此顾惜。(林前12:24-25) 领受恩赐的目的是为使自己在灵里享有某些特权,那些领受恩赐的人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使整个敎会得益处的话,就有违背圣灵赐恩赐的初衷,领受恩赐是为了好地服侍肢体,在这种意义上说,恩赐就带有被选召者押存的特性,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发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4:8-10) 赐恩赐的目的是要信徒组成彼此服侍,彼此顺服的有机的关系,是为好地建立基督的身体,正确认识是开启平信徒的位置和作用的金钥匙。 二、万民祭司长 现在,我们必须对所有信徒是祭司,卽万民皆为祭司的观点进思考,上述敎会的三个槪念最终把我们导向万民皆祭司的这一事实面前,那幺,我们就有必要籍圣经考察万民皆祭司的具体内容。 第一、可直接来到上帝面前与他面晤,基督通过自己的舍已,成就了中保的工作,打开了通向上帝至圣所阻隔的幔子(太27:51);5:2;来10:22) 这作为信徒无是谁都可以直接来到施恩的宝座前进祈祷。藉着洗礼与基督联合的信徒,因耶稣的血获得随时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的胆量。(来10:19)在圣灵里,无是以色列人、外邦人,都可以以信者身份随时进到圣洁的上帝的面前,接受信心,洗礼和圣灵是万民皆祭司的根据,1) 所以,信徒在耶稣基督之外絶对需他人做他的中保,对人直接面对上帝所下的这种决断,谁都无权做出判断,支配或命令的举动。1) 第二、他们所献的祭是灵祭,进入新约中,所有的信徒,都有向上帝献上圣洁的活祭的责任。如果保所劝勉的,信徒应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活祭献上,因为这是神喜悦的,是圣洁的。(12:1) 圣经向信徒提供了多种多样向上帝献祭的方式。 如作福音的祭司(15:16),颂赞和服侍弟兄(来13:15-16),被浇的祭物(提后4:6), 圣洁的祈祷(启8:3)等都被称作灵祭。 第三、见证神的话语 如果,祭司职份凭爱心犠牲自身的话,有可能包括其整个生活的见证。换句话说,仅仅是为上的见证,也包括用语言具体地作出的见证。1) 用圣经话语作见证,是托付给少人的使命,而是委任给被称为君尊的祭司的所有信徒的使命,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为什幺上帝称信徒是有君尊的祭司呢?是为了让他们宣扬上帝的美德,美德在这里是指福音,信徒身为祭司,无是谁都要以自己的人格和整个生活来见证耶稣,颂赞耶稣。见证本指浇奠的祭物,没有自我犠牲,谁还能成福音的见证人呢? 在此我们要注意的是,口头上作见证,是只意味着向所遇见的人见证耶稣的狭义的观念,新约圣经与见证福音有关联的用语有三十多种:如宣扬福音,传播福音,敎导福音,解明福音,谈福音,见证福音,告白福音,劝勉等等,这些多种多样的用语是指信徒身为祭司,无选择哪一种形式,都有见证基督和圣经话语的使命,象基督舍已使上帝和世界和睦一样,信徒要以自己为见证人,身负着使世界和上帝和睦的职责,所以说,上帝将和好的职份托付给敎会了,(林后5:18-19)所有信徒因籍着上帝学的,所以能够指敎他人,也必须作敎化的工作。所有信徒因接受了上帝的话语,所以他们必须要用各种方法,传达这些话语。考虑到圣灵具有的多种多样的恩赐,信徒一定能做所有的事情,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信徒被呼召是为作上帝话语的见证人。1) 第四、是作中保的机能,信徒的祭司职份仅是要进到上帝面前做服侍的工作,而且要进一步深入到敎会服侍弟兄姐妹和生活在世上的邻舍,祭司职份产生于上帝和信徒之间,仅有垂直的关系,而且也包括为了其它弟兄,通过灵祭将自己献上,致力于祈祷的机能,信徒无是谁都可以凭信心自由地来到上帝面前替其它肢体祈求,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提前2:1) 万民皆祭司是信徒在世界面前为了见证上帝和他的旨意,也为了服侍世人而被选召的,制定这祭司职份,藉此创造信徒彼此相通的是上帝,他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为了他人而来到上帝面前进祈祷,每一个人都对其他弟兄负责,他要分担弟兄的痛苦和苦难,分担他们的罪的重担,也为参与他们的每件事情而被蒙召,万民皆祭司是指每个信徒都是为自己活,在上帝面前为了他人而活;反过来,他自己则要靠其它弟兄的幫助而活的圣徒的交通而言的。1)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同样,祭司的职份的特征是从信徒在共同体中献上的敬拜开始,在世俗世界当中每天为他人献上的中保的敬拜之方向发展。 今天的我们因着敎会的敎职制度迅速发展,面对祭司一词多倾向于敎牧人员而言,而又处在平信徒对这词逐渐失去兴趣的现况当中,甚至这个词仅被助长个人主义信仰倾向者所恶胜,而且忘记了为世界服侍的一敎会本质和呼召,而被人责备。 我认为现代敎会的当务之急的切实问题是应重新恢万民皆祭司的基本精神,平信徒在自己原来的位置上,为了成为能胜任使徒统緖的敎会;为众多的敎会直接来到上帝的面前,得成为献祭,见证福音和服侍邻的敎会的共同体。祭司这一荣耀的名称,被少敎牧人员占有是新约絶对能容忍的。我们对这种脱离圣经轨迹的错误为应铭刻在心。我认为,对于马大公敎会的非圣经原则的圣职槪念,一边用右手拒絶,又一边用左手接受的,矛盾的作法再也能听之任之了。 第二部(注) 第三部 门徒之道 第九章 训练平信徒的战略性价値 你们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眞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眞理,眞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1-32) 近来门徒这一用语对于韩国敎会来讲幷非那幺生疏了。仅是福音派的宣敎团体,而且许多敎会,都开始对门徒之道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幷对其进硏究,试图把它实际运用于敎牧事工之中。但何谓门徒,回答竟因人而。由此可见,对门徒的定义,尙有许多同的理解。 有的人仅把它当作圣经学习敎材的一个题目;有的人对信徒和门徒这两个用语之间的区别提出疑意,以批判者的目光看待门徒之道;在神学界一隅,还呈现出把它解释为一种过极的主题伦理之倾向,这是深受藩霍华(Bonhoeffer)思想影响之缘故1);甚至,有的宣敎团体过于狭隘地理解为:门徒之道过是从他们独自硏制出的模型里塑造出来的一种产品而己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这是主耶稣的命令。我们应该谦卑地从圣经中学习他为何向他的门徒发出这样的命令。事实上,敎会历来对门徒之定义的理解一直很模糊。所以主的这项命令仅仅被理解为传扬福音。直到Navigate宣敎会的创始人道森特特门(Dawson Trotman),从主耶稣吩咐的大使命中(太28:18-20) 发现新的亮光,之后开展的长达半世纪的门徒化运动引起敎会有识之士的觉醒。他们才开始认识到,要重新恢敎会的使徒本质,幷使平信徒回归到其原来的位置,把门徒之道当作其最重要的战略方法,这仅符合圣经的原理,而且也是圣灵所喜悦的旨意。 虽然普世运动的支持者们首先感觉到了平信徒作用的重要性,但他们在战略上却没有追随圣经的敎训。他们所倡导的战略是参与(Participation)和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与其相反,极力呼吁平信徒宣敎使命的福音派宣敎团体所主张的战略方法,则是圣经中被重新发现的门徒之道。在战略上,普世运动侧重于实践,宣敎团体则侧重于人格之形成。主耶稣的原理是先培养人,然后再作工,而门徒之道的基本原理也正是在这里。如果顚倒人格之形成和实践之动这二者的顺序,那就能说是符合圣经的战略。卽使在平信徒该作的事工方面,门徒之道也把爱心的事奉放在福音的见证前面,因为平信徒的爱心事奉,只是作为基督见证人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的方面,因此,事奉本身能成为最终目的。 这二者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普世主义者所开展的平信徒运动,给人留下的只是纸上谈兵的印象;而宣敎团体的门徒化运动却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对于这一事实,斯克坦布尔(Schrotenboer)是如此评价的:WCC(世界基督敎联合会)在其性质和战略上,正面临着宣敎危机。但以平信徒的门徒之道为其主题而大力传扬福音的福音派宣敎团体,仍以高速度向前发展。1) 门徒化战略也可称为平信徒的精锐化运动。正如伊兹邦兹(E.Bounds)所说,这世界所寻找的是合适的方法,但上帝在寻找合适的人选。门徒之道孕育着培养神所寻找之人的重要原理。从某种方面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西方敎会一直怠慢了培养那些属基督的、少的眞正门徒的事工。如今,他们正为此而付出昂贵的代价。袭入敎会的世俗主义,端思想以及健全的灵恩运动等,正是因敎会之中缺少门徒化的平信徒势力,过于单薄而未能抵御属世洪流的结果。目前,由于人口的断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的过度密集,导致敎会正患于量的肥胖症。这给平信徒精锐化的事工带来了进一步的障碍。卡尔威尔逊(Carl Wilson)的一句话正切中了问题的要害:没有深度的敎诲而继续进敎会势力的扩张,必然会削弱后期敎会的实力。1)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许多端主义者所使用的基本战略是:先把少人培养成所谓的精英。他们一开始就将全部的精力倾注于培养能够带领群众幷能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少人,而是多的群众。敎会正是因为放弃培养主的门徒这一事工,被撒但巧妙地运用了该秘诀,致使他们制造出可以攻击敎会,反对敎会的可怕的武器。因此,我们应当好好反,是否有必要回到原来起点,重新来认识主向众敎会所吩咐的培养门徒的重要性? 第十章 耶稣与门徒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幷给他们权柄赶鬼。(可3:13-15) 随着传道生涯的开始,主耶稣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呼召门徒。他是象传统的犹太比那样,坐着等待有人来请敎他,而是亲自去寻找合他心意的人,来作他的门徒。他选立门徒的理由,在于需要有人来承接他的传道工作。耶稣所需要的,是那些能遵他的话语幷以此来见证他的福音的门徒。1) 实际意义上,他们成为耶稣的身体,在人们中间通过他们本身而继续传福音的事工,从而传福音给所有的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十二个人就成为蒙差遣的人,意卽使徒(6:13)。这十二个人是从众门徒中特别选立出来的(6:13),是耶稣经过愼重的考虑后选立的,为此他得付出整夜祷告的代价(6:12)。这些人成为耶稣可分割的一部分,旣作为他的参谋,作为他的士兵,又作为他的左膀右臂来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1) 耶稣赐给他们一种特权,允许他们可以常和自己同在幷效法他的榜样(可3:14)。为耶稣作工之前,他们必须首先认识耶稣,还要成为属他的人。因他们是上帝从地上赐给他的人(约17:6),他们必须要领受他从上帝那里领受的一切眞理之道(约17:14)。借着这一眞理,他们才能成圣(约17:19)。耶稣在群众面前籍着比喩传讲天国福音,但对门徒却详细地加以讲解(太13:10下)。 对其他人一直隐藏的弥赛亚的职份,对门徒却特别显明,幷要求他们坚定地相信。他悦纳他们的信心,幷应许在这相信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敎会(太16:16-20)。随着离世日期的临近,耶稣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于十二门徒身上。甚至故意避开追随的群众,仿佛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展示他的作品之前,精心地投入最后的紧张的工作一样,耶稣将他的门徒们,确切地说是将他的杰作放在面前,专心地作完最后的检验,幷作了诚挚的代祷,将他们交托给天父(约13:17)。 耶稣独具一双慧眼,看出他们虽为加利利渔夫,各自背景和经历也同,但在他们的平凡之中却隐含着伟大的可能性。因此,他毫犹豫地选立他们,准备借他们来完成扩展天国之计划。虽然在十字架苦难面前,门徒们所留下的过是信和离弃的污迹,但他幷未失望和放弃,而在活之后,再一次与那些失败者共同分享了通过他们将要建立的伟大的天国之图。他早已预见到,现在他们虽能跟他去,但在久的将来必会跟他去(约13:36)。幷且确信这一事实:到了那时候,他们仅会做他所做过的事,还要做比这大的事(约14:12)。 在升天之前,虽看到门徒们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信心,但他仍宣告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20:21),以此来表明他最具权威的派遣。还将大使命交托给他们,也就是使万民作他的门徒,给他们施洗,幷敎训他们遵守他所吩咐的一切(太28:18-20)。耶稣在世时,他从未留下过一本日记本,也从未树立过纪念自己的石碑。他所留下的唯一的遣产,过是那曾经效法他的几个无知而又平凡的门徒而已。由此可见,对于耶稣来说,培养几个眞正的门徒,値得付出他的全部的生命。 第十一章 在四福音与使徒传中 所体现的门徒槪念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徒2:41) 在新约圣经中,只有福音书和使徒传里才出现了门徒这一用语,大槪有250多次。我们可以查考圣经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一用语的,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门徒的定义会有所幫助。 在《马太福音》中,除了27:57和28:19这两处经文之外,马太将门徒只用于称呼耶稣的十二门徒。在韩文圣经中,这两处的门徒是以名词形式出现的。但在希文原义上分别是成为门徒、使之成为门徒的动词形式。所以有人主张说,这两处旣然是名词形式的门徒,那幺无疑马太是从狭义上将门徒这一名称单单用于十二门徒身上的。但我认为这是过于偏极的看法,因为在门徒这一动词形式中就包含着其名词的词根。言而喩,当耶稣吩咐门徒说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时,门徒的含义和职份已经仅仅局限于十二门徒了,而将适用于以后所有信靠他和属他的人。因此,我们可从马太福音中得出这样一个结:一切信徒,无是敎牧人员还是平信徒,都应该是主耶稣基督的门徒。1)马可在他的福音书中也无例外地使用狭义上的门徒。除了十二门徒以外,他决用这一名称来称呼其它的人。 约翰和马太一样,同时使用狭义上的和广义上的门徒的含义。他把十二门徒之外的很多人也称为门徒(约6:66)。耶稣曾对信他的犹太人指示过成为眞正的门徒之方法:凡遵守他道的,就是他的眞正门徒。无疑约翰在这里使用的也是广义上的门徒。(约8:31) 在广泛使用门徒这一用语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是加。尤其在使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相信耶稣,无是谁,他都使用这一名称。只有两种情况是例外的(徒19:1,9:25)。当时信徒当中有许多的人根本没有见过耶稣,他们却仍享有门徒的称号。在使徒传开头部分,交替使用信的人和门徒这两种名称,稍后就只用后者,而前者就消失了(徒2:44;4:32)。以后到了正式向外邦传福音的时期,安提阿的门徒被冠以基督徒的美名(徒11:26)。这正体现了那些具有高尙的人格和过着敬虔的生活的门徒。 我们还发现,到了新约书信部分,门徒这一称呼忽然消失,而被圣徒的名称取而代之了。圣徒这一称呼适用于一切相信主的人。那幺,突然中断使用门徒这一用语的原因何在呢?可能是因为在当时深受希文化影响的外邦传敎区域里,门徒的名称多使用于那些向当时的哲学家或修辞学家求敎世俗智能的学生们,故好再使用这一名称,恐怕与基督的门徒相混淆。1) 总之,除了马可以外的福音书作者,都毫犹豫地将门徒这一用语直接使用于一切承认耶稣是救主,幷归入敎会名下的信徒身上。应该値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信徒们在拥有基督徒的称呼之前,就已享有门徒这一称呼。这似乎表明,信徒先具备门徒的资格,就配称为基督徒。安提阿敎会的门徒所获得的基督徒这一名称,含有小基督之意。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他们的言与基督在世时的言太相象了。一看到他们就会令人想起耶稣,因此才这样称呼他们。为什幺与耶稣如此相像呢?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他们是效法耶稣的门徒。眞正基督徒的资格,就在于成为门徒,也就是说,在于门徒之道。从这意义上来看,我们得惊叹于初期敎会的所有的信徒都享有门徒这一称呼的事实。这是只有在那些难寻稗子的理想的敎会里才能见到的光景吗? 我们往往单纯地理解为,只要承认耶稣相信耶稣,就可以成为门徒。初期敎会的信徒被称为门徒絶是出于礼仪上的尊重,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从一开始就彻底成为跟随耶稣的人。今天,我们是否因为用门徒的名称,而使其意义变得模糊了呢?我们有必要在福音书中仔细查考那呼召我们来跟随他的耶稣的人格和生活,然后再注意观察使徒传中被称为门徒的人们在改变以后所过的敬虔的生活。从中你必然会发现,在现代敎会的信徒身上看到的门徒所具有的独特面貌。为什幺当时的门徒,那样显著区别于他人?因为他们是效法基督的配得门徒之称的、当之无愧的眞正属基督的人。 耶稣升天之前,为何吩咐门徒要去使万民作他的门徒,而是作那些信他的人呢?那是因为他希望将来他再来亲自作王统治的时候,新国度里的百姓都成为效法他的人。在门徒这一槪念之中,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耶稣在世作工时期从他的话语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人格之委身、见证人和仆人这三大因素。门徒之道只过是将这些基本因素,槪括而成的术语而已。圣经里虽未出现过门徒之道这一专门用语,但它在福音书和使徒传里所表现出来的含义却是无处在。耶稣虽然很少对门徒之道和其中所包含的因素作具体的讲解和说明,但他以门徒之道对待门徒。因此,与其说门徒之道是一个槪念,倒如说它是具体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活着的眞理。1) 门徒之道的三个要素,与耶稣的人格是絶对可分割的:离开耶稣这个本体,就根本无法理解门徒之道的作用和意义。这三种要素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合体。因此,无人格之委身就无门徒之道;缺少见证人,就会失去其最终的发展;没有仆人的因素,门徒之道的意义也会荡然无存。 第十二章 人格委托的要素 人到我这里来,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能作我的门徒;凡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能作我的门徒。(14:26-27) 一、彻底的奉献和顺从 门徒之道含有将我们自己完全交托给耶稣的人格委身这一要素。当考虑在新约圣经中出现的门徒之含义时,我们能把那些没有完全交托给主的人称之为门徒。 马太和马可称那些因能完全依赖耶稣的人格,而没有完全舍己来跟随他的人说,他们配作耶稣的门徒(太10:7下,太16:24,可8:34下)。同样是一个内容,但加却以能作我的门徒来表达(14:26-27,33)。我们淸楚福音书的作者们为何使用同的表达方法。也许主耶稣对这个信息止讲过一次,幷随着环境的同而釆用同的字眼来表达。这为的是要通过这些同的表达方法,使人淸楚地明白他所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福音书的作者们选择了自己最满意的表达方法,当然这其中离开圣灵的带领。 新约考证学家布特曼(Rudolf Bultman),曾试图从马太的配作主的门徒和加的能作主的门徒这二者的比较中,找出纯粹、准确的字眼来表达耶稣的信息。通过比较,他认为加写得纯粹、准确一些。1) 我们敢苟同布特曼在神的话语中还想找出能够明确表达主的信息的态度。但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加确认的一项事实是:唯有抛弃一切,背起十字架来跟随耶稣,才是能成为耶稣门徒的最基本的要素。 将我们自己完全交托给耶稣的人格之委身,是从主的来跟从我这一呼召开始的(太4:19,可1:17,20)响应这一呼召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无是谁都要撇弃一切。在福音书中,我们看到没有撇弃一切就能响应主的这一呼召的任何事实。能舍弃的,就能跟随主(18:18-30)。 马可福音8:34里的跟从、舍己、背起这三个动词,都意味着撇弃一切。希原文的动词是过去式,只适用于发生一次的情况。因此,愿意跟从耶稣的门徒必须一次性地作出决断,幷要立卽付诸于动。背起十字架,到主面前的事是能经常重的事情,而是一次性的决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彻底跟随耶稣。本文里的跟从,就含有动之意,它的动词是现在时态。这里面隐含着一个深奥的眞理:一个门徒一生跟随主的生活,是渐进的、是间断的。因此,本文给我们的重要信息是:一旦将自己交托给主,就要象那位扶着梨耕地的家夫一样,是絶对能向后看的。 耶稣的门徒在这世的目的,就是为天国的统治尽忠,为天国的福音作见证(太10:32-33,可8:38)。所以作为主的门徒,事先必须要为自己计算将来付出的代价,这是一个丝毫马虎得的问题。耶稣对跟随自己的群众丝毫没有隐瞒地说出,作他门徒所应付出的代价,而且比任何时候都坦(14:25下)。盖房子的人事先坐下算计自己的花费,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宣战之前,应该先考虑自己的战备能否得胜的把握,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殆。一个跟随主的人,也必须先衡量自己能否付得起耶稣所要求的代价,才能有把握跟随耶稣。 作耶稣的门徒,首先要付出的代价是选择争战(太10:34-36)。有些时候,我们得离开自己最亲近的人(太10:34-36)。这是说作门徒一定要抛弃家庭,而是因为家庭容易成为缠。在敬畏主的事受任何恶劣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应允许丈夫爱妻子,妻子爱儿女,儿女爱父亲。但当我们的爱成为跟随主的道上的障碍之时,我们应果敢地、毫留情地砍断这种影响我们信仰的爱之链。1) 作耶稣的门徒,所要付出的代价是选择犠牲(太10:37)。上帝的旨意和环境的需要幷非是永远一致的,有时就会面临在耶稣和亲人之间,只能选择其一的严峻考验。要幺选择家人而抛弃信仰,要幺为耶稣而去监狱的十字口,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抛弃家庭的痛苦犹如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我们敎会伟大的殉敎士们,也面临这种考验之时,都毫踌躇地选择了信仰,为此而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这种严峻的考验,幷非常常降临,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之辈, 或许上帝让这样的患难临到我们。但人们需要面临的一个同样的问题是:必须舍弃自己的一切,来完全跟随主,忠心事奉上帝。1)作耶稣的门徒,要付出的代价,是常常背起十字架(太10:38)。他必须要抛弃自己原来的欲望,平安和梦想。门徒无何时都能随心所欲,而要作主所喜悦的事情。为此,要常有一个受苦的心志和全备的信心。旣是儿女,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 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8:17) 耶稣所走的是一条充满苦难的十字架的道。作为他的门徒,别无他途,只能必须跟从主的脚踪,因为耶稣的苦难正是我们所应该效法的榜样。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忍受苦楚);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彼前2:21)基督敎永远离开十字架,因为它本身就是十字架的宗敎。1) 背起十字架幷是一件可咒可诅的事情。我们的前辈们是常喜欢说,起初我背十字架,后由十字架来背我这句话吗?当我们背起十字架时,耶稣就会来作我们的同人。他会使我们从心灵深处感觉到,背十字架是一个寻求救恩的生命之道。1) 作耶稣的门徒要付出的代价,是面临生命的危险(太10:39)一个跟随主的人,在他的生活中絶能优先考虑属世的自我安全。基督的门徒他的夫子一样,是为事奉上帝和人而蒙召的。他应为此目的而甘心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相信眞正的幸福就在于此,因为这正是他能永远享有自己生命的道。我却以性命为念,也看为宝贵,只要完我的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24)。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3:16)。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谈的,委身意味着将一切优先权都交托于耶稣,然后无条件地顺从于他的权柄之下。从这种意义上说,门徒和仆人这两个用语可以通用(太10:24下,约13:16;15:20)。门徒就是仆人,所以他们从未与耶稣发生过一次争。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以外,他们总是充当洗耳恭听者(可4:10下)。犹如耶稣一向絶对顺从父上帝的旨意一般,门徒也是完全顺服耶稣旨意的委身者。 我们回到使徒传,看那些被称为门徒和初期敎会的信徒们,就会发现:他们虽都是一齐跟随耶稣的,但很难断定他们都以某种共同形式抛弃一切而跟随主。是否象十二使徒那样,从字面上全盘接受耶稣的呼召,而抛弃家庭和职业?除了极少的人之外,他们幷未这样。卽如此,他们仍然是向主全权交托了的门徒。这是为什幺呢?因为他们总把顺服主的旨意看成最重要的,同时也付诸于动。但其顺服的具体表现,却随着各自的状况都有所同,因为这是随着圣灵的带领要作的决定。过他们在跟随主的生活上,幷未造成任何混。对于他们所有的人来说,只有耶稣才是唯一的主人;门徒对主的心,就象小孩子单纯地依赖他的父母一样。 二、独特的人格之关系 因着人格之委身这一要素,耶稣与其门徒之间的关系,在旧约时代之中找到具有同等性质的例子。如摩西和约书亚的关系,以利亚和以利沙的关系,幷是夫子与门徒的关系。昂斯多弗(Rengs-torf)认为,在旧约里找到夫子和门徒这种关系的理由,是因为在旧约的启示领域里,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的夫子和上主的缘故。1) 在所有人类之中,无一人能顶替上帝而成为夫子。他们再怎幺样,也过是将上帝的启示转达给他的百姓的工具而已。所以,摩西和先知无法将他们的信息基于自己的人格权威之上,然后再传出来。换句话说,他们本身无法成为上帝,谁都具备呼召他人来跟随自己的人格上的资格。 到了新约时代,耶稣其本身就是上帝的道(约1:1)。他是一个完全的人。从他口中所出的话语,就是上帝的话语。上帝在他里面,他在上帝里面。因此,只有耶稣才是可以吩咐其它人将他们的一切都委身于自己的人格幷来跟随自己的眞正夫子。只有他具有可以命令别人撇弃一切的权柄。他确实是持有让人絶对顺服自己权柄的唯一夫子。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错,我本来是(约13:13)。 因此,新约出现的门徒的槪念,是以蒙召作门徒的人与将决定他的整个命运的夫子之间的人格上的联合为其特征。在新约中,你絶对找到一处无人格之关系的门徒这一用语。一切的强调点都在于作为夫子的耶稣之人格。耶稣仅呼召门徒,也来自来提供形式和内容,以成就自己和门徒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这一独特的人格之关系,充分体现在下面这一个事实上。耶稣刚钉死在十字架后,门徒已纷纷四处逃散,连他平时所留下的谆谆敎诲和曾过的无神迹,都未能留得住他们的心,耶稣离去,他与门徒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无影无踪。昂斯多弗说(Reng-storf),这恰好能说明随着客西马尼园故事的结束,门徒这一用语悄然消失的理由(22:47)。1) 从耶稣被捕的那时起,门徒在人格上就到与他断絶的状态。他们再也配享有门徒这一称呼了,以至于耶稣在活之后,得再次召集他们,兴他们。我们虽无须务必赞同这一主张,但能否认以下事实:在受难周期间,门徒的确陷入人格之委身的危机之中。我们很淸楚地看到,门徒对耶稣的信心,是从最底层的部分开始倒塌的。 使平信徒门徒化意味着培养能将自己的全部都交托给耶稣,再来跟从他的人。就门徒来说,部分的委身是荒谬的,也是可能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幺夫子和门徒之间的关系是稳固的,迟早都会崩溃(约6:66)。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活着,是为主而活;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14:7-8) 但很幸的是,现代敎会有多少缺乏全权的交托而徒有门徒其名的人!令人痛心的是,又有多少人认为:人格之委身只过是属于特别蒙召的少几个人的专利而已,将此强加于平信徒是某些愿意走极端的领导人的主观偏见。于是,他们对此进批判和反对。还有一点需要我们记住:作耶稣的门徒就表明作黑暗权势下的门徒。一旦沦为世俗和罪恶的奴仆,将要付出比作主的门徒还要惨重的代价。也就是说,将丧失现世最美好的幸福,入永远的黑暗和痛苦之中。为事奉耶稣而付出舍己的代价,比起因远离耶稣而付出的代价,那是多幺地微足道啊。1) 第十三章 证人的因素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幷要在耶撒、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一、门徒最终的使命 严格的意义上而言,耶稣交给门徒的最终使命是见证他自己。他呼召的是那些可以在这世上为他作见证的人们。所以在加福音和使徒传之中所使用的证明或者见证,与门徒的蒙召具有可分割的关系。加是从两种意义上使用这一用语的。一是用于亲眼目睹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死里活的使徒们宣讲福音的情况;一是用于听到使徒宣讲后相信耶稣的人,在其它人面前承认或传讲福音的情况。1) 在升天之前,耶稣吩咐门徒们传扬福音,然后再这样宣告说: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撒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24:47-48)幷且应许道:作我的见证。(徒1:8)初期敎会的门徒,正是由耶稣的预言而得应验的人们,来组成的圣洁的共同体(徒1:22;2:32;3:15;5:31;10:41)。 但见证耶稣的事工幷非总是局限于这些使徒们。当耶稣向耶撒的门徒说: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之时,在场的幷仅仅是十二使徒,还有另外一些门徒(24:33)。主耶稣是向所有在场的门徒所吩咐的。还有那曾聚集在马可热心祷告的一百二十名门徒也都是见证人。司提反也是耶稣的见证人(徒22:20)。司提反虽是和使徒一样的首批跟随者,但仍被称为见证人,这的确能引起我们注意。他是殉道士。见证人和殉道士出于同一个词源。当时作耶稣的见证人,必须要有舍弃自己生命的觉悟。然而对司提反来说,是殉道使他成为见证人,而是见证使他成为殉道士。 要明白门徒和见证之间的絶对关系,只要看差遣这一动词,如何象门徒这一用语那样常常出现于福音书和使徒传之中就能晓得。在福音书和使徒传里,差遣(apostello, pempo) 这一用语共出现了二百十五次,幷且都与耶稣差遣门徒、作见证人的内容有关系。 加有众多的门徒中间,特别对十二个人使用门徒的称呼。这正是对门徒就是耶稣的见证人这一事实的有力支持。因为,使徒的含义就是蒙差遣的人。门徒始终是蒙差遣的人,而是差遣的人。在圣经里找到一处使徒表现为差遣为而被使用的例子。1) 二、圣灵的内在充满 难看出,在初期敎会里被称为门徒的千名男女信徒,是多幺热心为主作见证。他们是因某种强迫和命令来见证耶稣的。非常奇怪的是,在圣经中找到一处使徒曾吩咐他们去传道的场面。无疑,他们和使徒一样,也具有着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能说的内在感动。这就是能够说明,在初期敎会里那些热心而以勇敢的见证人所的一切。 那幺,当时门徒们所看见,所听见的能说的动机何在呢?是为了遵从耶稣的大使命吗?我们看出他们因有负担而有意识地去实践大使命的任何迹象。1) 都是属圣灵的人,因此他们的内在感动是圣灵所赐的。在属灵人的里面,都有与他本身所属敎会之使徒本质相一致的内在见证。也就是说,带有圣灵的内在证明。我们在圣经中可以看到,作为活见证的使徒们每当面临危机的时候,就反出现被圣灵充满的现象。这是上帝为公开地、淸楚地确认平时就在他们心中作工的圣灵之同在,而使用的特殊的方法(徒4:8,31;6:8;7:55;13:9)。 见证耶稣的传道和认信,是因圣灵的内在感动而引起的话,那幺这是所有信徒可以普遍期待的一般现象。圣灵是上帝赐给他所呼召之人的礼物(徒2:39)。只要圣灵降临,任何人都能得着能力,作耶稣的见证(徒1:8)。这表明见证人是出于圣灵,而非人所塑造。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传道是一种恩赐的说法,这是一个大正确的说法。恩赐是圣灵为了使人事奉上帝而随己意、恰如其分地分给各人的礼物(林前12:11)。对五旬节门徒所受的圣灵,我们幷从狭义上理解为一种恩赐。虽然这一事件里具有恩赐的要素,但当时圣灵的降临却具有恩赐的特定之人的专利。是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将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也就是部分性地限制圣灵到敎会的根本目的和由他作决定的敎会的使徒本质。 有一处经文,似乎主张传道是一种恩赐的说法,那就是以弗所书4章11节。这段经文表明,主所赐给敎会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敎师。这里的传福音的,幷证明传道是恩赐的说法。保在这里正阐述与敎会事奉者的蒙召有关系的恩赐。象这种情况,蒙召也可理解为恩赐。因为我们能作慕迪(Moody)和戴德生(Hudson Taylor)所作过的工作。因为我们没有他们所有过的蒙召和恩赐。在蒙召的情况中,是传福音的事工,必须有相应的恩赐下才能完成其蒙召的使命。偶尔混淆这二者定义的益处就在于这里,因为蒙召可以理解为恩赐,恩赐则可解释为蒙召。你所拥有的恩赐都是圣灵的呼召。……上帝给 你就意味着他在呼召你;他呼召你就意味着他赐给你。所以,我们口说神的奥秘之事,是圣灵有我们心中对自己所赐给敎会的使徒本质,随时所体验到的内有感动,仅仅是局限于与蒙召的某种职份有关联的恩赐。1) 硏究新约见证人要素的时候,觉得有件事非常奇怪。为什幺寻到一处向平信徒直接吩咐传道的章节呢?我们常常引用的提摩太后书4章2节的情况,是向敎牧人员提摩太所吩咐的。令人奇怪的是,圣经对传道保持沉黙。对于敎会的聚会最明显地表现出初期敎会门徒们的热心(徒2:42-47)。我们都很淸楚地明白,这两项是能决定敎会死活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难怪伏尔泰(Voltaire)向皇帝这样献计说:如果想灭絶基督敎,就要先除掉主日。这条毒计丝毫逊于当年亚希多弗的策略。由此可见,信徒的见证和聚会是为敎会的存有而必可少的主题。 虽然没有直接吩咐传道,但获得新生命的门徒们仍大胆地为耶稣作见证。就属圣灵的人来说,作见证是一种本能。属于本能的东西需要等待任何命令。所看见所听见的能说的感动,必然会先于命令。理克尔(Robert Reaker)借别人的观点如此说道:对于新约里没有关于传道之命令的理由,可以与传道相同的为所具有的自证性和自然性来说明。由于五旬节以后的门徒们都是自发性地为基督和他里面的新生命作见证,因此需要任何命令。1) 我们已经相信,圣灵降临是为了使末世敎会从本质上成为见证人的共同体。见证的敎会是一时的,而是持续的,直到世界的末了。因此,丝毫没有必要对传道的自证性、自然性、内在感动,或者是新的本能等说法产生出陌生的感觉。卡尔克铭(Carl Kromminga)仔细硏究、分析了新约中有关传道的经文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当时所有的信徒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总是很积极地将福音传给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人们。1) 在承认圣灵存在的前提下,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事实,卽发生在具有使徒本质的敎会-平信徒身上的这种自发性见证的事工。现在,圣灵仍然居住在敎会,使其成为具有使徒统緖的敎会。但是,今天的平信徒为什幺常常体验到作为见证人所持有的内在感动呢?应该与敎会的本质相一致的见证生活,为什幺会如此暗淡无光? 三、语的见证 在述门徒和见证人的关系之时,有一个问题我们能忽视。那就是在福音书和使徒传里所出现的见证这一用语,全部都 意味着以口所传的言语之布道。门徒们的证明是传讲福音,而是由他们的道德生活引起怎样的感动。非常有意思的是,昂斯多弗(Reng-storf)这样指出:初期敎会的信徒们从来没有将门徒之道理解为,从伦理方面去效法基督的为(Imitation Christi)。1) 他们幷没有把耶稣仅仅看作道德理想模范人物去效法他,乃是把他看作上帝的儿子、福音的源头,幷努力去作口传的事工。其理由何在?为什幺他们先祷告说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徒4:29)呢? 我们都明白,圣灵卽刻就应允了他们的祷告,幷且充满他们,使他们成为放胆讲福音的口传的见证人(徒4:31)。因耶撒敎会大遭逼迫而分散的门徒们,无到什幺地方都传扬福音,但言语的证明总是先于善的见证(徒8:4)。他们似乎没有兴趣去效法耶稣的高尙人格而成为好人,而只专注于用口见证耶稣。他们遭到逼迫的原因在于他们善事,而是由于他们口传耶稣。善事絶对会招来逼迫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善能算是证明。所以,在自己的言语里忽略了基督,就能算是眞正意义上的见证人。或许有人这样认为,通过自己的为就可以见证基督。但我要告诉他,他所认为的那位开口,也会居住在他为之中的耶稣;絶是那位曾经吩咐门徒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传扬他的耶稣。 使徒们和他们的弟子都去世以后,初期敎会仍遭受了百年的逼迫,但始终没有放弃口传耶稣的事工。在尼西亚公会之前,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任何宣敎团体、传敎机构或者有组织的宣敎为。纵然如此,在使徒约翰去世后到300年的时间里,代表当时文明世界的马帝国内的所有人口,从形式上都信仰了基督敎……在那时候,所有敎会的会众都是宣敎团体,所有的信徒都是宣敎士。为拯救自己的邻舍,他们的胸膛被基督之爱所熊熊燃烧。所有的信徒都向自己的邻舍传讲耶稣。农民向自己的朋友,奴隶向自己的同伴,奴仆向自己的主人和主母,将自己蒙恩得救的经历讲给他们听,仿佛那从海上遇难而从死里逃生的船员,急需将自己的经历说给别人听一样。1) 我们的周围乏有些这样的人,在暗中嘲笑口传福音的方式,主张在现代社会里身传远比口传重要,幷且收效也会大。但有必要在这里重申一次,靠言传而所作的证明是圣经一贯主张的见证。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10:14)为什幺会听见呢?因为没有言语伴随的证明,其为无怎幺再完美,但其中已缺少了关于耶稣福音这一最重要的要素。 我们能因着眞正的证明在于口传的理,而去否认为上的见证。其实这也是与言传同样重要的要素。当我们在口传和身传之间,单单强调或者否认一种方式时,就会出现问题。但对于初期敎会的门徒来说,口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时常记着那句智能的敎诲: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强。(传9:4)我们过于偏面强调身传,就容易陷入下面的误区。很可能会将你来看这一对象――耶稣从宝座上下来,而由自以为敬虔的自我来取而代之。但以口传来见证耶稣,就永远会有这种危险。 在敎会里,我们将平信徒训练成耶稣的门徒,意味着使他们在整个生活领域之中,来认证耶稣幷成为证明耶稣的见证人。他们心中充满了活着的耶稣基督,那幺他们所到之处都会再现出能使上帝之国降临的能力,幷且当他们在口里认证和荣耀基督的时候,在他们的人格和生活里就会充满基督的馨香之气。现今敎会的问题在于,因保持沉黙而使得为少的信徒仍保留着许多恶习和良为。作为口传耶稣的人,没有一人从为上力求与主耶稣一样良善的。 第十四章 仆人的要素 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22:27下) 一、耶稣的典范 在新约圣经里,耶稣的门徒与作为仆人来服侍人的事工,具有密可分的关系。这里有两个用语常被表现出来;卽名词仆人(doulos)和动词服侍(diakoneo)。这二者常常结伴出现在圣经之中。(太20:27-28,可10:44-45,12;37)仆人表明一种身份,说明旣已作为基督的门徒应以何种身份来作工。服侍则强调某种职能,而是身份,敎导那些已将基督看作自己絶对主人的门徒,应该过怎样的一种生活。1) 耶稣的门徒必须要以仆人的身份来服侍人。这是偶然的事情,而是一个必然的客观事实,任何人也能例外的根本问题。那幺,理由何在呢? 对门徒来说,仆人这一职份是耶稣亲自显示出来的典范。因此,没有一个人能逃避这一职份。耶稣是以奴仆的身份走完了他的一生。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22:27) 他的一生是因为爱而完全舍己,犠牲奉献的一生。在最后一次逾越节的筵席上,他亲自给那些已傲慢成性的门徒洗脚,作出榜样,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具有深刻意义的敎育课。使他们明白:作为跟随他的门徒,是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尙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13:14-15) 他作为赎罪羔羊被钉十字架,献出自己的生命,最后一次证明了他的眞正的奴仆形象。因为人子来,幷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幷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 这样,耶稣很淸楚地告诉了门徒:自己的职份在于作主人,而在于作仆人。这使得门徒确切地认识到作门徒终究意味着什幺。已将自己委身给耶稣幷来跟随他的门徒,可能效法他的夫子。如果他羞于作仆人,那是妄想大于主人的愚蠢为。耶稣很早就发现这一可能性的危险,因此提前向门徒们作出了警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能大于主人;差人也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旣知道这事,是去就有福了。(约13:16-17)门徒的福份就在于明白这一敎训,幷且去这样实践。卽使作出了舍己的事奉,但总能忘记自己是个毫无可夸之处的仆人,只有这样,门徒的荣耀自然会伴随而来。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是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17:10)只有如此谦卑的人,才能得着主人的称赞和荣耀。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太25:21) 门徒以仆人的身份,来走耶稣所走的十字架道,首先就在于作好受苦的准备。对耶稣来说,作仆人和钉十字架没有什幺区别。假门徒没有舍弃性命的觉悟,就絶对没有办法完成他的使命。耶稣派自己门徒所去之地,是这世界的王掌权下的罪恶世界。因此,仆人必须要喝主人所喝的杯(太20:23),必须要有与主一同有受苦的心志(约16:33)。 潘霍华(D. Bonhoeffer)所说的基督呼召门徒,就是为了让他受死。这一句话幷过份。1) 因此对于作为仆人的门徒,舍去自己生命将是活,顾惜自己生命则是死一条(太16:24-25)。耶稣和门徒们的目的,在于建立这世上的国度。他们所关心的是神的国及其荣耀的时代。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经过苦难的死亡之。这是所有蒙神呼召而奔走天之人的态度。苦难的意义在于事奉,而这正使苦难变为犠牲。1) 简而言之,仆人和苦难的关系是密可分的,仆人的职份对于那些跟从耶稣的门徒的人格和生活来说,是部分的委身,而是彻底的委身;是偶尔要履的义务,而是要断去实践的事工。作为仆人必受苦,这正是门徒之道的试金石。(约15:19) 二、承认和证明的必然要求 对门徒来说,仆人这一职份是可避免的,因为耶稣是他们的主。耶稣成为万有之主,是上帝对他作为仆人而完全顺服的补偿。旣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屈膝,无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8-11) 耶稣成为主,是在他活之后所得的位份。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交给耶稣了。虽然在世时,门徒就称他为主,但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的主,却是在他活之后的事。(徒2:36) 耶稣基督从父神那里承受权柄成为万有之主,其目的在于:将因他自己而与神和好的世界,和未能这样而置于审判之下的世界都交与父神。这一事实迫使信奉他的所有人,都应以仆人的身份向那位已经成为主的耶稣,持守絶对顺从和絶对忠诚。为什幺能置信耶稣基督为自己的救主呢?因为他已经成为他们在生命和生活之中,单单事奉的主,唯一应顺从的主。是这样,管他们怎幺称呼我主啊,主啊!,也与耶稣没有丝毫的关系。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能都进天国;惟独遵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门徒能逃脱仆人这一职份,是因着他们所接受幷要传扬的。上帝的爱集中体现在他的身上,通过他的受死而表现出来幷发出效力。在十字架上,他打开了所有世人都可以来喝的公义泉源。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约壹4:9) 对耶稣来说,爱是一种意志的动,因为上帝的爱总是以动来体现出来的。耶稣的爱,总是通过他作为仆人的奉献的而被人发现,幷流入人心之中。就这一点来说,福音书里的阿嘎发欧(agafao)这一动词,仅仅被使用于与耶稣有关的经文,这里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在口头上,耶稣从未宣扬过缺少仆人的奉献为空洞无力的爱;也从未表现出这种假冒伪善的爱。 因此,耶稣的门徒作见证人之前,首先要作仆人。幷且要借着自己的言语和生活,彰显出为爱而舍己的耶稣基督。要然就是作主的眞正信徒也是无稽之谈。在生活之中,门徒必须以自己所传福音的内容来完全约束自己,而且必须要爱人如己(太22:39)。这种爱必须是付出之爱(太5:42),同时也必须是甘愿事奉的爱(可10:42-45;22:24-27)。因为这样,就无法向别人证实自己所传的福音。何况这就是他福音的总纲呢!将难担的重担推给别人,而自己一个指头也肯动的人,絶可能成为耶稣的见证人。 主耶稣的爱是有目的的。门徒的爱也要有最终目的,是要与主的爱相互一致的。主的目的就是寻找拯救失丧的羊。耶稣给门徒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喩,具有三个要点(10:33)。应将无条件的圣爱(agape)带给什幺人?是那遇见强盗,入半死状态的旅者。带给他圣爱的目的又何在?是为了拯救他的性命。又应如何去爱他?要存着犠牲自己生命的心志,去幇助、事奉他。 对于门徒之道的仆人职份,使徒约翰这样严肃地宣告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3:16)耶稣的犠牲,仅启示了何为爱,使自己成为人所仰慕的对象,面且是一个値得我们都去效法的榜样。我们应该为弟兄舍命,然我们口里所宣讲的爱将成为虚伪的夸耀。我们应该将这爱当作基督徒的义务来履。因为我们是属于基督的,所以必须在万事上都以他为榜样,来照他所的去。(参/约壹2:6)1) 三、心甘情愿的仆人 在这里我们要忘记,门徒之道的仆人职份是出于心甘情愿的这一事实。门徒是被强迫来服役的奴隶,而是意成为耶稣的仆人。在旧约里,有一些心甘情愿用一辈子来服侍其主人的仆婢。他们是用锥子穿透自己耳朵的人,以此作为一生甘愿忠心地来服侍主人的证据(出21:5-6)。耶稣的门徒但是仆人,而且是在自己的耳朵上留有耳孔的仆人。这是那些只有将自己完全委身于主人的仆人才能表现出来的为。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谈到的,作耶稣的门徒表明作主的仆人。这意味着效法耶稣的榜样,幷决志向这位主絶对顺从和忠心,同时也意味着至死忠心事奉这世界上的人。耶稣的门徒应淸楚地知道:他所传扬的信息就是承认自己是仆人,以其一生的爱心来事奉的誓言。幷以此作为束缚自己絶否认耶稣的法规。他是借自己的言语,使自己束缚于爱之律法的人。但他又从觉得这是一种重担,反而认为这是跟随主生活中的喜和祝福。 我们在敎会进门徒训练,就是敎导门徒去效法那作为仆人的基督的人格和生活。然而,这是给他们讲解何为仆人的职份,而是使他们认眞去实践仆人的生活。作为训练门徒的指导者,我们应必须明白的是:耶稣从未在口头上来说明何为仆人自己的生活,而是用自己的为来显明这一事实。他也从未将爱的能力挂在嘴边上,而是使之具体表现于动之中。这就是道成肉身的原理。将自己降卑为奴仆,就无法常常享受十字架的荣耀,幷且这个人所在之处也会起任何变化。人能因华丽的衣服就能改变自己的人格,也会因着说几句漂亮的话就能够成为充满爱心的仆人。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 今天,我们向外虽极力宣扬福音,而在内地里却暗暗地践踏这一眞理,这怎能称得上效法基督的奴仆呢?我们为什幺极力呼吁门徒之道?正是为了使敎会避免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诸多矛盾吗?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门徒的三个因素作了一次剖析。无是谁,只要在他的人格和生活中,能够完全具备委身人、见证人和仆人这三种要素,那幺世上的人就可以指望从他们身上见到主耶稣。换句话说,就是成为新的被造物,在这世上显明我们已成为小耶稣。这对于那些得天天处于现世生活中的信徒来说,是一个多幺严峻的课题啊? 第十五章 改革敎会体制的可能性 甚至你们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你们向神的信心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就是在各处也都传开了。(帖前1:7-8) 想在现代敎会里重新恢敎会的使徒性,与其相一致的平信徒的自我形象门徒之道,那幺将可避免地触及根本性的体制改善这一问题。现今许多敎会所持有的各种弊病,就足以说明改善其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里足以说明是敎会得以兴之前的关键问 题。我们想在改善敎会的体制之前,就期望拥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就很可能在敎会的生命和灵性增长方面遇到可怕的危机,也许体制这一用语在某种意义上表达得够确切,但总觉得比结构这一用 语,它能准确地表达其意义,因此釆用体制这一用语。我们将平信徒门徒化这一敎牧战略方法实际适用于地方敎会,那幺敎会体制可以期盼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善。 一、可以新敎会的形象 在前面,我们已认识到,敎会是由那些为敬拜、养育和见证而被神蒙召的选民所构成的共同体。今天的敎会似乎用敎会的这个定义。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因着自己是从神蒙召的共同体而持有强烈的特权意识,结果完全陶醉于自我满足之中。这就好比那误认为自己已被提到空中的新妇一样,是个愚蠢的错觉。主张特权而忘记使命,正是在耶稣的时代就已存在于犹太敎中的固有的毛病。敎会从世上被选召出来,也意味着被差遣再回到世上去。为什幺能深刻地认识这一事实呢?耶稣向门徒所说的跟随我,是以我父怎样差我到这世上来,我也照样差你们去这一使命为前提的。聚集的敎会同时也是分散的敎会。被召与被差遣是两件事,而过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而已。当敎会重新发现使徒性本质的时候。必然会显明这种两面性,这样,聚会本身能成为敎会的目的,而可能成为实现敎会最终之目的的一种手段。上帝本可以从敎会存在的本身就能得到荣耀,因为这是他宝血所赎买的。但是上帝喜悦敎会能成为荣耀他的手段。上帝絶对会称赞将银子埋藏在地里的敎会。敎会必须要成为上帝的子民得以接受属灵训练的学校;还要成为上帝家里的工人作工的工场;十架精兵作征战准备的兵营;凡苦担重担的人所寻觅的避难所;遇到人生风时,人们所期望的灯塔;幷能点亮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灯;且借着我们能够全力向社会供应属灵电力的发电站。我们相信在门徒训练之后,就会使敎会具有这种新的形象。 二、正确树立平信徒的自我形象 可以说,敎会体制的改善,在于对平信徒自我形象意识形态的改善,平信徒如何评估自己幷随这种评估作出何种反应,这是判断敎会肯具何种体制的重要因素。如果平信徒只认为自己是敎会的某一客体,那幺他将满足于敎牧人员保护伞之下的生活,幷且在任何事情上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成为软弱无力的巨人;对于那些持有所谓可移山之信心的人来说,这是多幺相称的形象。但很幸的是,许多敎会都认为这些很正常幷加以接受。门徒之道是能够改变平信徒意识形态的符合圣经的战略。在现代敎会之中,承认耶稣为救主的人们,能确信自己为使徒传里所出现的门徒,那幺从敎会的底层开始,将会发生多幺惊人的变化?这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尽管如此,还有许多敎会仍想从别处寻求体制的改善,眞是一件令人可叹之事。这是改变一些项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是新敎会的气氛,就可大事告成的事情。美国某敎会的一位主任牧师总认为,改变敎会体制就毫无希望可言。经过深思熟虑,将讲台挪到信徒座席中间,看上去仿佛是拳击场上的擂台。然后,使信徒们围着讲台作礼拜,幷且期望那些已经变得冰冰的,消极的敎友们能有所变化。然而事与愿违,未足一个月,一半以上的敎友脱离了敎会。也许这一例子过于极端。但有如已经失去丈夫宠爱的妻子期望通过改变室内的装饰来改善夫妻的关系一样愚蠢。所以,我们应该犯同样的错误。信徒本身首先要改变自己,然后敎会才能有所改观。我们能顚倒这二者的顺序。 三、从牧养的保守型转向训练型 很显然,牧养者是牧羊的牧师。牧会就是从牧羊的这一词汇之中引申出来的。耶稣这样讲过,我要牧养我的羊;但我想我们对这一词汇是否理解得过分狭隘呢?牧羊(放羊)是否就是喂羊,保守型的管理呢?牧羊有它积极一方面的意义,那就是敎训他们遵守。其中遵守之意包含有促使信徒断地效法基督的人格,幷通过他们断改变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之中来成就上帝的旨意,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牧养本质。敎训他们遵守的牧养是我们所面对的训练课题。以训练为前提的牧养,可以看作是期待产生某种效果的具体方案。这有如照着羊一样,满足于耶稣心中所期望多结果子的事工。 因此,牧羊最为首要的任务是通过牧养训炼而使群羊强壮起来,幷且具有自然繁衍能力。换句话而言,我们的牧会就是藉着上帝的话语和圣灵的大能训练平信徒,幷构建平信徒理想的形象。敎会乃是要向社会差传。在敎会就是平信徒这一信仰的前提之下,训练平信徒成为耶稣的门徒,分散于世界各地,他们能遵上帝的旨意,那幺主的圣名在地上怎能被尊为圣呢?在这一可否认的事实面前,我们得向以训练为主的牧会方向而进深。 四、能够恢敎会之间相互同工的有机关系 至于平信徒相互事奉、相互同工的问题,当门徒训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迎刃而解,彼此供养灵性的生命,在爱中成为一体,幷通过多种形式的聚会而体现出来。当敎友们认识到,他们是独立的肢体,而是为其它肢体的存在而存在,是整个肢体中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治疗现今敎会之中因机械的组织体制而引起的各种病症。门徒训练就是在敎会之中塑造平信徒成为肢体,发挥相互同工的功能。幷且在敎内外可以看到相互同工的成果。想理顺各样的关系,信徒之间相互同工的横向关系,只有通过层层的交通才能达到(西3:16;约壹1:3-4)。也就是在圣灵引导下,彼此分享,用爱心相互事奉所体验的交通。这与敎会的政机关所主导的,参与何种事工,而形成的友善的人际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迥然同的敎会体制。 五、从敎牧人员为中心的体制转换到以平信徒为中心的体制 马丁德宣称人人皆祭司,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可以看到许多神学家在感叹:敎会还在拒絶这一体制。从敎会表面上看敎牧人员与平信徒没有多大差别1);但从敎会内部来看,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严格的区分,这是现今的事实。敎牧人员的敎权主义与其独裁的欲望,致使平信徒丧失了其应有的地位。想改变日益僵化的、以敎牧人员为中心的敎会体制,是否与中世纪的宗敎改革一样艰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何谓以平信徒为中心的敎会体制,那幺就是什幺难以担当的事情。如前所述,这种改变是修正敎会制度;以平信徒为中心的敎会体制,就是使平信徒成为敎会的主体,找到他们应有的地位,幷且尽其所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也是敎牧人员服侍他们的意义所在。因此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敎牧人员首先要谦卑自已,但幷是上下级观念。平信徒能站在他们所应站的位置上,那幺相对来说,敎牧人员应修正他们的位置。敎牧人员为把平信徒训练成门徒,有如乳母养育子女一样,父亲敎训、劝勉自己的子女一样。重新恢这种敎育和体制(帖前2:7-11),那幺就没有办法使平信徒成为门徒。 六、能够挖掘多的具有潜力的平信徒领袖 最使敎牧人员悲哀的事情,是除了自己之外,在敎会内再没有可以作工的人。当他面临着难以算的艰难,辛而的时候,必然导致疲成疾,产生失去一切欲望的危机。最终,知觉伍为轻松牧养的安主义者。但通过门徒训练,可以断挖掘平信徒的潜力,这样,决无疲惫孤独之感。美国某敎会的一位牧师,虽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是牧师,但他拥有九百位平信徒牧师,与他一道充满信心地共同担负着这一敎会。 七、能够期盼敎会持续性的增长 通过门徒训练,平信徒指导人员的队伍断扩大;幷且通过他们本身来训练其余的平信徒。这种自我生产的力量将成为敎会奋兴的推动力。平信徒每周活动的内容将成为宣敎的内容。他们所分享的对话,将成为福音的信道。他们手中的事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救赎的事工之中。敎会的奋兴是紧随其它事工而来的结果,这是正确的的认识。这是敎会体制的问题,敎会体制必带来敎会的断增长。 按道进的平信徒训练,能顺利进的话,敎会的奋兴卽使是属于人为的,但也会紧随而至。羊要生产,但能强迫羊产仔。 从现在开始,我们已经到了具体硏究门徒训练的原理及实践的时候。在下一单元所探究的门徒训练的方法,但幷是逐项一一说明,因为现在还没有谁能作到这一点。从圣经中正确考查的方法中重要的理那幺因敎会实际情况而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应用。我们所需的是方法本身,而是对基本原理的确信。幷且也能贪图一时,而是恒心忍耐,按照信心的程度来实践。有谁因一时的奋兴紧迫观念来进门徒训练,那幺,现在就要放弃这种观念。因为,久的时间将会回到原来的起点。我们时常所应铭刻在心的就是:耶稣三年来为训练几位使徒而倾注心血与汗水。只有那些为了一个灵魂愿意犠牲一切的人,才能进门徒训练。我们谁能计算一个苹果的种子能结出多少子的苹果呢?在每一种子之中,蕴孕着多幺强大的生命力,独具这种慧眼的人,在牧养羊群的时候,无何时都有可能进门徒训练。卽使具体的方案有所当,但最终至于失望。现代敎会所企盼的领袖,也正是为平信徒灵性的再生能力,而尽忠心的牧师和传道人吗? 第三部(注) 第四部 门徒训练的原理与实战 第十六章 训练门徒的目标 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 如果认为门徒的训练为适应在新时代的需求,以圣经为根据,能够新和改善敎会体制,进有意义的敎牧战略的话,那幺我们就能忽视在敎牧工场寻找实际可应用的一些方法。如何训练平信徒成为一个属耶稣基督的门徒呢?门徒训练可以说是解答此类问题的敎牧方法。 我们在进门徒训练这项工作时,要注意的实际问题有两点: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有许多敎会简单地认为门徒训练只是用圣经来敎导平信徒。虽然会误解,但必须说明门徒训练只局限于敎导圣经这一点上,如果门徒训练的目的只在于敎导圣经的话,那幺我们会重新陷入基督敎会长期以来的难以自拔病态之中。在那时,我们因只注重知识上的敎育,以致于损失多幺惨重纯用敎义的理来束缚年靑一代,以致他们陷入虚浮的慨叹之中!然而我们能够忘记在周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平信徒领袖们用一张福音单张,到办公室、工厂,把那些因敎会里的一些误导而失望的许多靑年人重新领回到生命服事的道。学习圣经可以说是门徒训练的一个手段,但却是主要目的。还有,我们能把门徒训练理解成为是培养专业人才方式或有恩赐人才的方法。 如果门徒训练的目的只从那个实用面来衡量的话,那幺,这可能会成为用生产能力来进评价的现实主义者。 耶稣召选门徒是要他们传福音给万民要使他们都成为门徒,那是事实,但是在训练他们的过程中毫无技术敎育的印象,我们正在预备那些能够幫助邻舍的平信徒,也就是我们所企盼的具有产生能力之属灵人,这是通过正确门徒训练自然会结出的果子。在培训门徒的过程中,走的稍偏一点的话,就会产生对律法主义的信徒,这也是我们可忘记的可悲的是在我们周围有些人却认为自己已经受过所谓的门徒训练,所以用自己的一点经历来批判别人,偏己却以为是在正,卽使他们很能传道,或结了丰硕的果实,但眞正的基督徒却把这些当成自己的功。絶能把没有传道恩赐的人视为没有重生得救的人,卽使能背圣经章节,知道传道的具体方法,又明白怎样用优美的话语来引导栽培初信的人,但能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是否重生得救。 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门徒训练的深刻涵意,而只为了实现一两个目的为手段的话,那幺但能得益处,反而会遭致许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这是较好的方式。 知从什幺时候起,人们将要使他们成为门徒的事工,训练这一词总让人觉得它含着一些意图。说实话,在传统敎会中大多用这类话的。到目前为止,在许多敎会中,训练这一词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有些情况下,甚至会有被拒絶的可能性,但是,这是首先只在福音主义团契中流,现在逐渐地在敎会中产生了影响。在这里想强调这种主张,那就是,是以门徒训练这句话而言我想基层敎会的传统敎育方法大多没有摆脱信的色彩。 在制度化、形式化的敎育体系中,人们认为再没有办儿童主日学敎育的必要,现在应该告一段,取而代之的是有积极作用的具体化的敎育方式,这种主张的有力依据在于他们的话语当中,无对比举动的批判倾向如何的多,但是门徒训练在我们认为是非常合理的。 在李喜星的字典之中,对于训练有这样的定义,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或达到一定的标准而付出实际性的动,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如果根据这个定义来看门徒训练的话,就需要我们明白这里包含着的几种实际性的特征。也就是说,门徒训练要有它的实际意义,这必定要有具体的训练方法和选择参加训练的合适的对象以及通过训练要达到怎样事效。因此,在训练之前,我们要愼重考虑到,门徒训练的目的,训练的对象和实际的训练方法以及将要产生的实际果效等等。 那幺,门徒训练的具体目的是什幺呢?简单地说,是要确立效法耶稣基督的人格和生活的自我意识,我们所要培养的是耶稣的门徒,是保的门徒,是主任牧师的门徒。耶稣基督是我们训练门徒的主体、标准和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弃絶耶稣基督的话,门徒训练就毫无意义了。要作耶稣的门徒,那是让耶稣作每个人的王和主人。要跟随他、学象他、成为顺从他的人,这里包含了人格的一面和事奉的一面。作耶稣门徒,首先要在人格上学象耶稣,就象初期敎会的信徒们被称为小基督一样,要成为耶稣化的人,这就是我们前面所强调的人格委身的重要因素。门徒训练比什幺都重要的是使他们活出新人的样式。所以,无是谁必须在圣灵能力的覆庇下,用神的话语使自己完全(提后3:17)。之后,才能象耶稣那样追求正确的人生。 在某种意义上讲,门徒训练可以说是作指导的敎牧人员或是受过训练的平信徒都可以一同参加的一场属灵的争战。在我们中间,谁都能说自己能够完全象耶稣。因为我们都走在同一条上,都是在圣灵里被上帝的话语彻底地解剖。后重新的归到被造过程之中,所以,能仅仅把门徒训练看成是一项只用几种敎材来作敎条化敎育的误解。 其次,在事工上,我们学象耶稣,他为救世人而来到人世间,又为此把自己的人生完全地作为眞理的见证,幷且奉献自己为爱的奴仆,所以,门徒训练的意义在于使平信徒改变成耶稣的见证人幷分派他们到世上去,也就是说,把耶稣的一切言语接纳过来,用他的话语和为来为福音作见证。通过这种见证使自己的全部人生有一个新的存在价値,所以作什幺样的工作和生活在什幺样的环境之中,因着他的存在就能够荣耀上帝的名,幷使上帝国降临的人就是耶稣的门徒。 保在谈到上帝赐给敎会牧师和敎师职分时,分三方面所阐述的内容与门徒训练的目的是与一致的。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什幺叫做成全圣徒? 就是使其完全的意思1),为要达到象主耶稣那样完全的地步,而实施的一系列敎导训练事工的全过程。 所说的事奉工作是指要学象耶稣一样,甘愿降卑,取了奴仆的形象,作成的奉献之工,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成全圣徒与事奉的工作,在顺序上絶能顚倒,应把学象耶稣的人格前,放在人的事情之前,才符合圣经的原理。在效法耶稣之前,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徒然的。我们有多少时候,竟愚蠢地犯了许多顚倒顺序的错误。在成全圣徒的事工上尽职之前,我们把他们所拥有的财力和社会地位等,放在首要位置的结果,敎会经历苦难的例子还止一、二次,门徒训练首先是把人格的重要性放在首位,没有学象耶稣人格的人,怎能在爱中作事奉的工作呢? 建立基督的身体,包含着非常广泛意义,在以弗所书讲的基督的身体有宇宙敎会的意义,指上帝国完成。也就是那些被邀请的目满了的时候,所以这件事与敎会的见证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敎会作见证基督之工,那幺他的荣耀就会临到。敎牧人员要引导信徒,但要有这样伟大的远景,同时也要与他们一起时刻准备,献身实践。也就是要把平信徒门徒化,这正是他们被耶稣宣召的事工。 综上所述,门徒训练根本目的在于训练平信徒成为活着就是基督,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益处是一二样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能得到许多平信徒的指导者,藉着这一事实,就可以怀着极大的希望看到敎会向世上差遣的使徒们,有可能很大程度地激励信徒起来,在这样实际受益的情况下,门徒训练就可以成为现代敎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谁也能过低的评价这个重要性,如果低估此事,那幺他分明是上帝面前的一个罪人。 第十七章 谁来进门徒训练 然而,主的仆人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敎导,存心忍耐。(提后2:24) 一、敎牧人员的责任 久前,与美国的一位模范的敎牧同工一起谈话的时候,知道他心中所想的最大盼望就是如何使平信徒成为门徒?在长时间的对话中,我们对于门徒训练有了共同的见解。那就是,这项事工的首要责任在于敎牧人员身上,在开始做这项事工之前,自身要首先受到培训,这样才能训练平信徒。这位牧师已做好了为门徒训练甘愿犠牲一切的准备,他感到敎会在社会生活中,怎样把多地平信徒变成门徒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越来越觉得是一件大事了。 在我们周围,止一次的听到关于门徒训练方面的传闻。但是,确确实实要做这项事工的敎牧人员却没有勇气作出决断,这能使人着急。把平信徒引到何方,全在于敎牧领袖的敎牧哲学,平信徒在生活中所反映的就是本堂主任牧师敎牧哲学的一面镜子,在有些敎会中平信徒很热心地到处求学,无平信徒怎样热心,敎牧人员却无动于衷的话,就很难期望有门徒训练的结果,敎牧人员眞的要成为平信徒训练中的阿法和俄梅戛要有始有终。 就象保所指出的那样(弗4:11-12)。敎牧人员的使命就是让平信徒相互事奉,准备为福音作见证的。但是主任牧师只是顾念自身发展,而忽视对平信徒训练,就有必要对于自身一现所站位置进再一次的反思,敎牧人员素质应以平信徒的人格与生活的见证能力来评价他们。父母很健康,但是子女却常生病,这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健康的父母会有健康的子女,同样,当主任牧师所走的正确时,全体信徒也会走正。 敎牧人员是为羊犠牲的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10:11),是自己在走进群之先,已经把自身献给羊群的人。他是将自己的肉和血献给羊群吃喝的人。就象一个蜘蛛一样,将自己的一切完全献给了背上的小蜘蛛,死有时候就剩下一层皮那样,敎牧人员为使平信徒能够好的事奉与有力地为福音作见证,乃要完全献上自己的一切。 在进门徒训练前,主任牧师将会遇见一个难题。一般常说是因为知道怎样搞门徒训练而担忧,其实,难的却是对门徒训练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换句话就是说,知从何处下手。因为门徒训练仅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传授使其人格发生变化的高尙情操。 现在宗敎界的敎育多地倾向于共同体的敎育理。这一事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理是要比在敎堂里所学到的理要具体。在共同体的体系之中,能够把直接发生关系的事实亲眼去观察,用身体去体验,用心感受。只有这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敎育方法。这也符合门徒训练的基本精神,因为门徒训练是要比在训练过程中依据共同体而产生的实效大一些。在这里所关注的是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根据相互得失的交叉作用,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所以,主任敎牧工在进门徒训练时,首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共同体的成员一同生活,亲身经历,这样才能对全局有一个比较淸晰的认识。我们所要记的是,指导者要先成为一名门徒,否则,就能使别人成为门徒这一事实。卡尔巴特(Karl Barth)在对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8),耶稣亲自颁布的大使命进解释时说,那是叫门徒出去,在世上塑造与他们形像的人,能够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可以算是眞正具有洞察力1)。是使徒出去,还是当时在现场的其它人出去传道,都是去训练门徒,成为有他们形像的人,因为使徒们已经是与耶稣有三年共同生活的经历,也是学象耶稣的人们。所以,他们要通过自己来彰显主耶稣,保对哥林多敎会的劝勉也是一样,他说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如果敎牧人员能首先成为门徒,那幺平信徒所得到的却是虚空的训练,但是这幷是说敎牧人员自身的人格中还没有达到所具有的委托,见证人和仆人等要素。怎样成为门徒,具有什幺意义,敎牧同工们要通过门徒训练的共同生活首先得到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敎牧哲学必要性的检验 现在我们要思想的是敎牧工能把门徒训练当成一种模仿的形式,没有确信的模仿就象是没有生命的组合。模仿的敎牧,生命力会长久。主任牧师在做门徒训练前,要对自己敎牧哲学与战略进必要的检验,因为他的敎会观将成为门徒训练的主要基础,我们再一次的强调敎会的使徒性和敎会是身体的槪念,幷祭司槪念的重要性之理由就在于此。如果把敎会的指导者和敎会中有圣职的人放在旧约中的祭司地位、平信徒放在旧约的以色列百姓的位置的信念中没有一点让步的话,那幺就能把平信徒训练成门徒了,也决会把平信徒当成主人来事奉,也会让平信徒参与到自己的敎牧事工之中。我们要想到这些将对今后有很大的幫助,门徒训练如果上了轨道的话就会在平信徒中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也会具有活泼的灵命,敎会生活的中心将再是牧师,而是比牧师爱自己平信徒中的领袖们。逢年过节会看到,多的人把礼物先送给平信徒领袖们,因为他们在平时最接近平信徒,而且对其灵命的增长大有幫助,所以平信徒对那些关心他们,幫助爱护他们,使他们在灵性上增长起来的平信徒领袖的辛苦与所付出的代价,表示感恩之余奉献上自己的一颗火热的心。在对将受洗的人进信德考核时,问他们重生得救的经历时,十分之九的人回答是在与平信徒的互相交通和小型聚会时得到的确信。是的,眞正具有健康生命的敎会之中爱的交通幷是集中在哪一点上,而是向四面扩散,如果牧师对这样平信徒间的互相事奉抱有满情緖的话,那幺他分明是对敎会,上帝的百姓平等的聚会,敎牧人员和平信徒之间完全无职位高低之别,敎牧人员的作用在于成为作信徒仆人的敎会观持反对意见的人。 敎会的使徒性幷是敎牧人员所继承的,乃是全敎会继承的,正是基于这事工,平信徒作为身体上的肢体,发挥着具有君尊权威的祭司职分,只有彻底的预备敎牧哲学的敎牧领袖才有可能实施,门徒训练的敎牧方法是模仿,而是要亲自付诸实践。 三、善于敎导的重要性 在地方敎会中,主任敎牧在进门徒训练中会碰到一些让人能考虑的一些问题,那就是敎导事工的重要性。 在圣经中,难找出耶稣在世时对众人用讲道,对门徒用敎导,对个人用谈心的方法,我们的敎牧人员是被耶稣所重用的仆人,所以象耶稣那样去做敎导工作是最理想的了。在他讲道的地方,门徒总是和众人一同领受,但他幷是仅仅用讲道来敎导门徒,乃是把门徒们分别开来进敎导,对门徒敎导的工作比讲道为重要。 人们常常称呼耶稣是比,就连他的仇敌也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夫子(太12:16;可12:14;20:21)。比,在当时是对夫子最广为人知的标准称呼,在耶稣的身上用比或夫子的称呼就有五十多次,他在敎导的人中是最卓越的导师,具有面对面敎育之伟大的能力,使能使人产生确信的全面的敎师。 约翰司脱得(John Stott)说被召作主工的人应具有卓越敎导技能的1),这话是可信的,上帝赐给敎会中有敎师和牧师的职份,那是在强调这种职分在敎导上具有重要性(弗4:11)。保在劝勉有希望被按立圣职的人说,要有善于敎导的恩赐(提前3:2)。加尔文说:上帝允许敎会存在的目的,在于敎育、他说上帝具有在一瞬间把百姓变成完全百姓的能力,但却愿百姓通过敎会的敎育,渐渐地通过认识过程,达到圣者的地步。1) 尽管如此,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非常痛心地看到有些牧师们却没有作好敎导这项圣工、而单一的依赖于讲道。那幺,讲道与敎导有何同?仍有它硏究的余地,因为耶稣在世上的时候,在这两件事情上有时分得很淸楚,有时却没有明确的区别。宗敎改革家们也没有把这两项分开来进探讨。优秀的讲道,也就是优秀的敎导,优秀的敎导中包含着讲道者所要宣讲的特征,讲道与敎导都是为了传播上帝的话语,我们在敎导中要讲耶稣基督,讲道时也是讲耶稣基督,所以两项内容相同。1) 对讲道与敎导之间的关系,有些学者持有宗敎改革家们相反意见1)。他们认为象加尔文和德这样的改革家,在当时的那样环境中,强调讲道,所具有的本来特性是在敎外找到的,对于讲道本身,它是向信的人传播福音,没有把讲道的对象放在敎会内的现象而是放在敎会内,在当时的环境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属基督的人,我们是以讲道(宣讲神的话)为必需的人,因为我们虽然在信仰中有很深的认识,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存在着罪与信的根。如果,讲道者误认为在自己面前的这些听众都是在基督里悔改优秀的信徒,宣讲天国的福音,对他们已经是再需要的话,他对于福音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与应该听福音的人本性都没有正确的理解。1) 这是雅各。斯马特(JamesSmart)对继承宗敎改革精神的敎会所持普遍见解的答辩。敎会中的信者,没有重生的形式上的信徒都是很多的。过去与现在,幷没有差别,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果,讲道与敎导的对象应在敎会内寻找的话,能说有错误。讲道本身具有宣敎和敎导的机能,对这一点,任何人都应当承认。如果把讲道与敎导分得很淸楚,主张讲道是对敎外人的,而敎导是对敎内人的,这就会把传统的讲道槪念给混淆了。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中,对讲道中所具有的宣道与敎导的机能是否都在衰退,会我们非常担忧,讲十字架与活的福音的传道现象,在我们的周围存在多少啊!流失的羊回转而悔改,饱尝新生命之甘甛的现象能再现的原因何在?这能说讲道中机能弱化,而在敎导上有长进吗?想想,通过每周礼拜时间内的讲道,能造就多少个门徒来呢? 现在,我们能再轻视了,讲道中的宣讲和敎导机能的强化,但在这里能把敎导事工看成是只通过讲道而进的,要象耶稣那样,找到敎导事工与对众人的讲道有区别性的机会,他首先要作好门徒训练,让门徒们到世上去传福音。同样,现代的敎会首先要作好门徒训练,敎导好门徒后,让他们出去到世上宣讲福音,然后,把通过宣讲而到敎会来的慕道友,再通过我们的讲台,加热心地将福音传出去,这才是讲道。根据撒母耳彼力査得(Samuel Blizzard)在以美国新敎牧师为对象的调查中可以知道,牧师最先注意的是讲道,而敎导却往往被忽视,按次序而,可以把讲道,牧养(咨询,探访等)组织、政、敎导,这样排列开来,那幺按占用时间的长短排列就形成政,讲道,组织,敎导的顺序了1)。就此可以看出当今的牧师们是怎样忽视敎导这项事工。具体的,有组织的成人敎育体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形成于敎会的日程之中,门徒训练是在治疗这种病态中起革新作用的敎牧方法,因为只有把敎导的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的牧师才能作好门徒训练的事工。 最后,敎导者们要注意的是能在门徒的训练中盲动,我们要时刻记住,耶稣带领十二门徒经过了三年的时间。农夫在播种之后,能够耐心等候那秋收的喜悦,同样,对门徒的训练,牧师要有耐性,要用信赖和等待来对待平信徒。门徒训练开始后失败的大部分原因是缺少恒心,想在短时间内急于求成。但是对于放眼世界,以敎导为的敎牧人员来说,门徒训练中的失败是会消灭他们对平信徒的盼望。 第十八章 对象的选择与实际 训练的阶段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敎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敎导别人的。(提后2:1-2) 一、选择与集中的原理 在门徒训练中,首先要在从谁开始, 这一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应该是从敎牧人员开始,然后再选择几位平信徒进训练。加重要的是我们所作的一切事工都要依据耶稣的原理,他在门徒训练之前,首先就是拣选。伯特库曼(Robert Coleman)对这条原理有非常明了的注释1)。 耶稣的事工是从选择多少人做自己的门徒开始的(约1:35-51)。他釆用了把世人引向上帝的方法。他所关心的幷是群体中的众人,而是在于让众人能够跟随他的几个门徒。 他所选召的几位门徒都是社会中平凡的人,各自虽有同的生活背景,但是耶稣却看到了他们能够信奉独一的上帝,引导世人归向主的潜在指导能力,他们是愿意学习,迫切盼望弥赛亚和天国降临的人,他们愿意被主所用。耶稣能够把愿意被他使用的人放在自已的掌中,变成一个能够左右世界的巨人。 耶稣之所以选择小部分人,在他的背后却有着一个集中制的基本敎育原则,这是实用于这项原则的智能。在他开始工作约有2年半的时候,在他周围的许多门徒中间,为了好地进训练和使用规范,能选出十二个门徒来,其原因就是要加有效的集中训练。(6:13-17) 为使门徒的内心世界反射耶稣的光荣,能进深一层的敎导训练。但幷没有因此而忽略对众人的敎导,幷向跟随自己的众人传福音,医治疾病,一时也没有丢弃众人,可是他把时间和精力多地集中在了少门徒身上。能够选择出少适合做敎牧事工的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在做门徒训练这项事工时,决能忽视选择与集中的原则。对我们的敎牧同工来说,最难成就的是是这一部分?我们在很多时候会陷入许多的迷惑之中。理由很简单,因为有多敎一个人就多一些益处的说法。但这只是学上的理,在改变一个人的人格方面却是通的。上帝赐福给亚当和夏娃应许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却没有让他们象动物一样一次多产。养育子女是对他们进人格的敎育,一胎生产7-8个,就很难敎育他们。按我们的经验而言,想一次抓住许多人,结果全都会空。学象耶稣人格的那些少的门徒,敎牧同工们,应完全把自己的时间与才能奉献给。这是耶稣敎导我们的伟大原则,我们还能比耶稣有智能吗? 在敎会事奉中,要把门徒训练的工作搞好,至少也需要2,3年的时间,可能有人会认为,为几十人犠牲这幺长时间和精力,在学上似乎没有价値。但是,我们要从长远来看,在敎牧工作中马上得到两三百名信徒和培养四、五十名门徒两者中,似乎后者在敎会成长中能够快见效益。这几十只羊以后开始生小羊过多时就要比那能生产的上百只羊,达到能相题幷的程度。雅各带斑点的羊开始没有班的白羊多,但到十年,情况却完全同,其中的原因是班的羊是由外甥来放牧,而雅各却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看护着自己的小羊。 二、实际对象的选择方法 从现在开始,就敎牧人员怎样选定训练对象,要经过什幺阶段进指导,来作以分析和思想。我们首先从初设敎会开始说起。在开始设立久的敎会中,人才资源是一个得考虑的问题,这是在选择上实际存在的困难,因为人很少,所以选择有困难,但是,敎牧事工能放弃这个机会,等到人多一些时再选择的想法必须杜絶。从一开始,就应把成年人信徒作为被选择的对象来进敎导,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男、女门徒训练要分开来作,至于那一方先开始,可以自由选定,但一个团契中最好要有5-12名门徒。 有人主张,一对一的训练要比小团契训练有效,在一定情况之下,可以那样做,但按着前人的经验来看,敎会中的敎牧工作从团契入手指导收益最大,其原因在下面我们可以谈到,我们找到耶稣一对一的训练例证,他经常是对3人、12人、20人的团契进敎导,所以,我们还是认为象耶稣那样去做是最有智能的选择。 初设敎会开始进门徒训练时,首先要从平信徒中的指导者为目的,这样主任敎牧在门徒训练中决定敎牧方法上意义就深了,因为这将影响今后的敎牧事工,同时对于敎会体制的形成将起决定性作用。其实,门徒班在刚刚开始时人们,大部分对其成果幷抱有多大的期望。如果全敎会的人都参加训练那是理想的,可是其中有些适合参加,(也有些得已才参加的,有些被训练的对象时常会替,又有时会重新开始)也会有原地踏步的现象。 训练初期,也许会出现许多波折,费许多人力、物力,但是敎牧人员决能因此中断或放弃,如果因没有被训练的对象而能继续的话,卽使只有自己的夫人也要持续下去,有二人被训练成耶稣的门徒,那幺久就会得到几位门徒。如果敎牧工的家庭首先被门徒化,那幺将对自己敎会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幸运的。虽然,我们经历许多的失败,但是我们仍要断播撒神的道,这样,总会有几粒扎根、发芽、成长、结果的。超两年,敎牧同工就会产生信心,也能获得几年辛苦而获几位门徒的喜悦,由此产生选择有能力作事奉工作的门徒的勇气。 下面谈一下基层敎会的情况。在基层敎会担任主任敎牧的,在开始进门徒训练时,管规模大小,总要比初设敎会加谨愼,要象耶稣那样:有必要进长时间的祷告进深思熟虑,敎牧人员在开始实施训练敎育计划之前,首先要注意和避免的事,就是能操之过急。敎牧人员事先要以说敎与理解为基础,还没有得到敎会共识之前避免独断专的为。门徒训练在基层敎会的土壤中扎根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敎牧人员要开始进门徒训练时,象把传统的敎牧方向有90°的转弯一样。这样说有几种理由,门徒训练开始以后,敎牧人员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少人身上,而剩下大部分人就会产生满情緖,会遭到一些人的非难,也会把一直到现今常作为敎会事工第一位的政与一般事务的管理放在第二位。这样就可能会使常委或执事们感到公平。还有通过门徒训练而发生变化的矛盾。这事可能要成为敎牧工们的思想负担。仅这几项,就难推,在基层敎会进门徒训练幷是简单的事了,对敎牧人员本身也是个很大负担,所以开始的时候就有必要愼重考虑。 当基层敎会开始进门训练时,我们在选择对象的事工上要注意几点:一般来说,刚信主的信徒,他们比较单纯,很愿意听从敎牧人员的话,而那些身在要职做事奉工作的人也许用一两句话想说服他们是比较困难,因此,敎牧人员很容易犯放弃窄门而走宽的错误,如果把在敎会中有吸引力的抛在一边,而对那些初信的顺服型信徒进门徒训练的话,那幺一开始就走上了错,因为那样的生命力会长久。在这种情况下,可避免地会产生敎牧工在培养自己一派的误会,也许在其中会发现有能力的平信徒领袖,但这对敎会的和睦幷没有什幺益处。 所以在选择这件事工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有堂会组织的敎会,那幺就选长们首先参加门徒训练,要年纪大小或有无恩赐,要先把长们作为训练的对象。虽然以后会有因为年龄过高或能在灵性上幫助人,也没有这种恩赐,来直接引导人,但是长们首先参加门徒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负责敎会指导敎牧人员的敎牧哲学是堂委会所共有的,是敎牧人员自产的。敎会中有重要职位的平信徒们,第一,决定敎会的整个性格与特征,第二、藉着门徒在人格上起变化和彼此的事奉,断经历恩典。这对于促进敎会全体的成长和变化将是一个很强的原动力。如果敎会小,只有1,2名长,那幺可以将几名男执事加进去,再有,如果堂委太多,那幺可以分成几组进。 在基层敎会把能起特别作用的人,立刻引入门徒训练之中,幷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束缚于敎会传统和长期习惯中形成思维方式的人就难了。作者在几次小团契的训练中看到,牧师们所担心的,就是怎样能说服长们的事工。牧师们拿出计划之前,多祈祷多与堂委们单独的交通,将会有很大的幫助。敎牧工作本身基于人际关系的基础,这一点是应有的常识,好品种的树木,能直接栽在石头地上。对门徒们的训练的重要性再有确信的牧师,把能够栽种的人际关系这个土壤搞好,就很难得到好的效果。在祈祷院这种安静的地方进交通是很自然的。在这里,可以通过神的话语和祷告在灵里能有深的交通,也是很难的事,利用这样的机会,牧师们把自己的想法慢慢地讲给听的人,那幺,就可以减少人们反对的想法和因理解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使用什幺样的方式,首先要有一个圆满的理解与同意之后,才能开始门徒训练。刚开始时,如果遇到困难的话,那就要经过很长时期的忍耐,继续去作说服的事工是很重要的。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得到堂委们的共鸣,那最好先放下这一计划,因为在基层敎会和睦要比训练重要。但是要记住的是,如果牧师的信念纯正、淸楚,那幺。相信上帝会给予完成自己计划的出的。 三、门徒训练的开始 有幸被长们同意而进门徒训练时,牧师对他们的事奉要与全体信徒的事奉下一样的功夫,直到在他们眼里形成牧师只关注他们自己这种絶对信赖感为止。只有这样,长们才会轻视门徒训练,至少一年时间集中精力在他们身上,要常用福音书中记载耶稣怎样花精力在门徒身上的话语来敎导他们,虽然牧师在作门徒训练时能模仿耶稣那样一天24小时与门徒在一起(可3:14)。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一周内要定期有2,3小时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定期的时间里,牧师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常与被训练学生进个人方式灵里的交通是非常重要的,门徒训练如果是被圣灵引导的话,过半年将在人们心里产生一个巨大的奋兴和变化。在平时自觉是有模范信仰的长之中,也会发出痛苦的呻吟,也会经常看到那些,因重生体验基督的恩典人抑制住自己的喜悦而赞美上帝的情景。每当聚会的时候,人们会发现通过首先起变化的弟兄们而赐下的圣灵的甘,在恩典之中,信徒成为一体,在交通之中,就会听到那种喜的见证。过多久,敎会全体就会在牧师与长面前显示出莫大的变化来。参加礼拜的会众经常会在牧师的讲道与长的代祷中,安静地体验到圣灵的临格。 在这种程度上,牧师可以考虑准备进一两个女门徒训练班,但是如果觉得男门徒的训练在灵性上够成熟,那幺还是等一段时间为好,在男门徒班流出来的蒙恩见证之广传,对女门徒训练班能成为榜样,那就容易多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优先选择那些在敎会起核心作用的女信徒。女执事如果年纪过高最好能够避开。这里、牧师们可以自定,但有益的方式是先在敎会公布要召集训练生的广告,然后再定。但必须严格把住参加者的资格。例如,年龄一定要在30,40岁,学历应是高中以上,在家中受子女的牵,信仰年限要超过三年。要有作平信徒指导者的使命……。这样做的理由仅是预防适合参加训练的人加入,是防止有满情緖的人发怨言。但事实上,在这种苛刻的条件下,没有多少人会自愿报名的。牧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自己心中有的人进个人交通组成女门徒训练班卽使门徒自作主张,但由于自己没有自愿报名,所以,对牧师能有什幺怨言。到此,牧师可能会成为指导3个左右的门徒班的大忙人了。付出这幺多的代价,让基督成形在他们生命之中,那只是一个空想罢了。 四、家庭圣经学习的代价 基层敎会还是初设的敎会,从开始门徒训练取得一定成绩后近一年,敎牧人员开始给其中最有能力的训练生创造机会,让他带领几个人搞家庭学习的工作,这样,将对训练效果大有幫助。把在门徒班中所学到,刻在心里的东西为其它弟兄作事奉之中的原则,是耶稣敎导我们的又一个眞理。门徒班临近毕业时,训练生全体组成一两个家庭式的聚会,尝试作小牧会的平信徒指导者,这将对今后能在区域内进敎牧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作为长,能够亲自做这项事工,会对敎会的成长起重要的作用。 家庭聚会可以以区域间的利进,也可以是互相间要好的人受区域限制地自由组合进。这是在敎会内平信徒通过牧养和传道,交通和互相事奉的最小单位的有机团体、用在我们身上说,是起毛细血管的作用,虽然使用的敎材同,但所形成团体的特性与实用原理,却与门徒训练大同小。各人把自己在门徒班所学到的方法和所尝到的那种恩典,在小聚会时再生卽可。对经过一年左右的门徒训练的人来说,这幷很难做到,问题在于他是一个有什幺样或多少恩赐的人,这一点,在敎牧工的充分指导和临督之下,也可以扭转过来。 家庭聚会发展比例要以受门徒训练的人作参照为好,也就是说,没有经过门徒训练的人是在特殊情况下,能让他来引导家庭聚会。为好地维持敎会的整体性,必须是在敎牧人员手下受过训练的人担当为最理想的。 作者在过去的五年里,亲眼目睹了上帝是怎样使用那些连圣经学校门槛都没进过的人所做的圣工。如果到现在为止,我们还认为只有那些被特别选召的,进神学院读书的人,才是被神所用的人,这是了解上帝心意的人。通过门徒训练的断发展,他们就会从圣灵那里得到敎导的恩赐,事奉的恩赐,劝勉的恩赐等,这些为建造敎会身体极为需要。 在门徒训练中会感到困乏,但当看到敎牧现场的变化就会有冰雪融化的感觉。如果到现在,有的敎会还将这些宝贝埋在土里,那幺这是一件非常幸的事情,说实话,作者在前久,也对这些重要性太理解, 我在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同他们一样执迷悟。 五、同工敎育的开始 家庭聚会在开始发展的时候,门徒班的毕业生也开始成熟,敎牧者要为同工(指参加门徒训练的长或执事,下同)们预备能够独立工作的场所,对同工进有效的系统敎育,那幺家庭聚会也就能健康成长,同工班可男、女分开,也可混合敎育和管理,开始因规模较小,可以用比较小的聚会形式来进。但随着人断增加,就要向敎室敎育的方向发展。敎牧工要限制人的多少,每周要定期断地招聚他们进训练。应该怎样管理,是因敎牧人员自己的恩赐而定,虽然敎育是在敎室的时候多,且有多人参加,能使用日常注入式的敎育方法,但只要管理的好,就可以维持好小聚会。 在对同工们的敎育中,对敎牧人员来说,把他们引向家庭聚会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是幫助他们摆脱困境,保证其有充沛的圣灵的能力,然后要事先为他们准备好要用的资料,这幷是说成为一种机械的传递,如果组长们没有先得到幫助,怎能成为向人释放恩典的圣灵所用工具,对这一点,要每时每刻地对他们进强调,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敎牧人员可以对内容进一些补充。 对同工的敎育在其性质上可以说,是门徒训练的继续,但在其机能上要有很大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同工们有能够分担敎牧工作的机能,所以领袖们是敎牧工作的一部分,称呼他们是小牧师一点都奇怪。他们仅在家庭聚会中传讲神的道,也在日常生活中分担那些信徒们的喜怒哀。他们在咨询中,也应有相当的恩赐,平信徒们的顾虑在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通比与敎牧人员的交通有效,得到安慰,这样的例子可胜。他们是连结一般信徒与敎牧之间的纽带,他们也是在区域敎会中通过爱的见证与事奉,促进敎会形象每日的新和向非信徒播撒神福音种子的先锋队,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是对敎牧方向的问题与敎牧同工们能够协商的平信徒同工,所以敎牧工所需要的信息,能够通过他们随时准确地获得。 我们可以把领袖们具有的各种机能作为判断这个敎会灵力的一个标准,同工班可以说是身体的心脏部分,根据所跳动的脉搏可以知道这个敎会是否有生命力,所以敎牧人员在灵性上,最关注的就是同工班,在那里经常会有灵性的奋兴,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无能与足,有组长又有家庭聚会的同工班将是敎牧人员一生的课题。 当第一期的门徒班毕业,敎牧同工必说要召集第二批的门徒生,因为他已经在培养门徒的阵痛中尝到了产后的喜悦。所以,付出多大的犠牲也要继续做培养平信徒领袖的事工。在开始进门徒训练到2年的时间,形成门徒训炼家庭聚会学习─同工敎育等,独特的敎牧方式,这样的改变,敎牧事工有什幺意义?如果是实际经验造就,很难明白,要然怎幺能说是敎会的新呢?到此时,敎牧工的担子的重量就非同一般了。 一粒麦子,掉在地里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针对有活力的敎牧同工的事奉与在敎会中许多被小牧师们的相互交通形成的共同体,敎会的奋兴,具有潜在的能力,这种共同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大大地增加,难道我们有在这里停滞前的理由吗?他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人,打发工人出去收割庄稼。(太9:36-38) 第十九章 训练的基本原理 圣经都是神所黙示的,于敎训、督责,使人归正,敎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 用什幺做门徒训练?其具体内容是什幺?许多问题,对达到我们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耶稣在敎导自己门徒时所使用的基本内容是用上帝的话和自身的经历,上帝的话成了敎导的具体内容,耶稣本身就是永活的眞理,幷亲自给门徒作出了榜样。所说的经历就是门徒们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这三条训练内容是为进门徒训练必须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份的依赖于有固定模式的敎学资料,将有削弱门徒训练本质的危险倾向,作耶稣的门徒,幷是通过了一、两项敎科成绩就可以成功,这些只过是必要的的保守手段而已,我们所要看到的门徒,是学象耶稣人格成熟过程,而且把耶稣基督的旨意再现于现实生活之中, 完全与这世代区别开来的新人,为此能强调人格上的训练,耶稣使用的这三种训练内容是在人格上的眞理,模范与经验,所以要比当时犹太比们坐在屋内所敎导人的死规条的法律有根本上的区别,我们在门徒训练中,运用圣经话语时,要达到认识与永活的耶稣基督的眞理相遇。 敎导者要成为学员们能够看到的客观眞理的一个模范的媒体,然后把这眞理的客观经验再彰显于现实生活之中。 一、圣经话语与辅助敎材 神的道对耶稣来说是训练过程中的最主要内容,他所敎导的上帝话语中有两个内容:一是作为道的本身耶酥基督;二是所记的旧约圣经。耶酥是上帝启示的终极(来1:2),在他里面有永生的道(约18:13),同时他是为应验先知们所预言的话语,没有一点一划在地上而来的道。(太5:17-18),所以说谁成为眞正的门徒必住在神的话语之中。活后曾几次引用先知的话语,引导门徒们走出信的仿徨之中(24:27,44-47),对他来说,无从私还是从公,圣经就是敎导上帝眞理的敎课书,在四福音书中,他与门徒们对话时,至少引用了66次旧约圣经,在与其它的人谈话时,也暗示地用了90多次旧约圣约,耶稣在世的时候,首先为门徒们所作的就是把从上帝那里得到的话语传给他们(约17:8)。门徒们是直接从他那里学习话语的人,所学到的话语促成了他们作耶稣的门徒。 地上敎会所作的事工是使万民成为耶稣的门徒,也是要从耶稣所吩咐的话语开始,敎导他们遵上帝的话语(太28:20),这话语能使人得永生(约20:31),通过新生命中灵里的交通能够得到丰盛的喜(约壹1:4),能得着救恩的确信(约壹5:13),而且能够得着耶稣门徒所得着的完全人格与生活的见证(提后3:16-17),新约圣经是为了这些目的而给予的眞理,所以在敎会中担任门徒训练的指导者们,就应把基督的话语存在自己的心中,有丰富的准备(西3:16),这样就会有超过啃一本敎课书的意义,我们所要眞正预备的资料,就是昼夜黙想主的话语,幷使这话语丰盛地藏在我们心中,就如保一 样,我们是被神的话语所抓住的人,在使用别人所预备的敎材之前, 我们这些负责门徒训练的人,应首先在内心中准备好神的话语,这就是把圣经作为训练所使用的最重要的资料,只有这样认眞准备的话语,才能成为有活力的改变人格的资料,也能成为体验基督新生命和效法基督人格的话语。但是为了好地敎导圣经,我们有必要使用一些附属的敎材,这幷是要找一些圣经之外的权威,而是要得到对学习有幫助的敎材。在这里,我们最好对照几种敎材进检验。现在我们所用的敎材大槪可分为三类,在其内容的选择;本文选择和主题选择,如《基督徒生活硏究》和《十阶段圣书敎材》是以主题为中心,其内容是引用全部圣经。今可以说现为平信徒所开发的敎材大体都是属此类型,以主题式为内容的敎材,大部分所使用的方法是问答式的,引导读者在已给定的问题中作出回答。与之相反的是本文式的选择敎材,是为能有系统地学习圣经本文而编成的敎材。基层敎会目前所使用的课本,可以说都属此类,这种敎材的执笔者们是以重视解释为其特色,具有很强的注入式特性。在学习接近尾声时,把所学到的再反过来进回答。还有第三类的敎材,那是在前二种的基础上所选择的内容,可以说是主题式,也可以是以本文为中心的,在形式方面是釆用了说明与回答的混合形式,也许阿嘎配出版社的《俄许见先的圣经硏究》能成为很好的例证。 在这里,我们能轻易地下定义说哪一种好,哪一种好,因为每种敎材都有它的优点与特性,也因使用的对象同效果。在某些方面,对所学的人来说,能有多样化的选择比使用固定的单一的敎材要有多的幫助。我们在选择时要注意的是,敎材的神学背景与敎义上的差别。例如所适用的敎材是否有正确的圣经观,还要在质量和标准上进检验。但是我们要留意的是否具有效地使用敎材资格的指导者比敎材重要,他要成为虽然使用敎材却是敎材奴隶的属灵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釆用主题的选择与问答式的接触方法为人所关注。事实上,作者本身在过去十五年间也使用了这类敎材,在这里,最好对几种敎材进说明,作者本身所使用过的经验来说,《基督徒的生活硏究》的结构较简单、纯朴,所引用的圣句自然而有力,也能感觉到有一种说出的内涵,但7-10卷的内容对一般平信徒来说似乎有一种无根据的感觉,1-6卷可以说是谁都能容易接受,在门徒训练上是部很好的敎材,但是要从内容的丰满性来说还是想推荐第六卷的《成为基督门徒之》。 大学生宣敎会出版的《十阶段圣书敎材》,也是一部优秀的资料,在系统面上要超过《基督徒的生活硏究》。在引用圣句方面有点缺欠,但如果指导者有能力使用自如的话,也会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敎材。此处还有IVF(国际基督大学生协会),约翰宣敎会,浸礼会本部等出版的敎材对短期的训练也许有所幫助。还有从几年前开始,耐比该托宣敎会。世界本部为幫助区域敎会的门徒训练而计划的《歌2:7敎材》,是对传统和许多经验的牧者为对象,是以对实际学习评价为基础的硏究材料。 一般来说,以上的资料可以称之为归纳法的圣经学习敎材。原因在于人们在小型聚会中,学习圣经过程中,由指导者带着一定的问题来查看圣经,然后对其进解释,作出响应,经过实践的过程,赋予接近眞理的名称,这样的方法自然要对圣经中许多章节进仔细的硏究后,再得出重要的结,这样就与归纳法相一致。 有时,运用归纳式的接触法进圣经学习要比釆用延续法有效得多。第一,能把人引到珍惜宝贵上帝的话语之中,所以直接的解答都应在圣经中寻找,圣经权威被高奇举起来。第二,能够播种随时都可以学习圣经的自信心,通过听道和讲义来学习圣经,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够理解圣经,但是通过用归纳法学习,能够消除这种安的感觉。第三,是训练人的重要手段。归纳法如果付出时间和努力就看出其成果。正确地理解,寻找深意义,进而应用,是一种训练的过程。对那些有满足于听道的人是一种震憾。从而对学习方法有所觉悟。第四,能容易地接受上帝的话语。在人的天性中,存有怀疑和抗拒别人话语的习惯,但是,如果是自己亲自发现的事情,就很容易相信。归纳法就是让人亲自寻找眞理。这一点可算为人的长处。第五,能很快地体验到灵里的变化,因为是与永生的话语直接相遇。最后,这种方法能促进人进学习圣经的自觉性,因为发现自己能直接学习圣经话语的人就如拿鱼杆垂钓的人一样有自信心,能没有多学习圣经的欲望1)。 在这里,我们从釆用归纳法接触法学习圣经敎材中得到一两点神学导向,这样能对使用敎材的人,提高其理解性有所幇助。首先,有与平信徒神学精髓有一脉相通之处。是靠有权威的作者们的解释和重点来讲解,而是带着问题亲自学习圣经,所以给平信徒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在敎材的每一页中都有空白之处,在这里,允许把写下敎材的人的理解与想法先写在里面。受了主的恩膏的人用人敎训什幺,在圣灵的光照之中,自己就能够明白眞理,这正是我们要在平信徒中中间显出这种精神来。(约壹2:20,27) 这类的敎材,从现实意义上,始终与注入式和说明式的敎材有所差。是一人说,大家听后去寻找眞理,而是大家商议着走在一条眞理的上。在这里,凡是参预者都起平等的作用,所以在听别人讲话之前,自己要在圣经里有思考,要等候圣灵的引导,然后将自己所领受的亮光与别人一同分享。这样就会与大家产生共鸣。渐渐地就会明白,圣灵仅仅给敎牧们话语,也会对平信徒有话语。这样就会使他们明白,在他们与圣经之间有圣灵的感动,逐渐从需要别人来敎导圣经的思想中解脱出来。 学习圣经的每一个人,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这将对个人有很强的挑战,那是寻求正确答案,加明白其意义,所以自然地会把圣经放在与自己人格相遇的立场上。要直接打开圣经之门,要做人云亦云地讲别人的解释。要让自己努力成为得眞理的人,然后才能有机会与其它人分享,自己所领受的恩典,幷与人同得神话语甘甛的滋味,平信徒!你也能成为优秀的圣经敎师。这个声音会在你的内心深处发出来。 还有一个神学背景需要我们来考虑,进入20世纪后,神学界中具有很大影响的是新正统主义神学。它强调藉着圣经与神相交的个人经验,在这里幷是要这种神学的本身。把圣经当成启示的本身,实际是讲从人格上相遇等,都无关紧要,单讲这种神学中所的对相遇经验的强调,对一直把圣经敎条化的基层敎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大开眼界。在今天敎会中的敎育重点,是放在自己与神的相遇,主讲者把自身与神相遇的经验集中在一起,而且侧重于其主人与神相交经验敎训轻视引导人与圣经相遇的亲自体验的经验1)。这种批评对于那结以文与主义仪式着圣经的人来 说,无疑感到扎心。 归纳式接触法,引导信徒跪在圣经面前,其目的在于把圣经当成敎义来理解,而是个人在圣灵启示下能够与永生的神相遇。事实上,如果没有这种相遇,那幺很难有人格上变化。我们虽然能同意新正统主义的神学思想,但是,他们所强调的要正确理解圣经, 然后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周围,引起人们的兴趣的归纳式敎材,也可以说是在努力开发这种效应,这幷是说过去在基层敎会中使用的圣经学习,完全没有这种相遇的经验,也会使人改变,这是肯定有的,要然今天的敎会就能存在。但是,我们也承认,在一种方法上我们使用过久了,甚至都要到过份的程度,什幺时候,曾有过象现在这样引导许多有水平的信徒?在今天机械化多样发展过程中,任何事情可以活字化,任何知识可以成为情报化,我们要把圣经当成永生的道,使平信徒能够直接看 到、听到、亲手摸到后产生确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圣经本身失去了生命力,而是敎会在削弱圣经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归纳式敎材的时候,把它作为有深远意义的敎材来接受。我们曾对大学生进这样的设问调查,对归纳式敎材的意见中说:如果您的敎会中有使用归纳法敎材经验的话,那幺,对敎材有什幺想法?出乎意料的是在592名中,有77.3%的学生说:非常好。从这种举动中反应出,过去所用的传统成人敎育中所存在的弱点。 如门徒训练的敎材在其内容上,能够充分地体现出门徒训练的基本原理。应注意的是,要过份地形成人为的体制。在敎课内容中,可以有一点人格的委托要素和证人要素,仆人要素进三方面习,这种意图能够加深训练门徒的意识,以达到门徒训练的目的。 例如,将《基督徒的生活硏究》1-6卷进分类,内容的构成将是,人格的要素占65%,证人要素20%,仆人要素15%的比例,从中我们可以大槪看出,敎材的性质和所强调的内容是?使信徒要全力学象基督,作为肢体的信徒间的相互事奉似乎很弱了。但是,我们如果理解了门徒道理的本质,那幺就能说这样强调是错误的。在门徒道理的三个要素中,最难而且需要时间最长的就是人格委托要素,如果能做好这一点,那幺证人要素和仆人要素就很容易跟随而来。 我们在讲门徒训练的敎材时,还要讲一个问题,就是归纳式的敎材,大部分具有系统的敎义,如果能明白它是敎导敎义的敎课书的话,那幺就没有什幺问题了。指导福音与信仰生活的实践中,很有感情的就是此类敎材,但幷能说它没有敎义性的内容,在排斥主观的解释与说明的意图,再敎敎义,可能没有实用价値。 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幺是没有敎义的呢?在这里我们得简单槪括。事实上,在福音宣敎团体中只有摆脱敎义化倾向的色彩,这种倾向在基层敎会对敎义、仪式的方面来说,是一种反抗。在历史上,福音团体源于十七世纪的敬虔主义运动。1) 当时在德国只注重死敎义而要丧失生命力的时候,敬虔主义者们在强调重生和属灵经验,同时重新寻找福音的呼声,他们就有了脱离敎义化的倾向。德派敎会遵守敎义的纯粹性,强调堵住离开德派敎会的信徒。他们却没有一点的感情呼召的能力,对絶断的邀请,事奉和敬虔生活却毫关心,对信徒的关心只在乎知道敎义,参加礼拜,听敎义性的讲道,参加圣礼等。对信徒内在生命的变化和火热的信仰经验却关心。1) 虽然说现在的敎会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但我们得承认,现在差多已存在这种倾向,敎会如果倒向这一边,那幺它的前途将是相反的。从德敎会和敬虔主义来说,很容易发现双方都有偏面性,敬虔主义的指导者斯佩德说:基督敎的生命强于知识在敎义上的战是无益的……讲道能作为敎义宣讲和战,应是为树立听众信仰生活的眞理。1) 这样看来,现今的福音派团体轻视敎义,能把责任全部归在他们身上,在敎义上被捆住的敎会也应同样负有责任。 我们还要想到的一点就是,如果我们只单一的依赖福音主义团体所制定的敎材,来敎导平信徒的话,那幺早晩要发生问题,与德国敎会在敬虔主义的影响下,丧失了系统的敎义,过久就在自由主义神学面前下了跪的情形相仿,敬虔主义对敎义毫关心……过小的评价健全的敎义等于给后来的自由主义和现代主义开了方之门。1) 是否在我们周围的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信徒,已经开始有这种倾向呢? 所以,为了预先防止幸事件的发生,在门徒训练中,就有必要再完备敎义的内容了。如果我们能把敎会的敎义资产和宣敎团体的福音性资产相互补充完全那幺可能对训练有一定的幫助。还有能把演绎法与归纳法相调和使用的话,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结果,敎会和宣敎团体敎将成为有益的伴侣,会有忘记敎义与福音在上帝的话语中都是眞理的理想情景。 二、指导者的榜样 第二个训练内容是榜样。耶稣仅仅把眞理用理的形式来传给门徒,而是先示范,自身成了完全的榜样和实体敎育,所以门徒们要眞正学到的是他们的师本身。耶稣在敎导中具有能力是,因为他的敎训就是他的生活。榜样的原则虽卽平凡,也是在耶稣时代所被人忽视的敎育内容。耶稣对当时能起榜样作用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进斥责。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都要谨守遵;但要效法他们的为,因为他们能说能,他们把难担的担子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肯动(太23:3-4)。他们在引导人注重的是字句上的能力,但却在使人向自己学习方面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师。 但是,耶稣是与他们完全同的敎师。他对于门徒要求、愿 望,自己先出来做了榜样(约13:15),在这里,耶稣所用的方法是在一系列的讲道上,也可以说是实物敎育,这就是他具有影响力敎育的秘决,在他自己生活中,未作模范之前,无什幺事情,没有让任何人去作。这样仅在他现实的可能性上,就是在他的一生也印证了他的使命。他言语和一切为,确实是每个人身上的敎 训,也给那些见过他的门徒们开了眼界,在他们实际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可以学到。1) 耶稣为了训练门徒学习自己、效法自己,就与他们一起生活,同吃同住这是他的训练方法。在顺境中,门徒们把自己所学到的眞理的实质,在耶酥们生动的人格中得到印证。在这种意义上,耶稣把自己的训练的全部内容公布于众,超出了一套模式和方法。在一起吃、住的本身就是知识,也可以成为敎导的内容。他经常是门徒所仰慕的对象,所以为了门徒,他能拿出多的时间与他们在一起。一切委托给上帝,顺从上帝的依托生活,藉着自己的一举一动生动地体现出来。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作他喜悦的事(约8:29)。门徒们对这样的敎导一点都感到生疏,因为在听到这些话语之前,经常观察到主有这样生活的。耶稣幷没有强迫门徒祷告,藉着自己的祈祷生活来敎导他们能够与上帝保持正常关系的重要性,门徒们想学祷告是由于看到了耶稣的祈祷生活有很强大的能力。(11:1) 门徒们一次也没有看到耶稣坐下来,用理知识来敎导他们怎样传道。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经常看到,作为天国福音的传道者本身所发出的尊荣见证。耶稣对他们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于是耶稣在加利利的各会堂传道(4:43-44)。 耶稣的生活是彻底事奉的生活,门徒们几次经验到了想抬高自己的想法,在耶稣面前是那样的谐调。(太20:22-28;23:1-12;9:46-50)给他们留下最后的榜样是耶稣亲自给他们洗脚(约13:4-17)。在耶稣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改变门徒的意义是在于改变自己的人格与观察自身的生活。与上帝话语同样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自身的模范作用。 事实上,我们在四福音书中看到,耶稣用话语来说明的部分幷没有几处。大部分都表现于自己的生活中。他的生活可以说是第二敎课书。门徒知道,其意义之深其要求又是那样新,是亲眼所见,会成为把没有看见上帝当成偶像来拜的愚昧无知的人。如果门徒们没有亲眼所见,确实很难懂其眞理。谁能单靠听而学象耶稣呢?如果门徒们没有见到耶稣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难成为伟大的使徒。在加利利海边,那个饱受苦难的人变成了伟大人物,这在乎神的话语和榜样生活的理想敎育内容和训练人的耶稣。 作门徒训练的人,是谁都有一个自己难担的重担。那就是象耶稣一样,自己应首先做个榜样。但是这个担子有多幺的沉重,必须是自己来担当。自己未走眞理之,就很难期望能训练好门徒,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 为了他们能够跟随我们作好准备,我们成了一台戱。(腓3:17下;帖前2:8;提后1:13) 他们会把在我们这里所听所学的出来(腓4:9)。在时间许可的条件之下,通过这种指导力,可以经常与我们在一起的人们分享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应把眞理彰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回避向受训练的人们显示我们人格的责任之,这样的启示应在与圣灵同的实际生活中得以成全。这是主的方法,再没有能够用其它方法,来训练人们做这样的事工了。1) 我们在训练门徒时,虽然能完全象耶稣那样同吃住地进训练,但必须跟从他所显现的原则,要公开我们的生活。希伯来书的作者警告敎导的人说,能单凭嘴说,而是要用为来作,强烈指出,在为上保证上了的敎导就其信仰的本身也没有学习的价値。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13:7),榜样,就象是一把决定门徒训练胜负的钥匙。 三、门徒们的经验 第三个训练内容就是经验,在耶稣那里还有一个能忘掉的训练内容,那就是门徒们能够自己看见所学习的经验,举目向田观看(约4:35),他的手指向世间的田地,因为在那里有羊,有如没有牧人一般的困苦、流离,许多人等待着拯救;被鬼附着的孩子与父母恳切地等待在变像山下(可9:1-29)这是睚的女儿死的地方(8:41-56)。 有经验的知识是在生活冲藉着的所见所闻得到的。耶稣愿门徒能够明白现实,正确理解其中的人生苦难,他用许多的比喩讲给众人听后,再解释给门徒们在比喩之中所隐藏的,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门徒如果用智能的眼光仔细观察,那幺就可以学到眞理在其它什幺地方,而在于生活的近处。 因为这个缘故,耶稣到何处,门徒们总是跟随着他。这没有什幺奇怪的,他们需要在世上多走一走与实际问题进较量,要听许多人讲,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和人群,是多幺丰实而又实际的训练内容(耶稣)看到许多人,就怜悯他们。(太9:36),怎幺在耶稣身上有这种牧者的心情呢?因为他太了解这个世界了,作为耶稣的门徒都应有这种的牧者的胸怀,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象十二门徒那样到处求学。 他们经常明白人们需要的一切。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见了就对他说,众人都找你。(可1:36-37),众人在急切地寻找着耶稣,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所经验到的知识。还有,门徒们有必要通过实习来直接体验到福音的能力。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又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可6:12-13),然后,他们回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做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可6:30),其中就有他们通过实习所学到的,经验到的许多活知识,这是亳无疑问的,耶稣听到和看到这些时,禁住内心的喜(10:21)。 可能当时没有象现在这样好的条件。耶稣训练门徒时,是在四面是墙的屋子里,而是多地在生活实践中训练他们,根据需要让他们做一些工,在五饼二鱼的神迹时,让他们作了吩咐众人坐好和分送饼的事情,没有实习的训练能收到大的能力。就如运动的身体没有力量一般。 门徒训练只是在房屋里就可以了,必须走出去在实际生活中现场实习训练问题多的邻居将成为我们很有价値的训练敎材,对他们产生传圣经的恳切祷告的心,正如把眞理的火放在他们的心里,把在世上看到和听到的拿到圣经面前,在那里用发现的原理,再作用到现实之中,能成为提高训练素质的敎育内容。门徒训练进入中期,可能会多地强调实习训练内容的任何一项,现实却能说没有必要。传道与祈祷生活、事奉等都在世上重新得到解释,再被检验才可能成为眞理,与世界相遇的门徒训练,能说是耶稣敎给我们的训练内容。 第二十章 小团契的益处 因为无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 一、耶稣的方法 进门徒训练时,使用小团契的敎育形式是最适合的,这早已被多种硏究和事实所证明。耶稣在这一点上是先驱。他与门徒有3年的时间在一起,而他的经验、结果足以证明小团契的特性与功能。为什幺选择了小团契的形式?他没有直接地说明。敎会在培养门徒时,必须超过12人,耶稣从来没有讲过这样的话。致此小团契的形式是门徒训练的絶对要素。卽使这样,初期敎会,继承耶稣的作法,存在于很多小团契中,幷且各有各的独特性质。初次形成的耶撒敎会是最好的例子,虽然他们都在圣殿中一起聚会,但实际上使他们尝到了圣徒间的交通,和新生命的喜,是在家庭聚会里的小团契中(徒2:42-46)。当时,在耶撒到底有多少个小团契,无可考证,但这样的小团契所起的作用是很容易了解的。 当时哥林多敎会也是在一个敎堂里的敎会。有20-30个家庭聚会点,形成了共同体。1) 新约以后的敎会也象碎片、面酵一样被散布在各地。反面,他们组成了家庭聚会或活动小组。就是以能动性很强的形式组成了一个交通的共同体,他们彼此之间有个人的相互联系,而且以敎会信徒身份彼此联络。他们这样的交通小团契存在于社会的各阶层,藉着所传讲的福音,可以使各阶层都能体验到福音的影响力,幷使哪些听信福音的人从罪中得以释放。他们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但幷无秩序。1) 进入二十世纪后,小团契运动开始流幷广泛传开,但是在敎会里,乃是被社会里的人所关注。精神病院、管敎所、社会团 体、敎育界等,被逐渐釆用较小团契的形式用以从事精神医疗,敎 育、社会活动或硏究活动,而且越来越多。根据保海尔(Poull Hare)的调查:1899-1958年间,关于小团契的学术硏究文,每年都出现百种。1) 特别在二战前后,人们发现小团契在生产方面有很大的效。所以,断出现小团契形式的硏究组织,人们还逐渐发现较小团契仅在生产方面具有很高的效。而且在人际关系中赋有新的意义,能改变整个人的形象。 但是,还有深一层的原因。克莱德德(Cluyde Reid)指出:这是现代社会的空虚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无在哪里,人与人之间都没有很深的人际关系。人们在堕和骤变的社会中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人际关系。在成千上百的人群中得到关爱和同情,而在小团契中可以得到。1) 无法战胜孤独的现代人,到处寻找安定的归属感。人们这样的努力,形成了开始关注小团契运动的动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无法否定,敎会存在于这样的社会中,敎会必定会受影响。但是,如果说敎会重新关注小团契的意识来自外面社会环境的影 响,这样的判断幷正确。我们排除这种影响,但直接的原因在于圣经方面的依据。人们对越来越庞大,组织僵硬的现代敎会越来越担心。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开始关注在圣经中记载的小团契精神。今天的敎会象初期敎会一样需要家庭聚会,我们需要小团 契。1) 敎会为了恢健全基督身体之功能,得回到初期敎会的光景,门徒训练但能培养平信徒指导者,而且能够改善敎会体制成为以人们相互关系为重点的有机体。由于这样的目的,会使小团契在应用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値。 二、强调人际关系的特点 小团契的规模,在5-7名最为理想,人越多,小团契的功能就会下降。达到13名,按着情况需要也是可以的。这样看,现代敎会中,幷是没有小团契。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有很多。从主日学的分班到各区域礼拜,都是敎会所拥有的多样化的小团契,但要注意的是,以人区别大团契,小团契是表面上的形式而已。有的团契虽然人小,却没有小团契的功能;有的团契,人稍微多一点,但它的功能却能象一个家庭。但那些拥有团契功能的许多才有可能。小团契组成一个大团契的时候,现在,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是,敎会里面虽然有很多小团契,却没有发挥出小团契的功能,大部分的团契都是为了完成计划中的量而已。在它里面,眞正有生命变化和体验创造性能力的幷多。虽然都强调每个人与神的关系,但无法深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悲的是连这样的现实问题都没有察觉到。 敎会想发挥她的功能,无什幺样的组织形态,必须具备这几样性质。克莱克(S.B. Cark)总结了如下七个特点。 1.必须是基督敎的。基督敎应该被组员公开地接受。基督敎也应成为在共同体内部所的一切事情中被公开的承认的基础。 2.必须成为,组员相互之间的彼此影响的环境。这幷是为了成就某一件事,而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必须有组织性。共同体为了满足组员的需要,应该有能促使组员都齐心合力地事奉的有效组织。 4.必须有适当程度的规模。应该比小团契大。因为小团契中的资源幷充足。 5.必须分散在各区域。组员应该定期地彼此间有接触,这样才能使一个基督徒得到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 6.必须是在各方面都是完备的,应该成为专业化的共同体。应该对一切基督徒的需要给予关心。 7.必须合二为一。共同体的生活的基础是束缚组员,共同体应该成为基督徒的共同体,必须以耶稣基督为基础。 以上七点中,今天敎会中最弱的一点是,幷没有给信徒提供个人之间的交通、幫助、互相作工的机会。所以在敎会外面,信徒之间旣没有互相交通,也能满足人们各自同的需求。表面上看,好象成了一个统一的共同体,但在里面,组成敎会的各肢体,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我们用小团契这样的环境,来关注培养门徒,开发平信徒的作用,这是治疗现代敎会的最有效方法。事实上,如果我们用小团契这样的形式,管釆用什幺样的方法,也很难快速地恢敎会原有的功能。小团契给我们提供了用神的话语来影响许多人生活的一个环境。在枯燥无味的现实生活中,眞正恢人与人之间的纯洁的交通,唯一的方法,就是组成基督敎的小团契。它是重新建立相互间的关系,引领人们过联合有见证的生活和侍奉生活的间接之。1) 小团契有很卓越的几个功能,理查德用三个部分来说明它的功能。 第一,个人的功能。在小团契中,每个人都会彼此关心对方的需要,这样个人按着圣灵所赐的恩赐起着彼此培养灵性的作用,小团契对各人的灵性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也就在此。但是,每个人只重视自己个人的灵性成长的话,这个团契只会成为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小组。小团契如果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特性,就会失去它的功能。 第二,藉着团体的功能,发展了成员间的合一。要关注分享生活中的体验,而且比个人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彼此间团契的关系,也就是使人们加意识到团契中的归属感。结果,他们会忠于团契生活。但过分强调这一点,也容易使人的信仰方向,再只是耶稣基督本身,而会成为团契本身。团契被强调得比神重要,就会成为偶像。 第三,事工的功能。在敎会外,也能动员成员参加基督徒事奉的事工幷能引领成员。顺服于神的话语,彰现出基督的旨意,幷向别人见证基督,分享基督里的爱。幷且引领他们过活泼而丰富的生活。1) 三、有效的治疗要素 小团契的功能中,能使人在对人的态度上、价値观上、性格上有新的改变,这是一种小团契的治疗要素。神的儿女在小团契中,是以神的话为中心。深入灵里的深层交通,圣灵就会治疗他们事。治疗的事是完全靠神的话语和圣灵工作。但我们知道,治疗的方法幷非都是彩超自然的方法,小团契就是圣灵使用的自然方法。在别的聚会中,无法见到的事,在小团契中时有发生。这原因就是在于小团契的功能治疗的要素。我们也可以借用敎室,让多的人来参加,幷得到训练。在那里,也幷是没有一点成果,卽使这样,我们强调小团契所强调的缘由在于,圣灵藉着小团契作工的机会是比别的形式要多。 亚龙(Yalom)在非基督徒的治疗团契中,总结了11条治疗要 素。1) 他基于所硏究对象,就是团契的成员们都是非正常的。所以,他总结出来的治疗要素幷能完全普遍化。但从经验来看,管门徒训练的小团契还是家庭团契,能使灵性上有改变的,都是通过这样的治疗要素。如果承认这样的治疗要素而产生,就无法区分小团契与大团契之差别。下面介绍几条重要的治疗要素,这对理解在门徒训练中小团契所起的作用有所幫助。 首先介绍一些普遍化的要素。参加小团契的人们,都有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问题,这是能随讲出来的秘密,而且认为只有自己才有这样的问题,有时也会伴随着一些无法得到宽容的罪的意识,受门徒训练的信徒们一般都有这样的秘密,幷且时常感到安,痛苦。 在小团契中,可以比在别的形式聚会容易使人开放自己。刚开始的时候,参加者都会在为保守自己而伤脑筋,但过了二、三个月后,他们在团契中找到了安全感,幷且开始信赖团契中的人。然后,他们就会毫无保留地开放自己。在门徒训练中,头二、三个月是最艰难的时期。如果时间已经过了很长,但人们都还没有开放自己,那幺就说明这个团契有了病症。开放自己的人,都会把自己隐藏的事和苦恼的事吐出来。那幺,听的人就会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幷只是自己独有的。原来,幷是我自己才有这样的问题。引起这样的共鸣感,仅会改变团契中的气氛,也使相互间彼此同情,相爱。 当然,开放自己,幷可能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吐出来,用神的话语来察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圣灵让他所承认的事,和让他作见证的事,这时圣灵就藉着神的话语来打开心门。所以,每个人的话语中,体现出眞实性和恳切性。而且也有吸引别人参加团契的力量,在这一点上,门徒训练团契与别的治疗团契同。 在这种的气氛中,人们领悟神的话语,幷讲述自己的感受。人们都会发现在神的话语面前,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而且每个人都是向着前方的目标努力走的步者,这样就会用轻松的心情来接近神的话语,幷且理解弟兄,爱护弟兄,我们都在一条船上。 与普遍化相似的治疗要素,就是学习人际关系。在治疗团契 中,把这一要素看为首要的。在门徒训练的团契中,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这一要素对改变人的形象有很大的意义。有助于理解个性是一般产生在与别人有重要的人际关系时候。1) 小团契中的人都能自我开放,那幺这个团契就会成为各自能再次发现自己,幷能再建造自己的小型社会氛围,通过别人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幷能估价自己的言语与为对别人会产生什幺意义。在与别人对照时能明白自己所缺乏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在与别人相处之中,可以确认自己所得到的灵性上的恩赐是什幺,而且淸楚在与别人分享时,如何使用自己的恩赐。在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时,也会带来在态度上和性格上的改变。圣灵在改变我们形象时,也使用别人,这是很令人惊奇之事。人需要通过向别人学习,要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形象趋于完善,这是小团契所告诉我们的,但幷是只有在小团契中才有形象的改变和完善,应该在整个敎会生活中经历多的改变体验。在小团契中这样的功能只是明显大而已。 之后,在小团契的要素中,能没有模仿。在前章中,提到模范是门徒训练中很重要的训练内容。当然这是指模仿敎师的学习为。但在小团契中,模仿的对象幷只局限于指导者。在门徒训练中,经常会出现模仿的弟兄幷比模仿指导者差的情况。牧师在信仰生活中,或在圣经知识上比别人强,但这一点对于平信徒幷觉得很了起。无是什幺时候,只要认为是应当的事,就会带来多幺大的感动。但是,当团契中的某人有很大变化时,他们都非常敏感,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当一个人看出某个弟兄比自己领先时,就会在言语、为上竭力仿效他。彼此能经常见面的小团契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模仿的主体。 但有一点,我们能曲解。在团契中,没有一个人能很自信地把自己交出,当作被仿效的完善之人。成为模仿的对象,往往幷是有哪一点比别人强,而是在于他也努力效法基督,除了耶稣,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典范。在小团契中,每个人都当变化,幷且每天都在试探和试炼当中锻炼软弱的自己。只有这样努力,才能有资格成为榜样,指导者在这一点上也无例外。 另一个,我们应当注意的治疗要素是爱团契的心。这是在团契成员间彼此用心来相爱,幷把别人看得很重要时,才能产生这种忠诚的心。每个人认识到团契的重要性这一点能显明。越承认团契的价値和重要性,就越依赖团契中得到的敎导和决定。爱团契的心越大,这团契的生产性越强,士气也壮大,幷能有效地组织下去,这样,光景越来越明,彼此能够和睦相爱,而且出席也很高。 门徒班中,培养爱团契的心,直接决定门徒训练的成功与失败,如果每次聚会的时候,都好象强迫他们来参加,那幺,这样的团契幷能期望有多大的成果。我们应当留意,爱团契的心,没有人的努力,单靠圣灵合一的能力和神的话语的能力是可能的,作为指导者,该付出多少关心和爱呢?是是把每一人都看成与整个团契一样重要呢?是否正确地认识到团契的目的?是否让小团契眞正发挥出它的特点?通过以上几点,经常检查自己,对培养爱团契的心有很大作用。 最后,还要再谈治疗要素,就是情感的抒发。人们一般谈自己所想的,但都太愿意谈自己的感受。感情的交流,需要适当的环境,小团契的优点也在于能提供使在场的人都可以毫无阻挡地谈述自己感受的环境。在耶稣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例子,他平常很少流自己的感情,但通过三年建立的与门徒间的关系,到客西玛尼园的时候,才达到了顶峰。因为,那时他以惊人的坦表了他自己的情感。于是,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儆醒(太26:37-38)。 耶稣也是完全的人,所以在平时最爱的三个门徒面前,他把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出来,这一点对于理解小团契的功能很有幫助。几个弟兄聚在一起的时候,心与心以爱来相联系,那幺彼此就会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幷且把平时隐藏的事也会吐出来。想找到一个人说话,把自己心里事讲出来。这样的人往往在小团契中找到安慰,幷是一件奇怪的事。在这样的意义上,门徒班和小团契起容纳别人一切情感的作用。向人表白,就是向神表白,在一起赞美神祷告,幷毫无顾忌地谈,这都可以让人很快恢心里的安宁和平安。能了解圣灵在治疗人时,幷违背人的心理结构,这一点对敎会在治疗人的品性时显得尤为重要。 到此,我们一起探讨了小团契的功能与治疗要素。门徒训练的环境之所以在小团契中寻找,是因为小团契的成功幷只在于指导者的有效地组织。门徒训练所期望的是以圣经为中心,每个人都以神的话为镜子,看淸自己心灵状态,幷有灵性上的变化。门徒训练把重点放在通过人际关系而作工的圣灵。达到这样的目的,小团契是最适合过的。 门徒训练的目的,仅在于为了满足参加者的需要,在于满足整个敎会的需要。因为使整个敎会都小团契化,幷使多的信徒成为肢体,发挥出他的作用,关键在于接受门徒训练平信徒指导者。为了这事,他们应首先适应小团契生活,而且,首先要在小团契中有变化。通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就成为能事奉别人灵性需要的合用器皿,也就是说能与别的弟兄一起分享神的话,幷与别人一起交通,作见证,幷成为仆人的典范。所以,敎会内组成的小团契的雅徒指导者,如果承担起这样的托付,就很难期待什幺效果。在这样的意义上讲,门徒训练有训练具和治疗两个性质。 四、小团契的领导阶层 现在,我们对小团契中的领导阶层的性质进探讨,团契的领导阶层由团契的性质和目的所决定。为了决定最理想的领导阶层的性质,必须先理解团契的性质与事工的种类和目的。门徒训练团契的性质,导致多重性的交通。在这一点上看,非正式的领导阶层比正式的领导阶层有效。但是,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基督的门徒和平信徒的指导者。那幺,自然产生的非正式的领导阶层就太适合。 门徒班应由主任敎牧人员带领。在这一点上,是正式的领导阶层的团契。小组班由已经受过门徒训练幷准备好的平信徒指导者带领,那幺也是正式的领导阶层。但是,虽然是正式的领导者,但需要都只用统一幷单一的方法来讲道、学习与交通。 我们在指导门徒班的时候,为了最大可能地发挥小团契的有机体的功能,所需要的交通的形式是彼此间都能把别人放在自己生活中,而且彼此幫助、代祷,有重担就互相分担,作为一个身体而一起作礼拜,互相鼓励,以神的话语为生活事工的中心。所以门徒班出现错误时,就会带来指导者权威和团契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意味着训练的目的和团契性之间,存在一些可能发生冲突的因素。我们能很淸楚地区分门徒训练的团契,是以指导者为中心还是以组员为中心,原因在于这两者关系的灵敏性。 指导者的权威与团契自由的内在关系,总是成反比,指导者的权威越大,团契的自由就越小。相反,团契的自由很大,那幺指导者的权威就要受限制,这两者的关系的关键在于,选择什幺样的交通形式。舒密特(Warren Schmidt)总结了五种形式:讲座型,说服型,对话型,同意型,代表型。这是由指导者威权由大至小顺序排下来,如果选择了讲座型来把信息传出来,那幺会使指导者的权威达最大程度,而使团契的自由达到最低。这样,决定权在指导者手中,幷且强迫团契接受其思想。 对话型是互相讨的形式,是小团契中使用最多的。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平衡指导者权威与团契的自由,但比起同意型一团契组员决定,指导者同意的形式,或代表型-指导者代表团契决定的事,形式相比较而言对团契的自由限制了少。 以门徒训练为目的的小团契,最适合的交通形式是:说服型和对话型,根据敎育内容和团契组员可以随意地在两种形式中进选择。例如:在学习关于敬虔的生活的时候,出现了抽烟的问题,那幺指导者开时可以用对话型来彼此谈自己的意见,但在最后,可以用说服型来说服他们,遵守敎会传统,在这样的意义上,门徒训练的指导者应该比团契的自由注重指导者的权威。但为了发挥团契的功能,就得多使用对话型,就是彼此分享的指导方式的最基本的指导方式。假如这样,就会束缚团契的自由,就会失去小团契的意义。但维持指导者的权威,幷且也要尊重团契的自由,这幷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一点都在于指导者的能力。 德(Clyde Reid)总结了指导者为了在小团契中维持自己的领导阶层要留意的基本的原理。1) 在门徒班,还是在小组班,有几点是很适用的。这些原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指导者的权威,另一方面也容许团契的自由,这对于门徒班的训练是非常有价値的。 1.小团契的指导者,应该象父母那样爱护和宽容。他有必要经常讲:多幺好的团契啊,各位眞是太好了。在团契中有多少的称赞和鼓励,就多少好的反应。有时,有些人会失去信心、勇气,幷陷入苦恼中,这时,指导者用什幺样的话来鼓励他,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经带领一个高级班时,总觉得这个班如别的班,但是,当我把这样的事情告诉他们之后,他们竟有两个月的时间,都无法振作起来,会鼓励的人是一个好指导者。 2.眞正爱护自己儿女的父母,都知道给儿女们画界线,他们怕说。指导者也一样,有时有必要让团契的组员知道指导者的权威。指导者自己也应该承认自己的权威。所以,有时应该表现他可动摇的权威。在门徒班中,主任牧师如果轻视自己的权威,就会给训练带来障碍。他的权威应象耶稣一样,絶对顺服于神的话语,幷且为了群羊,有毫顾忌地传讲幷敎导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应该稳稳地在门徒班中打下基础,那幺,这个训练班就会有好的气氛。 3.指导者的言应该被团契中的每个参加者都认可和重视。把一个人的价値与整个团契的作用以及整个团契所做的事情等同起来,这样就抬高了个人的价値,这对调整指导者和每个人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果,指导者只重视事工,或为了达到目的而轻视个体,就会在中途丢失人。门徒班中最重要的是承认个人的价値,也下正是因着这一点,也都存在。 4.象好的父母一样,指导者应让团契中的成员,在责任心和指导的事项中和自己一起参与幷努力。在门徒班中,受训的人一定都能一起分担责任,但按经验而言,这一点是必要的,幷且藉着这样的事,工他们会快地成长。 5.指导者的作用,也在于在团契之中,坦而眞诚地与组员交通。为了展开这样的交通,指导者必须很了每个组员,而且也应让组员之间彼此了解。这样小团契才能成为满足人们要交通的欲望的好环境。如果,这一点成功,那幺,在别的方面也是很难。特别是在门徒班,主任敎牧谨愼他的权威,那幺交通的团契意识就有失衷的可能性。 6.指导者应该让组员间能彼此做工,门徒班进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发现组员每个人的恩赐。如何让组员们用自己的恩赐彼此事奉,重要的在于指导者如何引导他们,尽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恩赐,这一切都掌握在一个好指导者的手中。这是门徒训练中所可缺少的。 第二十一章 怎样指导 所以,求你赐我智能,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王上3:9) 到此,我们整理了一些对门徒训练很重要的部分。门徒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平信徒学象基督,效法基督,幷且培养一些能幫助敎牧者的平信徒领袖。成为耶稣的门徒,这意味着把自己完全交在耶稣基督的手中,过以主为中心的生活,幷在敎会中成为肢体事奉的仆人:在社会中,成为传耶稣的见证人。这样的目的应由敎会的主任敎牧者负起责任。训练对象,是首先由在信徒中有重要地位的人开始,幷且应该有能使全信徒都门徒化的计划。门徒训练基本学习的内容是神的话语和指导者要做的典范,幷受训者的经验。最后讲到,作为训练的环境,小团契是最适合的。 一、避开急躁的诱惑 现在所剩下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具体地进门徒训练?且记可能有很具体、很完善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人任何敎会。这里只是想谈一些方法上有效原理和实际积的一些经验而已。这些能使大家发掘好的措施,幷开发新的方法。我们所学到的和收集到的,都是为了自己能有新的创造、示范、改进幷独创,这样的过程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作者同意把门徒训练只当作是敎会阶段性事工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已。其原因是,就象上面我们谈到的一样,无是门徒的槪念,还是耶稣亲自所的事,都说明能这样。至少要有一年或两年时间,勤勤恳恳地去作,才能有果效。如果只想用很短的时间来塑造门徒的人格生活形象,这乃是受了现代实用主义的思考方式的影响。我们幷是制造一个产品,而是塑造新的人。耶稣藉着又远又艰难的十字架之,得到新生命,而相反,魔鬼却让他以速成的方法,让他将石变饼。然而有多少人都对魔鬼的建议有好感啊! 门徒训练刚开始六个月时间,要讲福音的基本道理和如何过一个把一生交托给基督的生活,有时甚至需要半年以上。通过经历,我学到的最大经验之一就是有几十年的信仰生活,幷得到全敎会的推荐的人,往往也幷没有把一生交托给基督。门徒训练其实就是在信仰生活中体认重生最基本的确信,赦罪的平安,以耶稣为主的信仰,带领他们进属灵的摔跤,就是直到天亮,旣卽使大腿窝扭了,也能停止住摔跤。往往信主时间越长,就越需要时间摔跤。盖新房比修理旧房容易,在灵性上也同样如此,但如果经已过了几个月的摔跤,仍没有任何变化,那幺就有必要重新思考根本的问题。 其实,培养出把一生交托在神手中的信徒,是在门徒训练中最难的一个阶段,其中也有一些人会毫无变化地直到毕业,但大部分,在半年的时间内,会体验到变化了的新生命。如果没有这个变化,就进下一个阶段,对指导者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事。 进入训练的后半部分,就是重点地讲几个槪念,如仆人、见证人、敎会等,然后学一些作为小组班的指导者所应具备的事项,而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实习中吸取经验,一边受门徒训练,一边也参与组班,幷熟悉小团契的性质与组织方法。 上面讲到的交托的阶段,仆人的阶段等,会给读者带来制作产品的印象。但说句实话,成为神子女的生命在哪个阶段会完成?这很难说。一个阶段完成了,就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样的过程在信仰生活中是可能的,只是为了说明敎育上的顺序,才这样表达。门徒训练是一生的课题。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始了门徒训练,开始了为基督而活,幷为他每天都死的生活,因此而带来喜。 二、开始第一堂课的时候 以小团契来作门徒训练的环境,应该注意的是要提供与外面隔絶的温暖,和谐的气氛,而且要有能加强集中注意力的条件。虽然是在同样的时间,但因着环境条件同,结果就一样。如学习过程中接电话,有来玩的客人等,尽量减少干扰。象敎室一样的,卽使很安静,也应该尽量用。 在进门徒训练时,有一些潜在意识使主任牧师苦恼,这一些幷会在短时间内过去。所以,每次带领门徒班时都当注意,首先受到礼拜槪念的影响。也就是说,每次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容易被自己正在带领做礼拜的潜在意识所干扰。能否认,信徒们每当聚在一起时,都是向神献上礼拜。只把按着规定仪式做的礼拜才当作礼拜,显然是错的。门徒训练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奉神的名进的礼拜。在那里,卽使没有黙祷,没有讲道,往往还会有太敬虔的谈话和笑声,但这一切都是圣洁礼拜的为。从喝茶开始,一切都顺从于圣灵的带领,很自然地进下去。没有严格规定的形式,这一点要时刻记住。在当时的情况下,以什幺形式开始才最适合,就用什幺形式开始。指导者对此应该非常之灵活。我曾带领一个门徒班时,每天只唱一首赞美诗,而且只唱半个小时才开始别的项目。 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在我们身上存在着有意无意的权威意识,也就是说,在那个场合,就要忘记自己是一个牧师,但人们却知道你是牧师,我们如果有意识地要表现出自己的权威,就会成为讲道和讲座。有一位同工曾经讲过,在这一点上多次失败的经验。在学习中无意识地发现自己在讲道。门徒训练中这样的权威主义有百害无一益。这样做,还如在敎堂里讲道。 在这里,我想再揷一句,就是要淸楚训练的特性,我们现在要作的是训练,就是要达到某种训练要求的。射击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受训者成为特等射击手。为了达到训练目的,敎练应具备各方面必要的条件。但他与拿着笔记充满激情的演讲的讲师有着差别的,只敎一些关于交托的理是远远够的。应该敎如何交托。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神的话语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怀,与神交通,幷如何把发现的眞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只使用讲道或讲座的牧师,永远也达到训练的目的。敎射击敎练与受训者一样亲自做示范。 在和谐的气氛中要开始学习时,就会碰到很多实际的问题。讲道也通,讲座也,那幺应该怎幺办呢?而且为什幺要那幺做呢?在这里有必要再次说明学习圣经的目的,学习圣经的目的是在于告诉那些事实。如果是仅仅为了这一点,交通的形式就够了瓦尔特威克(Walter Wink)这样讲:没有感受到压力,就无法进圣经学习。如果怀疑会会有变化,就应该放弃学习。首先自己想变化,幷且要想跟别人一起得到努力改变的人,才能进学习。1) 参加的人应该期望有生命的改变,才能开始学习圣经。在这一点上,指导者也例外。他自己也是为了得到生命变化才来到这个团契。特别是小团契的圣经学习,应以彼此分享有变化的生命的交通为基础。也就是说,学习圣经本身就是共同体统一动。所以,主任牧师得考虑如何敎好他们。上面威克所讲的话中,虽然有新正统主义的背景,但是,神的话如果没有改变人的生命和生活就毫无意义,这一点谁也能否定。这样的变化在讲道之中时有发生,幷一定只存在于小团契。但是,进作为门徒训练,找到适当的方法是靠着圣灵所赐的智能。 三、期盼生命的改变 为了理解在门徒训练之中如何敎导,在这里简述一下荣廉斯理查德在《敎育神学的实践》中对生命槪念的讲述。1) 信徒与其它的人区别是生命,这是基督敎敎育的重要出发点。堕带来灵性的死亡,基督带来了生命。这生命能使我们成长,幷有能力改变我 们,这生命就是区分是否是敎会的特点。所以,基督敎敎育与其它 的区别,在于关怀生命,幷以纯正的道养育生命。 知道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生命,有自身的性质与特征,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生命是神的生命,所以这生命越是成长,我们就越象基督,所以,基督敎敎育幷是为了制造出一件东西,而是提供给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 也就是说,目标就在于变化,培训门徒幷是别的,是培养信徒学象基督的养育过程。学习圣经的目的在于改变生命,而且幫助信徒的新生命,在敎会这样的团体中,断地效法基督,就需要几个发展过程。 首先从认识眞理开始。神的话语从现实传讲开始,应该把内容的事实都正确地敎导他们,这是絶对地敎育原则。我们在这一点上幷太担心。因为在敎会中都淸楚应该照着圣经的事实传讲出来。 所以,对我们重要的是敎什幺内容,而是怎样敎。我们以前使用的方法是:把食物撒在地上,等小鸡来吃,这样来敎圣经,管听听,只要传讲就完成任务。这样的敎育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圣经知识能与整个人发生关系,而只是孤立地存在,是谁,都成了以圣经知识多为满足的知足主义的信徒了。 我们知道,一个人由知、情、意三个部分组成。在智、情、意三个方面都引起变化的敎育。正是门徒训练的根本。认识眞理,仅在心里有认同的感觉,而且也要在为上有改变,才是眞正学到了眞理,在灵性上效法基督的可见的圣化,眞正从认识、感觉、眞正出来时,在灵性上充分表现出基督形象。 所以,在门徒班里,只知道圣经眞理,幷认同,而以此为满足,那幺会有什幺果效,神只有一位,这一点连魔鬼都知道幷相信(雅2:19),魔鬼因他们所知道的事而恐惧战兢。但人连这样的反映都没有,只是头脑上知道幷以此满足,而且以此为显耀的,这很难说是正常的。 对神的话,应该正确地理解,能改变生命的圣经学习目的在于开发只注重内容,注重意思的背诵能力,也在于助长认识圣经观的能力,是为了理解里面的意思。是停留在传讲事实,而是让他们懂得意思,这才是学习。如果人们只注重介绍内容,那幺或许可以掌握关于神的知识,但会知道神本身。圣经是让我们认识神。关于神的圣经启示,是让我们知道神本身。为了这一点,神赐给了我们被记下来的启示,幷且藉着圣灵光照,让我们得到眞理。 正确理解圣经之后,进入响应的阶段。对我们所懂得的眞理,在现实生活中应当有适当的反应。对神有什幺样的响应,这是体验变化生活的开始。我们认识到圣经讲的是什幺。我们把它与别的经文联系起来。也跟我们对神启示的计划和目的理解联系起来。这一点虽然是很基本的,但为灵命的成长是够的。把眞理直接在生活中理解,幷发现神对我说什幺话,发现神如何呼召我,使我向神的话作出响应。圣经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幷且把要点放在神怎样选召我,使我有响应。1) 例如,反应是这样的,作者曾带领的男门徒班里,正在学习关于耶稣是完全的神的内容。从圣经中找一些能证明他的神性的经文,幷且懂得努力地敎其中的意思,他们过了一个小时后,我已经断定至每个人都充分理解了这一点,这时,我向每个人问:是否毫无怀疑地相信耶稣是神?每个人都相信。 但是幷能因此而满足。他们以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可以这样回答。所以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承认耶稣是神,但为什幺对待他象对待神那样?为什幺能完全顺服他?听到这样的提问,他们都沉黙了。这时,就到了他们对耶稣是神的眞理作出反应的时候了。我们开始很眞诚地谈话,幷且也谈到具体地应用,这样坐了许久,完全被作为神的耶稣所抓住,反应就再前进一步,就是把眞理直接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应用的目的在于生活中使用眞理,让眞理进入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中去。把各自理解的眞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在于生活中使用眞理,让眞理进入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中去。把各自理解的眞理直接用于生活工作中。我思想我所的道,就转步归向你的法度,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幷迟延。(诗119:59-60) 根据理查德应用原则,有四个阶段1) 一般化的原理→多样化的应用→敏感的灵性体验→个人的决志。这一点对带领学习的人来说,幷是新鲜的。但正因为很容易,常被忽略,所以,我们应当注意。例如,对耶稣是神这样的一般化原理而相应的多样化的应用就很多。如耶稣说,要说谎,所以,做生意的人,在做生意时卽使受损,也应当诚实。耶稣是当受敬拜的神。那幺,无什幺情况,都当敬拜耶稣,而应事奉他们。那幺,就要贪爱钱财是应当的。 在这样的场合上,可以容易找到一个很敏感的事情,在我的男门徒班里有几个生意人。那幺,对于诚实必然很敏感。但能因此而满足,应该让每个人都下决心如何实践这个眞理。或许有位弟兄这样下决心,今后再挂赔本销售这样说谎的牌子。之后,再聚在一起时,听一听他是如何实践的,幷且结果怎样,这样必然会发现在他身上所引起的变化。 到此,我们谈到了,从认识眞理开始理解、反应幷应用的过程。把神的话语一直敎到如何应用到生活中,这在传统敎育中是没有的。一句话,就是负责任的敎育方法,没有应用的学习等于流产。认为响应和应用是个人的责任。所以敎会应负多大的责任。大部分的敎牧人员把这样的事交在圣灵的掌管中,自己可以什幺也做。能借口圣灵开启人的心,再怎样敎也无用,而放任自流。但是,神赐给我们的圣经,赐给我们敎导的恩赐,那幺就能只讲一些事实,别的一槪管是适合的。凡我吩咐你们的,都敎训他们遵守。(太28:20) 这是主的命令,所以让他们遵守是敎会的责任,门徒训练所强调的也是这个特点。 下面,愿意整理一下理查德总结的在新约圣经敎导中的特点,而且把这些与现在一般敎会使用的敎导特点相比较,就能淸楚地理解我所讲的内容,新约圣经中敎导的特点是这样: 1.敎义的内容成为基础。 2.注重应用眞理,改变生活方式。 3.在日常生活中敎导他们。 4.按着特殊情况与需要施敎育。 5.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施敎育。 6.敎导的表现方式多样化(讲,劝勉,劝告等)。 7.实践神的话语为敎导的目的。 与此相比,现在一般的敎会的敎导如下特点: 1.注重传达敎义的内容。 2.要应用眞理的努力甚微。 3.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施敎育。 4.因着学习内容的理发展,按着敎材施敎育。 5.师生间开放关系被限制。 6.敎导的表现方式只有一种(讲座型)。 7.关于神的知识成为敎育的目标。1)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门徒训练中,指导者怎样引导受训者,把神的话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多幺重要。而且,把最终的目的放在。改变人的生命和整个生活,是与新约精神是很一致的。 四、成为敎练员般的指导者 现在,我们应思考的是带领小团契的指导者的作用。在门徒训练中,指导者应在什幺位置?一句话,他应该是敎练员,敎练员是体育用语,在体育界中敎练员的作用与门徒训练中的指导者的作用在很多地方相似。首先,敎练员应开发一个人的能力,把他训练成有能力的选手。门徒训练中,指导者在这一点上没有什幺差别, 在足球队和棒球队中,大家都知道因着敎练员的同,会出现很大的改变……基督敎的敎练员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名誉,而是开发别人。1) 但是,门徒训练中,指导者象敎练员幷是在于开发平信徒的能力,幷训练他们,使他们事奉,重要的是,带领他们学习圣经,敎练员为了在比赛中战胜而釆用战术,自己出现而让选手们去拼搏,选手都得到他的允许才动。比赛的胜败,与他的战术和指导有很大关系。 在小团契圣经学习班中,指导者就有类似的作用。他可以象敎练员在比赛前有强化训练一样,敎他们圣经知识,但尽可能让学生直接参预圣经学习,让他们自己理解眞理,幷让他们应用于生活,指导者在这一点上应灵活地幫助他们。在这意义上,他是敎导者,也是学习者,指导者成为学习者的地位正是道成肉身的原理,但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在他的手中。这样的学习有多大程度的成功,也在他的手中。其实他在掌握着全局,但看起来好象是一个学习的人之一。 有创造性的敎师对敎师的作用有独特的槪念,敎师的任务是刺激学生,寻找意义。幷且能听到神的声音,而且知道神所要求的响应是什幺,这样的敎师懂得学生的动比敎师自己的动为重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学生,是在于敎师。有创造性的敎师会成为学习的导师,幷且创造能够寻找意义的环境。他使用的方法,必然有这样两个特点。这方法在选择上是为了注重意义,幷且让学生们在发现这意义时也可进参予。1) 也就是说,指导门徒训练的敎牧者,应注重发现圣经眞理的意义,幷且让受训者都主动去追求寻找。在发现、寻找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引领他们,要成为使所有的人都对神作出反应动机的诱发者,他淸楚自己能代替受训者。对神做出反应,或把眞理应用于现实生活,这些指导者能替他们做,他只能鼓励他们作出反应幷指导他们。在小团契中,把这些事做的很好的人,才是好的指导者。无指导者有多大的热心去指导,如果没有激起学员对追求眞理的热心,那幺,他是失败者,为了使每个人都用神的话来对照自己,让神的话和自己的生活互相谐调,就需要指导者象父母般爱他们。有智能地带领他们,在门徒训练中,指导者的态度会影响学员学习的动机,也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眞正的指导者是用自己言,使受训者知道他们有资格、有能力硏究神的话语,在这一点上他是容置疑。 这样的敎师,幷是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神有这样的能力;他幷能治理或命令这个班,而是带领他们一起硏究,敎师与他们一起经历冒险,而且幷是自己决定结果,而是按神的旨意创造适合于神旨意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敎师把学员眞正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说,就象神通过敎师讲出神的话语一样,也藉着他们讲话。敎师也聆听学员们的话,幷且鼓励他们指出问 题,怕说:我也知道这句话。因为他认识到正确的敎学 观。敎师希望神自己班里学员说话,幷且也希望从他们哪里学到什 幺……所以,这样的敎师,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有同。敎师所说的事 情,说话的方式,对待学生的态度,在哪里,都有些同。如果敎师表现出要与学生一同探讨硏究的态度,学生们就会渴望学 习。学习班中,敎师的态度,能够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1) 在门徒训练中,敎牧者要有与受训者一同学习的态度,但这是全部。他首先准备好与自己指导性质相同的、有系统的敎材,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准备。能够使学生容易理解有系统的组织内容,而且让他们淸楚所学的是什幺。越淸楚学习的目的,就会越想学习,他们知道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之后,就会有积极的反应。敎材内容,应该促使他们有这样的热心,而且使内容尽量地使人容易理解深入浅出。对无法理解的事,从来会产生兴趣,为了进有效的学习,故牧者所编的敎材要注意的是,要让受训者坐着动。 五、一起经历神的话语 如上所述,有人想用我的准备所归纳法式敎材和敎练式的指导特征,敎牧者应该与受训者一起硏究神的话语,幷且有生命的改变和作为共同体的交通。因为他确信神只是想通过自己作工,也愿意通过在场的每个肢体说话,全身自节各按其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做工(弗4:16)。在小团契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圣灵的恩 赐,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对别人的灵性成长负责任,而且在彼此事奉 中,灵性有变化有长进。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成长也得先事奉别 人,同时,每个人都当接受别人服事。在小团契中彼此分享的意义是在这样的互相侍奉中得到的灵性体验的交通。这样的交通,应以神的话语为中心,幷且每个人讲述自己在与基督的联合中得到的经 验,而且与别人一同分担重担时,才有可能进下去。小团契起的作用就是为这一点提供合适的机会和环境。 耶撒敎会的门徒们,通过使徒们的敎导,最先体验到的就是圣徒相通(徒2:42),就是每天同心全意地聚在圣殿中,彼此分享,擘饼,赞美。保给歌西敎会写信,叫他们要忽略各种交通的福份。当用这样的智能,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敎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西3:16) 保所讲的恩典,一个人在屋子里是得到的,在有许多人在场的聚会也可能得到,只有以智能来彼此交通神的话语,互相勉励的小团契有机体的气氛中,才有可能得到充足的恩赐,同时也会有赞美和感恩,眞正以心灵来敬拜神,在这里,为什幺需要智能?什幺是智能?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思想和体会到的话语来与在坐的弟兄姊妹进交通时,才体验到智能,这是使所有人打开心门,幷一起感受和体验改变的智能,带领门徒的指导者,应该期望这样的生命的交通。 在小团契中,想得到变化和成长,那幺就应该为神做工,把各自所发现的眞理与人分享。圣灵用这样分享来施进治疗,打开所有人的心门,让神的话语来光照里面,所以,为了使话语进入我们的心里和体验中,就应该公开自己的生活。用我们的生活来对照神的话语,而且分享自己缺欠和失败。让圣灵作工,使我们合而为一,彼此间眞正分享神的话语,用以对照生活中的自己,才能体验到活 泼,有功效的神的话语,这样,我们在我们生活中,才眞正思想幷体验到神的话语的权威和弟兄间的彼此交托。1) 所以,藉神的话语的交通,才是人灵性成长的基本要素。 因小团契有开放的特性,每个人都在思想、意识、体验、态 度、价値观等方面开放,而且重要的是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使所有组员可以在相互容纳中饱尝爱的眞谛,需要向任何人献媚,可以眞正把自己融入共同体的生活中1) 是在门徒训练中指导者最重视的训练要素。最大程度的灵性成长,是在与别人密切交通的时候所产生的,这样,成员们的为、态度、信仰、价値观在他所属的小团契里扎下根,在这样的意义上讲,也能达到改变策略就是能改变小团契的策略。 但是,所有的人都能把神的话语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在门徒班刚开始时是可能马上完成的按我的一般经历,快的一般需要3个月,慢的也需要半年,才能达到令人比较满意的地步。刚开始时,谁都会在自我防备上下功夫。谁也愿意先讲,一般只是勉强回答指导者所要求的问题,谁也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软弱面。 所以,指导者为了使他们都能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需要在两点上留意,第一是要忍耐,过份性急或强迫他们会使气氛显得糟。另一个是指导者自己要作一个榜样。象神为了与罪人们交通,就降卑自己,以仆人的形像来到人间一样,指导者也应该道成肉身指导者总是防守自己,愿开放自己,那幺谁也会打开心门。所以,在门徒班中可以看到,圣灵通藉着话语首先打开指导者的心,怕在神的话语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幷且愿意把自己的一些难处提出来一起讨,而且在自己灵性软弱的时候,求他们的幫助。只有在这样的交通中才能出现的和谐团契,作者一次也没有看见指导者首先作榜样,就能成功的例子。 门徒训练的果子幷是指导者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在圣灵的指导下,神的话语、指导者、受训者成为三位一体的时候,才能得到这样的祝福。事实上到这里,我们对神的话语和指导者的重要性已经讲了很多,但对共同体的作用,我们是是知道的太少。在学习当中,我们所注意的对象是孤立于群体中的某一个人,或被囚在房间里的某一个学生。对小团契等有机体,共同体所能提供的敎育环境,对于灵性变化和成长有很大作用。我们却没有注意到,而且往往对学习圣经时的气氛所造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互相侍奉的功能幷十分关心,着急的是,还有许多敎牧人员对此幷理解。 六、适当的使用质问 如果,我们想用结合话语和经验的气氛和归纳式的圣经敎材来带领门徒,指导者就当学会适当地使用质问的方法。指导者适当提出质问,是能使受训者一起硏究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时而幷,使用同样的质问,学习的方向和气氛就就会改变。那幺,一个好的指导者,为了使门徒班里的每个人心门打开,对神的话语产生兴 趣。彼此分享各自所领悟到的眞理和变化所带来的感动,就应时常准备各样有效的质问。 在学习圣经中,使用质问幷是新发明。耶稣在四福音中提出了100条以上的质问。有人讲,耶稣来幷是为了回答问题,而是为了提出问题。1) 耶稣时常暗示自己想得到的回答,幷且为了使受到质问的人自己能下结,就再提出启发性的质问。在门徒班中,提出质问,对评价受训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学习成果是有用的,幷且对能让他们自己越来越接近眞理。眞诚地等待圣灵的引导是有幫助的,同时,也可以防止指导者自己停地讲话,一个适当的质问,可以带来使他们顿时紧张起来,集中精力学习的效果。幷且能使他们毫无顾虑地参予讨。你提出一个质问,就象开始滚石头一样。虽然你静静地坐在山坡上,但滚下去的石头,可以带动别的石头向下滚。1) 在门徒班,可以使用的质问有四种,第一种;问经文的内容,这问题的答案应该在选择的经文中找到。为了淸楚本经文讲的是什幺,这是很必需的;第二种;问经文的意义,要求回答带解经性质的答案。可以回答自己领悟到的,也可以引用别的经文回 答。这节经文的意义是什幺?彼得为什幺会否认主?第三 种;为了应用而提出质问,应是学习圣经的最终目的,是正确应 用,只能在正确理解经文的内容,幷正确地发现其意义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没有这样的前提,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按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眞正爱邻舍?第四种;在讨的过程中,指导者觉得有必要,所以提出问题,为了让谈话继续下去,或为了重新确认一下所谈的内容,或为解决临时的疑惑等。刚才在谈话中,提及的朴敎师是谁?为什幺觉得这段经文重要? 无是什幺种类的质问,其意思要明确,幷且要具有相互连贯性,而且必须能激发讨的热情。质问的内容宜杂,与学习的内容连惯性太少也。能引起人的关心也好。所以指导者应该事先作好准备,要提出什幺质问;但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圣灵感动的有效幷合适的质问也可忽视。有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准备的好、适合。 提出质问的时候,要造成象口试那样的气氛,应以柔和的态度,引导他们回答,幷使用幽黙来打破紧张的气氛,要着急得到回答,或者耐心等待,或者转向他人。对回答的人表现出眞诚的关心,幷认眞聆听,有时虽然没有得到很满意的答案,仍要表现出比较满意的态度,这样就会鼓励回答的人。 一个好的指导者能给别人留下自己象是一本百科全书那样的印象。应该幫助学习的人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受训者提出质问,最好避免直接回答,而是用质问来引导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担当门徒训练的人,最好避免只回答是或是,这样的质问,会导致打断谈话的危险,最好的质问应该是开放型让人打开心门,这样的质问一般是为什幺……、什幺是……、怎样……来开头。而且也要避免答案很明显的质问。 一般一周聚一次的门徒班,最好用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没有时间观念是个问题,过被时间所束缚也好,门徒班的学习特点有多重交通的性质,所以比讲座型和讲道型的学习需要时间。谈话的气氛都熟悉后,时间就会长,而且每个人都投入进去之后,就容易结束,为了打断圣灵的交通,我们花一些时间,算是费,卽使幷象耶稣与12门徒那样同住幷受训练,那幺参加门徒班的每个人都得从别的事上抽出时间来学习。 指导者能忘记给学员一周内的作业,熟读新旧约圣经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背诵在传道中要用的经文,对灵性装备很有益处,按需要写一篇与别的圣经内容相关的见证,幷且让他读,能正确检验灵性上的变化。周期性地作一些实习,如传福音,带领小组班等。这样能使他们的能力快增长。在一周内对自己领受很深的一两处经文,作的笔记,而且单独地得到评,也是可缺少的。 但是,作业应是对继续成长有用的内容,所以应该是一些临时附加的课题,对整个门徒训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应该事先计划好。 最后,想再提的一件事是,每次聚集后,如何处理好最后结束的阶段?一般至少需要提前15分钟结束,幷且学习结束之后必须要有眞诚的祷告时间,想知道这次学习是否成功,就要看结束时每个人是否都很自然地祷告,眞正被神的话抓住。被神的能力改变的人,都会愿意用祷告向神认罪或感恩,门徒班学习结束时,在这种意义上非常重要。 指导者在受训者合上圣经,要跪下来祷告的时候,应该再一次整理一下所学的内容和结,幷且给他们各自祷告的时间,同声祷告也好,按着顺序一个个祷告也好,如果在这时间有很大改变的人,也可以都为他祷告,祷告的时间就是圣灵用甘湿透神话语的羊毛的时候,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活的能力,或能结出变化的果实,都在于圣灵的工作。祷告是把机会交给圣灵,让他成就这件事的一种事奉。 第四部(注) 第五部 从敎会现场中所 看到的可能性 第二十二章 现场的必要性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马太福音13:23) 在地方敎会的敎牧现场,使平信徒门徒化究竟有多少程度的可能性?无疑,这一问题对平信徒的开发多少有些关心的敎会领袖来说,能说是一个难题。其理由在于,将门徒之道的战略移植到敎牧现场的过程中有许多障碍因素,幷且这一工作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另一个理由就是,因为目前还很难看到在敎牧当中实际实施门徒化的事例,对其进评估实非易事。 过去二十年里,门徒训练已成为韩国敎会的一个时髦用语,但这幷未给牧会现场带来实际的变化。很多人认为那过是适合对以大学生或军人为对象的靑年宣敎的一个特殊的战略方法。这正是认识上的普遍的倾向。事实上,我们想使平信徒门徒化,其难处是一两个。首先,主任牧师(传道人)没有充分的时间。仅为讲道、探访、敎会管理就忙得可开交,还要为训练一小部分人而割舍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于敎牧人员来说决是件易事。 另外一个难处是平信徒对其拒絶的反应。他们的大部分人都害怕变化,也喜欢敎会给他们带来的任何负担。他们喜欢在长期固定化、习惯化的敎会生活中被别人认可和接受。对于这类会友,门徒训练毫无魅力可言。因此就象军人厌恶训练那样,他们对此也会作出拒絶的反应。此外,每个敎会都会有一两个特殊的障碍。但可悲的是,有许多会友虽出入敎会,但还未尝过在基督里能体验到的人格的变化与新生命的能力。我们能任这些人象观光客那样,每周只做一两次礼拜而顾。面对容易成为虽有敎义但没有生命的失味的盐堆之危机,我们无法仍执意追求过去的软绵绵的方法。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敎训他们遵守。这是拥有天上地下所有权柄的耶稣基督对我们的命令,我们能使敎会只顺从主的一半命令。目前我们需要仅敎训他们,使他们按照敎训去实践的眞正负责任的完全顺从。门徒训练幷是靑年人的宣敎方法,而是任何地方敎会必须要实践的、符合圣经的敎牧方法。我们有必要对视讲道与训练为特殊的而只偏重于讲道的敎牧方法进反思,有必要根治将敎牧人员和平信徒分为二元化的阶级意识的弊病。今天我们有使命将歪曲的平信徒的我转变为符合圣经的新造的我。也絶对需要整个敎会对俗世的使命进再次确认的体质上的改善。为了这些,我认为平信徒的门徒化必须扎根与牧会现场,幷茁壮成长。 从这角度上,我们能通过某个牧会现场稍微看到门徒化的可能性,对开始这项工作也许无益处。幷且能籍着对现场的注意观察来寻找出卓越的门徒化之道,那对我们克服难题多少会有些幫助。 首先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放在韩国的初期敎会上。我们很容易看出,虽然当时的敎会没有象今天这样淸楚的了解门徒化,但其根本精神却在于平信徒的门徒化。从这意义上来说,韩国初期敎会能说是对我们很有必要的牧会现场之一。爱的敎会是笔者最熟悉的牧会现场。她是以平信徒的门徒化为象于八年前所开辟的敎会。因此我想她可以当作一个小例,多少可以分析一下门徒之道的战略结合于一般牧养的结果。门徒之道仅止于理的话就无法知道其能力,必须要有活着的现场的理。为了淸楚那到底为何物,就需要有能实际种上幷收果子的土地。爱的敎会虽为结着未熟之果的土地,但这样也许适合作値得检验的实习点。在这里,我们公开地分析其现场的长短处,是因为这可以成为幫助其它敎会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揭示平信徒门徒化实际之可能性的一个刺激物。正如我们熟知,神愿意所有敎会得以正常的成长,而愿意一个敎会掉队伍。神愿意籍着所有敎会来得到荣耀,而愿籍着个别敎会来受荣耀。爱的敎会尙处在需要向其它兄弟敎会断学习的处境之中,但同时也非常盼望能对其他兄弟敎会提供一臂之力。这正是对要籍着所有敎会来完成自己国度之上帝的顺从的为?所以,我才有勇气来敢公开这一现场。 但请记住,这里所记述的一切事情过是一个小小的开端。是的,实际上没有什幺东西可値得夸耀,只是想在这里说出我们已经试过的事实。也许仅凭着这件事情就能勉励部分同工,正是出于这个想法,我才斗胆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第二十三章 初期我国敎会的 根及初创精神 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以赛亚书60:1) 众所周知,当韩国敎会起初被建立的时候,曾大大受益于耐维斯宣敎方法。1890年韩国传敎士特别邀请了在中国芝栗进宣敎活动的约翰耐维斯(Jone Nevius)牧师夫妇,用两周的时间学习了今后作为韩国宣敎指南的宣敎方法的原则。耐维斯方法的几个原则之中,最令我们欣赏的是第一个原则,卽要认眞敎导每位信徒都要在自己接受福音的地方成为基督的工人,幷且要过一边从事自己的职业一边向邻舍见证基督的生活。1) 我们有必要来注意这原则中所包含的可能性。因为它成为在韩国敎会 初期使为动员所有信徒的平信徒门徒化得以可能的精神。 第一:它使敎育中心的牧会得以可能。耐维斯方法的根本原理将主要目标放在个别的培养和训练平信徒及提高敎会的生产上。平信徒都要成为基督的工人,这一宣言是以平信徒具有相互事工的责任为前提的。每一个平信徒要过在生活现场中见证基督的生活,这是以全敎会在这世上负有见证福音之使命为前提的。所以,当时的敎会自然将敎育放在首位而是讲道。但这幷是意味着讲道失去它本身重要的作用,而是说对神的话语的训练丝毫亚于对讲道的强调。我们都知道那时候最盛的就是查经聚会。那是一种圣经学习班,是对个人的信仰成长和传道生活产生莫大影响的一种门徒训练。第一个圣经学习班始于1890年,汉城的安道特博士在自己的书斋里敎导七名学生。1901年通过了传敎士无到哪里都要开办圣经学习班的宣敎政策。4年之后,全国敎会信徒的60%都在出席一两个圣经学习班。据有关统计知悉,仅1909年在长会宣敎地区里就有大约800个圣经学习班,有5万名以上的信徒在那里学习。1) 从原文的意思来看,敎导比讲道在领域上广,在性质上细。向世界传福音方面讲道占优势,而敎导的好处在于对敎会和世界都可以用神的话语来满足其要求。因此可以说,讲道在呼吁听道者的响应,而敎导则要求学习者知识上的认可,且开拓其思想。1) 无是谁,想成为心窍习练得通达可以分辩好歹的成人,他就必需接受吃干粮的这种敎导。(希伯来书5:14) 据说在初期敎会当时,男子和女子甚至孩子全部都旣是学生又是师。他们都各自从信仰的前辈那里受个人的辅导,幷且又敎导信仰的后辈。1) 正如耐维斯所指出,正因平信徒这种彼此的事工,韩国的初期敎会成为活用和发展个人恩赐的敎会,在知识和力量及效方面获得一致的成长。1) 第二:它使以家庭为中心的牧会得以可能。在敎会的初期,从形势上来看利用家庭作为传敎和敎牧事工的根据地是可避免的。圣经里出现的所有初期敎会都是家庭敎会,而韩国的初期敎会也幷例外。但能说初期的韩国敎会仅因形势上的原因才进家庭中心的牧会。因为大部分的敎会久之后就变得虽然简但都拥有自己的设施。当时的敎会领袖,似乎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平信徒世界, 已经熟知从中所发生的各种属灵的变化和影响力。当时有专门为男子设立的外屋聚会,为女子设立的里屋聚会,活动非常活泼。他们每次聚会都通过圣经学习可以接受信仰训练,又制造招待信的邻舍可以分享福音的机会。1) 第三:它使个人传道中心的牧会得以可能。当时敎会的所有平信徒全部都是传道者。他们幷是因宣敎战略或敎会领袖的强迫而出去传福音。可以说,这是从训练中心的牧会和家庭中心的牧会里所积攒的潜在力向外的爆发。荷尔伯特 凯恩(Herbert Kane) 这样记说:从1895年开始的十年间在整个宣敎地区正持续着断的成长。仅1900年就增加了30%以上的信徒。新信徒的增加已经超过传敎士所能敎导的极限,福音之门已经推广到传敎士无法顾及的穷乡僻壤。这些事情大部分幷是借着有组织的传道运动发生的。而是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凡所到之处都单纯又认眞地分享福音的个人传道的结果。1) 我们都淸楚,在初创时期敎会为传道使用的方法幷是一两个,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个人接触的传道。1) 在开展拯救百万灵魂运动的1909-1910年间,每个人都将每周中的一天奉献出来,定为个人传道之日。据统计,平信徒个人所奉献的传道日子的总,在全国范围竟超过十万个日子。1) 从以上所看到,如果我们想了解韩国敎会初期的牧会,就有必要来认识以上三个特点。在韩国敎会成为今天世界宣敎史上最成功的一个范例之一的背后,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以平信徒训练为中心的牧会精神。 我国初期敎会的根本精神在于,是建立以传敎士或敎牧人员为中心而是以平信徒为中心的敎会。当时的敎会将重点放在训练平信徒,使之在敎会里彼此事奉,幷派遣他们到世上做用语言和为见证基督的证人等事工,这是符合圣经精神的。正是为此,象外屋和里屋这样的小团契的聚会成为造就门徒的摇篮。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与当时没法相比,因为已经大一样。就方法来讲,也许我们无法完全模仿当时敎会所用的方法,但我们完全可以继承当时的敎会领袖所珍重的其牧会根本的精神。笔者认为,现在正是重新寻回我们伟大的前辈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在牧会现场重燃熊熊火焰的大好时机。 第二十四章 SaRang的敎会 牧会现场 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土地呢!管园的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结果子罢然再把它砍了。(13:7-9) 一、从开拓到现在 幷一开始就知道何为开辟敎会,只知道这就是出于神的旨意。在1978年7月最后一个主日出来的9名弟兄姊妹是爱的敎会开辟的成员。那时我们将10张椅子放成圆圈,坐着面对面地做了礼拜。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们崇拜的特点似乎就是决定爱的敎会将来性格的暗示。因为资金足暂时无法考虑建筑敎堂,就租了一间40平方的两层的办公室,而那也是有位踌躇满志的年轻牧师在那里开辟敎会,但因前途渺茫一个月后就交出来的,价格宜才被笔者租到。那里公共汽隔15分钟才来一趟,个人住宅也是屈指可的,此外还有几个小旅舍。江南地区的房虽然抬头可见,但距离上也只是画中之饼。卽这样,当时笔者尙淸楚这些恶劣条件究竟意味着什幺,心中只是考虑着一件事,那就是有关平信徒门徒化的理想。 为了通知敎会的开办也为了传福音,就印刷了崭新的福音单张4万份,夹在当地日报发给了居民。看到这个福音单张来找敎会的只有一个人。但是敎会开始具有一种特别的性格,敎会大多成员是闻讯而来的20多岁的靑年。这对是宣敎团体的敎会来说幷非理想的现象。敎会在周围以年轻人聚会的敎会而出名,故经历了一段中年人回避敎会的痛苦。8个月后,用勉强凑齐的资金我们可以搬到商品房二,但因正在开发中,四个月之久只能在没有道和住宅的田地里等待。第一年是神所赐的熬炼 期间,为成为凭一只羊都能喜和感恩的有朴素之心的人,这的确是眞正必要的训练。但是,敎会成长的模式仍然能令人满足,仍旧是靑年占多。而笔者在一年之内所传道的家庭只有两家,剩下的是自己找来的信徒。在80多名聚会的敎会里只有两家是初信的,这似乎太成比例了。 从1979年秋天开始,随着新搬来的房住宅的增多,敎会开始由中年人占大多。从80年开始连续4年,主日崇拜人每年平均增加了230多名,从85年建堂迁入以后到现在为止,每年主日崇拜人大槪增加到800多名。这是否是借着平信徒训练所结的果子,还是向其它敎会那样建完新堂之后就有的一时的现象,还需要考查一段时间。但是如果只到我们敎会成长的量方面,可以从中分析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在我们敎会起初6年之间,已经登记的信徒中的70%是刚刚信主的初信徒。初信徒多的原因主要是笔者最后所要到的平信徒训练。从迁入新堂之后的两年开始,这比例有所下降,初信徒约占50%的比重,但照比全体已经登记的人来说,每年掉队的比例也实在少。就算另外计算开始几年那可避免的减少字,仍然等于平均十个当中四个掉队。但我们要明白,没必要用否定的眼光来看这种现象。因为从着力于门徒训练的敎牧观点来分析,这点是絶对有理由可以说明的。最近2年随着平信徒领袖的增多,信徒掉队的趋势就逐渐缓和,这是事实的证明。使平信徒门徒化的敎牧方法,虽然有任何时候都可结出丰盛的福音果子的好处,反面它也有确保一定程度的可以养育和扶持平信徒的平信徒领袖之前,就无法结果子的难处。敎牧人员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训练少的门徒上,就很难认眞管理剩下的信徒,况且初信徒比信徒难管理。如果继续进门徒训练,就会发现仅福音果子会增多,反而能扶持他们的人员也大大缺乏。因为培养平信徒领袖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传福音给一个人只需花一个小时而已。 但非常有趣的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在强调平信徒门徒化的敎会里其它敎会的弱点反而成为长处。门徒训练想成功就必须要忽略量上的诱惑。也许现在看来他们全部掉,但没过多久他们敎会重新成为网里之鱼。如果为了培养少的门徒而顾大多的人,这应该算是正确的举动。主耶稣也是这样做的吗?与其一次带领很多人,还如先培养能带领他们的少几个领袖,这正是征服全群的秘诀,这是我们的主在圣经里敎导我们的吗? 爱的敎会似乎开始一点一点地认识和证明这个悖主张的正确性。随着平信徒领袖的增多,掉队的人没有以前多。现在(1987年3月)参加主日崇拜的人,靑壮年稍微超过3500名,从高中部以下的主日学的人有1700多名。另外有牧师14名,敎师10名,长9名,劝士18名(指女长),按立执事1名,临时执事726名。我们这些人组成一个身体,在事奉着主的身体――敎会。 除了开辟的第一年以外,此后5年期间爱的敎会所用的聚会场所,是条件非常简的房的最高层3里的70多平方的空间。2层是作为敎育馆和办公室来用的。这条件与江南居民的生活相比,未免显得太协调。现在我们在建于西楚洞花园里的约有800多平方的非常漂亮的礼拜堂里聚会,这是在1985年1月建成的。这个新堂眞可谓是在没有任何一个巨额的赞助的情况下,纯靠着到一千名的信徒的奉献而建成。敎堂的平方为1200,其中能容纳2000名的大礼拜堂设在地下,而地上只有非常典雅的4层的敎育馆。在剩下的400平方空地就为改善单调的群氛围而造了一个漂亮的花园。这样,竟然得到了汉城市政府的嘉奖,获得了1985年度的建筑银奖。唯有一个遗憾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觉得敎育馆太小够用。 我们硏究某个敎会,知道该敎会所处的地区社会情况就根本。爱的敎会所处的江南西楚洞里,有几幢分散的房和被称为江南明洞的游兴街地区及少平房,中间穿越着庆釜高速公。以爱的敎会为中心的半径2公里以内约有1万名左右的居民。离爱的敎会最近的房,居住环境算太好,而且房年头已经超过25年,可以说从现在起,这里的搬迁只能越来越高。从表面来看,这地区似乎有少有利于敎会成长的因素,但事实上这地方很难牧会。西楚洞一带有40个以上的敎会。除了几个敎会之外,大部分敎会成长缓慢的原因是,有几个看见的颇为杂的因素在作怪。其中举一个例子,西楚洞比其它地区的群,城市规划相当混,在周围有少大小一的独立建筑。这正是诱发开辟敎会过分竞争的主要原因。卽使这样有件事能承认,爱的敎会的成长大大受益于与群衔接在一起的地方上的条件。如果很多敎会都处于相当艰难的环境中,那幺你无怎幺强迫平信徒门徒化,对量的成长多少会有些限制。 二、门徒训练 爱的敎会一开始就把平信徒门徒化当作理想絶非偶然。对这问题笔者是从70年初期开始就深深思考。当时笔者在负责汉城市某敎会的大学生聚会,在这有600名以上的信徒聚会的有传统的敎会里,出席的大学生却只有一名。就在那时候,在大部分敎会里都出现大学生断的失的现象,而福音派宣敎团体却在大学院校结出惊人的果子。笔者自己(1975)调查发现,作为调查对象的192个敎会中, 85%位居汉城市内,而其中由20-50名大学生定期聚会查经的敎会只有20个。笔者虽未投身于福音派的宣敎团体,但对他们能以福音容易吸引靑年人的原理和方法非常感兴趣。虽然知道它多少有些与敎会的传统和体质和谐的因素,但开始将他们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大学生辅导。其中对非常突出的问题,就随着时间慢慢地补充完全。但有一点非常明显,那就是无如何正和补充完全,都与敎会里的传统的大学部或靑年之间有着性质上截然同之处。 一釆纳门徒训练这一方法,立卽出现的一些特点如下:避开了敎义上的争和纯知识的理敎育,而训练成为将神的话语当作改变和养育生命的灵粮。避开了一次就敎育很多学生的讲课式和讲道式的方法,而釆取了一对一或小团契的方式。多鼓励能分享弟兄之间属灵团契的交通而是公式化的一些聚会。以负责人为中心的政组织和为处理事情所召开的会议的职能,尽量限制在最小的范围里,而由以引导小团契的旬长为中心的体制取而代之。为停留在理敎育而进具体的生活辅导,定期检验信仰状态。定期聚会拘于形式,而非常自然。 一开始是就一名学生,后来又有了14名,大槪用2年的时间敎育和训练了他们。在这期间,传福音的结果还是错,但眞正带来量成长的转折期,还是在那受过门徒训练的15名学生开始可以辅导其它弟兄姊妹的时候。没过多久,敎会就有了每周150名的学生在大礼拜结束之后,从12点半到4点聚在一起以查经为中心,分享崇拜和团契的非常蒙恩的一个聚会。 在70年代中期,这种聚会在敎会里显得那幺特别化和革命化,只要看到笔者在该敎会里受到的批判和充满戒备的眼光就可知道,也可以从在74年和75年之间,随时有该城和其它城市来参观和学习我们主日聚会的敎会有160个以上的事实就可以明白。 大学生时,虽然确认了门徒之道的战略符合圣经又具有惊人的能力之事实,但能否将其应用于牧会这一问题仍旧是一个解开的难题。此后在国外深造的那几年里,继续思考这一个问题。深刻考虑如何将门徒之道的战略应用于敎会的敎牧工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其战略本身的什幺疑问,因为在福音派宣敎团体里存在的那几个理想的负面作用,在笔者所指导的大学部里同样出现。虽然没过多久就可以克服这个现象,但这问题点正是容易与信徒发生冲突的焦点,所以得深思熟虑。举例说,容易产生属灵的骄傲,容易批判敎会和信徒的态度等。那幺为什幺会这样呢? 笔者曾经访问过CCC(大学生宣敎会)或耐维斯特宣敎会的世界总部,和该组织的领袖所谈的主题也正是有关这个问题的内容。但最后重新得出一个结,问题幷在于门徒之道的战略或门徒训练的方法有什幺缺陷。耐维斯特世界宣敎会的总裁塞尼(Sanny)博士对笔者所说的一句话,一下子就解除了所有的疑虑。我认为这都是因为未完全成熟的缘因。是的,问题就在于从领袖本身开始没有成熟。这意味着胡应用门徒训练反而容易产生副作用的事实。 当开辟爱的敎会的时候,多少还是抱着确信提出了平信徒门徒化这个根本目标。笔者曾参加过一次门徒训练硏讨会。硏讨会的主任讲师比利 汉科斯(Billie Hanks)所讲的一句话成为致于将门徒之道半途而废的力量。回韩国开辟敎会,就先从一个人开始。将你的全部都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吧!从敎牧者的立场来看,这句话未免带有现实和过于主观的一面,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感觉到这个思想无非是将耶稣的敎训用苛刻的说法表现出来的眞理。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10:11) 爱的敎会建立两个月之后,第一次办了以妇女为对象的一个女门徒训练班。只有20名的信徒聚会的敎会里,就算聚齐所有的妇女才8名,其中还有人反对门徒训练。后来这个人答应先参加2个月,来确认自己是否有必要一定参加门徒训练,但她没到一个月就承认了自己的思想错误。笔者止一次地发现,信仰经历越久的人就越容易抱有这种自我矛盾。 由6个人开始的门徒班,没过多久就经历了成员换或掉队的痛苦。其中坚持到底的人员只有一个,那就是同工,而且还是主任牧师的夫人。这在这辅导门徒班的期间,笔者一直有一个有意想要淸楚的问题。有一位夫人经别的敎会信徒的介绍初次信主,幷开始参加我们爱的敎会。他们夫妇都是大学毕业,现在经营一个规模大的服装公司。她是敎会开办以来主任牧师所得的第一个福音果子。由于工作,这位夫人无法加入门徒班,笔者就决定给她个人来个别训练。于是在她家里从主日上午9点开始学习一个半小时的圣经。这对于一周奔波工作后好容易盼个主日可以睡大觉的她来说未免有点过分。但笔者一边祷告一边认眞地敎导了她。头一个月是一对一的敎导,第二个月开始她的丈夫也愿意来参加了。从福音的基础开始来敎导他们的。过了两个月后就开始出现很多变化,通过他们的见证,能明显看到从救恩的确信而来的喜和价値观的变化等等。象这种个人对个人的训练的确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两点是之处。第一是敎牧人员过于大出血。在6个月之久的主日里从没过一次,但后来终于坚持下去了。因为仅需要照顾逐渐增多的信徒,而且刚开始的女门徒班经过改编后其人也越来越多。接受门徒训练的人除了每周一次的聚会之外,还需要个别与辅导者经常进交通,然就无法得到好的效果。所以最终还是抛弃了个人训练。 个人训练的另外一个缺点则在于,无法享受小团契这一敎育环境所特有的益处。属灵的成长借着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断可以学习、正和交流,这样才能健康地得以发展。但是只有夫妇二人学习,就无法效法他人的榜样,容易造就缺乏通融性的信仰人格。无如何,这段经历成了笔者哪怕在短时间内学到何为为个人奉献之眞谛的一次宝贵的经验。主任牧师通过起码一次这种经验,对理解门徒训练的性格和实践对灵魂的爱能得到少有益的幫助。 从第一届女门徒班开始以来,经过1年4个月的培训有11名得以毕业。1979年下半期办了三个班。那年毕业的女子就有了32名,男班得延长到82年度的中期,因为从中要选拔一些长。 从信徒超过700名的1983年开始,笔者决定与三位副牧师一起分担门徒训练。他们各自负责一个初级班,辅导6-8个月,主要敎导有关人格之委身的问题。剩下的期间,由主任牧师将其分为2个班在半年之内结束。虽然在量上有些负担,但由于他们已经过半年以上的严格训练,一般成问题。几位副牧师早已适应爱的敎会的氛围,幷且都具有门徒化的理想,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可以充分的担当其职务。当然离开主任牧师的继续辅导和监督。 今年(1987)春季为止,结束门徒训练的男子有87名,女子有334名。目前在训练中的人4个男班有68名,8个女班有138名,一共206名。自从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以来,每隔8个月聚一次。但没有实定期的学期制。看门徒班的情况,有时可以缩短或延长,这样可以保留时间上的伸缩性。妇女人絶对多于男子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非常正常的。夫人们可以利用白天时间来参加门徒训练,但丈夫们就很困难,是很晩就是干脆没空。只作一次大礼拜的时候,男班还可以从主日上午9点开始上课,但象现在作三次崇拜的情况下,这就根本没法安排了。因此,多方原因促成在门徒训练中,男子的量总是受到限制。召集学习对象时,就应用在第4部里所提到的原则。一但贴出广告,2年前是很少有人报名。大部分是由牧师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选定对象,然后来说服他们参加。最近则大一样,只要贴出广告,报名的男女远远超过规定的名额,得由牧师来严格筛选。这说明在认识上大有变化。 初期在初信徒当中,有些可能性的人多少会选入门徒训练班里,但随着报名人的增多,其比例变得越来越少。其实,初信徒无有多少热心,在灵里面却是需要好长时间的小婴儿。虽用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训练他们,但因信仰年轮的短少所形成的信仰人格上的足,却实在没有办法。通过18个月的门徒训练是无法塡补这个缺项。他们在灵里面幫助其它弟兄姊妹,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事。就看我们敎会里初信徒受过门徒训练后,作旬长的人超过30名这个字,你就会明白笔者所讲的是事实。一般来说最起码3年以上,才可以放心起用。现在才稍微明白,主耶稣为什幺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带领装备他的门徒。 无敎会在量上如何增长,报名者如何多,每年眞要选拔100名以上的门徒人选,决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找出旣有信仰经历又有敎导恩赐的人。虽然有些人经过门徒班当上工人以后才能发现自己的恩赐,但这种人幷多。其余的大部分都由牧师来判断和选择。牧师认为有敎导恩赐的人,一半以上都是猜中了。这也是选择门徒训练生的时候为什幺牧师的眼睛起关键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在训练中10%的人会掉队,其余的人虽然都学完课程,但其中又有20%左右的人因适合担任旬长的职务,就在其它领域里事奉。也就是说,无如何严格筛选,可以作为平信徒领袖来带领马可的人在毕业生中只占70%。这也告诉我们,平信徒的开发是一件多幺容易的事情。 头几年是在占登记信徒的30%的信徒当中挑选侯选人,如果够就从初信徒当中选一些有可能性的人员。但现在由于信徒很多,可以选拔优秀的侯选人而用考虑初信徒了。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虽然信了好几年心灵仍未打开的人,卽使这样,他们也比那些初信徒适合参加门徒训练。因为心门未打开,重生很模糊等问题在门徒班里很容易得到解决。一旦治好10多年的灵病,他们在短时期内就会有惊人的变化。然后这许多年间在敎会里所学到和听到的(哪怕是当作耳旁风)东西立刻变成他们认为最有价値的东西。因为在明白圣经或理解和幫助别人的信仰问题上,这些东西立刻成为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絶能随忽视一个徒有形式和外表的基督徒。进门徒训练时,唯一的遗憾就是想:为什幺他们在其它敎会的时候就没先受过训练?有那幺将惊人恩赐的人却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发,以致于那幺久埋在地里而遭到荒废,这令人痛心? 门徒训练一旦开始,对有家庭的主妇来说就很。有职业的男子也例外。因为光作业就少,还要参加每周的崇拜、门徒训练班和马可。而且到了高级班,有少人还要兼旬长的职务。这是由于马可的断繁殖,而旬长的供给常常缺乏的缘故。因此得兼任旬长。爱的敎会里最忙的人,那莫过于一边上高级门徒班的课程,一边负责旬长工作的人。他们每周除了两天之外,其余每天都要上敎会。这种现象是没有一些副作用,但他们自己会明白,作为服事其它弟兄姊妹的仆人,拯救世界的见证人来说,为了度过将一切委身于耶稣的生活,就无法同时事奉两个主人。他们自己会发现,为了好好服事主,就得丢弃少世上的朋友,也得撇弃自己所追求的一些东西。这是说可以回避现实,而是说必须根据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以弗所书5:16) 的警告来度日子。我们都知道爱惜光阴有付出代价赎买机会的意思。只有付出犠牲的代价、节制的代价才能得到服事主的机会。没活时就为打扫房屋花费三个小时,殊知这是需要断反的工作,所以在这类事情上应该智能地节约出时间,而将其用在有价値的事情上。 这正是主的敎训吗?而去遵这一敎训的人才算是主的门徒训练生。他们是已经明白要成为主的门徒,就得从琐碎的事情上就要彻底的敎训的人。所以在门徒训练的过程中虽有些受但这得算什幺。然怎幺能称为训练呢? 在这里我附带说明的是,在本书里没有提到靑年部和大学部的门徒训练的现况。靑年人随着他们的领袖,以大同小的门徒训练的原理和方法,每年都在断成长,幷在彼此事奉的事工和见证人的生活上都成为模范。目前,靑年部有30名,大学部有60名在受门徒训练。 三、在密室学习圣经 将门徒训练班里的所有内容,从头到尾地全部公开似乎是可能的。因为随着学习的主题和范围同,对话的模式也各自同,因此无法将某一堂课的内容当作公式。这里介绍的一部分对话内容,仅出于希望对理解门徒训练的一般性质有些益处才公开的。 字大一些的文章是主任牧师所讲的话。训练生的话是没区别发言的身份,而用一连的符号来区别处理的。括号里小字体的话是为说明当时的情况而加进去的。 这是过去11个月在初级班受完训练,刚刚升到高级班的男门徒班。除了去美国出差的一个弟兄外,剩下的15名全部出席。全部都是属于30岁中期到40岁中期的人。晩上8点在高层房的一个客厅里垫着褥垫围在那里。大部分都是刚从单位回来的人。学习的主题是何为门徒?带领者是主任牧师。(先喝茶聊聊天,比预定时间晩开了一刻钟。有唱诗和主任牧师祷告之后就进入了敎材内容。) 1.这堂课我们要学何为门徒? 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受过门徒训练,但从未谈过有关门徒的定义。普遍来看好象对门徒没有正确的理解。大家平时对门徒这个词汇是怎幺理解的呢?先整理一下我们的想法再进到圣经里面,就容易明白门徒的意思。哪位先谈一下? 2.(稍微想了一下子)我想是是学习、效法、实践和传扬耶稣所讲过的话语的人? 3.因为耶稣是我们的一切目标,所有门徒就是效法他、学像他的人。 4.在社会学校里一般称学习知识和人格的为门徒,但在圣经里似乎还多一条,那就是能继承师傅工作的人。 5.重要的核心部分你们都说出来了。我们可以简单槪括成两条:效法耶稣的人格和继承他的事工的人就是耶稣的门徒。对对?(大家都点头表示认可) 6.那幺就有一个问题,是是信耶稣的我们也是主的门徒?一般来看,是是只把12使徒当作主的门徒呢? 7.我平时是那幺认为的。而且我想爱用门徒这个用语的人是是有着过火信仰的人? 8.我在大学生的时候曾在福音派宣敎团体受过一些训练,所以对门徒这个用语没有逆反的心理。但后来知道了它很难适应敎会的体质。这样一来我就有些混,但在爱的敎会里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 9.我们回到圣经来找到答案,那是最好过了。先来看看什幺情况下用了门徒这个用语? 大家一起来查看四福音书里以狭义记载的例子。再查看以广义使用的约翰福音8章31节和使徒传2章41节的例子,然后简单整理出圣经本文的背景和意义。怎幺样?只要眞正相信耶稣的人,是是谁都可以成为门徒呢? 10.的确是那幺回事。但是,凡是信徒都能成为门徒吧? 11.那句话对。我曾经看一本书,里边有一个题目非常有趣,说门徒是生成的而是造成的。 12.因为时间多,我们来简单整理一下:所有信徒都应该成为门徒但幷都是门徒。这句话是符合圣经的。(围坐的弟兄都表示认可。) 那幺我们再看看使徒传11章26节,在那里门徒得到一个别称,你们知道是什幺吗? 13.基督徒。 14.那你能否告诉我基督徒的含义呢? 15.是是指信耶稣的人啊?我大明白…… 16.也许大家都大明白。基督徒含有小基督的含义。 17.啊,是是意味着很象耶稣的人? 18.我想是指第二个耶稣吧? 19.我认为基督徒比门徒这个名称有魅力,所以现在敎会都在通用基督徒这个名字。但谁是有基督徒资格的人呢?谁是小基督呢?是是单纯指信耶稣的人啊? 20.我想只有那些眞正效法基督的人格,幷且能见证主耶稣的门徒才能成为基督徒。 21.门徒们从外邦人那里得到基督徒的外号,但我想是指全部。 22.你们说得都很对。要想成为基督徒,首先要成为门徒。通过跟随耶稣、效法耶稣幷顺服耶稣,他们的人格和生活要达到能见证主耶稣的门徒的程度,他才配称为基督徒。从这意义上,我很担心我们是否只有外表而没有实质的人。(大家一下子严肃起来) 23.说得正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这种意义上的基督徒。 24.有一点需要淸楚,你们认为学习人格和继承事工哪一个在前? 25.当然人格在前呗。 26.我认为这问题本身就是矛盾,因为人格和事工是无法分开的,有了人格自然就伴随着事工。 27.我认为先是学习人格才能进事工,这两者能同时的。 28.旣然可以作工他必定就先有人格。 29.所以说人格在前还是事工在前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 30.如果没有好人格就没有作工的能力。从圣经里我们可以看到,当耶稣活着时门徒们幷没有参与事工,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跟随耶稣学习和效法他的榜样上面。 31.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同嘛。 32.我认为,师和门徒的关系无是现在还是过去都一样。 (有关人格和事工关系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带领者要允许他们自由地各抒己见,需要在一旁耐心静听。当认为意见差多都出来时,作一个简单明确的结。) 33.你们谈的都很好,非常有道理。我认为这是辑上的顺序问题,就象重生在前还是信心在前的问题一样。但这仅仅是辑问题,作为门徒效法和顺服耶稣的人格和事工,无是从辑还是实际上的问题都无法避开顺序问题。应该说是人格在前。小孩也得抚养成人后才能叫他干活吗?这是一个道理吗?好,现在看敎材上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题是为查看耶稣的12个门徒所拥有的几个特权,来参考5处经文。用20分钟的时间来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然后得出以下5个结:同在(马可福音3:14);特殊敎育(马太福音13:10-11);建立敎会(马太福音16:16-20);差遣(约翰福音20:21);使命的继承(马太福音28:18-20);带领者将这一切重新整理一遍后,就提出这样一个实质性的问题。) 34.如果我们和12使徒一样同样被称为门徒,那幺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可以享有他们所拥有过的特权呢?也就是说来区分一下五个特权里和我们直接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 35.别的我知道,但我认为建立敎会者的特权和差遣的特权似乎和我们没有什幺直接关系。 36.被差遣到这世上去怎幺能和我们没有关系呢? 37.我认为建立敎会的事和我们也有关系。 38.差遣是没有关系的。 39.为什幺呢?差遣一定和我们有关系,因为我们都是被差遣到这世上来的。 40.我想过同在这个问题。如果看圣灵来了让我们与活着的耶稣同活,我们就和同在必然有关系。但从耶稣道成肉身来与我们同在的意义来看,似乎就没有关系。 (对门徒的特权是否还适用于现在活着人这些问题有了好长的时间的一段对话,但带领者应该适时制止,让他们一条一条地来整理。) 41.我们一条条地来看看怎幺样?先谈谈同在吧。 42.我认为我们有与耶稣同在的特权。 43.谁能幫助我们享有这特权呢? 44.(大家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圣灵。 45.如果借着圣灵我们享有了与耶稣基督同在的特权,旣然这是事实,那幺最好是能举一个圣灵里的证据,而仅仅是象征性地回答。圣经什幺地方记载着这样的证据呢? 46.约翰福音15章里葡萄树和葡萄枝的比喩怎幺样? 47.耶稣在我们里面,我们在耶稣里面这句话好吗? 48.你们回答得都对,但没有说到点子上。 你们所背过的经文中加太书2:20节,你们觉得怎幺样? (大家似乎恍然大悟的样子做出遗憾的表情,然后一起来背诵这段经文。又以这句经文具体分享了各自与耶稣同在的情况。 然后对特殊敎育部分就毫无争议地通过了。引用几段经文整理了除了使徒以外任何人都无法直接从道成肉身的耶稣接受敎导,但仍可以借着圣灵来效法眞理的耶稣基督这一部分。其次,对建立敎会部分根据敎会建立在使徒们的根基之上的事实,做出结为任何人都无法来代替这一事工。) 49.诸位!你们对差遣是怎幺想的?我们是是也可以说是神差遣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将使命的继承放在一起来看,因为这两项都差多。 50.我认为我们也是从主耶稣受到差遣的,然由谁来传福音呢? 51.(没有人对这句话有议,都理所当然地接受了。)那幺诸位是是完全相信,每个人都差遣到世上去做使万民作主的门徒使命这一事实呢?(大家都说相信。) 非常奇妙。敎会是耶稣的门徒们的聚会,但着敎会仅仅停止于聚会,聚完会还要重新被差遣到世上去, 因此去是的。你们对此深信疑,看来在初级班学得还眞错。那幺我提一个问题。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是借着施洗和敎训才有可能实现,而门徒正是履了这一使命。那幺诸位可可以施洗?你们有没有敎训万民遵守主的话语的使命?你们认为这是只有牧师才可以做吗? 52.(看了一会儿圣经之后,又思考了一阵子,说:)"敎训他们遵守"是和我们平信徒有一定关系的,但这施洗就很难说了。 53.当然施洗是由敎会牧师来做的,只有受膏的牧师才可以施洗是属于敎会秩序的问题。按着次序对造就敎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人对此敢提出议。但对敎导方面希望大家能开诚布公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让我们看歌西书3章15-16节。(查完经文后一起来读。然后花些时间一起来简单探讨这句经文的含义。) 这里说的你们指的是谁?妨看一下歌西书1章1节后作出回答。 54.似乎指歌西敎会的所有信徒。 55.说得很对,那幺是是说平信徒之间就可以彼此敎导,互相劝勉呢? 56.我想这个是是和施洗的情况一样。为了敎会的秩序平信徒就能…… (其它弟兄表情严峻地敢轻易回答。) 57.要想得过于杂。圣经是告诉我们吗?平信徒之间应该有敎导的事工。这样才能成就使万民作主的门徒的大使命。 58.那幺这是和我们敎会马可的同工的作用挺相似的吗? 59.是相似而是正是。 60.那讲道呢? 61.原则上平信徒也可以讲道。初期敎会时期,在家庭敎会由谁来讲道的呢?那时候有从神学院毕业的吗?我国敎会初期在农村讲道的是谁?还是平信徒吗?但是出于敎会的秩序,由有恩赐的,受过敎育的敎牧人员负责讲台还是有必要的。然谁都上讲台那糟糕了吗? 62.对这句经文(西3:16)我以前没这幺理解过,只以为是适合敎牧人员的。看来我理解错了。这可眞是爆炸性新闻啊! 63.你们认为,现在变成与其目相比过于沉闷和无力的群众吗?理由在哪里?是因为平信徒将彼此敎导和劝勉的讲道的事工完全委托给少敎牧人员手里的缘故。当邻舍有痛哭和受苦的事情时,只会找牧师,而从来知用神的爱和神的话语去彼此劝勉和敎导,你们认为这和你们毫无关系。所以就算有一万名信徒又怎幺样呢?在天国里无力的群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敎会的门徒训练正是为了纠正这些问题,幷且证明平信徒也可以讲道的一次试验。 64.(气氛越来越热化。)我到了爱的敎会才第一次听说门徒训练。平信徒训练也是第一次明白。说实在的,我以前根本就懂。现在才觉得这个太必要了。 65.问题就在于过分地区别牧师和平信徒之间的差。大家是是以为牧师就是新约时代的使徒? 66.是使徒吧?这两个是差别很大吗? 67.我也赞成。见得牧师就有什幺特权或身份上的优越性。 68.按照旧约时代牧师是祭司吗? 69.那幺C弟兄你是是祭司? 70.(他未答,而别人抢先回答)当然是呗!(大家都笑。) 71.(看见C弟兄敢回答,就说:)请你看彼得前书2章第9节。 72.(仔细看了经文)难道我是有?君尊的的祭司?这是大爆门吗?(众人大笑。) 73.你们认为刚在我们谈的是爆炸性新闻。也许我是因为一开始就在爱的敎会信主的缘故。对那些很早就开始信主的人到现在明白这些事情可理解。自从圣灵降临后,我们都是受圣灵的人,那幺用神的话语去敎导和劝勉软弱的弟兄姊妹是很正常的吗?我大明白,为什幺将此称为爆炸性新闻呢? 74.我是今天才明白的。这个经文以前读了好几遍,但始终敢相信自己就是有君尊的祭司。根本就敢将这事和我本人联系在一起。 75.所以才有必要来学习嘛。旧约时代的祭司是背负着百姓的罪直接到神面前赎罪的中保。C弟兄到神面前的时候,难道还需要主任牧师带你去吗?是这样子吧?只要靠着耶稣的圣名任何时候都可以面见神。这就是祭司的眞正含义。 还记得马书12章第1节吧?我们是将神所喜悦的圣洁的活祭献上去的祭司,过是将我们的身体当作活祭献上而已。而且在神面前还要为别人代祷,这也是祭司的职务。这样看来,牧师和平信徒都是祭司。这之间没有什幺区别,一点也没有。 76.但牧师是受膏者吗?好象别人常这幺说。 77.那是指按立。是神呼召人将敎会委托给他时,敎会承认他是被神蒙召的一种标记。从这意义上,牧师在其职能和责任上与平信徒的确有点区别,但在身份上却没有什幺差别。牧师能在敎导和劝勉的讲道事工上完全独裁。为了将平信徒训练成为门徒,敎牧人员有必要淸楚这个事实,然的话,什幺门徒训练、马可都是无稽之谈。平信徒也只能是以参加聚会听听讲道就回去为满足了。 78.那幺, 我想其它敎会似乎很难搞这种训练。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用语本身就反感和讨厌。说;同工是什幺?初信徒是什幺?而门徒又是什幺?你们是是信得走火入魔了?说得我有点好意思,但一边又想到基层敎会里平信徒的问题是一般地严重。其实,我想大部分敎会是明白,肯定有一些明明知道却没法实践的良心上的自责。我认为纠正平信徒的错误是一件容迟疑的事情。总能这样弃而顾吧? 79.你说得非常有道理,但一定要禁止敎会之间相互毁谤的事情。见得我们爱的敎会就做得都对。 80.我看在宣敎团体里分成了3个阶级来训练其会员:首先叫他(她)得以重生,然后辅导,最后差遣,而且还强调一对一的方法。爱的敎会是是同样的原理呢? 81.还是有区别的。宣敎团体非常强调传福音,而爱的敎会则加强调信徒的实际的人格和生活。也就是说,强调效法基督,将基督迎接到生活的中心,然后要度过以你的生命来见证基督的证人及仆人的生活。你们现在为成为能见证基督的小基督具备了多好的条件啊!只要你们将自己好好装备为耶稣的门徒,无是在工厂还是邻居会有多少需要你们的人啊?是难以估量吗? 82.能见证耶稣的人格和生命的门徒生活,能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啊。我觉得肩膀越来越重啊。 83.我们也一样,牧师和你们没什幺分别。我们唯有靠着圣灵努力到底。一旦我们决志将主接到我们心里,住在我们里面的那位必然会幫助我们。 好,时间过得很快,剩下的部分下一次再学吧。我们一起简单来整理一 下今晩所学的内容。(每个人都说一句。) 我们一起低头祷告,但祷告之前要有一段黙想时间。(大家双膝跪下低头闭目,各自黙想。) 下面从K弟兄开始轮番说出今晩自己学习的感受。 (大家闭目开始认眞讲出自己的感受。) 84.作基督徒的前提条件是先作门徒,我今天重新明白了效法耶稣的人格是多幺重要的一件事。 85.我一直满足于到敎会听讲道,现在明白这是大错特错。我决心作为效法耶稣的门徒,仅学习他的人格,要继承他的事工。 86.我重心决志,从现在起,以敎会为中心的我的生活将变为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幷且要成为散发基督馨香之气的主的门徒。 87.我愿意成为象使徒保那样的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的人。 88.我今晩淸楚地明白何为门徒,也感觉效法基督的人格和生命的生活及继承基督之事工的使命何等重大。因此我重新认识到将来尽心竭力是的。 89.今晩第一次明白基督徒就是小基督,小基督就是门徒的道理。平常对平信徒传敎士存有怀疑,今晩我第一次有了我也可以作一名平信徒传敎士的自信心。以前虽读过好几次有君尊的祭司这个经文,但今天晩上才明白我自己也是一名 有君尊的祭司。 90.牧师的敎会观和敎牧的理想非常合我们的心意。 91.从来没有想到过经常挂在嘴里的门徒竟有这幺深奥的内涵。我觉得作为门徒非常自豪。 92.再次认识到神的确希望我们能过上眞正的门徒的生活,好借着我们成为门徒,将多的荣耀归给他。 (剩下的人说出同样的告白。) 93.现在我们一起同声祷告。有几个祷告题目先说一下。 (牧会者讲出四个祷告题目。同声祷告后牧师作一个结尾祷告。时间是10点20分。大家对能有充分自由的时间而感到遗憾。但还是花10分钟时间亲切的交谈幷吃些水果,然后依依舍地分手。) □ 爱的敎会门徒训练初级敎材课程 周 内 容 期 间 使用的敎材 实习 活动安排 1. 我的认信和见证 2. 救恩的确信 3. 每日与神相遇的生活 新约通读1回 4. 圣经的权威 春游1次 5. 活泼又有功效的神的话语 旧约通读 6. 住的祷告 创世纪至以赛亚 7. 祷告的应允 8. 神是谁? 主题经文 背诵60个 1日培灵会1次 9. 基督耶稣是谁? 10. 人的堕和其结果 11. 耶稣之死 灵修笔记 12. 耶稣的活 13. 按照应许来的圣灵 见证文1 结束、晩会 14. 重生的人 1-8个月 15. 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 读物5 16. 何为信心? 17. 被称为义的恩典 18. 顺服的生活 19. 服事的义务 20. 见证基督的生活 21. 属灵的成熟 22. 人格的锤炼 23. 在话语上没有过失 24. 纯洁的话语 25. 基督徒的家庭生活 26. 基督的统治权 27. 属灵的争战 28. 基督的管家 □ 爱的敎会门徒训练高级敎材课程 周 内 容 期 间 使用的敎材 实习 活动安排 1. 你的信仰检验 2. 基督徒的成圣 3. 新诫命 新约通读1回 个人辅导1次 春游1次 4. 三位一体的神 5. 圣灵洗礼和圣灵充满 旧约通读 6. 活泼又有功效的神的话语 耶利米~玛基 马可评估报告 1日培灵会1次 7. 耶稣的再来 8. 门徒的资格:委身的生活 创世记~申命记 9. 门徒的资格:见证人的生活 毕业典礼 10. 门徒的资格:仆人的生活 撒母尔记上~以赛亚 代理组长 及结束晩会 11. 敎会是什幺? 主题经文背诵60个 12. 敎会的存在理由 9~16个月 13. 敎牧人员和平信徒 14. 身上的肢体与恩赐 15. 你是有君尊的祭司 灵修笔记 16. 小团契的环境 17. 小团契的领导力 18. 小团契的查经(Ⅰ) 读物 19. 小团契的查经(Ⅱ) 20. 新旧约槪(Ⅰ) / 28. 新旧约槪(Ⅷ) ※ 结束门徒训练全部课程的人自动进入传道爆发训练阶段 四、马可查经 马可聚会程序单上,对马可作如下定义:马可是在各区域里同工带领的以查经为主致力于传道、辅导及爱的交通的小团契规模的聚会。马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参加的人被称为旬员。马可的生命在于断的成长和繁殖。 也许将马可聚会与其它敎会的区域崇拜相提幷,但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领袖是受过门徒训练的,而且聚会同于一般的区域崇拜,特别注重能充分调动小团契特点的信徒交通。还有查经的方法是归纳法。幷且同工是单纯的管理区域的探访员,而是起着分担主任牧师敎牧事工的小牧师作用的人,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特点。起初爱的敎会没有区域崇拜制度,也没有引进大探访制度。这应该说是为籍着门徒训练促进平信徒之间负有责任心的相互事工,来新敎会体制的一种敎牧意志的表现。希望要误会本人轻视区域崇拜或大探访。 马可组织是从1980年开始眞正建立起来的。以全年度门徒训练毕业的11名同工为主,到年末为止成立了27 个马可。同工大部分都负责2个马可,有些姊妹一边受门徒训练,一边带领马可。到第二年,马可增加到50 个,参加的总人为292名。每个马可平均有6名左右的人参加。男子马可,初次成立于按立9名长的1982年的12月份。每一位长都在负责带领一两个马可。有的马可办得比女子马可还认眞,发生的变化也实在奇妙。2年后,门徒班里的名男执事可以担任旬长职务,因此男子马可增加到23个。目前男女马可共有274处,再加上靑年部和大学部的马可共有300个。马可里使用的敎材近几年来变化大。开始是用CCC(世界大学生宣敎会)的10阶段查经敎材,但用了半年之后就再用了。因为每节课的分量太多,幷且同工在引用圣经方面经常出现难题。是因为敎材好,而是同工使用敎材的能力够。然后在过渡期间用其它一两个敎材,现在就打算用新旧约66卷来作成敎材。 马可敎材开始几年是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有主任牧师讲义的音带,一个是夹在每周程序单里的提问式敎案。音带里的内容是牧师的有关那天要学的圣经背景和主题的说明和勉励,时间长只有10分钟。音带敎材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比较麻烦,所以现在就取消用了。同工只用提问式敎材来引导聚会,按照门徒训练时所用的归纳方法先分享和解释经文,然后引起门徒的反应后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部分。但是敎材的进度及内容的增减完全有同工来做出决定。在这方面,丝毫没有强迫。每个马可特点都同,同工可以自己来掌握其伸缩性。马可的捐献,大部分用做宣敎费和奖学金,一部分就充当为建筑费用。 马可的繁殖,在是同工的供应和敎会全体量上的增加相互均衡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地发展。有时根据情况,给一名旬长一两名旬员,就象开辟敎会似的开始也有少好处。往往男子马可照着这种模式发展的少。曾经听过长中一位常讲自己刚开始建立马可的一些见证。当时敎会给他提供了组织马可时必要的有关担当地区和男信徒的情报,但见得有了名单他们就一定参加马可。如果你亲身体验,就无法明白男人比女人有多幺难请。因为需要召集从单位很晩回来急于休息的他们。由于那位长的盛情难却,第一堂课有7名弟兄参加,其中虽有一些信心较好的人,但大部分是出于勉强才出席敎会的。一周后发现已经少了一个人。奇怪的是随着聚会次的增多,出席人却越来越成反比例。最后得只能面对一名信徒,而那人还是喝完酒趁着酒兴赶来的。对于同工来说,这时候眞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时刻。下一次聚会的时候仍是一个人,但已经是上次那个喝酒的人。带领一个灵魂进训练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最容易的。因为没有爱灵魂的眞心就是假冒为善,而出于责任心被迫所做的主还会悦纳。 就这样,那位长度过了两个月的考验期。有一天主任牧师问他,想想换别的马可,他充满自信心地微笑着一口拒絶。没过多久,在这场属灵争战中他得胜了。在1年之间他所领导的马可已经繁殖成4个,而且他还在认眞负责其中的两处。正如他的告白,当他领着1个人艰苦奋战之时,正是神在熬炼他幷挪去他骄傲的过程。笔者也淸楚地认识到:只要开始组织起马可,神总是先开始造就同工的工作,而是马可。这个时间有时是2个月,甚至是半年。由此可见,一位平信徒领袖是多幺重要。只要同工站稳了,那幺随后必然会有大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马可的祝福在于聚会的人多,而在于一名同工在灵里站稳。一粒变化的种子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一个人尝到与基督相遇的变化,那个聚会的性格会立刻改变。恩典是具有感染性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祝福的信道。通过那个人,马可久后就加倍地繁殖。为了使一个人变化,同工知要流下多少血汗与眼。在干旱之地,新生命是会发芽的。爱的敎会的同工们是非常淸楚这种属灵世界的定律的。也许有大小之间的差别,但都经历着同样的体验。从这意义上,同工没有神的呼召是的。在一个由长聚集的男子同工班里,有一位长这样说:牧师,我刚开始负责马可的时候,纯凭着一股热心来做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淸楚地认识到没有神的呼召是絶对!说得非常对,称呼同工为小牧师的理由也是在此。 同工背负着地方敎会的主任牧师所背负着的十字架。马可里夹杂着一些使同工非常头痛的一些人。有时还需要与在试炼中挣扎的人一同叹息流。甚至有些人拿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来麻烦同工。这些事情是多幺容易啊!但仅仅全是,还可以常常体验到在背起十字架的痛苦中神所赐的意外的安慰。能有着看见别的灵魂获得重生的大喜。我们带领这到10个的人都觉得很,那牧师该 多啊!难过时只要想到牧师和副牧师,我们就大得力量。这是一位女同工的话。 女子马可里常常出现一些琐碎的事情。有时因没人提供场所,有时还有一两个小孩跟着来捣。曾经听说有一个马可里大人有6名,而小孩竟达10名。小孩一嚷嚷,就无法集中精力来查经,同工和所有门徒都受到影响。但这也是需要一边忍耐,一边求神赐下智能的问题。就象倒洗澡水时能连小孩也一起倒的道理一样,能因着这些影响就干脆抛弃查经和爱的交通。多多难,为了彼此分担肢体的重担,为了按照个人的恩赐促进彼此之间的事工,为了共有在基督里所得到的新的生命的属灵的交通,为了以耶稣的见证人身份服事于地方敎会,有为了敎会属灵的活力和断的成长,马可的查经聚会需要象面酵似的大大地散发在全团,这正是爱的敎会每一位信徒所确信的一个共同的敎牧信念。常常可以看到,出于某些原因暂时放弃同工职务的一些姊妹有时主动要求重新担任同工,如果问其理由,就说是为了自己存活。这正是她们淸楚知道,马可仅仅是对信徒,也是对同工非常重要之道理的很好的证明吗? □ 马可查经敎材例文 出埃及记硏究(出18:13~27) <序 > 摩西的岳父忒是以色列人,但是被神呼召作祭司的一位特殊的人。他在访问摩西的短暂的时间内,曾作出必要的忠告,对以色列将来的组织和政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敎会了摩西有关分担事工重要性的智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忒的忠告所给我们的一些敎训。 <硏究内容> 1.摩西从早到晩所作的是什幺?(13节) 2.为什幺称审判为求告神?(15~16节) 3.我们当有难题之时该如何求问神?(约伯记42:4;帖撒尼迦前书5:12;马书15:14) 4.忒反对摩西作法的理由是什幺?(17~18节) 5.请讲出忒出的两个主意。(19~20节,21~22节) 6.请讲出忒的主意非常好又合乎道理的理由。 7.摩西是与神可以直接面对面的具有特殊位置的先知、祭司、君王。卽使这样,他还知有关从百姓当中选拔领袖来分担事工的智能,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幺样的敎训呢? 8.神所喜悦的旨意从忒这亲戚能晓谕,这告诉我们什幺敎训呢? 9.请说明一下摩西的谦卑。(24节,参考:腓立比书2:1~3) 10.敎会有着能分担事工的独特的性质。其理由是什幺? ◎ 哥林多前书12:25~27 ◎ 以弗所书4:7 11.请一起读一遍传道书4章9-12节,然后说出你的感受。 12.你认为在敎会里为了服事其它弟兄,你有什幺样的恩赐?然后你对将来特别想做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 探访某一个马可 爱的敎会的主任牧会者目前为止从未去过马可。那是因为旬长在有牧师的场合下,很少有人能够正常的带领聚会。为了他们牧师也该去打扰。其实马可的个性非常多样化。正如每个敎会都随着主任牧会者的特性一样,马可也是随着同工的个性表现出同的特点。可以说,除了将圣经当作敎材内容和带领课程的辅导原理之外,没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这也正意味着马可各有长短处,所以能用一个马可来代表爱的敎会的所有的马可。 下面所要介绍的马可,是根据恰巧有一位姊妹在参加马可时下来后整理出来的。首先我想说明的是在这上面没有任何增补,幷且避免了详细介绍那一堂课的敎材内容,反而以整体的动向、氛围及感受为主来整理的。仅希望借着这个小窗口,就能看淸马可的特点,那笔者就知足了。 这是1984年2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五上午10点30分,在江南地区常见的一个大厦一位姊妹的家里所聚集的马可。探访记者迟到了5分钟,那时同工已经与5位门徒正在谈着什幺。她们似乎正在谈着作为基督徒的家庭主妇如何说造就人的话。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位信徒。全部都是3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据同工介绍除了三个人之外,其它人都是初信久的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所有信徒都准备了作为查经用的笔记本。 他们围坐在温馨的房间里。虽有一两名小孩跟着来但都在客厅里玩,所以屋里气愤非常宁静。中间虽有桌子,但显然够8个人用,因此有的人将笔记本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从同工到门徒,没有一人表现出紧张或麻木的神色。除了一位似乎是第一次参加以外,其余的人仿佛满心期待着有什幺出现。 开始后约过了6分钟,先认眞考核了一周期间所背诵的经文。然后共同背诵使徒信经,由同工作了简短的开始祷告。之后又一起唱赞美诗221首。从这时起,同工开始显示出她作为领袖所具有的机智。她似乎对门徒们的心情了如指掌,仿佛象母亲(其实年龄都差多)用无限的爱和看见的属灵权威感来怀抱着7名姊妹。赞美诗唱了两段之后,同工突然打断,让几个人来续一下歌词,好象是担心有的姊妹唱的有口无心。但有的姊妹被歌词深受感动,边哭边在读。有一为姊妹突然哽,好长时间读下去歌词。从聚会的开始,有一条恩典的江河洋溢在在座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田里。唱诗的时候,有一位迟到的门徒进来坐下,一副非常好意思的样子。那堂课所查的经文是约翰福音14章7节至14节,在敎会所发的敎材上的题目是腓力的两刀法,每人轮流读一节经文,然后按照同工的要求,每位门徒认眞地回答上周所学的圣经。看起来门徒都训练有素,没有一位生怕提问自己或由于准备充分而慌张的人。习完了每人又轮流谈谈刚才读的经文。这时同工点名让那些信仰经历比较长而且成绩错的一两个人先来回答。这是非常明智之举。因为第一个回答的人卡壳的话,那幺必然会影响下边的人,但第一个非常鎭定而又正确的话,那幺那些没有自信的人也可以得到激励和勇气。 开始的一两次是用过点名的方式,之后同工就改用另外一种启发方式:很好。其它人呢?其它门徒也自然地踊跃加入这种对话的气氛之中。无说什幺,每个人都至少回答一句。最后同工这样简单槪括:综合大家所讲的,可以说槪括为某某姊妹所说的某内容和某姊妹所指的某。如果再补充一点的话,就可以是这样的内容……同工这样的态度,在无意当中增长了每位旬员对自己在查经聚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确信。 当门徒一结束槪括经文的程序,同工就说:现在我们听听牧师的讲义磁带,看看和我们所理解的到底有多少区别。之后就打开音机。过10分钟左右的短讲,但有的人认眞作笔记,有的人侧耳倾听。虽然中间有一个小孩进来和母亲过意去,但学习的氛围没有受到什幺影响。讲义结束后,唱了一首简单的福音短歌,然后简单指出她们的理解和牧师讲义之间的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之后,就进入了敎材上的内容。 看起来,所有的信徒都对敎材上的问题完全投入。同工在必要时,引用一些经文,非常注意由旬员自己来正确理解经文的意思。她巧妙地多用敎材未出现的问题,幫助门徒做出正确的回答。门徒偶尔提出一些与本文内容相关大的问题时,同工用一句话来温柔地应付,把她回到本文当中。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为了保持新鲜感也许我们现在必学吧?那位提问题的门徒立刻回答说:很抱歉!我太过于超前了。其它信徒都莞尔一笑。当进入后半部的应用阶段的时候,学习的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由此可见,她们对查经的认眞态度。中间虽有谈实际生活的话题,但属灵的氛围允许讲下去。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先理解圣经、应用圣经,然后再说别的。这能说是値得高度评价的。马可最容易陷入的最可怕的陷阱就是过分投入于俗世的话题,而将圣经抛于脑后,又将这种一时的快和兴奋误解为圣灵的工作。避免这种陷阱的方法就在于首先对神的话语完全忠实。 当他们为理解经文正聚精会神之时,同工从来作什幺演讲或者讲道。如果她自己讲道,那些门徒就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他们之所以能长时间地聚精会神正是因为他们都成为相互问答幷认眞学习的人。同工只是象橄榄球场上为使队员认眞奔跑而适当作一些手式的敎练那样,来间接地幫助门徒自己学习。 马可的气氛眞正热烈的时候是将近一个时过后。以耶稣是神,谁看见了他就等于看见了神为结,当他们随着同工的提问各自应用于自己信仰和生活的时候,气愤越来越热化了。最后同工干脆在一旁沉黙,信徒们自己在认眞地自由地交通,但他们没有一人在自夸。其中也乏几位姊妹实地承认自己虽相信耶稣是神,但却象一个眞正有信心的人而为此苦闷的事实。听完这话,其它信徒也作出自己也有这种同样的苦衷的反应,使那些自我的姊妹至于有一丝尶尬之情。这眞是在神的话语里深刻体验灵里合一的美好时刻。 当到信心和为的关系之时,同工比较以弗所书2章8节至9节和雅各书2章14节的经文,来做出简单的整理。她说明的核心是哪一个在前的问题,按她的看法是信心在前,然后才有为的果子。没有一个人对她的看法有否定或批评的反应,反而都努力将眞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因一些有趣的告白或见证,屋里时地爆发出愉快的笑声。 其中有一位姊妹说,她曾经为了信心读圣经读到半夜12点。那天知怎幺特别投入。她心中一直有着因没有明白信心与为的关系而产生的苦衷,但借着读马书4章1节至3节的经文,她体验到自己我的完全破碎。读完这句经文,我好象是读了全部的圣经。而且非常奇妙的是,屋里似乎充满着一种香气,的我得四处看看。有一位姊妹立卽兴奋地说:那就是圣灵的香气喽!同工发觉这大对劲,马上纠正说能将香气断定为圣灵的工作,幷鼓励那位信徒说,借着神的话语来解决这种难题本身就是直得感恩的事情。看起来,他们都明白什幺是恩典。被神的话语所照耀的他们的心灵和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与弟兄姊妹需要分享的东西。 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小孩子们时地进来搅扰。因此同工让门徒们按着围坐的顺序来简单说一下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受的恩典。看起来她们已经受过严格的训练,回答得非常流利和正确。然后同工作了简单的槪括,相当于简短的讲道这仿佛是再次用锤子来确认钉子被钉的固程度。 一边唱诗,一边奉献。也许诗歌较难,唱得有点和谐。然后开始祷告。让几个人为奉献、为建堂、为牧会者代祷,其它人就随着自己所蒙的恩开口祷告。现在可眞是完全沐浴在圣灵之甘霖中的时刻,也是在靑草地上吃饱了的羊群回到可安歇的水边的时刻。祷告差多进了20分钟,但决反对初信徒作简短的祷告。阿们的回声给祷告添了馨香之气。当背完主祷文睁眼一看,时间快到晨1点钟了。 用30分钟的时间边喝茶边交通,之后才各自分开。交通时间虽然短了一些,但这也许对保持今日所受的恩典无益处。因为用很长时间来谈俗世的事情,就怕有人心里受到伤害,将蒙受的恩典也全部丢掉。 爱的敎会的马可大槪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来开展。当然,这是说,我们刚才所看到的马可幷没有任何缺点,但我想没有必要在这里指出其缺点。因为这是平信徒的聚会。就象神喜悦以色列用天然的石头来建立祭坛一样,我深信神一定会喜爱这朴素而诚实地来靠近神的话语之宝座的平信徒的聚会,就算它幷是无可挑剔的练的专业人士所带领的查经聚会。 五、同工敎育 同工敎育为满足带领马可的男女同工的灵里需求和知识上的需求,而定期敎导的有关一生敎育的一个项目。也可以称之为门徒训练的续讲。马可是与同工共存亡的。因此如何从灵里装备同工是关系到爱的敎会生死存亡的重要的问题。 男女同工班分别有一次定期聚会,一直以来男子同工班是定在星期一晩上,女子同工班是在星期二上午。直到三年前为止,男子同工班全部都是由长组成。晩上8点到11点所聚集的该聚会,从多方面来讲,对主任牧师和长们都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仅是男子马可的准备聚会,也是长们定期的祷告聚会。需要解决重大事情时,就成为堂委会的聚会。 这堂课是从同心祷告开始,然后以小团契的归纳法来学习圣经。用最后的时间来处理需要解决的事情,通常只需半个小时。爱的敎会没有特别聚集堂委会的日子。因为每周一晩上就有聚会,所以称之为常处于停会状态中的堂委会也许自然一些。由于从单位匆忙奔来,有很多人常常没吃晩饭。看见他们疲惫的样子,但心中没有担心,这是因为深知将在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他们会被神所赐的新的力量所振奋。在敎会里,灵里最容易枯竭的贫穷的当属牧师和长。他们稍注意就容易陷入以假冒为善来遮住自己弱点的为悲惨的地步。这时他们所依靠的往往是耶稣的权威,而是人的权威。敎会牧长们的眞正权威在于从灵里来服事众圣徒。唯有服事才是牧师长权威的泉源,同时他们的权威也是榜样的权威。但许多牧师长卽明白这些道理,却因着环境没有好好的实践。 男子同工班为了丧失这荣耀的属灵权威,牧会者长都聚在一起度过迈向主的宝座的时间。如果蒙神随时的恩助,怎幺能服事主的羊群呢?如果随时靠着神的话语来参见以仆人身份存心顺服以至于死的我们的榜样耶稣基督,又如何成为敎会的榜样?鉴于这些理由,爱的敎会的牧师长总是将每周聚集的同工班放在首位来考虑。现在有少执事同工,所以以前那种家庭的氛围多少受到影响,但反过来能体验到分长执事的一体意识,这也是値得感恩的事情。有了长们所蒙的恩典之体验,再加上执事们的感激,而这感激又发展到50、100、200名的感激之时,他们必定会靠着圣灵的能力成为以一挡百、挡千的基督的精兵。 最初几年,女子同工班一直在面积非常狭窄设施又非常简的场所聚会。但女子同工人却超过100名,所以很多时候尽人意。但这是说没有秩序或聚会的质量低,而是说因受空间的约束有许多而已。 但现在是在很舒畅的环境中以唱诗和祷告来开始聚会。总是非常重视向神同心合意的祷告。同工人未到100名时,只要点名同工就回答说做了或没做。这是因为他们与主任牧师有约在先,答应每周至少一次传福音给别人。値得感恩的是,每次总是除了5、6名之外,其它人都大声回答说:做了。这意味着每年有4900名左右的人借着他们的口来认识生命的主。遗憾的是,随着同工人的断增加,无法继续来检验他们传福音的事实。 当到了学习马可敎材的时间,所有的人将精神放在查经上,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每次聚会牧师和同工都特别注意一件事,卽是为了敎别人才来学习圣经的,也就是说只是来领供应粮的。他们非常淸楚,作为同工如果自己没有蒙恩的神的话语就无法来使用圣灵的宝剑这一重要道理。这堂课主要是由牧师来讲课,所以没有相互问答的交通。牧师认眞地讲解圣经,然后他们将各自领受的内容带到马可里。 同工想作出色的平信徒领袖,光看敎材是够的。所以很多人根据牧会者的判断,多看一些必要的有关敎义的、敎会历史的、敎牧关怀等参考书来补充自己的实力。目前正在详细讲解笔者所写的唤醒平信徒这本书。所以为马可敎材的准备讲50分钟,又作这特别讲座40分钟。然后为那些愿意系统地来学圣经、系统神学及敎会历史的人,从外面邀请一些讲师专门开设了平信徒圣经大学。仅是同工,无是谁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来报名学习。 查经结束后,同工们按着区域聚在一起彼此交通幷交换信息。以前租用房子作敎堂的时候,总是因空间狭小非常,现在却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时随地来分享这美好的交通,这实在是主的恩典。按照区域形成的聚会每个区由8名左右的同工来组成,由区长来带领聚会。同工之间交换信息、彼此幫助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区长需要在中间起桥梁的作用,有时还要作连结牧师和同工之间的对话信道。但这幷是一个组织,意味着牧者→区长→同工这一公式化的政体制。区长是丝毫没有必要拥有命令或管辖之权的人。因为他们能以关怀和榜样使同工们受益,他们就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可以知足了。 如果有朝一日能确保比目前好的设施,笔者非常希望能具备对提高同工素质有必要的全部敎育资料。如果有具备着大圆桌、舒适的椅子,幷且还有各种图书及辅助敎育材料的一个温馨的大敎室,笔者确信他们肯定会成为比现在还要优秀的旬长。他们幷是一点缺点都没有,偶尔也会有些令主任牧师非常失望的事情。但这一方面主任牧会者何尝是如此呢?比他们缺点多,比他们常令人失望的正是他们的牧者吗?但卽使有这样的软弱,我们仍旧对神的爱的公式确信移: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马书8:28) 所以主任牧师才能总是抱着希望,用淸澈的眼睛望着同工。而映在这眼睛里的一切,无一是那幺美好的。 六、在发生着什幺? 1.问题的分析 笔者非常愿意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对好事,怕成为自夸就大敢讲;对坏处则怕令人失望就敷衍了事的可能性太大。旣然本章的目的为坦诚公开正实施平信徒门徒化的敎会里所发生的益处和弊病、问题和挑战,那幺尽可能诚实地来讲述这一切。 益处和弊病哪一个先讲为好,这问题幷重要。但为了使那些读完本书的读者能满怀着平信徒门徒化的理想而毅然崛起,先听弊病在听益处和希望也许是明智之举。但如果我们愿意继续发展,多有一些问题意识见得是坏事。要热爱问题。那是往遭丧的家去的智能者的心。如果每个人都有勇气说出这句话,那幺没有理由去厌听好的故事。 a.主任牧师的苦衷 首先讲一下敎牧人员的一些难题。但这难题适用于所有实施平信徒门徒化的敎牧人员。象开辟敎会的情况,规模很小就没关系。至少得象笔者的情况一样,已经超过一名牧师所担当的极限,或者无敎会大小却有着悠久传统的敎会,才能出现这些难题。 最严重的问题是时间上的足。在前面曾讲过,门徒训练有借着培养许多平信徒领袖可以分担敎牧人员重担的好处。从原则上来讲,这话没错。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平信徒领袖越是分担敎牧人员就越忙越。是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是由于时间足表现在另外的事情上。门徒训练与开荒土地非常的相似,人手愈多开垦面积也愈广,那幺自然就需要人手了。所以总是存在人力供应求的矛盾。 如果再具体一点说就是这样。目前爱的敎会年增长人为600~800名,其中有40%的300多名一次性的加入马可。这意味着每年至少需要60多名新的同工。如果加上因故空缺的同工的马可,那幺在1年里至少培养80名新的同工,才能正常维持敎会的发展。为了培养80名新同工,就要停地进100名程度的门徒训练项目。几年前规模小的时候,一切训练项目都由主任牧师来负责,但现在将初级班8个月的课程交给9名男女副牧师来负责。事实上这等于是将门徒训练的核心都交出去了,因为最重要的灵命变化的体验都会发生在初级班的阶段。由于初级班过程太重要,主任牧师得担起定期彻底训练副牧师的新担子。在初级班有9名分担的训练课程,到了高级班就由主任牧师一人来负责。由于训练有素,一个班可以接收学员30名,但还是需要付出每周上3次课的时间。幷且还有男女同工班需要各上两次课。何止这些?除了担当这些过重的平信徒训练项目之外,能做为牧会者所固有的业务,如讲道(从平信徒水准出发也要全力以赴)、政(就算维持最基本的功能)、特别探访(当有特别要求时,半夜也要出动)、硏究(枯竭之前要挣扎)等。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主任牧师是是太贪了一点?凭什幺必须有你主任牧师来负责高级班?但是我们要淸楚认识,为了继续维持敎会体质的同构型,平信徒领袖必须要在主任牧师的手中结束其课程。无主任牧师和副牧师一体感如何强,终因门徒训练是人格的传达,必须要由主任牧师亲自来带领。副牧师的人格终究能代替自己的人格。 所以,虽将门徒训练的前半部分委托给副牧师,但后半部分则由主任牧会者来全权负责。这样一来,在爱的敎会里,已经感觉到主任牧师的极限。如果信徒年增长达到1000名以上(听起来似乎荒唐),那幺能否坚持目前所进的门徒训练原则,这是一个値得硏究的问题。但我想继续来谈这个问题,到时候再说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到神的施恩宝座前就会有随时的幫助。是又说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吗? 主任牧会者的苦衷仅仅是时间上的够。从平信徒的素质提高来的负担也轻。从某种意义来说,将平信徒捆在知识、灵性较低的一定水准以下的愚民政策也许对敎会领袖是一件舒服的事。在批判平信徒门徒化的人中,乏这种沉浸于自我保护、自我防御意识的人。 在灵命幼小的时候,平信徒容易满足,但随着断的成长,开始得到满足。门徒训练的对象是按着周期断换,所以成问题;但讲道和同工敎育总是面对同一个对象,所以他们对领袖的成长与否是最敏感的。当他开始感觉到以前那幺了起的牧会者现在变得越来越渺小,他们就会忍受了这个事实。这种满足是通过什幺才能明白,而是有着比话语可怕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特别地注视主任牧师的双眼及心中的那种直觉。 正如在前面所说的,经常被时间赶得团团转,有时就得没有准备好就站在他们面前,这也是一两次了。战胜差多就这一强烈的诱惑实在是一件易事。甚至有时因能摆脱干脆抛弃平信徒的牧会这一挫折感,陷入极度的痛苦和苦闷之中。无法满足自己带领的羊群这一思想,比任何事情都能使牧者变得絶对消沉。所以愿意将平信徒的门徒化应用于牧会的牧会者必须要立定心志,能使丝毫轻松牧养就可以的想法钻入你的心里。 b.全敎会的问题 其次,来谈一下全敎会里所发生的一两个问题。主耶稣有着能满足门徒和群众两方面的能力。虽然他将很多的时间用在门徒的身上,但群众没有怨言。可是在爱的敎会的牧会现场里所作工的过是无法同时满足这双方面要求的一个软弱的人――牧师。所以主任牧师将精力放在门徒训练和旬长敎育,就很容易使大多信徒失望。会犯下让他们发怨言的罪。当然这是说,在敎会里与门徒训练没有直接关联的多信徒都这样幼稚。他们当中少人是因为凑出时间或是岁稍微大了或是服事其它事工等原因才没有参加门徒训练。他们当中有坚固的信心的信徒只是一两名。从这点来说,他们幷都是可靠的单纯的会众。 但无可争议的一个事实就是,属于絶大所的他们的确没有直接受牧师的辅导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他们很难个别会见主任牧师,而且有人会因着未能参加门徒训练的劣等感故意回避牧师。在他们眼中,牧师就是优待少特定之人的偏袒者。所以常能听到牧师只认得旬长这一带刺的玩笑。但这是说他们明白牧师牧养上的强调点。他们淸楚知道通过马可训练平信徒领袖是与他们自己的灵命有直接关联的重要事工,也明白牧师为什幺能亲自来照顾他们。只是作为属灵儿女同样愿意来享受母亲的慈爱而已。 有没有门徒训练,只要敎会壮大了,任何一个敎会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但在爱的敎会里这问题稍稍带有其它的性质。如果是全体都被疏远的气氛,这问题也许变得容易一些。但在似乎只有少的人受宠的氛围当中,就没那幺简单了。结在朝南的枝子上的苹果越红,朝枝子上的苹果就显得越靑。所以有时就想,门徒训练的强调是否带来使其它平信徒在意识上加敏感的结果。 但是说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从某种方面来说,也许信徒对问题的意识远远如主任牧师。确切一点来讲这是事实。如果牧师装作知道也许天下太平,但这是关系到牧师的良心和爱心的问题。无少的精锐化多幺紧迫,开发一个灵魂的潜力多幺重要,但总能以一两个弱点为理由使众多的羊失望到底而又无动于衷。如何塡补这一用平信徒之间的相互事工也无法弥补的、肉眼看见的空白,是爱的敎会一直以来的祷告题目中的一个。从整体来看,缺少祈祷的能力也是弱点之一。这是说爱祷告或忽略祷告,而是与对查经的重视相比就显得太弱了。在耶撒敎会的使徒们决志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工的时候,他们将祈祷放在传道前面。当然这幷能以顺序来决定什幺问题,但它至少对我们有一定的暗示。 与使徒相比,爱的敎会的主任牧会者的确在祷告上没有尽全力。一天 到晩地从事敎导、硏究和训练的事工,就很难效法耶稣叫众人散开幷催促门徒上船之后独自上山祷告的榜样。先得备课。明明知道这个想法是拦阻祷告的撒旦的陷阱,还跪下祷告的例子幷是一两次。但我也知道这是能辩解的。无错在哪里。但决容许辩解的位置正是牧师这一位置?这正说明牧会者这一职份的分量。先要作榜样的领袖身上的弱点最容易成为整个敎会的弱点。这是顚扑破的门徒训练的变原则。 从颇为理想化的门徒们所聚的耶撒敎会专心以祈祷为念的事实推断来看,越是热爱传道就越要加强祈祷的能力,这才是正常的。门徒训练正是意味着祷告的训练。查经和祷告幷是分开的,而是一个。那幺为什幺注重查经的敎会竟有缺少祷告的现象?为什幺爱的敎会就能象五旬节敎会的信徒那样充满祷告的热忱?分明有个地方出现差错。这种现象仅仅是爱的敎会才有,大部分大力主张门徒训练的聚会也都有这共同的毛病。照比学习圣经的热情祷告实在是太少了。如果能根除这一毛病,那我们都需要一起来反,自己是否成为执着于多少与圣经有距离的、已经有所变质的门徒训练中的人? 将来在门徒训练同工敎育及马可查经上,为平衡传道与祈祷断来弥补其弱点的事工,是爱的敎会所要遵从的主的命令。没有以祷告来托住的查经仅结果子多,而且对造就信徒没有多少益处,这是爱的敎会次经历过的体验。撒但是会轻易放过这个弱点的,是的,的确是这样。因此能将祷告的足留作门徒训练的后患。凡是持有平信徒门徒化之理想的敎会,都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请允许笔者再讲两点。事实上,在这里公开的资料都是透过长期实验结果所得到的信息。对门徒训练有关心的敎会妨注意倾听。在爱的敎会里所出现的另外一个好的现象就是偏食现象。养过儿女的父母都淸楚地知道什幺是偏食。如果说信徒都有符合自己口味的菜单,就有点言过其实了。也是说信徒随着自己的嗜好来取舍选择经文。对神的话语无是什幺都以阿门来接受。只是有他们自己特别的菜单,幷且有些过分地执着于上面。为了于理解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幺在爱的敎会里,其它敎会蒙恩的奋兴会就能成功吗?这里是指那些正常的聚会。虽然邀请了优秀的讲师,但两次都使主任牧师非常失望。但是敎会自己定期进的传道聚会则爆满。 所以近几年来没有开奋兴会。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将此可以解释为爱的敎会的长处,但笔者认为能单纯地那样来看。从心胸开阔的层面来接受主的恩典才是好事。每一个讲道者都有同的恩赐。虽有讲道好坏之分,但随着讲道者的人格所具有的个性和恩赐上的同,讲道的味道和特点都会同。如果是一名正常成长的信徒,只要是眞理他就要接受幷消化。但令人解的是,越是强调门徒训练的牧会现场,偏食的倾向就越发突出。谁都知道,一旦偏食严重,就很容易批判任何一种合自己口味的东西。 旣成信徒一开始很难适应我们敎会的体质,也是需要指出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爱的敎会因着平信徒门徒化的理想,以给信徒带来很大压力的敎会而闻名。第一次接受福音出来信主的人没有比较意识,就很容易被同化;但从经验上已经稍微明白敎会为何地的旣成信徒,一开始多少会感觉一样。他们虽然无法马上说出啊,是这个!但通过整个敎会的环境已经直接感觉到样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起初的5年内旣成信徒的出席一直徘徊在30%以下的原因之一。半年或一年以上先悄悄的出席敎会,然后再登记的例子止一两个。这说明消除他们的疑虑之前,需要等待那幺长的时间。但也有一旦适应就轻易脱离爱的敎会的长处。从去年年末开始,旣成信徒的出席有所上升,但对其理由没作过正确分析。这很可能是一般敎界的趋势对门徒训练的重要性逐渐朝好的方向倾向的一个证据。 c.同工和马可的问题 目前为止,谈到从牧师的立场来看的一些问题和整个敎会所抱有的部分弱点。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马可和同工所抱着的几个问题。在爱的敎会的信念中,有一条是圣灵的一切恩赐必须在圣经里开发。这意味着所有信徒都有义务来出席马可。比如说,卽有施舍恩赐的人也能忽略查经。他的恩赐需要借着查经来再次淸楚地确认。而且使其为服事其它弟兄姊妹得以善用,使用这恩赐的人首先要被恩典充满。这样的原则带来了进一步提高马可重要性的结果。马可仅仅是查经交通的地方,也是为使信徒照着各自恩赐来服事他人而装备的地方。从这意义上来说,马可具有敎会本身所具备的一切合的性质。简而言之,它可以称为一个家庭敎会。 因此,马可发生的问题和地区敎会一样和多样杂。夹杂着一两个个性独特的人而发生的杂音是一般的令人头痛。这可能是同工所要背的十字架当中最重的一个。在马可能透彻地体验基督的爱。如果在这里能包容和爱一两个有性格缺陷的人,那将会陷入深刻的矛盾当中。同工和门徒借着石子儿咯牙的痛苦,其信仰和人格变得象珍珠一般的例子是没有,但大部分都未能克服,发出难听的杂音。结果得由牧师出面来处理问题的发起者:要幺禁止出席马可,要幺自选择其它敎会等。无是何种病,医治就会被它倒,这道理仅仅是适用于物质界。马可的同工必须时常铭记,同样的道理一样适用于灵界。 在同工当中常有辞职的情况,了解一半以上的原因就是来自能背负因人而来的十字架的痛苦和挫折感。其实,我们服事敎会的时候,没有比带领人的工作。在同工中间曾有过这种极端的例子:为了以爱心来幫助有精神分裂症的幷有点被鬼附的一位马可的姊妹,最后这位同工也得了与此相似的病症。所以切实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补充同工足之处的有体系的指导。同工是专门受过神学敎育的人,也是抛弃职业而完全投入牧会中的人。他们是在与其它信徒同等的立场上,抱有为医治邻舍属灵的问题和满足他们的要求的负担的平信徒领袖。他们稍微小心就会体验牧师经常陷入的各种灵性低谷。当丢失起初的爱心和热心之时,为了保持面子在无意中就会成为假冒为善的人,这幷値得大惊小怪。而且当被人搞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就会容易丧失甘心意事奉的生动感。甚至会产生想全部都抛弃而远走高飞的一种倦怠的感觉。 从这意义上在敎会里能理解同工的唯有牧师,这幷非过言。当同工灵里枯竭时,马可表面上是查经,其实已经沦为一群人在座谈的场所。与公开的区域崇拜相比,马可的弱点表现在这点:仅仅是自己受损,而是所有门徒都会受损。同工和马可会到这种极端的地步这一事实,正是断使牧师处于紧张状态的问题点。 门徒们在马可里拿自己的同工与其它同工相互比较而出现的问题,有时也幷简单。虽然是经常,但有时也有门徒在中间引起同工之间的矛盾和和的情况。现在同工成熟很多,能同心合意地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但在一两年前这还是令人头痛的大问题。在马可里,常讲其它同工事情的,说同工称心想去其它马可的、或者过分地崇拜和追随一名同工的门徒们都是有严重问题的。怎样处理这些和谐的杂音,很大程度会决定同工的水准和马可的方向。 偶尔也有一些同工因在马可公开的个人隐私的泄大伤脑筋的。尤其是当同工自己传出他人的隐私时,他就要付出丧失一个灵魂的代价。马可里充满恩典的氛围很容易使任何人都愿意说出自己心中的私事,而这时同工和信徒严守这些个人秘密,就很容易绊倒软弱的弟兄。是这样,就要承受在马可愿意说话或一直信赖同工而造成的整个环境冰冰的阵痛。 有时也有因同工没有信徒那样在灵里很好地成长和成熟 而出现问题的情况。开始较有名气的同工,久后就经历挫折的大多理由就在于此。当门徒是属灵婴孩之时,看起来非常错的同工,等他在灵里成熟之后就变为常令其失望的同工。当门徒在灵里没有经历变化的时候,将自己的同工看做了起的领袖;但等门徒明白何为恩典之后,就开始发现旬长的灵命深度实在太浅薄。如此一来,自然他很难在这位同工底下继续成长。从这意义上来说,主任牧会者扶持同工断成长的程度相当于培养一位牧师。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领悟和敎导恩赐堪为同工的人选幷太多。从经验来看,在10名平信徒当中也难找一位。只是信心好也是,能说会道也可以。是靠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作的。象同工那样必须具备多种恩赐的平信徒幷多见。和牧师一样,同工的恩赐必须是合型的。正如前面所讲的,在那样严格拣选的门徒训练生当中,过1年半后只有70%的人担任同工。得再次承认,同工的开发决是那幺容易的事情。 马可开始到一两年的时候,同工之间的隔阂很令人头痛。这里有几个因素:刚开辟的敎会没有什幺传统和历史,所以原来互相识的人今天却必须要携手共事,而由此会产生一些出类拔萃的人会成为嫉妒的对象。还会以政治手腕硬的人为中心形成派别。所以在人世间随处所见的那种恼人的现象,一时之间会影响着敎会。这时牧师只有借着忍耐才可以得胜。就象儿女年幼时彼此争斗相互嫉妒,但长大就没事一样,在属灵的世界里因幼稚而起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等信仰的人格成熟自然就会消失。为了使他们成长,需要时间和合适的环境。主任牧师所抱有的正是眼看着因屋小而争斗休的孩子也无法立刻迁进大屋的父亲的苦衷。这种情况,牧师和同工唯有忍耐。 男女马可的平衡也是使人伤脑筋的问题。还到女子马可的20%的男子马可的劣势,带来了与此相仿的男信徒们灵性上后的结果。带领男信徒进入马可是非常容易的,但比这还难的是培养男同工。事业上无怎幺忙的人,旣然要作领袖就得参加敎会的训练项目,但这正是笔者在过去8年来所经历的最为头痛的问 题。现在则是这种情况为维持爱的敎会男女信徒的灵性均衡,只要牧师看中的人,无他的职业是什幺,都尽力安排持续的训练机会,好让他成为敎会的平信徒领袖。但这谈何容易啊!到目前为止,除了长同工9名,男同工50名,及参加门徒训练的68名男执事之外,在这个问题上仍旧没有什幺进展。 d.副牧会者的发展问题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那就是扶助副牧师持续成长和发展上的难 处。在爱的敎会事奉的副牧师,必须要有平信徒门徒化的理想及这一方面淸楚的恩赐,然就无法聘用。因此他们一方面要做其它敎会的副牧师通常所作的事工,同时还要负责带领门徒训练的初级 班。主任牧师则有为维持敎牧人员之间的一体感和均匀的水平,需要断训练他们的责任。牧师总是很忙很的,那怎幺来幫助他们 呢?过去几年为解决这个问题,曾试图每周聚一次一起学习。但由于主任牧师太忙隔一两个月总是中断。今年还在计划重新再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来是否能照计划进是非常渺茫的。无怎幺忙怎幺,必须要负起这轭,这已经成为爱的敎会的主任牧师和副牧师们所要负的沉重的十字架。 对上述的诸多问题知笔者说淸楚没有,但希望将来能与对门徒训练有关心的同工一起来共同硏究和解决这些难题。虽然过去8年来,爱的敎会所面对的问题止一两个,但仍旧愿意将荣耀归给神,因为在其中神还是在动工,使敎会获得一定的成长。虽然以主任牧会者为首的牧师和同工都过是充满污秽的瓦器,但神却利用这些缺点使他们的信仰人格断的成熟以致于耶稣的门徒。再次低首敬拜父神! 2.理想的敎会体质的征兆 在地区敎会门徒训练一旦实,有关敎会体质上发生的变化已经在15章里讲过。现在所剩下的,就是爱的敎会如何来证实这一点。但按笔者所见,读者来猜爱的敎会的皮肤颜色幷是难事。这方面说得已经够多了,就此打住吧。 但我们还有一点没淸楚。从表面上看门徒训练情况很好,但去硏究参加的人心中的想法也许有广泛的意义。也就是说,检验一次平信徒的意识结构,就能确切地评价门徒训练对爱的敎会体质形成的影响。这个敎会的信徒究竟在想些什幺?又盼望着什幺?他们的敎会观怎幺样?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们是否都与牧师一样抱着同一个信念和目标在成长?如果我们对以上的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就很难说出过去8年来将门徒训练应用于牧会现场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因此,在过去8年之间,曾进过两次提出问题的调查。因为用科学的调查和结果来分析是最为妥当的方法。第一次调查是在1984年初,第二次是在1987年初。与开辟初期的5年相比,可以将后3年比做经历了许多意外变化的成长的少年期。所以来看一下3年之间调查的结果,也许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初次调查时的对象是相当于全体信徒10%的同工和部分门徒训练生。也就是说从出席主日崇拜的信徒1300名当中有180名被选定。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这幺少的人如何能代表全体平信徒吗?但正如我们明白,当分析某个敎会平信徒的敎会观或自我像时,能以刚登记的初信徒或只是形式上参加崇拜的人为对象来硏究。至少要选择那个敎会里处于核心地位的人才能得到可靠的资料。 在任何一个地区敎会,至少有10%~20%的信徒会处在与主任牧师关系最密切的位置相互影响。他们才是眞正能决定整个敎会性质的因素。其它人在很大的程度上都随着这些人的特点而摇摆。在爱的敎会里,由同工和部分门徒训练生所具有的敎会观或自我像,决定幷代表整个敎会的意识结构,这话一点也夸张。 第二次调查时,以在出席信徒的3500名中超过三分之一的132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50%是出席马可的男女门徒,剩下的人则由门徒训练生、同工、靑年部的成员组成。因此可以说,第二次调查结果是能广泛地来认识爱的敎会意识结构的很好的资料。 初次调查中有60.5%的人为加入爱的敎会之前就开始出入敎会的人,而第二次调查中有63.3%属于这一类人。这说明与3年前相比,旣成信徒和初信徒的比例幷没有多大的变化。换句话说,至少全部信徒的40%是通过传福音出来的初信徒。値得关注的是,在初次调查对象中,竟有81名(45%)承认自己的重生是发生在门徒训练的过程中。另外在第二次调查对象中,曾单独问过同工和门徒训练生383名,而竟有241(62.9%)做出同样的回答。这说明什幺呢?说明门徒训练对个人经历属灵的新的变化有着很大的长处。 a.敎会观和平信徒自我像 先来看几种敎会观。认为在现代敎会中,最迫切的事工就是有关平信徒素质的人,在初次调查中有69%;第二次调查中有76.6%。尤其从第二次调查对象中,从未受过门徒训练的马可信徒超过半的情况来看,就能稍微明白他们对让平信徒只参加主日崇拜的现代敎会的批判看法。笔者幷是认为这些人的见解就很公正。因为它是他们根据现代敎会的客观事实来调查得出的结。这见解虽然比较盲目,但相信我们当中没有人会指责他们。这是因为想明白事实,有时还要多听听年幼无知的小孩子的话。 对爱的敎会是否将平信徒训练得合宜,初次调查中有73%表示肯定,与此相比第二次有92%表示认可。这似乎是证明,在比3年前信徒增加了3倍以上的情况下,爱的敎会的敎牧哲学仍毫无问题。但有少人认为对门徒训练的强迫会破坏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均衡,幷且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持这种观点的人与3年前的2.8%相比,第二次则增加了整整4倍。而且在这次回答的人中,说大淸楚的人竟达27%。这也许是因为其中很多人没有门徒训练的经历。从以上情况来看,门徒训练的必要性丝毫用怀疑,但在暗中仍抱有负担的人十个里有一个。但这种现象过是玉中瑕疵而已。 为了解对平信徒自我像的意识结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平信徒作为敎会的主体,各人是否深信分明有从神来的呼召?3年前有92%说相信。比例这幺高的理由是,当时的调查对象全部是同工或者正受门徒训练的训练生。这次则由84.3%说相信,说淸楚的有10%。令人惊诧的是,在132名中有25名回答说自己没有神的呼召。只有2%的人还知自己的身份和蒙召,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为此过分地失望。因为絶大多还是有着健全的思考。他们都和牧师一样,将传福音、信仰辅导和信徒之间的关怀看作自己的使命。这实在是爱的敎会最大的宝库。 但有 一点笔者还是没明白。初次调查就够使笔者莫名其妙,但第二次是惊讶半天。那就是爱的敎会的信徒中还有大多敢轻易相信牧师与他们在身份上毫无区别的眞理。3年前47%的人说牧师的身份与平信徒有区别。虽然都受过门徒训练,但这种思想仍未消除。而这次调查竟有67%的人这样认为,令人惊奇的是1320名中的212名说牧师的身份与平信徒有很大的区别。这意味着什幺呢?或许因为他们大多还是懂门徒训练的缘因,才作出这样的回答。但把问题的责任光推给他们似乎大对劲。在门徒训练经常讲敎会里的人都是平等的神的儿女,甚至在讲台上也断呼吁,这样还竟有60%以上的人认为敎会里存在着两个阶级,这怎能令人痛心呢?到底是什幺原因,将来値得继续硏究。有时都恐惧战兢,思考是是因为我们领袖在敎会里直接或间接地将自己抬高为贵族的原因。 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爱的敎会大多的信徒还是有淸楚的主体意识。单凭这点就可以有力地证明,强调门徒训练的主任牧师的敎牧哲学对整个敎会影响巨大的事实。 b.对门徒训练和马可的认识度 第一次调查的时候,调查对象全是参与门徒训练的人。所以就提出进入门徒训练班之前对门徒训练是怎幺想的问题,有30%回答说认为非常必要。54%的人认为这是只对特殊的人必要的项目。这次调查对象比较广泛,就简单提问对门徒训练的想法。意料之外,竟有93.5%的人回答说是絶对必要的。这是是意味着门徒训练在爱的敎会已经进入轨道了呢? 为了具体的了解对门徒训练的反应,专门对正在接受或已经结束门徒训练课程的383名,提问门徒训练对他们个人的影响。回答非常好的为70.2%,一般好为20%,也就是说,在10名当中有9名持非常肯定的态度。这结果与3年前的调查情况大同小。那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赞成门徒训练,74%是非常好,23%是一般好。笔者愿意将此当作,在爱的敎会里门徒训练的热情仍未减退的、充满鼓舞性的事实来接受。 对马可最大的长处,各有82%、79%的人举所有旬员可以一起积极参与查经,幷且可以彼此敎导彼此学习的归纳法。由此可见,马可的性质在3年之间没什幺变化。肯定的比例下降3%的原因,可以当作第二次调查中人增长10倍而产生的误差。事实上,的确存在着随着马可的增多其质量会下降的危险。也许奢望3年内增加1倍以上的马可的质量一点也变,是过分了一点,但这次调查再次证明质量影响大。只要改变将受过严格训练的同工派送到马可的政策,那幺其量如何增加也必担心质量上的问题。 主张在马可所起的灵性变化很大的人,与3年前的96%相比,这次略微降低到84.6%。这说明马可所具有的属灵影响力没有常。实际上应看作马可的属灵影响力为增加,这才是正确的分析。因为这次调查对象中的一半是马可的门徒。如果象初次调查那样,从同工方面来评价属灵的治愈度是多少主观的看法;但门徒的观点会从客观判断上比旬长要可靠的多。因此这次的结果得出的 84.6%,可以看为表示马可充分完成自己职能的灯信号。3年前有85%看好马可,而这次有90.5%。尤其从回答的人大多为旬员这一点来看,可以充分槪括马可没有丧失原来的属灵影响力。 对带领马可的同工是否必须在主任牧师手下受培训这一问题,竟表现出意料之外的回音。这次调查中,回答必须受训的人占54.6%,一般程度赞同的人为33.8%,共有88.4%的人认为同工的训练是有必要的。这字比单以同工和门徒训练生为对象的3年前的调查结果高10%。从中可以看到,门徒对自己领袖要求的眼光远比同工自己要求的眼光透彻。这是由于门徒比同工切实地感到训练的必要性。只要门徒期待如此之高,就可能存在能允许一个稀里胡涂的同工上台的情况。当然是说,平信徒领袖必须经过门徒训练才能诞生。一个人无具备多好的恩赐、多幺惊人的信仰经历,如果经过有体系的训练来检验自己,是无法成为理想的平信徒领袖的。牧师和平信徒淸楚知道下面这一事实,对敎会将大有益处。卽未经雕琢过的恩赐,对造就敎会没有多少益处。 最后为了解平信徒如何看待讲道者的作用,就提出有恩赐的平信徒是否可以分担牧师讲台事工的问题。这里出现非常有趣的事情。3年前没有一个人回答说平信徒可以讲道。但这次回答可以的为22.8%,可以的36.4%,大明白的34.5%。简而言之,这说明还有少人对讲台事工权威有所混。照笔者所见,似乎占全体响应者的29%的同工和受训生絶对认可讲台的权威,而剩下的门徒和21%的靑年人,都认为只要有恩赐谁都可以讲道。 但幷能因此就立刻断定,爱的敎会中十有七个是在怀疑讲道者固有的权威。坦城而言,讲道的权限幷非必须在牧师的手中。在没有牧师的地方,就要由平信徒来代替。神的旨意是,无借着谁的嘴都要见证耶稣。但一方面神为了敎会的秩序,特别选立蒙召做敎导事工的敎职者,这也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圣经眞理。所以,能带有色镜来判断,认为平信徒也可以参与讲台事工的人一定是向牧师权威挑战的人。挑战意味着破坏敎会的秩序。在爱的敎会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只要有正确的信仰态度的人,决会做这种事。 虽然存在着对讲台事工的神学见解上的差,但藉着门徒训练学到正确的信仰人格和敎会观,就会比以前加认可讲道的重要性。这次有92%,上次有98%的人回答说,越是查经,就越感觉到讲道的重要性。这再次说明,没有好的讲道门徒训练就无法成功的事实。一般来说,在牧师的潜意识中,无对一旦强调门徒训练就会削减讲道比重的忧虑。但笔者再次重申一遍,这过是杞人忧天而已。 笔者在爱的敎会里,为传播平信徒门徒化的理想,奋斗了8年多的时间,结果蒙神的祝福得到了少果子。但其中最愿意向神感恩的是,絶大多的平信徒已经成为有着与主任牧师同一个敎会观、同一个平信徒像的好同工。这与对平信徒及门徒化的理想等槪念全然陌生的其它敎会相比,实在是一般的祝福。再次暗暗的赞同,只要搞好平信徒的意识改革其它问题就好办的道理。按笔者的拙见,一个地方敎会想转换成理想的体质,就必须在已登记的信徒中至少有10%的人,应该借着门徒训练重塑自己,而且他们要进去相互事工的马可,必须有占全体信徒的30%以上的人来参与。任何一个敎会都可能有100%的门徒化。只要同工和门徒合起来占40%的平信徒,以小团契的共同体为基础,断来分享灵性上的交通,长期来受训练,那幺这敎会将具有作为体质上有生命的有机体的明显特征。 目前在爱的敎会,已登记的信徒中有30%参与着马可。也许作为呼吁平信徒门徒化理想的敎会,这成绩幷理想。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的男信徒因各种原因很难出席马可,就算他们愿意加入也因大大的缺少能带领马可的男旬长而得等候一段时间。但想在此说明的是,出席信徒的3500名中的1300这一字,对维持整个敎会以平信徒为中心的体质是没有任何影响的。(※98年已超过席信徒12000名) 就象在前面分析问题时,曾指出来的那样,爱的敎会将来要克服的问题止是一两个。由于这是1,2年就可以结束,而是需要一辈子做的敎牧工作,那就是到最后为止,努力取得好成果来荣耀父神,又要尽可能地来幫助其它兄弟敎会。当然这一切还过是未熟透的靑果子,但因有这小小的开端多少得到一些安慰。幷且愿意从在基督里合一的其它敎会身上,来多多地认识和效法好的平信徒门徒化的榜样。这将是爱的敎会与其它敎会共同继续成长的一条快捷方式。 第二十五章 敞开的门 我以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亚,主也给我开了门。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安,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哥林多前书2:12- 13) 保在随着圣灵的引导,从他的宣敎舞台―亚洲转移到欧洲之前,暂时停留在特亚。在他面前福音的门正敞开着,就是说有着可以传福音的条件。但他离开了那个地方,因为没有遇见同工提多,他心里难受。或许,现在我们所处的状况与保当时的情况非常相似。应该说,将平信徒门徒化的理想可以付诸于实践的大门已经敞开着。在我们周围无法找见圣灵阻挡事工的证据,也没有人在反对。我们处在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轻易得到必要的信息和资料的极为利的环境中作工。四面八方大门都敞开着。 但是在这里我们还需要一点。那就是遇见在开始我们事工之前彼此可以鼓励的我们每个人的提多。事实上,目前非常缺乏为门徒训练可以交换信息幷可以握手祷告的地方敎会的同工。就象保所找见的人是很多而是一个人提多一样,我们也同样只需要一名同工。是说马上需要召集很多牧师参与的聚会或者整个敎派的大公会。只要有一两名同一个理想的同工携手幷进敞开的门,就可以期望为惊人的结果。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同得美好的果效。(传道书4:9) 如果我们仔细查看周围,也许能找到在黙黙无闻的地方,诚实地为将平信徒训练为基督门徒的事工而献上一切幷忠诚到底的少弟兄。但我们所要做的为有价値的事情是,为了其它的同工我先成为一名提多。这将是多幺高贵又美好的事奉啊!为了这样,就要有从我一个人先开始的勇气。门是已经敞开着吗?还有什幺阻挡前进的拦虎呢?没有,什幺也没有。只是我们犹疑定的心才是眞正的障碍。 爱的敎会,为了发掘、激励和幫助那些抱着门徒训练的理想的敎牧人员,从去年开始开办了唤醒平信徒门徒训练领袖硏讨会。这是连续两次召集以80~90名为定员在爱的敎会里集中培训一周的项目。可以说这是理、实习、现场三合一的有高强度的训练课程。这项目是以百科词典式地来传授门徒训练的方法。将重点放在新领袖的头脑而在方法上。悄悄地给他们灌输,牧会的新来自变化的人而是方法这一基本思想。所以特别强调,门徒训练的成败决定于成为什幺样的领袖这一永改变的原理。还有努力彻底地敎导他们作为领袖所要必须知道的主要原理。而且经常提醒他们,在一周听讲幷目睹爱的敎会的现场之时,要敏锐的抓住圣灵赐给个人的灵感和构想。可能存在铁板一块的门徒训练的方法。每个敎会的土壤都一样,所以必须要精心选择适合种在这地上的门徒训练的品种,才能获得成功。从这意义上,让他们特别关注自己创意性的构想是建设性的方向。 硏讨会只允许地方敎会的牧师出席。如果是实际牧养敎会的人,就很难把握门徒训练的紧迫性和其益处。没有现实的危机意识,就想尽可能地来回避门徒训练。因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对他来说太多了。 通过参加过硏讨会的160名牧师,可以确信一个健全的平信徒运动正在敎界里大大兴起。幷且再次认识到,全体敎牧人员有很大的潜力和可能性,这是値得感恩的事。笔者认为,现在似乎到了韩国敎会的体质必须要从最底层开始逐渐换的历史的分水岭。 看到硏讨会的出席人员所留下的评价书很得鼓舞。对这次硏讨会是否能对自己的牧会有实际的益处这一问题,全体160名当中有142名回答说益处很大。主张一回牧会现场就立刻实施门徒训练的有68名,在适当的时机要实施的人有76名,可见大部分人持肯定态度。对将来这种硏讨会是否继续必要的问题,有144名表示必要幷说要积极推荐给其它的牧师。看到这种反应,有了我们决孤单的想法。我们所要找见的提多,就在我们的右边,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根据笔者所持有的资料,知道在汉城有几个非常关注平信徒门徒化且正起开拓者作用的优秀的敎会。他们已经几乎获得了惊人的成果。当然他们是用同一个战略槪念或者方法,各个敎会都有创意性的特点。但对门徒化的理想,大家是同乘一条船的。比如:位于永洞半浦的南汉城敎会(洪政吉牧师担任)西冰高洞的世代敎会(夏永兆牧师担任),汝矣岛浸礼敎会(韩基万牧师担任),恩平区的恩平圣洁敎会(李炳顿牧师担任),龙山区李村洞的忠神敎会(朴钟顺牧师担任)等。 但以上敎会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从开辟起就把门徒化的理想应用于牧会的敎会;一是都位于汉城中心的居民或住宅区。爱的敎会也例外。 如此具有同一性质的敎会的事例,也许对环境 逈的其它同工幫助是很大。为了藉着平信徒门徒化,来改变整个韩国敎会的体质,还需要出现有多特点的模范事例。我们都翘首等待,在有传统的基层敎会里获得门徒化成功的日子。我们也拭目以待,在农、渔村地区的敎会里出现能证明其可能性的英雄事例。这种等待,也许象那刚种了苹果苗子就在一旁期望成长的事一样。但这是我们大家决能抛弃的、充满理由的一种等待。只要我们愿意荣耀神,就必须如此。 你起初虽然微小,终久比甚发达。(约伯记8:7) 第5部(注) 参考目 1. Barclay W., 基督的思想与生涯,圣文学社,1972. 2. Barclay W., The Gospel of Matthew, Westminster Press, 1958. 3. Bavinck J. 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ission, The Presbyterian & Reformed Pub. Co, Philadelphia. 4. 白俊, The His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 in Korea, 1832-1910, Union Christian College Press, Peyang, 1929. 5. Bennett J. C., Christianity and Communism Today, Association Press, New York, 1970. 6. Berkhof L., Systematic Theology,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5. 7. Boer H., Pentecost & Mission,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5. 8. Bonhoeffer D.,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MaCmillan Co., New York, 1975. 9. Brown N., Laity Mobilization,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17. 10. Bruce F. F., The Book of the Acts,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5. 11. Bultmann R., The History of the Synoptic Tradition, Oxford, Basil Black Well, 1963. 12. Calvin J., 基督敎刚要,金文提译,世宗文化社,1980. 13. Calvin J., Commentary on a Harmony of the Evangelicals, Baker Book House, Grand Rapids, 1979. 14. Clowney E. P., Called to the Ministry, Presbyterian & Reformed Pub. Co, 1976. 15. Coleman R., 主的传福音计划,洪成哲译,生命的道出版社,1981. 16. Douglas J. D., Let the Earth Hear His Voice, World Wide Pub. Minneapolis, 1975. 17. Dubose F. M., Classics of Christian Missions, Broadman Press, Nashvile, Tennessee, 1979. 18. Feucht O., Everyone a Minister, Concordance, St. Luise, 1977. 19. Geldenhuys N.,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Luke,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68. 20. Green M., Evangelism in the Early Church, Eerdmans, Grand Papids, 1975. 21. Green M.,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5. 22. Griend A. V., Evangelism Thru Bible Discovery Groups, Discover Your Bible, Inc. 1976. 23. 张希根, 韩国长敎会史,釜山,亚星出版社,1970. 24. 郑石山, The Evangelization of Korea and the Nevius Principles, Calvin Theologcal Seminary, Grand Rapids, 1967. 25. Kane J. H., A Global View of Christian Mission, Baker Book House, Grand Rapids, 1971. 26. Kraemer H., 平信徒神学,柳东殖译,大韩基督书会,1981. 27.Kromminga C., Bring God’s News to Neighbors, Presbyterian & Reformed, Nutley, 1976. 28. Kuiper B. K., The Church in History,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55. 29. Küng H., The Church Imaga Books, New York, 1967. 30. Kuiper R. B., The Glorious Body of Christ, Banner of Truth, London, 1967. 31. Lenski R. C. H., Interpretation of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Ephesians, Augusburg Pub. House, Minneapolis, 1961. 32. Neil S. C., Creative Tension, Edinberg Press, London, 1959. 33. Navigator, 圣经学习的敎导法, Navigator宣敎会,1973. 34. Nygren A., This is the Church, Muhlenber Press, Philadelphia, 1952. 35. Piet J. H., The Road Ahead,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0. 36. Recker R., Lengthend Cords, Baker Book House, 1975. 37. Reid C., Groups Alive-Church Alive, Harper and Row, New York, 1969. 38. Richards L. O., A New Face for the Church, Zondervan, Pub. House, Grand Rapids, 1970. 39. Richards L. O., 创造的圣经敎导法,权革蜂译,生命的道出版社,1982. 40. Richards L. O., 敎会领袖神学,文唱洙译,正经社,1983. 41. Richards L. O., 敎育神学与实际,文唱洙译,正经社,1980. 42. Schaeffer F., 20世纪末的敎会,生命的道出版社,1972. 43. Scharff P.,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Eerdmans, Grand Rapids, Vol. II, 1967. 44. Scharff P., History of Evangelism,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66. 45. Schrenk G., Theology Dictionary of the N.T., Kittel,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4. 46. Stott J., One People, Inter-Varsity Press, Downers Grove, 1971. 47. Stott J., The Epistles of John,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5. 48. Torrance T. F., Service in Jesus Christ,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5. 49.Verkuyl J., The Message of Liberation in Our Age, Eerdmans, Grand Rapids, 1970. 50. Webber R. E., Common Roots, Zondervan, Grand Rapids, 1978. 51. Webber H. R., Evangelization, Paulist Press, New York, 1975. 52. Wilsom C., 牧会与门徒训练, Voice出版社,1981. 53. Wink W., Transforming Bible Study, Abingdon Nashville, 1980. 54. Yalom I. D., The Theology and Practice of Group Psychotherapy,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New York, 1975. 55. Cross F. L.,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