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经
法
讲 义
BIBLE STUDY METHODS
文 牧编写
一九九九年
研 经 法 讲 义
学分∶3
讲师∶文 牧
课程大纲:
引言∶A.圣经这本书
B.研究圣经者的条件
Ⅰ. 各 种 读 经 及 研 经 法
背诵圣经法
速读法
每日灵修读经法
逐卷研经法
逐章探讨法
专题研经法
人物传记研经法
观察-归纳查经法
结构式研经法
Ⅱ. 研 经 基 本 认 识
圣经文学及修辞
字义查考
历史文化背景探究
上下文及以经解经
III.特 别 的 解 释
诗歌与智慧体裁
预言与预表
比喻
神迹
叙述体裁
启示文学
IV. 一些错误的研经法
先入为主,断章取义法
灵意解经法
字句主义法
唯理主义法
虚构故事法
历史主义法
纯文学主义法
超预表主义法
固执惯常法
其他∶凡事解答法、未来猜测法、超启示灵感法
V. 圣经难题
如何带领查经班
VI. 解经步骤
功课作业:
一. 阅读讲义。
二. 考 试 (100%)
参考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资料完成考试)
1. 陈金狮,陈润棠 简易读经与解经法。 香港:天道,1981。
2. 崔南 方法研经。 萧长定译。 台中∶中台神学院,1989。
3. 李察.华伦 及 得力研经法。 周健文译。 香港∶浸会,1983。
威廉.施尔
4. 陈济民 认识解经原理。台北:校园,1988。
5. 赖若瀚 实用释经法。香港:证主,1994。
6. 张修齐 全人投入的读经。香港:中神,1989。
7. 卡森 再思解经错缪。台北∶校园,1998。
引 言
A.圣经这本书
《圣经》(The Bible)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经典,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的知识皆是出自这一本书。历代以来,它是基督教会和基督徒信仰和宗教生活最高权威的指示,是无法被取代的经书。现在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这本「天下第一大经」(The First Book),或「书中之书」(Book of Books ),或「天下奇书」(The Miracle Book)。这本圣经单在1800至1950年约一百五十年间总共印刷了十五亿本。现今的翻译本已超过了二千种文字,百分之九十七的人类可直接用他们的文字或方言来阅读圣经。虽然圣经的古抄本成为最有值钱的古董,但是它真正的价值不在於多少钱,而是千万人因阅读圣经而可以认识耶稣基督并且获得生命(约20:31)。
名称
《圣经》这名词是来自希腊文的βιβλια,这字在中文圣经中出现有廿次之多。除了罗马书一章二节及提後三章十五节原文使用「圣经」以外,其他在原文只使用「经」字,中文圣经把这字翻译为「圣经」(太22:29;可12:24;路4:16;24:32,45;约2:22;5:39;徒1:16;17:2,11;18:24,28;罗15:4;林前15:3,4;加3:8,22;提後3:16)。新约所使用的「经」字一般是指旧约圣经(太21:42;可12:10;路24:27;罗9:17等等)。英文的Bible是从希腊文直译过来。当时的犹太人和基督徒也使用γραφη (拉丁文译为Scripture,经书)来形容他们常使用的圣经,例如,太21:42「那经书」;罗1:2「圣书」;约12:24「律法」;路24:44「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徒28:23「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等等来表达。
至於「新旧约圣经」这词语却是来自保罗在哥林多後书3:6,14节的用法。保罗称犹太人的经典为「旧约」,而称他和当时的信徒为「新约」的执事。在旧约时期,当时的人称他们的经书为「约书」(王下23:2)。保罗也在加4:24提到「两约」。希伯来书的作者在8:7,8使用「前约」和「後约」来说明两个不同的启示时期。因此,後来初期教会的信徒自称他们是在「新约」里,而耶稣是用他的宝血立了这「新约」,故有立约的杯(太26:28;路20:22)。从此,我们使用「旧约」(Old Testament)指圣经前三十九卷书,而使用「新约」(New Testament)指圣经後面的二十七卷书。
形成
《圣经》的起源或形成是一个神迹。它是由六十六本书卷,超过四十多位不同时代的作者,经过一千五百多年,逐渐写成。虽然这四十多位作者处在不同的时期,终生未谋面,但是他们所写的书卷却可以组合成一本完整无瑕的书。今日我们所拥有的圣经却是经过许多次的抄录、传递、逼迫、翻译而来(注一)。
在公元303年,罗马王帝多克里先(Diocletian)下令焚毁所有的圣经,但是它至今(至一九八四年)已被翻译成一千八百多种的语言(整本新旧约),单行本(福音书)已被翻译超多过二千多种语言或方言。(注二)每年全世界的销售量平均达三千六百万本。单单在一九七九年,联合圣经公会就销售了五亿一百万卷(全部或部份)的圣经。每年圣经的销售胜过任何一本书。
正典
正典(Canon)这字的意思是「量竿」(加6:16)。所谓正典著作(Canonical Writings)乃是指那些构成信仰和宗教生活的规范书卷。後来渐渐为新旧约目录之专用名词。表示这些书卷都是神所启示(圣经本身使用「默示」(inspiration)这个字)(提後3:16)。「默示」的原意是指“神的灵吹气而成”。这也是大公教会/全世界教会所接纳为正统及唯一的经书。
旧约正典有三十九卷,是以犹太人的语文希伯文写成(除一小部份是用亚兰文写成,例如,但以理书七至十二章)。
新约正典有二十七卷,是以当时地中海一带国家通用语言希腊文写成。
如今,释经学已成为解释以上这些正典书卷的一门学问或技巧。
排列次序
A.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排列分为三部∶
律法(Torah)∶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末记、民数记、申命记
先知(Nebiim)∶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以赛
亚记、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十二小先知书
书卷(Kethubim)∶诗篇、箴言、约伯记、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
以斯帖记、但以理书、以斯拉尼希米、历代志(上下)
总共是二十四卷,因为在希伯来文旧约中,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都不分上下,以斯拉与尼希米及十二小先知书合为一本,这是因为这几卷书写於一个卷轴中。
B.希腊文旧约。一般称为七十士译本(The Septuagint,缩写LXX)。拉丁文、英文、中文圣经皆沿用七十士译本的次序来分类,虽然中英文的旧约都是由希伯来文旧约翻译而来。
排列也分为三部∶历史书(五经和史著)、诗歌书、先知书。同时七十士译本也把次经包括入内。
C.新约圣经的排列次序多是根据亚他那修(公元367年)或是迦太基大会(公元397)所通过决定,虽然之前新约早已形成。引用该大会对新约的话说∶「新约书卷有福音四卷、使徒行传一卷、保罗书信十三卷,还有一封给希伯来人的书卷也是他写的、使徒彼得的信有两封、约翰的三封、雅各一封、犹太一封,及一本约翰启示录。」
次经和伪经
旧约三十九卷及新约二十七卷所组成的《圣经》是基督教会所承认及接纳的正典。
---------------
注一∶关於圣经的传递过程,请参看麦子格,“新约经文鉴别学”康来昌译(台北:华神,1981)。
注二∶关於所有的译本,请参考“Scriptures of the World”(United Bible Societies,1984)。
因为正典的组成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在过程当中又有许多文件也随著这些正典书卷一起传递和阅读。後来初期教会的教父和多次的大公会议也经过多次的鉴定,把六十六卷归纳为「正典」,一些「次经」(apocrypha),更判定一些为「伪经」(pseudepigrapha)。
旧约次经共有十四卷(天主教接纳十五卷次经)。天主教在1546年举行天特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时把次经接纳编入圣经之内,称这些次经为「旁经」。次经多是写於两约中间时期,也多以启示文学形式写成。计有∶所罗门的智慧、传道经、多比传、犹滴传、以斯拉上下卷、玛喀比上下卷、巴录书、耶利米书信、以斯帖记补篇、亚萨利亚祷言、苏撒娜传、比勒与大龙。
新约的次经也有十一卷,初期教会把它们与正典隔开是因为它们不是使徒所写或是监视下受教会阅读的。计有∶巴拿巴书、革利免一、二书、黑马牧人书、十二仗徒遗训、彼得启示录、保罗行传、老底嘉书、希伯来福音书、玻利甲致腓利比书、伊格那修七书信。一般上,我们只承认次经的参考价值,却没有接纳它们为正典。
旧约的伪经也有三十多卷,新约的伪经有四十五卷那麽多(不详列)。教会没有接纳伪经,反而判定它们为“假”的经书(注三)。
有句话用来辨别这些经书,说∶「正典是神的话,次经是人的话,伪经是神话。」
抄本和译本
所有圣经的原稿已失去,相信是因为初期教会在受到逼迫中遗失或被毁坏了。如今留下来的是许许多多原稿的抄本。今日不同语文的译本圣经都是从这些抄本中鉴定出来。当时的书写材料先是一些莆草本(Papyrus),後来是用牛皮(Vellum)(提後4:13)。当时各地教会有中一些专门人员负责抄写圣经。一直至十五世纪发明印刷术以来,抄誊圣经的工作才停止。如今我们所拥有的圣经手抄本,整本或部份的,不少过二万五千份。从事研究这些抄本的却是圣经鉴定学者的专门工作。一些著名手抄本有∶
西乃山古抄本(Codex Sanaiticus)。
梵谛冈古抄本(Codex Vaticanus)。
亚历山大古抄本(Codex Alexandranus)。
一九四七年开始在死海边昆兰山谷发现许多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多是旧约希伯来文的抄本。
圣经的古译本也是我们今日圣经译本重要参考资料。基督教有许多古译本,例如武加大拉丁文译本、叙利亚译本、埃塞俄比亚译本等等。犹太教也有亚兰文译本,称为他弥谷(Targum)。
关於三十多本不同的英文译本和多本不同的中文译本,请另参考有关资料(注四)。
B.研 究 圣 经 者 的 条 件 和
工 具
解经者之必备条件
一.他是一位重生的人
a.虽然圣经是神给世人的书,更是神特别为基督徒预备的书。重生的人必然有追求认识神话语的热情及存有饥渴慕义的心(太5:6;彼前2:2)。
--------------------
注三∶详细资料,请参考马有藻,“次经概论”(香港∶基道,1982)。
注四∶D.Coggan,"The English Bible" (London: Longman,1963),S. Kubo & Specht,"So Many Versions ?" (Grand Rapids: Zondervan,1975),中文圣经新译会,“中文圣经翻译小史”(香港:天道,1986)。
b.重生的人也敬畏神,并乐意顺服遵行圣经的教导。主耶稣说∶「人若立志遵行 的旨意,就必晓得这教训」(约7:17),「敬畏神是知识/智慧的开端」(箴1:7) 不敬虔的人「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後3:7)。
c.重生的人有真理的圣灵与他同在。「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16:13),由此可见为什麽不信主的人长久读圣经不能明白其奥妙的地方,而重生的人自有圣灵引导他们明白。
二.他必须有掌握解经的能力和技巧
这是附加的条件。虽然重生的人有真理的圣灵引导他们明白一切的真理,但是释经学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及更全面的掌握圣经的意思。
a.圣经是用语言写成,解经者必须有撑握语言学的能力。圣经的原文是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今天有许多原文的字典,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文法书籍,经文汇编等等书本来协助既使不懂得原文的解经者来为圣经注释。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小时就受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训练,这帮助他们长大後可以认识和解释圣经。保罗就是要从旧约圣经中向当时的犹太人解释耶稣基督就是所预言的弥赛亚。
b.他必需学习和运用释经学的原则和方法。这使一个人更容易和准确地获得一段经文的意义。
解经者的工具
为了更有效地发掘经文中的意义,作为一位解经者,他不只是一位重生的人及有掌掘解经的技巧,他也必须有解经的工具。就如一个掘井者,虽然找到一块地要掘井,但是如果有好的工具,使他更容易更准确地把一个井掘好。
一.一本或多本不同译本的圣经。这让解经者容易作比较,确定一些难明的字词。
二.对圣经的认识。这包括圣经的历史背景、地理、风俗、著作者和读者、经文的文法和文字的使用,最後还要对圣经有一个全面性的认识。
三.一些圣经辞典,汇编,或是注释书。这些都是帮助人解释圣经的工具书。
圣经是基督徒信仰唯一的依据,也是生活指标的最高准则,基督徒一切宗教仰信及生活行为都以它作为依据,因此读圣经或是研究圣经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研经的功夫要作得好,除了要有耐心,计划,还要讲究好的方法。十六世纪发动宗教大改革的马丁.路德,不只把圣经交还给普通百姓,更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读经方法。他曾经说过∶「研读圣经,就像采苹果一样。首先,可以先摇动整棵苹果树,成熟了的果子便会掉到地上(研读整本圣经),然後爬到树上,摇动每棵树技(研读整卷书),之後,还要爬到较小的树枝,逐一个别的摇动 (研读书中的一章),随即摇动每个小树枝(研读段落和句子),最後,每片叶子都要查看(研读个别词语)。」
接下来,我们要按次序讨论九种的读经及研经方法。
一.
背 诵 圣 经 法
圣经本身就是神的话语,经文的含意就是信徒就好的灵粮。背诵圣经就是最自然的研读圣经方法。
历代以来,旧约及新约的信徒都喜欢背诵圣经。旧约的犹太人,喜欢把旧约经文配上曲调,或是音韵,在家中及公众场所拿出来背诵。犹太人在聚会时,也按著宗教季节或是当时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经文来背诵。犹太人的父母亲,在家中也教导孩子们背诵圣经。犹太人在不同的处境,不管是高兴、伤心、旅行,都喜欢把圣经拿出来背诵,好让经文的意思鼓励自己。例如,诗篇的第120至134篇都算是上行诗,这些上行诗篇都是信徒去耶路撒冷圣殿崇拜时边走边唱的经文。今天,犹太人每一年都有全国性的背诵圣经比赛。犹太人甚至把经文缀在衣裳上使自己更容易记忆。
在初期教会,教会看重信徒的背诵圣经生活,鼓励信徒时常背诵圣经,以便让经文的意思帮助信徒成长。初期教会有多段时间受到罗马政府的逼迫,圣经被充公焚烧,信徒当时被迫背记圣经,一些人背得多,一些人背得少,但是在聚会时,信徒互相把所记得经文背诵出来,各人因此得著鼓励。
今天,华人教会也有许多中文经文被配上曲调,帮助我们易於背诵。一些基督徒家庭喜欢挂上经文对联鼓励自己。盼望信徒收集及学习背诵这些诗歌经文。
背诵圣经的方法
一. 把圣经分成不同段落来背诵∶背诵圣经是一个困难的事,尤其是要背记那麽多的字。如果把经文分成不同的段落,就显得容易一些。某些国家的教会受到逼迫,政府不喜欢信徒拥有圣经,信徒只好背记圣经。例如,中国的信徒多年来受逼迫,信徒也喜欢背诵圣经。在过去四十年,中国许许多多的信徒就是靠背诵圣经坚持下去,神也大大的赐福给中国的信徒。并不是说今天在开放及自由的世界的信徒不必诵圣经,虽然今天有可放在手掌中查考的电脑圣经,但这还是不能取代背诵圣经的好处,因为所背记的经文随时可以从脑海中取出使用。
二. 选择自己喜欢的经文来背诵∶每个信徒有不同的属灵需要,某些经文特别对他有帮助,因此时常背诵,藉著经文意思的鼓励,得著力量。例如,一位弟兄时常感觉他容易追求世界的东西,又自私,因此特别喜欢雅各书1:27∶「在神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他背记起来,时常在脑海中背诵,不只得著力量过圣洁生活,也时常懂得去照顾有需要的人。
三. 选择含特别教导的经文来背诵∶例如,太5:3-10的"八福",出20:1-3的"十诫"。
四. 尽量学习更多经文诗歌∶华人教会之间流传著许多经文诗歌,信徒可以收集及学习。这些经文诗歌是容易背记的。不管走到那里,或在家中,或在路途中,都可以默默地唱。例如,诗篇廿三篇就是被配上中国乐曲,如今极流传,信徒都会唱。
二.
速 读 法
速读法即按照圣经原有排列的次序,从头到尾的阅读一篇。
速读法又分为略读法(或快读法)和精读法(或慢读法)两种。
读经者可从创世纪开始读,至启示录为止。这样对整本圣经有一个鸟瞰的认识。
圣经约有九十八万字(中文),有三万一千七百多节,一千一百八十章。旧约有九百二十九章,新约有二百六十章。如果使用快读法,每天能读十章的话,四个月就可读完圣经一遍。一年可读三遍。如果放慢速度,每天读五章,则八个月可读完一遍。若每天读三或四章,一年之内就可读完整本圣经一遍。如果每天不规定性的阅读三至七章,那半年多就可以读完一遍。
速读法是最基本的一种读经法。最好先用过速读法读过圣经一两遍後,才使用别的研经方法。这对起初信主的人特别重要,因为这可以使他对圣经有一个全面的概念。
速读法的好处有∶
一. 对圣经有全面性的认识∶全本圣经共有六十六卷,其中旧约有卅九卷,新约有廿七卷。用速读法阅读圣经,对全书会有一贯性的了解,一个清楚的概念。圣经从头到尾都有连系,对於神的整个拯救计划,当中历史的变迁,各记述之间的关系,也因著速读法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二. 缩短时间也缩短距离∶时间往往成为读经的障碍。许多人一生从未将圣经读过一遍。有些人要花上数年的时间才能将圣经读完。时间拉得太长,之前所读过的就模糊不清了。速读法也因此可以增进读经的乐趣。
三. 增进解经的准确性∶解经原则之一,必须先对全本圣经上下文及一贯真理有概括性的认识。
速读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 以最快的速度读经∶不要过於重视个别字句的解释,意义或教训。这可以留给<逐卷研经法>或<逐章探讨法>。速读只注意书中的历史,事迹和抓到中心思想就够了。如果可能的话,那随身携带一本小本的圣经,以便随时随地也可读经。
二. 顺著圣经的次序读。较长的经卷可分几天读完,较短的经卷最好一口气读完。
三. 如果可能的话,读经之前(尤其是作慢读法),可先参考一本简略的圣经概论书,了解该卷的背景,作者,目的,可增加对该卷书的认识,因此更容易掌握其内容与整卷书的教训。
个案及实习∶李凯明的速读圣经法
李凯明信主时是十七岁。信主之前是一位苦闷少年,对人生前途无可适从,也害怕去面对。信主後,对人生满怀希望,时常藉著祷告把许多心中的思念交托给神。按著牧师的教导,他每天放学後,在温习功课前,拿出半个小时读圣经,先从新约第一卷书开始读起。在半个小时内,他大约读完四至五章,并且用一支红色笔,在他喜欢的经文之下划线。
读完新约後,李凯明才读旧约。大约用了九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整本圣经读完一遍了。不只是读完一遍,当他时常翻阅自己的圣经时,被他划上红线的经文深深吸引,这些划上红线的经文给他许多教导。在後来日子中,他也时常背诵这些划上红线的经文,随时可以用来帮助别人。
三.
每日灵修读经法
研究圣经最终的目的是要应用,不只是停留在解释的阶段。灵修式的读经法,包括选一段长或短的经文,静心读出,默想当中的含义,直至圣灵向你显明真理怎样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为止。每日灵修读经法是所有信徒最基本的读经法。
灵修法要作得好,也要有步骤∶
一.设定灵修时间
敬虔灵修是一种操练灵命的方法,讲究有规律性的练习。
固定的时间∶最好每天有固定的时间灵修读经,不管是在早上或是晚上。
固定的地点∶习惯的地点使人记得这件事,不管是在私人的房间甚至是在交
通工具上。
安静的环境∶如果无法找到安静的地点,就必须习惯在热闹中安静自己。
二.选择经文和细心阅读
可以按著圣经的次秩或是灵修工具书所指示的经文来选择灵修经文。
接下来读经前安静祷告,然後细读该段经文。
三.对著该段经文默想∶默想可遁以下步骤进行。
a.经文主要的教训/信息是什麽?
b.有什麽是关於神(父-子-圣灵)的真理?
c.有什麽是关於基督徒生活的指导?什麽是当效法/当避免的教导?
例如∶默想必须根据经文的资料,路9:10-17∶喂饱五千人。
主要教训∶耶稣藉著喂饱五千人让当时的人及门徒认识他是基督。
关於神的真理∶神是一位慈悲的牧者,在灵命甚至肉身上喂饱多人。
生活指导∶门徒承认自己的缺乏和不足,愿意来到主面前请求求主的帮助。
四.藉著默想所得资料来祷告及激励自己遵行。
例如∶我是否愿意常常向主说「我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呢」或是专靠自己的力量去成事。
我是否时常吃剩而浪费主在食物上的供应呢?是否「把剩下零碎收拾起来」呢?
四.
逐 卷 研 经 法
当应用速读法把圣经读过一两次後,对整本圣经有了一全面性的认识,对圣经各卷内容也已有点把握,即可按兴趣与需要选用逐卷研经法。
逐卷研经法是一种选读法。就是从圣经中挑选一卷,在一个规定时间内,可以是三个月或半年,深入的研究该卷书。
逐卷研经法有以下的步骤∶
一. 先用数天或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该卷书读了再读,读它几遍。
二. 选用一两本注释书(或一些启导本/注释本圣经)来帮助你作深入的研究。(我们在此提议不要选用太多研经工具书来作逐卷研经法,因为逐卷研经法不能算是最深入的圣经研究。)(我们也将在课程最後一课讨论如何选用注释书。)
三. 利用一本笔记簿,把所研究到的资料和得著编写收集起来。
(当然,今天我们有电脑圣经工具帮助研经者更容易完成这项功夫。)
逐卷研经法可按需要来选读。经过祷告,或长辈或是「专家」的指点应该选择那一卷书更适宜。当运用逐卷研经法时,集中精神力量去研读某一卷书时,持之有恒,可能你就成为某卷书的专家。有人即用此法成为以赛亚的专家,也有人成为罗马书的专家。但是选择某一卷书下功夫去研读的时候,也不可偏废或忽略圣经其他的书卷,必须按时更换方法研读,对圣经有全面的认识,以免偏颇。
以下乃提供一些参考的法则如何选读经卷∶
如果对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教训多认识,则选四福音书来逐卷研究。
如果青年人要明白为人处世之道,或成为智慧人,可选旧约的箴言书。
如欲明白初期教会史以及宣教之策略与方法,可研究使徒行传。
如想知道教会所发生之难题与处理之法,则不妨选择研究哥林多前书。
如要探讨基督徒的信仰教义,可选读罗马书或加拉太书。
如遭遇难题,落在疾病、挫折、忧伤、痛苦、孤单之境况时,那除了读约伯记以外,应多读诗篇,必能从中得安慰的话。
例子∶一个逐卷研经法的个案
陈弟兄信主已多年,也曾逐卷研究过路加福音及罗马书。这次计划逐卷研究希伯来书。选希伯来是因为对这卷书常被教会忽略而感兴趣想深入认识更多。
陈弟兄一般都会利用星期二及星期五晚上十点至十二点钟研究圣经。他预算可以在二个月内,即是十八次,去完成希伯来书。
陈弟兄本身已有一本启导本圣经,再到基督教书局买了一本希伯来书注释书,接下来,陈弟兄所作的功夫如下∶
第一个星期(1-2次),他先研究认识希伯来书的背景及作者。也把所收集到的资料写在一本笔记簿里。
第二个星期(3-5次),他研究希伯来书的第一及第二章。也把收集到的资料写在笔记簿里。
第三个星期(6-7次),他研究希伯来书的第三及第四章。
第四个星期(8-9次),他研究希伯来书的第五及第六章。
第五个星期(10-11次),他研究希伯来书的第七章。
第六个星期(12-13次),他研究希伯来书的第八及第九章。
第七个星期(14-15次),他研究希伯来书的第十及第十一章。
第八个星期(16-17次),他研究希伯来书的第十二及第十三章。
第九个星期(18次),他重复温习及作总结论。
五.
逐 章 探 讨 法
全本圣经有1189章,有几百章是对基督徒极其重要,实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这是圣经中伟大的篇章(Great Chapters of the Bible)。
选出後,把它读十多二十次,把书中的中心思想,重要教训,钥节,钥字找出,昼夜思想,反覆推敲。
如逐卷研经法,逐章探讨法也须要用以上的规则和工具: 就是先读该章十多二十次,查考注释书,作笔记收集资料。以下是一些步骤/问题帮助你作简略的逐章探讨法∶
1. 这章主要的题目是什麽 ?
2. 这章主要的神学思想/教训是什麽 ?
3. 这章中有那一节,或那几个字是钥节或钥字 ?
4. 这章中有那些主要人物 ?
5. 这章关於基督有何教训 ?
6. 这章有何值得我效法的榜样或引以为鉴戒的 ?
7. 这章有何我应尽的责任 ?
8. 这章有那些可得的应许呢 ?
以下是一些圣经中重要的篇章∶
创1,2,3,12,22;出3,12,20;民13;申28;书1;撒上1,17;王上8,18;代下10;诗1,23,51,90,103,119;箴3;赛8,53;但3,6;哈3;亚12;玛3;太1,5-7,24;可5;路2,15,23,24;约3,17,21;徒2,9;罗8,12;林前9,13,14,15;腓3;提前2;来7,11;雅2;彼後3;约一4;启1-3,20,21 等等。这六十章圣经,如果可以深入的研究,那必然对圣经的认识必然不同。
逐章研经法个案∶约翰福音第三章
陈弟兄决心以逐章研经法去研究圣经中的重要篇章。先选约翰福音第三章,打算利用三个星期(六次)去研究这一章。
第一个星期(1-2次)∶研究这章的主题及主要的神学思想/教训。
第二个星期(3-4次)∶查考几个字主要字义及主要人物的背景。
第三个星期(5-6次)∶研读及思考这章关於基督有何教训,有何值得效法的榜样或应尽的责任。也列出可得的应许。
六.
专 题 研 经 法
专题研经法就如同研究神学一般,选定一些重要的大题目,然後查考并研读有关这些大题目的一切经文。
这方法需要一些特别的工具书∶串珠圣经,圣经引得或经文汇编等等。最好还可以加上一本圣经百科全书或神学百科全书,从中可以直接找到一个主题的资料。
实行的步骤,是先决定一个题目,然後借用工具书,找出所有关於这题目的经文,再从所收集的经文中来作分析。
以下是一些可用专题研经法来研究的题目∶
1. 按照系统神学的方法来取题有: 神论、圣经论、神的启示、基督论、人论、圣灵论、救赎论、教会论、末世论、罪论等等。
2. 按照圣经中的一些主题来研究的有: 约的观念、律法、天使、魔鬼、天堂、地狱、献祭、福音等等。
3. 按照信徒生活的教训来查考的题目有: 重生得救、信心、成圣、爱心、事奉、恩赐、神的旨意等等。
专题个案∶恩赐的研究
陈弟兄因为觉得近来教会之间常被属灵恩赐的事弄得意见纷纷,各有各说,甚至许多人被迷惑,因此决心深入为这个问题作个人的专题研究。
首先,他阅读了一本关於「属灵恩赐」的书籍。这本书籍是教会传道人介绍给他的。从这本书他大约掌握了一些概念。这是一本站在福音派立场看属灵恩赐的书。接下他按著新约中关於恩赐经文的次序一一作专题研究。
第一至二个星期(第1-4次),他先研究路加福音及使徒行传中关於恩赐的经文。特别查考以下经文∶
路3∶16∶「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也比较何谓「圣灵与火」的洗?分析其他符类的经文∶约1∶33「圣灵」。太3∶11「圣灵与火」。可1∶8「圣灵」。
路3:22;4:1;4:14;4:16-19:
路3∶22∶耶稣受洗,圣灵降临。
路4∶1∶耶稣被圣灵充满,被圣灵引到旷野受试探。
路4∶14∶耶稣受试探後,满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事奉。
路4∶16-19∶耶稣进入拿撒勒的会堂,读经说∶主的灵在我身上...。
徒2∶1-13;2∶38-42「五旬节到,...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他们就被圣灵充满(filled),...说起别国的话(希腊文heteros指其他地区的语言/乡谈,并不是林前的方言(glosalalia)。」(徒2:1-13)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於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徒2:38-42)。
徒8∶14-17「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两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於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
徒10∶44-48「彼得还说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为听见他们说方言...於是彼得...给他们施洗...」。
徒19∶1-7「保罗...到以弗所,在那里遇见几个门徒;问他们说∶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他们说∶是[施洗]约翰的洗...保罗听这话,就奉主耶稣的主受洗。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说方言,又说预言(讲道/讲解预言)。」。
第三至四个星期(第5-8次),他研究哥林多前书中关於属灵恩赐的经文,特别是林前十二至十四章,有以下的分段∶
12:1-3∶从话语的内容来看圣灵的感动。
12:4-6∶三位一体的神共同赐给人不同的恩赐。
12:7-11∶恩赐是由圣灵所赐,也叫人得益处。
12:28-31∶特别的职事
13:1-13∶爱的谈论
14:1-33∶先知讲道与说方言
第五-六个星期(9-12次)∶他研究各种神学派别对属灵恩赐的看法。
第9次,他查考一些保守派的意见。
第10-11次,他查考灵恩派的解释。
第12次,他认识福音派的立场。
七.
人物传记法
中国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修身心,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古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吸取宝贵的教训。圣经中有许多伟大的古人;他们的信心,属灵的经历,为神所作的工作,还有一些被神所重用,一些被弃绝,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查考圣经人物最大的好处和价值,就是能从活生生,有感情,有血有泪的人性中,学习到许多属灵的教训,且可以身历其境体会到神的工作和大能。
圣经中的伟人不是「超人」,他们都是十分正常的人,与我们一样具有希望,软弱,惧怕等等。所以研读他们的生平,有助於我们面对现实人生种种的限制和困难。
查考圣经人物,需要依靠一本<经文汇编>(concordance),方便我们查经考关於他们的经文。然後按时间先後将该人物的生平列下一个研究大纲∶
一. 出生及早期生活背景 :
1. 出身的地点及历史背景。
2. 早期的训练及经历。
二. 与神相遇或蒙召的经过:
1. 悔改的经过。
2. 工作的呼召。
三. 工作职任:
1. 工作性质。
2. 工作环境。
3. 工作对象。
4. 工作果效与贡献。
四. 性格的品评:
1. 灵性的生活 -- 包括祷告生活,敬拜的态度,犯罪或得胜的生活。
2. 品德的特徵 -- 包括优点及弱点。
五. 对人的态度和影晌。
六. 圣经作者对他的评价 -- 成功抑或失败 ?
七. 从他身上我们学习到什麽教训 ?
明显地,查考每位圣经人物时未必都概括这些项目,只需尽取圣经的记录,来作为查考的资料就够了。 因此,查考圣经人物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将圣经记录下来的材料重新组织起来,使我们对某人有全面性的认识。
这里略举一些人物,值得我们去查考,计有: 挪亚,亚伯拉罕,雅各,约瑟,摩西,约书亚,路得,撒母耳,基甸,大卫,但以理,以利亚,以利沙,约西亚,亚哈王,希西家,耶利米,以斯帖,尼希米;新约人物有∶彼得,保罗,巴拿巴,约翰,提摩太,亚居拉百基拉等等。(注一)
八.
归纳查经法 (Inductive Bible Study Method)
研经方法(methods)可分为两种类。一种是演绎法(deduction method),以通则主题开始著手,进而去找能做证据的细则。例如,一位研经者先假定旧约中必有基督(或关於基督的谈论),因此在选定出埃及记廿六章时,认为神吩咐摩西造会幕必有基督的真理在其中,(因为心里假定新约常把会幕比拟基督的身体),因此以演绎法,把“十幅”当作是“完全”,说基督是完全,又把“朱红色”解著是象徵基督是王,又认为把十幅分成各五幅,解释说这是基督审判的公平标准等等。这种演绎研经既主观又偏见,它使研经者命令经文说什麽,而不是倾听经文说什麽。
基督教认为神的启示是由神向人启示,因此真理是应该由外面进入人里面,因此真理是客观性的,经文的意义也是客观性的。归纳研经法正合适用来研究基督教的圣经。归纳法要求我们必须要先查验经文中种种细则,然後再把结论建立在经文的细则证据上。
归纳查经法是一个思考方法,按著观察--归纳这逻辑去进行。例如,牛顿因观察,见物体下堕,就归纳推论出<地心吸力>的科学定律。在查经,归纳法就是由经文(本文)著手,经过细心观察分析,然後作结论,进而应用在生活上。
归纳查经法的特色和好处,就是训练读者亲自从圣经本身去发掘,无需依赖参考书(虽然有时也有帮助,但绝非必须);让圣经自己说话。这也是最客观的查经法。这查经法可用於个人的灵修,也可在教会小组查经使用,相当有效果。
归纳法有三个步骤:
一. 观 察 经 文(observation)。
二. 分 析 或 解 释 经 文(interpretation)。
三. 应 用(application)。
观 察
观察是专注地看出事情的真相,是抱著不偏不倚,有积极的态度,勇於求实。
观察可从大处著手,把经文略读两三遍,决定内容是叙事或是讨论,是诗歌或是预言,历史或是书信体裁等等,并尝试找出该段经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接著把经文分段,列出大点及小点。
我们可以用七个<何>(7W)来发问题,藉著这七个<何>找出经文的观察要素∶
1.「何人」(Who) -- 经文中有何人 ? 这些人物有什麽特色 ? 他们作了些什
麽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
2.「何处」 (Where)-- 事情在何处发生 ?
3.「何时」 (When)-- 事情是在何时发生 ?
4.「何事」 (What happen)-- 经文中发生何事 ? 这些事有什麽意义及影晌 ?
5.「何话」 (What they say)-- 经文中有那些谈话 ? 这是谈话有什麽意义
或言外之意 ?
6.「为何」 (Why)-- 事情为何发生 ? 经文中是否已有了一些解释 或 是已
含有解释 ?
7.「如何」(hoW) -- 事情如何发生 ? 如何演变 ? 问题如何解决 ?
----------------------
注一: 关於圣经人物的资料,可以参考美国活泉出版出版之「迈尔圣经人物传」系列书籍。
例子∶约3:1-21 归纳所得
何人?尼哥底母=你、你们、法利赛人、犹太人的官、以色列人的先生。
耶稣=我、我们、拉比、由神那里来的师傅、行神迹者。
圣灵=似风的形式
人子=在天的、被举起的。
摩西=在旷野举蛇者。
何处?耶路撒冷(?),耶稣停留处。
何时?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夜晚。
何事?尼哥底母找耶稣谈话,关於重生的话。
何话?尼哥底母发出三个问题∶「拉比...无人能行」,「人已经...生出来
麽」,「怎能有这事呢?」。
耶稣一一回答这三个问题∶「我实实在在...见上帝的国」,「我实
实在在...也是如此」,「你是以...靠上帝而行」。
为何?事情的发生是尼哥底母来问耶稣。藉著谈话,加上身份的改变(你-
我改变成你们-我们),可见这谈话的发生可能有更深一层的背景和
含意。
如何?谈话的忠心是因为尼哥底母和耶稣谈论“重生”的事。因为两方对一
些观念弄不清楚而使谈话继续。谈话由重生开始,进入如何得到重
生,然後转去永生这问题。
这些由观察找出来的要素(elements)是有用的。稍後我们会继续应用这些资料。
分析经文
这一步是尝试把观察过程所提供的资加以分析,归类,比较,以便深入明白经文。观察是客观的,分析虽不能绝对客观,却也不能随便武断。
一.
分析字词
圣经由文字写成的,神也特别使用希伯来文(旧)及希腊文(新约)来完成圣经。这两个语文有其完整的文法和修辞。许多时候,要深入明白经文的意义必须对这些语文的文法掌握得好。
让我们先认识文学中几种主要的字词∶
名词(noun)∶是给予事物名目的字词,例如∶人物(耶稣)、地方(耶路撒冷)、物件(风)、概念(重生,永生)。名词有单数(singular)及复数(plural)。词性方面有阳性(masculine),阴性(feminine)及中性(neuter)(在中文中极难分文字的性别)。
代名词(pronoun)∶用以代替名词的字,指向已提及或明白的事物,包括人种代名词(personal pronoun)(我、你、它、我们、你们、他们),关系代名词(relative pronoun)(中文没有关系代名词之词语,英文有who,which,that,what),语意强代代名词(intensive pronoun)(他自己、他们自己),相互代名词(reciprocal pronoun)(彼此/one another)。
形容词(adjective)∶是修饰名词或代名词,包括程度(extent)(一个大城市、五条面包),质量或特徵(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一位奇妙的主,一个丰盛的救恩)。
介词(preposition)∶与名词并排,成为前置词。中文介词有∶藉、与、在、使、从、向、的、之上、之中、之下。(中文比较少介词)
动词(verb)∶断定名词或代名词的类别或行动。动词有时态(tense)∶过去式、现在式及将来式。语态(voice)∶主动及被动。语气(mood)∶陈述、疑问、祈愿。
副词(adverbs)∶是动词语族中的一部份,修饰或限定动词,形容词。例如,温柔地(softly),真诚地(earnestly),快速地(fast),够了(enough),总不(never)等等。
连接词(conjunction)∶连接字,短语或子句。例如,然而,却(but),正如(just as),因为(because),所以(therefore),并且(also)等等。
感叹词(interjection)∶表达否定(不,也不),疑问(为何),肯定(当然,实在),感叹(好! 噢! 啊!)。
虽然中文没有太复杂的文法可与原文相比,但是作为一位研经者,必须尽所能去分析这些字词。
二.
分析情节(plot)及角色(character)
情节(Plot)∶就是一个叙述故事的过程,有时在这过程当中会出现冲突、阴谋、解决冲突,有时也会出现多次冲突等等。比如约翰福音第九章,耶稣先医治瞎子,然後就是瞎子与法利赛人起第一次的冲突(约9:13),接著再起第二次的冲突(约9:24),最後是耶稣与法利赛人起冲突(约9:40)。
角色当然是指叙述故事中的人物。叙述者一般从两个方向去描述这些人物∶一. 直接的描述∶可从他们的外表及内在性格来作直接的描述。二. 间接的描述∶可藉著人物的谈话、人物的动作、甚至藉者一些小人物/角色来衬托主要的人物。例如,约3:1-21,主要角色当然是耶稣和尼哥底母。作者对尼哥底母也有许多直接的描述。
三.
分析修辞体裁(rhetoric & genre)
先注意和分辨经文是属於那一类文学体裁。可略略的分成以下几个重要的圣经文学体裁种类∶
一.谈话(speeches)∶谈话常夹带著不同的语气和情。许多圣经中的谈话是被後来的人记录下来。这记录也可能是因著环境的需要而被写出来,因此语气和心情也与原来的不相同。要求解经者小心的分析谈话的目的和语气。
二.诗歌(poetry)∶诗歌是各民族的抒情文学。也因著是“歌”,因此有许多平行句子或对句。有时诗人重复使用了许多句子却只表达一个意思。
要解释希伯来诗歌,就必须先了解其特徵。(稍後才详细探讨诗歌的体裁)
三.叙述(narratives)∶叙述通常是作者对已发生了的事情的历史记述。必须细看当人的人物、布景、事情的情节,甚至是否有作者个人的意见。
四.智慧文学(wisdom literature)∶可分为两种类∶实践性的(箴1-9;诗1,37;太5-7)和哲理性的(传道书)。
五.启示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例如但以理书和启示录,它们用了许多的象徵和符号来表达意思。
例如∶约3:1-15是个谈话,由约翰福音的作者叙述。
整个谈话似乎经过叙述者的特别的设计和编修∶三个问,三个答,耶稣是处在回答的地位。
语气也特意地表达∶耶稣的回答皆以「我实实在在...」开始。
在谈话中,有一些平行诗句出现∶
人若不 ---- 重生 -----就不能--见--上帝的国
| | | | |
人若不是从--水和灵生--就不能--进---上帝的国。
肉身--生的-就是--肉身
| | | |
灵----生的--就是--灵。
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
| | | |
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
说--地上的事,--尚且--不信
| | | |
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接下是分析该段经文是属乎那一类的修辞(Rhetorical structure)及风格(figures of speech)。然後,把这些特别的修辞和风格分析出来。
修辞风格(figures of speech)是圣经文学的特色,直接影响一位读者对该段经文的认识和解释。圣经中通用的修辞及风格有∶
一.直喻或明喻(simile)∶即明显的把两件事物摆在一起作比较。
例如∶心结实如石头(伯41:23)。圣灵如风。
二.隐喻(metaphor)∶虽然没有明显的拿两件事物来比较,但比较之性质却隐藏著,比如∶大卫说他是"虫" (诗22:6)。
三.寓言(allegory)∶把隐喻放大或故事化之,则成为寓言。
例如∶耶稣在约10章中把自己比著牧人,信徒则比为羊。
四.象徵文字(symbol)∶这是文学上的一种类比法(analogy)。
例如∶蛇 -- 代表魔鬼 (因为它的灵巧,狡滑)。游行的狮子 -- 魔鬼 (因为象徵随时要吞吃人)。天国 -- 如面酵。
五.比喻(parable)∶通常定义为“以世界的事情/故事来说明属灵的教训”。比喻通常只有一个目的或欲表达的意思。
六.拟人法(personification)∶以许多物件比拟一个生命的许多素质。
例如∶大水拍手,诸山欢呼(诗98:8)。
与拟人法有关的另一项格式,就把神也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如圣经中常提到神之眼目(代16:9),神的膀臂(赛59:1)等等。
七.夸张法(hyperbole)∶故意把某种现象夸大加以形容描写,使之更生动活泼,但其目的并不是要欺哄人,而是要使人对有关现象更具深刻之印象。
例如∶诗人流泪成河(诗119:136)。
八.代表法(metonymy)∶以某样物件代表其物主,或以某地方代表其民众。
例如∶喝主的杯或鬼的杯(代表与主或鬼交通)(林前10:21)。
九.反语法(irony)∶说话者口头的意思常和心里的意思相反,含有讥讽之意。
例如∶大卫抢来的妻子米甲对他说∶「以色列王今日在臣仆的婢女眼前露体,如同一个轻贱人无耻露体一样,有好大的荣耀啊」(撒下6:20)。
圣经中还有许多修辞,我们也无从一一细说。
例如∶约3:1-15 有隐喻的句子如「夜里来」「举蛇/被举起来」。
有双关语「重生/再生」、「灵/风」。
有对比「地上的事/天上的事」。
有代表法「我们/你们」等等。
隐喻字眼=灵/风。
强调性的句子∶「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三次)
当中也有一些智慧性的语句∶「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风随著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声音,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
应 用
应用是归纳法查经的终极目的,把得著的东西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上。这才是查经的目标。应用的资料也应该从经文本身的得著来使用。
应用过程
应用可分为二个阶段,一个是历史情况,另一个是当前情况。一些真理不可把历史情况及当前情况混为一谈。研经者在应用时,必须肯定这二个阶段的情况。例如,不可拜偶像这真理,它含有历史情况(指责当时的以色列人不可敬拜偶像),但是它也含有当前情况(现在的人信徒也不可敬拜偶像)。不可吃血(徒15:20)是因为初早期教会时代在教会中有外邦人信徒,也有犹太人信徒。耶路撒冷议决,为了体谅犹太人的风俗,也劝戒外邦人信徒不吃血。但是当前情况并不一样,因此这真理已不存在。当然,圣经中还有一些难决定历史或当前情况的真理。例如,女人要蒙头就引起许多争议。一些教会(大多数的教会)认为林前11:4-7所指是历史情况,当前已不适用,也有一些教会(极少部份)认为这真理也应该应用在当前情况。对於这样的问题,研经者更加要小心处理应用的步骤。
应用的种类
圣经可分为理论上及实际上应用。理论上应用应为先奏,实际上应用必要紧随於後。如果只有理论上应用而没有实际上运用,就是肤浅极了。这只是头脑的操练而已,没有落实於生活实际的层面。例如,约3:1-21,研经者不只是在理论上知道必须要重生,或是认为接受了基督就已经是重生了,而是要进一步的找出重生的生命应该是怎样的,有那些“新生”的样式,或有那些外表的行为表现。
应用的范围
并不表示所有经文的所有真理都适用於所有范围。一些真理适用於自己及别人;一些适用於社会某些生活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等等);一些真理适用於区域性或是全国性,或是全世界性;一些真理只适合於信徒而不适合非信徒。
许多时候,经文本身的性质决定其真理的适用范围。有些经文,例如罗马书第六章,是适用於信徒,对非信徒不适用。再取以上约3:1-21,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所引出必须重生的真理特别适用於基督徒及其他宗教信徒身上。对无神论者,只能间接的适用。
九.
结构式研经法
结构式研经法主要的工作就是分析经文的文学结构。圣经是一本宗教经书,但是也是由文字写成。不只是由文字写成,甚至是以美丽的文字写成,因此也是一本美丽的文学作品。结构研经法就是要深入分析经文的文学结构,让由美丽的文字而出的真理更能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十九世纪时,文学家已发现文字是可以化成符号的,找出这些文字所组成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更能看出该文学的内容。研经者也可以借用此方法。
结构研经法主要有两大原则∶
一.认为语言是由不同的符号(例如,动词与动词之间,名词名词之间)结构而成。
二.从这些符号之间的相互性(interrelation)和相异性(differences)可看出经文的意义。
结构研经法有以下四个步骤∶应用於约翰福音3∶1-21(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话)。
一. 利用归纳研经法所找出来的资料。
二. 找出本文中明显的相对人物和他们的动作。
三.找出这些人物的特点和所受的影响。
四.藉著以上的发现,划出结构图表。
相对的人物和动作有∶
耶稣行神迹-人不能行神迹
耶稣回答-尼哥底母说
灵生的-肉体生的
摩西举蛇-人子被举在十架
从谈话引申至後一段(约3:16-21)的资料,让我们发现“信者”及“不信者”所受的影响。
例如∶相信者愿意接受耶稣的见证。
相信者有永生。
相信者是相信「神独生子的名」。
相信者行真理。
相者爱来就光。
我们可划出以下结构。
代表人物人物话题人物代表人物
----------------------------
我你
我们耶稣行神迹尼哥底母你们
拉比重生法利赛人
师傅圣灵如风犹太人的官
行神迹者属灵的及不属灵的人 犹太人的先生
有神同在者见证
人子被举/摩西举蛇
永生
|
效应/後果=信的人不信的人
||
得永生/不至灭亡灭亡/受审判
相信神独生子的名不信神的独生子
得救被定罪
行真理的行恶的
来就光的人恨光的人
II. 研 经 基 本 认 识
一.圣经文学及修辞
圣经是神的启示话语,但是是用人的文字写成的。有人形容圣经的文字所带出来的文学及修辞(literary genre)就如一间豪宅的室内设计,美轮美奂。(注一)愈认识圣经书卷中每一部分的结构,风格及形式,便愈认识该书卷的目的和特色。
文学修辞解经(rhetorical interpretation)是探讨圣经的文学风格(个别动词或表达方式)及形式(结构组织)如何影响理解圣经的过程,亦即探讨一部作品的文学素质,分析其体裁(作品的类型),结构(资料的编排),修辞手法(以华美的词藻达到文学的效果),以及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经文的解释。
---------------------------
注一∶苏克,基础解经法 (香港∶宣道,1996),151页。
文学体裁(Literary Genre)
文学体裁指写作的类别或种类,特徵是具有特定的形式或内容。识别圣经中不同的体裁更能帮助我们更正确地解释圣经。
我们在归纳研经法一课内的分析部分已讨论过修辞(谈话、诗歌、叙述、智慧文学、启示文学)及体裁的特性,以下略加上两类∶
一.法律体裁(Legal)∶通常指圣经头五卷(摩西五经)中的法律题材。法律体裁有两种∶第一种是明文法律(apodictic law),亦是直接的命令,常以「你不可」这样的字眼开首,例如十诫(出20:3-17);或用「不可」(利18:7-24;19:9-19,26-29,31,35)。第二种是决疑法律(casuistic law),属於个案法,通常在特殊情况下才引进该法律(例如,利20:9-18,20-21;申15:7-17)。
(谈话、诗歌、智慧文学、启示文学请看前文)
二.叙述(narratives)∶(以上已提过,这里详细再提出)叙述通常是作者对已发生了的事情的历史记述。有七成多篇幅的圣经是属於叙述体裁。圣经中的叙述体有以下六种∶悲剧(tragedy,例如参孙、扫罗等人物的记述)、史诗(epic,例如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故事)、英雄事迹(heroic,例如基甸、但以理等的记录)、爱情故事(romance,例如路得记及雅歌)、讽刺作品(satire,例如约拿对一棵树的故事)、辩论(polemic,例如以利亚与巴力的四百五十位先知斗法(王上18:16-46的记录)。
三.预言文学(prophetic literature)∶也就是圣经中的先知文学,通常是记述一些先知对未来的预告。
在分析一段经文时,必须先确定该段经文是属於那一类文学体裁。
二.
字义查考
圣经是用文字写成的,它也是神的话语。要明白经文的意思时,最基本的工具是要明白句子的意思。文字,是句子的最基本结构。我们必须研究文字的意思(语源学,etymology),比较文字的使用(上下文的意思),在文化中的应用(这我们要使用圣经字典,神学词典,或注释书)。
我们必须查考经文中的字词,尤其是重要的字眼。这须要对圣经原文的文法稍有认识。另外,也要借用一些圣经字典或神学辞典。首先把重要的字眼或词句列出来,然後参考圣经原文字典或神学辞典(如果不会原文,那必须先从「圣经原文字汇中文汇编」这本书找出原文字典的号码,藉著这号码再到原文字典或原文神学词典去认识该字的字义)。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原文字典和神学词典∶
(这里先介绍给学生。我们不要求你立刻要去购买这些工具书)
1. 圣经百科全书∶G.W.Bromiley e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四册 (Grand Rapids:Eerdmans,1979-).J.D.Douglas ed.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London:IVP,1962)。中文的有证主出版,「证主圣经百科全书」(香港∶证主,1995)。
2. 新约原文字典∶ W.Bauer. 新约希腊中文辞典.王正中编(台湾:浸宣,1986). J.P.Louw & E.A.Nida eds.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ians". 二册 (United Bible Society,1988)。旧约原文字典∶ F.Brown,S.Driver & A.Briggs, "A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Peabody:Hendrickson,1979).
3. 新约神学辞典∶(要注意这一类辞典都含有编写者自己的神学主观观点)G.Kittel ed.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10册(Grand Rapids:Eerdmans,1964-1976). C.Brown e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三册 (Grand Rapids:Eerdmans,1975-1978).
旧约神学辞典∶ G.J.Botterweck & H.Ringgren.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五册 (Grand Rapids:Eerdmans,1974-).R.L.Harris.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中文版∶旧约神学词典). (Chicago:Moody Pr,1980).
例子∶查考「新约希腊文中文辞典」/Bauer's∶"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关於约3:1-15重要字词。
神迹(Semeion)∶原意是「记号」或「有意义的标」。
一.可以是一个历史的指标,末世的记号,弥赛亚时代的记号,一个警告性的记号,或者给未信之人的记号。
二.一个神迹,由神或基督所实行出来。
可见约翰不像符类福音作者使用大能的神迹(dunamis)及惊奇的事迹(teras)来看耶稣所行的奇迹。约翰认为耶稣所行的奇迹完全是一个时代的记号,不只是证明弥赛亚的来临,也要求不信之人藉著这记号来认识 。
重生(anothen)∶是个双关语(一字二意),可是「从天上而生下来」或「再从新生出来」。可见尼哥底母当时只会意第二个意思,可见他一直以来并不明白一个由天上而生下来的属灵生命。
水生的(hudatos)∶
一.指由地土所出的水。除了吃用,也是用来洁净(太27:24;路7:44;约13:5),也可以用来维持生命,也用来洗礼用。
二.被象徵化,指耶稣所赐令人得生命益处的水,故称为生命之水(约4:10)。犹太人文件多次这样使用。
可见这水是一个象徵字眼,与生命有关。
圣灵如风(pneuma/Ruah)∶含有多重意思
一.吹动的风/气流。
二.赐人生命的灵/魂。
三.塑造个人性格,感情,精神的灵。
四.一个独立位格的灵。例如,神、魔鬼。
五.专指神的灵,基督的灵,圣灵,或拥有神的灵的人。这神的灵而生的人与肉体及情欲而生的人区别。
六.住在人之内的灵。
圣经学者约3:3-6节「灵生的」是指由神的灵而有的生命,与肉体及情欲分别。另外,灵(pneuma/ruah)和气息(Nephesh)有所分别∶Ruah是人理性生活和不朽生命的根源,包含意志、理智和良知。Nephesh却是人的欲望和情感的发源地,人类的不同性格就是由nephesh所形成。
人子(Huios Anthropos)∶在耶稣时期犹太人认为是一位由天上来的人物, 可行弥赛亚的作为,例如审判世界。相信这认识是受但以理书7:13的影响。 是一位末世的人物。这称号在福音书出现八十二次,多是耶稣用来自称。福音书之外比较少用(徒7:56;来2:6;启1:13;14:14),都是用来形容耶稣基督。
三.
历史文化背景探究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圣经也是一本历史书。记录著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文化背景的探究就是要去认识更多历史的事情,确定圣经记录的真实性。
历史学家通常用以研究古代遗物和文件的方法,以“客观”的方法去确定经文的原意以及作品内容的可靠性。工作层面有两个∶研究著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背景及确定资料(data)的历史性。历史文化探究就是要确定这些资料的“历史性”,加以考查审查。
今日的圣经学者再次的告诉我们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因为如果不能掌握历史文化背景就不可能适当地把当日在一个处境中的信息转移到今日的处境里。解经者必须多认识圣经的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探究工作∶
一.圣经的历史观。圣经的历史比较是宗教性的。也就是属於叙述的(narrative),教导的(didactic),和选择性的(selective)。
二.古近东的历史。说明圣经历史并没有与它的主要历史背景(也就是古近东历史)隔离。解经者必须多认识当时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背景。
三.以色列史的变迁。这些变迁决定了许多的资料意义。例如,在族长时期的献祭并不能与王国时期的献祭相提并论。
四.新约的历史背景。要知道新约的历史是在一个急变的时期中成长。时常要求先确定一份资料的写作时期,这样更加能确定经文的意义。
文化探究方面∶
当然,文化并不能与历史完全分别开来。文化说明解经者要把当时因风俗、人情、经济、政治、地理气候所引起的文化掌握,帮助了解经文更多。
探究著作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使我们和著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如今有许多新旧约背景和历史的参考书帮助我们作这方面的分析。
例子∶约翰福音3:1-15
历史背景∶当时基督教的兴起和犹太教引起紧张的局面。一时间外人也看不出它们的分别,甚至认为基督教是犹太教的改革派。约翰必须在这样的局面中去分析基督教和犹太教真正分别之处。约三章的谈论可能是要让当时的信徒分别出基督教和正统犹太教。当然,约翰必须提出基督教的超越性。
耶路撒冷应该是正统犹太教的大本营。耶稣必须去到那里和尼哥底母对话。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应该指耶路撒冷七十二人犹太人大公会的成员。这大公会有廿四位是法利赛人代表,廿四位撒都该人代表,另廿四位是祭司代表,而大祭司是当然的主席。尼哥底母正是法利赛人的代表,也说明他是犹太人中最有学问的一班人。他肯谦卑的来求问耶稣已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态度。不知耶稣是在耶路撒冷那一段时间和尼哥底母谈话,因为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时间并不多,也忙碌。
四.上下文及以经解经
上下文
上下文(Context of Text)就是经文的文脉,即一节经文整体的来龙去脉。其反面就是断章取义。
上下文的分类∶
A.紧接上下文(Immediate Context)∶乃是指上下文紧紧的连在一起,可从上下节,或上下段,或上下章找到上下文。
例如∶路10:25-37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因为路10:25-29(行律法而得永生的讨论)这上下文而引起,律法师要耶稣讲解何谓爱自己的怜舍。
B.历史的上下文(Historical Context)∶就是追溯经文的相连历史关系和背景。
例如∶何西阿书4:1-19及5:3-4论及以色列人的邪荡。如果查考其历史上下文,是指他们远离神并且拜偶像,犯了属灵的淫乱,而不是指他们果真犯了肉体的淫乱。
上下文的形式有以下几类∶
A.行动之连贯性∶例如,太4:1-11主耶稣受试探,紧接太3:13-17受洗并蒙上帝印证之行动之後。从这行动之连贯性,发现耶稣受洗後要执行天父差派他到世上工作开始前必要先受试探/试炼。
B.思想连贯性∶圣经作者是按著他们的思路来编写。
例如∶路15章的谈论都是围绕著天父的慈悲来编写三个相关的比喻。罗1-11章是延续1:16-17主题申言下来的论证。
C.行动和思想之连贯性∶例如,约翰福音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皆是耶稣与不同背景的犹太人的对话。连贯起来,大约可看出某一方面的意义∶耶稣/基督教与一般犹太教的对话(第二章),与正统犹太教的对话(第三章),与非正统犹太教对话(第四章)。
D.与其他经卷之连贯性∶有时必须把许多相关的经文并列一起来查考其上下文。
例如,耶稣被膏必须把四卷福音书中相关的经文(可14:3-9;太26:6-13;路7:36-50;约12:1-8)来作比较,才能适当解释为何「到甚麽地方传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意思。
以经解经法
以经解经法坚持圣经有其自解之能力。深信圣经前呼後唤,贯穿一彻,经文可以互相辅助解释。有以下步骤可遵行∶
一.找出类似的经文∶这可藉著串珠圣经或是经文引得/汇编(Concordance)找出所有类似的经文。
例如∶耶稣说「求你将这杯散去」(可14:36)。经文汇编列出以下相关的经文∶
「他要向恶人密布罗网,有烈火、硫磺...作他们杯中的分」(诗11:6)。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诗16:5)。
「使我的福杯满溢」(诗23:5)。
「我要举起救恩的杯」(诗116:13)。
「我必将这杯,递在苦待你的人手中」(赛51:23)。
「只管欢喜快乐,苦杯也必传到你那里」(哀4:21)。
二.观察和互相对照这些经文,找出统一或是相异的意思。一般以较清楚之经
文解释较不清楚的经文,或是以新约之亮光解释旧约的启示。
例如∶比较以上各节经文,发现「杯」的意思有苦难的杯,救恩福气的杯。
以经解经告诉我们耶稣所指的杯是苦难的杯。
三.如果以经解经不能肯定经文意思,必须使用其他注释法,更详细的考证。
例如∶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说∶「你若知道...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人
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直涌到永生」(约4:10)。
到底这「活水」是指什麽呢?经文只提出一个素质;这活水可以赐
给人永生。串珠及经文汇编给我们以下经文背景∶
「因为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了我这活水泉源」(耶2:13;)。
类似旧约经文如结47:9;14:8皆指「活水」是维持以色列人生命/灵命的水。
以赛亚书多提出指活水是「救恩的泉源」(赛12:3;43:20;44:3;55:1)。
旧约只提供我们一个背景,并不能给於具体的答案。
新约启示录两处指这活水与永生救恩有关(启21:6;22:17)。
约翰福音另外使用这活水的观念∶
「信我的人,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要受圣灵说的
」(约7:38)。
对照以上经文,虽然不能完全肯定答案,已相离不远∶
一.活水当然是救恩的泉源,赐人永生。
二.约翰进一步指出活水也是神赐人的圣灵。可见圣灵也可以说是赐人救
恩或永生的灵。
III.特 别 的 解 释
以下的讨论是关於圣经中一些特别修辞体裁的解释。解经者必须对这些文体有深入的认识方可适当的按正意分解经文。
A.诗 歌(Poetry)
旧约希伯来诗歌(Hebrew Poetry)是犹太人在历史和生活中的诗歌颂词(hymns and songs),多含有强烈的希伯来民族色彩。诗歌体裁约占了旧约三分一篇幅,可见希伯来人是喜爱诗歌的民族。
希伯来诗歌的特点是『神本主义』(God-centered),即内容是以神为本,以神为中心。其主题和对象是耶和华上帝。与中国或其他民族的『人本主义』诗歌不相同。
一般旧约的诗歌书分为五卷,就是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及雅歌。如果把耶利米哀歌算入内,就是六卷。旧约诗歌也分为四大种类∶
一.抒情诗(Lyric)∶这是情感的诗歌,是作者的遭遇与经历的感情流露,包括对上帝的祷告、赞美、呼求、对人生与世事之感怀与慨叹等,诗篇和传道书多属於这一类。
二.格言诗(Proverbial)∶这是句子精炼的诗歌,句句富有教诲,发人深省,字字扣人心弦,叫人警惕。箴言可算是这一类的书卷。
三.挽歌诗(Lamentative)∶这是富於默想,而又以悲伤哀哭为主题的诗歌。耶利米哀歌为这一类诗歌。
四.戏剧诗(Dramatic)∶这是以戏剧形式写成的诗歌。约伯记和雅歌多属於这一类。
以上只不过是一些较大的诗体分类。旧约其他三十三卷书散布著许多零零碎碎,长长短短的诗句或短歌。在五经与历史书中有许多训诲诗(Didactic poetry),在先知书有许多是预言性的诗歌(Prophetic poetry)。
要解释希伯来诗歌,就必须先了解其特徵。
一.富於警句∶诗句简短精警,正所谓言简意赅,发人深省,作信徒为人处世之金科玉律。
例如「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伯28:28)
「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16:2)
「公义使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箴14:34)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18:12)
二.多用对句(Parallelism)∶对句又称平行句,与中国的对联十分相似。
A.同义对句∶
例如「万国啊,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 」(诗117:1)。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B.反义对句∶
例如「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赛1:3)。
C.加强意义对句∶
例如「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箴24:5)。
D.发问对句∶
例如「你要向我们发怒到永远麽?你要将你的怒气延留到万代麽?」(诗85:5)。
E.反驳对句∶
例如「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箴21:2)。
F.呼应对句∶
例如「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诗118:24)。
G.流水对句∶以第一句为副,第二句为主要的句子。
例如「房屋钱财,是祖宗所遗留的;惟有贤慧的妻子,是耶和华所赐的」(箴19:14)。
H.比喻对句∶
例如「天离地何等的高, 的慈爱向敬畏 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诗103:12)。
I.比较对句∶
例如「朋友加的伤痕,出於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馀」(箴27:6)。
三.喜好重复∶
例如「耶和华从天上观看,他看见一切的世人;从他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诗33:13)。
四.喜用叠句∶
例如「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诗1:1)。这是三叠式的。 多叠式的有诗19:7-9。结语叠式的有诗136。
五.折句法∶又称「离合体」或「字母诗」。有诗9,10,34,37,111,112,118,119,145。其中最精彩的一篇算是119篇了。全诗分22段,每段8节(希伯来文廿二个字母22X8=176节)。在每一段里,同一个希伯来文字母重复了8次。22个字母总共是22段。整卷耶利米哀歌也是字母诗。这些字母诗使人容易背诵,也容易颂唱。
六.不重押韵∶西洋诗歌和中国诗歌都重视押韵。希伯来诗歌却注重思想美,文学美,教训美,和结构美。
七.富历史性∶希伯来诗歌不是个人幻想的抒发,而是表达历史的事实。
八.以神的荣耀为目的∶其他民族的诗歌常歌颂人的的功德,奉承世人,或是悲欢离合,生老病死,风花雪月等为主题,所以诗意多消极庸俗,但是希伯来诗歌却多以敬畏神,爱神,以及从神而来的帮助与盼望等为主题。
解释诗歌基本原则∶
一.分析其文体和结构∶就如以上所给的资料,把所要解释的诗歌分析清楚是属於那些类型。
二.也要知道诗歌不只是颂词,它也是可以用来唱的歌。因此,其排列和结构都不与一般文体相同。
三.要记得诗歌的语词常是象徵式的。因此不可以平面的意义来解释。这要对希伯来诗歌的用辞要有认识。
四.要知道诗歌在希伯来人的生活中是为了实用的;富有教诲性。
五.解释诗歌也要注意其整体性,不可断章取义,或分成一小段来解释。对其上下文都要注意。
B.
预 言 / 预 表
预 言∶预言是神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神藉著 的灵感动人说出来的事情。预言略可分为∶已成全的预言,在成全中之预言,及将来要成全之预言。圣经的预言与其他民族或宗教的预言不相似,它含有神的应许,也将在未来必定实现。解经者在解释圣经预言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一.必须注意那段预言经文所用的语言。我们必须决定所有专有名词、事件、地理、文化背景。关於预言所用的语言,解经者必须注意其象徵性,诗歌体和表记的因素。
二.须判断先知和其他所说的预言之历史背景∶这就是说要设法了解先知写作时的观念。
三.释预言时要充份注意其上下文,和思想的来龙去脉。
四.解经者要注意先知著作的特性是不是系统化的;先知们是传道者,是看见异象者,而不是学术性的讲师,因此许多时候预言是没有逻辑系统的。
五.解经者也要熟悉其他圣经中的预言∶这说明圣经中的预言是有相容性的,都指向一个大方向。一些预言也常重复,以一个『以经解经』的方法来解释预言乃是不可缺少的。
预 表∶预表是对过去的事物、人物或历史中的一个形式和制度的解释,使到这些“表徵”(types),在以後找到其“本体”(antitypes)。
这与预言的性质不相同,一个是认为神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一个事实,另一个说明神预言,没有牵连到两个时代(时间), 将在未来应验所预言的东西。按照福音派学者的建议,解释预表应按下列规则∶
一.注意新约如何处理预表。新约常应用预表时,多注意到基督和救赎的事实。也是以其中的“大处”著眼,对於许多琐碎的细节并不注重。
二.在一个预表中,预表部份和非预表部份应加以辨别。说明人一位解经的人,不可加上自己对该预表的想像力。比如,会幕中有许多东西根本没有预表的意义,并不是祭司所有的举动,献祭中的每一样因素,都可以在新约中找到其对称的预表本体。
三.除非有新约权威的支持,不可引用预表以支持某种教理。很明显的,希伯来书使用预表来证明某些神学立场。但是,今天的解经者不可以学像希伯来书作者那样注释新的预表,因为我们并未受到圣灵的默示。解经者今天对预表的工作就是阐明圣经中预表的真理。
例子∶来7:1-3 麦基洗德是基督大祭司的预表。
C.比
喻
定义∶希伯来文是Mashal,意思为箴言,明喻,比喻...(撒下12:1-4;14:1-11;赛5:1-7等等)。
希腊文Parabole,有『并排』的意思,目的在作比较,因此是一种说明方法,就好像说∶「天国好像...」。(注一)。
圣经学者兰姆说∶「比喻不同於寓言(Fable),因为比喻不注重细节,也不想入非非;比喻不同於神话(Myth),因为比喻并不是选择容易被接受的民间故事;比喻也不同於寓意故事(Legend),因为比喻并不是每个细节都含有特别意义;比喻也不同於明喻或暗喻之类的象徵性修辞。」(注二)
为什麽耶稣要用比喻 ?
一.按可4:10-12,是不想"外人"知道神国的奥秘。
A. 对耶稣当时的处境来说,他是必须这样作。因为当时反对他的人都想捉住他的把柄来控告他。因此就想从他的言行中扎出一些直接清楚的控告证据。
B. 弥赛亚完全显示的时间还没有到。
C. 天国本来就是一个奥秘。
二.为了把神的信息用人间生活的例子告诉一般的人。
三.为了要使听的人去嘴嚼比喻中神丰富的信息。兰姆指出,比喻是教导有回应的门徒之一种方法,也把真理对不回应的人隐藏起来。
比喻有以下的特徵∶
一.比喻取材於属地的事件、习惯、或可能发生的事。
二.信息却是超越属地的因素之上,包含属灵的教训,或神学的真理。
三.在属地的因素和属灵的因素中间,有类比的因素。就是因为具有这类比的因素,比喻才作为说明和争论之用。
四.也因为比喻拥有以上不同的素质,所以每一个比喻都必须解释。
解释比喻的原则
一.神学原则∶基督来传扬福音,并宣称天国已经近了。有许多比喻都与基督的身份和天国有密切的
-------------------
注一∶英国著名圣经学者,C.H.Dodd,在其 The Parables of the Kingdom (第三版) 页16,给比喻下此定义:『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比喻是从自然界或普通生活中,以活泼或奇异的方式,举出明喻或暗喻,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并留给听者心中一个问题,到底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教训是什麽,以引起听者主动的去思想。』
注二∶兰姆,基督教释经学。(美国:活泉,1983), 页158。
关系。因此解释比喻时,我们必须问∶这个比喻和基督(基督的身份、工作、荣耀、再来、审判等等)或天国(性质、预言、成长等等)有什麽关系。
一般上,学者把比喻分成以下几类∶
a. 关於神国度的∶A.现在的,B.未来的,
b. 关於天父属性的,
c. 关於末世审判的。
二.文化原则∶耶稣所讲的比喻多取材自当时的文化背景资料。这些文化风俗习惯,物质文明都可以从比喻中看到。对当时文化的了解可以说是解释比喻的一大认识。
三.释义原则∶比喻都含著一个大前题或主题来讲论。也因为这样∶
A.比喻是含著一个中心主题,因此每一个细节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比喻中的细节如一些人物(配角),其他物件,或背景的变动等,都是为著整个比喻的主题而存在。
B.看看有没有自释的地方。一些比喻或在讲论时,或在前,或在後的讲论常附带著解释。这些解释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并不明显。
C.看看上下文的解释。或是取以经解经的原则来看看其他地方也有同一样的比喻出现。
四.教义原则∶比喻所含的教训或神学真理极其丰富。因此许多人都想取比喻来应用这个时代。释义的原则说明我们不可以自己主观的神学观点来取一个比喻的解释然後用来支持自己所要强调的神学观点。
五.应用的原则∶就如比喻的目的,就是要求听众有所反应少可以真正明白/体会当中的意义。今日的解经者必须观察这比喻要求怎样的回应?或是如何把意义应用在生活处境里。
D. 神 迹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神迹就是不寻常的事或现象。这不寻常的事也出乎人的想像,意料,或逻辑之外。它也不在许多自然科学定律的范畴内。基督教/圣经所指的神迹是神对人间/自然的特别作为。从圣经所用的四个字词我们将对『神迹』有较全面的了解∶
一.「大能」(Dunamis)∶指神的力量藉著耶稣所行的神迹向这世界彰显(太11:21;可6:2,5,14;9:39;徒13:10)。
二.「奇迹」(Teras)∶指明所发生的事,或所见的现象引起众人的惊奇(可13:22;约4:48)。
三.「工作」(Ergon)∶是指著神所作的大能大力之工(约5:20;&;3;10:25)。
四.「记号」(Semeion/sign)∶说明所见的事是一个记号,是特别的记号,也是神给世界的记号。当时的人深深的知道在特别的时代,神会在这世界显出许多特别的记号(约2:11;4:54;6:2;11:47)。
因此,当我们为一个神迹解释时,必须先肯定该神迹是属於那类型。不管怎样,神迹的目的是要向人显明神的旨意,而不是使人看见人的荣耀。
神迹的特性∶
一.神迹与神的旨意和救赎计划有极密切的关系。神迹的显现和实行是有神的特别的目的,也有神自己的时间。这要求我们对圣经整体的认识或神全整的救赎计划有全面性的认识。耶稣也不藉行神迹为了自己的方便。神也不是因为人的信心大小来行神迹。神迹也是公开的被行出来。
二.许多时仲候。神迹中许多用词句或人物或物件(称为符号)是象徵性的。凭字面的解释并不适合,必须找出其象徵意义。
三.必须留意当时四周围的人对该神迹的反应,因为他们的反应才是真正作者要表达的意义,而不是我们今天的人该如何去看这神迹的效果。
解释神迹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神迹是特别的事件。因此神迹不一定照公式或自然律来进行。要寻求当时的行神迹的处境(尤其是该书卷的作者和写作目的)。找出这神迹所要显示的目的。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一些迹象指明这神迹发生的目的。如与神的救赎计划,时间等等。
二.神是行神迹的神。也有各种不同的"神迹"(见以上的定义)。当然,撒旦有可以行许多异能奇事。因此,要分别各种神迹的素质。处在末世时代,应十分小心与严肃的分清神迹或邪术。神是活的神,因此, 仍可以行神迹: 按著 的旨意,为要印证 的工作和存在。要记得圣经已经写成,因此,现代的神迹应受圣经的判断衡量。
三.时间是神迹最好的试金石。真假神迹有的时候要在时间考验之下显露出来。
四.我们应从当时的人对该神迹的反应和所认识意义来看该神迹的影晌力。
五.基督的复活和教会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神迹(路11:29-33)。也因此这样,耶稣不会为了人的满足人而行神迹。
叙述体裁
叙述体裁(也有译成「记述文」)在圣经中占了最多的篇幅,通常是指一些事件的历史过程的记述。旧约中的历史书卷,新约的福音书,使徒行传都是最典型的叙述体。
当代圣经学者对叙述文有深入的看见,一般上是按叙述文的特徵来分析和解释经文。叙述文有四个特性∶
一.情节(Plot)∶就是一个叙述故事的过程,有时在这过程当中会出现冲突、阴谋、解决冲突,有时也会出现多次冲突等等。例如约翰福音第九章,耶稣先医治瞎子,然後就是瞎子与法利赛人起第一次的冲突(约9:13),接著再起第二次的冲突(约9:24),最後是耶稣与法利赛人起冲突(约9:40)。
二.人物(characters)∶在整个叙述当中会出现一位或多位不同的人物。明显地,这些人物的活动构成整个情节。读者也只能从他们的活动和谈话中来认识他们。当然,我们更多要留意作者如何表达他们来让我们认识。这些人物常常相对或是敌对起来。“好人”通常是属於神的人。通常叙述者/作者不会清楚说明这些人物的动机(motive)和性格(personality),因此读者必须去解释这些人物。例如约翰福音第九章,人物有耶稣、瞎子、法利赛人、瞎子的父母亲、连先知,摩西和神也被引伸出来。这些人物的动作都清楚被叙述出来。
三.布景(setting)∶布景就是情节和人物的空间。很多时候,圣经布景都牵引著历史因素,读者先要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才有办法深入作诠释。比如耶稣医治毕士大池旁的瘸子,而病人都在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池水就要求读者先认识这历史背景。也因为许多叙述要求清楚的地点才能实现,因此圣经中的地点都含有真实的历史背景。这是圣经与世俗文学著作的分别之处。约翰福音第九章中「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在安息日」、「怕犹太人」、「赶出会堂」都属於布景资料,也要求去认识其中的历史背景。
四.意见(point of view)∶叙述者的意见和企图可以说是叙述文中唯一的声音,他也是那位控制整个局势的人;我们只能从他所定下来的意见中认识该段经文的意思。换句话说,叙述者就是那位决定和导引读者该如何反应叙述中的情节和人物。通常这位叙述者会以第一人身份“我/我们”(First person)或是第三人身份“他/不记名"(Third person)来叙述。如果是以第一人身份,那叙述者就是其中一位人物。可是圣经的叙述通常都是以第三人身份叙述,并且是以不记名,不显露身份来叙述。这不显露的叙述者不出现在故事中;以第三人身来讲述;不受时间和地域控制;在每个情节中作为一位暗藏者(implied author),随时可以重复讲述任何动作;隐藏
起来讲述当中人物的意念和感受;常常解释那时的背景,或翻译一些字眼,或为故事注解;并且以个人的意识形态来讲述事情过程。
例如,当耶稣在迦拿行完把水变酒的神迹後,叙述者就注释说「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又如我们不能肯定约3:16-21到底是耶稣亲口说的话或是叙述者个人的反省。
启示文学
查考以色列历史,这民族最具特色的启示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兴起和成长是处在一段最英雄(most heroic),也是最悲惨(most tragic)的历史时期。启示文学多出现写於两约中间时期。旧约中的但以理书,以西结书,新约的马太福音24-27章,启示录就是属於启示文学类。当然,启示文学最多出现的地方是在旧约的次经,例如,以诺一书、犹太五十年纪念书、希比利的说话、十二族长的见证集、罗所门诗篇、摩西升天记、以赛亚殉道记等等。
启示文学的特徵有四个∶
a. 先知话语的没落,启示文学才兴起
学者不能肯定是何种原因造成启示文学的兴起,但是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旧约先知话语渐渐没落而造成启示文学的兴起。更有人说,启示文学作品是由但以理书开始算起,而先知文学中(结38-39;亚1-8,9-14;约珥3;赛24-27)早含有一些启示文学的踪迹让後来的启示文学作者继续去发展。
学者留意到,启示文学的解释多数集中在那些含糊及未完成的先知预言。似乎启示文学作者对许多犹太人想知道的预言都有办法从启示文学获得答案。他们查考先知的预言,并给与适时的答案,是针对当时的处境,使当时的读者立刻得到满足。
b. 神秘的异象(Esoteric in character)
启示文学作者常自称他们藉著梦或异象被提至天堂获得知许多神要启示的秘密。有时他们自称是一位天使带领他们经过天堂并解明一些将在地上发生的事情。这些异象可能是对当时历史的阐释,或是对将来之事的解释,或是关於神的将要来临的国度,末世的审判,恶人的报应和善者的奖赏。甚至,他对一些雷风,暴雨,闪电都可以解释。
c. 文学式的表达(Literary in form)
先知和启示文学皆认为他们传讲的信息都是由神那里而来,但是他们表达信息的方法却不同。先知多数藉著口来传讲∶「你要向他们传讲这些话」(耶13:12),多数是由别人记录下来,但是启示文学却是「把你所见的,写在这书上」(启1:11)。先知的权威是「耶和华如此说」(Thus saith the Lord)(赛7:7),而启示文学却是「接受这书,好使你保存它们」(摩西升天记1:16),或是「有耳的应当听」。
d. 符号文字(Symbolic in language)
启示文学的内容是极戏剧性的描述,因此一般的语言不能尽全的表达其信息,需要使用一些符号文字去表达其意义。
虽然这些符号文字是启示文学作者的固有财产,但是许多时候它们的根源可追溯至过去旧约中的文字。例如,龙(伯7:12;诗74:13;赛51:9;结29:3;32:2),海兽(伯40:15-24;诗74:14;104:26;赛27:1),拉合(Rahab)(9:13;26:12;89:10;赛30:7;51:9),蛇(伯26:13;赛27:1;摩9:3)。这些兽类也可从当时的巴比伦及埃及文化中找到。
符号当然不只是限定在各种的兽类,天上的星类,风暴,地上的植物,山川河流,各种的宝石,甚至不同的数码,皆可以成为符号文字。许多时候,这些符号在不同书中重复的出现,但是它们的含意却有所变动。也是这一点,使解释启示文学的工作更加困难。
我们必须先对这些启示文学的特色有所认识,才不致随意解释其中的经文。这些特色也要求今日的解经者小心处理启示文学资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研读一两本好的启示书卷注释书,例如有关启示录的注释书。
IV. 一些错误的研经法
先入为主,断章取义法
先入为主和断章取义解经法可说是双生的一对兄弟,时常出现在一起,令人无可分别。这种解经法把圣经看成是一连串不相关的经节所组成,每一句子与其上下文可以互相独立。有时抽取一节独立解释,有时特选一段按已定下的观点勉强的解释。最令人可惜的是,许多时候传道人也常犯此毛病。
断章取义有时以几种方式出现∶
一. 过份属灵化某些经节∶例如,感受到耶稣就是得救的“门”,信徒都要经过这门才可得救,因此解释尼希米第三章耶路撒冷不同的门来代表基督徒灵程的各阶段,认为「羊门」(3:1)是献祭的门,代表信徒生命的起点;「鱼门」(3:3)代表信徒接受救恩後要作得人渔夫;「古门」(3:6)指信徒必须坚守古道;「谷门」(3:13)指追随基督者的谦卑特徵;「粪厂门」(3:14)是灵命中必须有一处丢垃圾的地方;「泉门」(3:15)是信徒因圣灵而得著涌流的生命;「水门」(3:26)代表神的话,是不需修造的地方;「马门」(3:28)马代表战争,指信徒必须穿上全副军装 挡魔鬼;「东门」(3:29)是神荣耀离开以色列的地方,耶稣必再临这地方;「哈米弗甲门」(3:31)这字原意审判,指耶稣将临审判世界。这些都是错误的解释,耶路撒冷的门在当时有其固定的位置,尼希米只是按著其位置写出来,并不含任何属灵的意义,因此绝对不可灵意化。
二. 过份坚持个人神学思想∶例如,因为相信得救後的信徒也可能会失去救恩,因此坚持解释希伯来书6:4-6说圣经也赞成信了主的信徒也有可能会失去救恩。
灵意解经法
灵意解经法(也称寓意解经法)的人相信圣经含有许多神秘的语言,或有许多"符号",认为这些神秘的符号必有神秘意义,也就是说圣经中一些神秘的事物或人物有更深一层的含意。灵意解经也可算是一种先入为主,断章取义法。
例如∶一位灵意解经者解释说,方舟可比喻为教会,挪亚代表基督。也解释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是神的话进入人的灵魂,驴代表旧约圣经的信息,驴驹子(幼驴)是新约圣经的信息,没有人骑过是指耶稣道成肉身以前,神的信息没有人愿意接受。
灵意解经的危机常被圣经学者提出来,吩咐我们要小心∶
一. 灵意解经非常主观∶虽然它为许多难解和艰涩的经文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也为解经者开了一条“宽敞”的路,任由人运用自己的幻想去猜测意思。如此,经文的真义不但没有注读出来,反而许多个人的观念被读入经文去。
二. 灵意解经过份注重找出经文隐藏的含义,因此对词句的基本定义容易忽略。
三. 灵意解经法没有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解经的准确性,一切都是根据解经者个人的主观判断。
我们愿意为灵意解经法提出以下的态度。灵意/寓意解经,虽有可非和危险之处,但只要控制得好,不过份应用,不太离谱,仍有可取之处。一般上,不可作超越圣经范围的灵意解经。圣经本身有不少的灵意解经经文,如果要作灵意解经,只限定於这些经文。例如∶保罗在加4:21-27;林前10:4所引用的经文。另外,个人的灵意解经必须受控制,也就是说面对一段经文时,尽量先使用其他的解经法(如字义法,不要一开始就想到灵意解经)。
唯理主义法
唯理主义把人的理性当著最高的准则,因此把一切经文"尽量合理"化。过份强调理性有其原因。无法接受圣经中诸如神迹的事实就是一个原因。例如,唯理主义解释创一至十一章,说这是一个寓意故事,目的是要带出属灵的意义,因此阅读的人只需要接受它为一个寓意的解释,里面所讲的事情并不是真实的。
我们当然接受理性的研经法,例如前课所教导的归纳法,结构法都是一些理性的解经法,但不是高举理性,把理性放在第一位,而把神的启示放在理性之下,反而正确的方法是要把神的启示放在第一位,而理性是帮助我们加以证实经文的真确性。
虚构故事法
当唯理主义者无法解释圣经中的现象时,他们常把经文看成是虚构故事。例如,无法证明为何一个死了的身体会复活,而解释说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一个门徒提出来的虚构故事,这故事是有效力的,因为它能使信徒的信心再次“复活”起来,也认为这样的解释作用已经够了。
历史主义法
历史主义是以纯历史学来看经文。把研经当作纯粹研究圣经人物的史学资料,忽略了圣经作者记载这些历史人物真正的目的不在历史,而是在属灵的意义和教导。例如,把马太福音28:19耶稣所说∶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这经节当著是後来的人为当时後期教会的洗礼形式而加上去的,在耶稣时代并没有这样的洗礼形式。
纯文学主义法
纯文学主义是以一种纯文学的欣赏角度去看圣经为一伟大文学作品。他们忽略圣经不只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含有伟大的宗教目的。文学作品的伟大,与其目的是分不开的。纯文学的人把圣经看作许多美丽词藻及浮世绘的集成罢了。
例如,把雅歌看成是一篇美丽的文学作品来欣赏,以世俗的角度去看当中所讲述的爱情故事,并与其他爱情小说相提并论来评论其价值和意义。因此有学者解释说雅歌作者的目的是要讲述当中的女士是如何勇敢也挑战和克服当时的封建传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即使受到许多拦阻和逼迫。甚至藉著这样的解释,说今日的信徒在面对教会封建的传统时,应该勇敢地挑战和突破,向雅歌中的女主角学习。
超预表主义法
圣经中有许多预表是肯定的,解经者必须按著每个预表给与正确的解释。(见前文)。但是,我们发现一些人对某些预表过份“热心”,在解释中超出其“正确”的解释。一般上是犯了以下两个的错误。
一. 历史类同法(Historical Correspondence)∶认为神是管理历史的神, 在历史中所留下的足迹,在後世可以追寻的。认为神在数千年前所作过的事,可以在数千年後同样的过程中发生。预表解释的目的正是找出神在不同的人物、事件、制度、或事物之中神圣的类同。根据这看法,不单有预先指定的预表,亦有意义类同的预表。
例如∶挪亚方舟的救赎可预表基督的救赎。接下来就找出类同的东西,例如当时地上充满罪恶(创6:1-6)类同新约世人都犯了罪(罗3:23),方舟是神所指定的救法(6:13-16)类同基督是神所指定的救法(徒4:12;约14:6),是神为救人脱离审判而设(创6:17-21)类同基督来也是如此(罗6:23)等等的比较。
二.超预指法(Over Prefiguration)∶认为旧约中的人物、事件、制度、或事物皆可作为预表要指向某新约中的实事。例如,摩西在旷野举蛇使被蛇咬的以色列人得救(民21:4-9)曾在新约预表基督被高举在十字架使仰望他的人得救(约3:14-15),这是对的,但是超预指法却进一步去解释,说摩西可预表使徒,因为他们把基督高举等等。
固执惯常法
人常以一贯性系统来解释圣经。认为如果某新约作者对其读者提出某一建议,此建议就被後来读经的人解释认为是所有基督徒所要要遵行的。因此,具有某一时代背景的建议就变成了所有基督徒必要遵行的普世性真理。例如,保罗在林前7:25-29提出童身及嫁娶的事,固执惯常法就解释说圣经并不赞成人们嫁娶,而不是按当时保罗的处境认为保罗讲这些话是因为当时哥林多的局势比较紧张,主要来的日子已将近了,因此不必急著嫁娶。
其他∶凡事解答法、未来猜测法、超启示灵感法
凡事解答法认为圣经是百科全书,涵盖了一切知识,对一切问题,都有答案。因此,以这样的态度研究圣经,在为某事情到圣经中寻找答案时,时常把答案读进经文去,使其答案有经文根据。
圣经当然提供许多答案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但是圣经绝对不是宗教百科全书,或是有求必应的书本。圣经对许多事情有时提供直接的答案,有时却只提供原则,有时没有清楚答覆。例如,圣经没有说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更没有否定在宇宙中有其他的生物,我们不可把圣经所没有的明细答案读进圣经去。
未来猜测法认为圣经不只是讲述末世的书卷,甚至可以预测世界未来许多局势。就如一些未来预言学家,把圣经当著是一个“水晶球”,盼望从圣经中找到未来事情的答案或线 。例如,许多教会中出现的未来学家(他们并不是先知在讲预言),对未来特别有兴趣,认为中东和欧洲的政治局势可以从圣经中找到答案,因此把启示录13章那十角七头的兽解释著是欧洲的共同市场国家,而七角是指罗马或教皇等等。
超启示灵感法的人认为圣经的话语是含有圣灵的力量,只要人深入默想当中意思必会被感动而获得神的特别启示。这方法与灵意解经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阅读马可福音4:1-9,接下来就反复默想,或是在密室,或是到山边/海边,或是到农地去,看看飞鸟,看看树叶,盼望从中领会撒种及种子成长的情况,说解释说某些植物(例如椰子树)会结30倍果子,某些植物(例如香蕉树)会结60倍果子,某些植物(荔枝树)会结100倍果子,因此就比喻说某某信徒是等於椰子树或其他植物等等。
Ⅳ. 如何处理圣经难题
圣经虽然可轻易明白,但也有不容易懂的地方,就如彼得说∶「...保罗照著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彼後3:15-16)。尤其是那「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林前2:14)。另外,有些经文即使讲了,如果对圣经的背景和释经学掌握不好也是难明白,就如希伯来书作者说∶「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来5:11)。我们并不否认这些难题的存在,也不需逃避或不敢正视,乃是面对,并尽可能的处理解决。
圣经难题的产生∶
一. 上帝在圣经中启示了 永恒的计划,而人却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坐难免不能完全明白。例如,「永生」-永恒不朽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很难体会,因为我们是处身於上帝计划之一小段过程中,还不能看到将来荣耀永恒之果效。
二.上帝在圣经中启示了属灵的真理,而人却受肉体与物质之辖制,加上罪恶偏见与私欲弄瞎了世人之心眼,使世人不能充份看到属灵真理之实际与真实。圣经说,除非领受了上帝的圣灵,人将不能体会属灵的事(林前2:11,13)。
三. 有时是个人的问题,因为个人有时对圣经含片面或偏激的看法或错误之解释,这产生不必要的难题。
四. 圣经原文是绝对无误的,然而在抄写,翻译与流传之过程,难免因著年代,语文与文化等因素,而产生一些问题而人无法测度出来。
五. 上帝的启示有其奥秘的性质,许多时候,上帝只是要人去明白其救恩。可是人这救恩触及奇许多的奥秘,例如,到底三位一体的神是如何是三位又是一位的去执行这救恩呢?人得了救恩後会不会再失去救恩呢?这些都是人的好奇心所要问的问题,可是神的启示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而出。
如何应付圣经难题∶
一. 可能因为我们读得不详细,想得不周到,灵性肤浅,或人生经历不深,以至於对有关经文发生疑问。这要求我们必须有耐性的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二. 可能是因为要用各人有限之理智来衡量上帝的道,因此觉得有些真理难以接受;例如三位一体问题,或神迹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需谦卑下来纠正自己的态度,接受上帝的启示,而不是圣经本身有什麽不对。人若有深蒂固的成见,遇有难处,虽加以解释,还是不能开其矛塞。
三. 可能有关问题是关乎古代之文化,风俗、习惯或者有关经文在翻译或流传中产生了;若是这样,则我们需要请教专家或学者,相信他们会给我们指示,而不是闷在心里,以至於信心软弱跌倒。我们没有答案;可能别人有答案,东方之学者没有答案,可能西方的学者有答案,现在没有答案,可能将来会有答案。耶稣说,寻找的,就必寻见。
四. 最後要求研经的人多查考,多研究圣经的难题。曾经有圣经学者详细分析,发现圣经中真正难明白的难题并不多,大约只有三百个。只要我们努力考研究,不稍多时就能把这些难题的答案得著。今天有许多书籍是专门解答圣经大难解的经文,不妨参考阅读。
圣经难题解答参考书目∶
1. 艾基新. 圣经难题汇篇。 (香港∶角声,1987)。
2. 苏佐扬. 圣经难题。一至四集。(香港∶天人,1989)。
3. 布鲁斯. 圣经难解之言 - 耶稣篇。(台北∶校园,1996)。
4. 柏饶齐. 圣经难解之言 - 保罗篇。(台北∶校园,1996)。
5. 李道生. 圣经难题总解。
如何带领查经班
查经组在最近的教会历史中证明了它是教会增成及栽培信徒最有的方法之一。小组查经的最强处莫过於它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如工厂,医院,办公室,中学或大学的校园,及不同的时间中举行。
小组查经是∶
一小组人在经过充份准备的带领者用启发性的问题带领下,一同以谦虚、客观、互助、诚恳的态度在一起查考神的话语-圣经。
小组查经目的不但是要明白圣经本身说甚麽,更进一步了解并接受它对每一个人的意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查经的好处有∶一.不受人、时、地的限制。二.适合知识份子的需要。三.启发思想增添果效。四.联系慕道友与教会。五.增进团契交通。六.助长基督徒灵命。
小组查经步骤有∶
一. 教会有计划的筹备。
1.策略,目的,实行计划要先确定∶作样分组,分区,地点,次数,经卷,
资料,训练等等。
2.选定适合的带领人∶对圣经有认识,灵命稳定,经过带领查经训练的人。
二. 带领者的预备。
1.肯定查考的经文。可藉著多次的阅读和参考其他译本。
2.利用各种研经法,把所要带领的资料准备好。
3.写下问题∶是有意义,富启迪性和讨论性的问题。
(如今市面上有出售专为查经小组设计的资料和问题,许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供参考)。
问题可借助在归纳查经法中的问题∶何人?何处?何时?何事?何话?为何?如何?等等。
4.经文中的许多难明之处先查考清楚。
(圣经启导/注释本或注释书寻找这方面的资料)。
5.为当天所要用的资料及工具准备好∶联络的事也要作得完善。
三. 查经时的步骤和过程。
1.查经前的预备。组长必须提早到场地,也作好准备。可能以短歌开始。
2.以祷告开始。然後阅读所要查考的经文。可用启应法,或轮流读出。查经的目的当然要每个参加的人都清楚经文的意义。如果有新会员加入,那先要介绍给大家认识,并讲明查经目的和形式。
3.按照所准备好的问题开始查考经文。(或根据资料手册来作讨论)。
(对於自己的所准备好的要有弹性,可以随时改变所写的问题)。
a.组长要懂得引导和控制场面的讨论。使到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表达。不要怕沉静的时刻。
b.组长也要用清楚简短的字来结论或“结束”一些表达。
4.讨论如何应用。这是大家分享的时刻。看看当天所查考和得著怎样应用在生活上。
5.结束前∶a.先讲明下次查经的经文,地点,时间...。
b.以祷告结束。
四. 小组查经的检讨。
每次小组查後作检讨,这对下次查经有很大的帮助。步骤如下∶
1.整个查经∶过程怎麽样?是否抓住主要的教训?有否发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有所得著吗?
2.带领者∶有充份预备吗?设计的问题有用吗?组员能够回答吗?一些组员有否被忽略吗?时间控制得好吗?难题有得到解释吗?
3.属灵的收获∶这次查经是否有新的收获?参加者是否愿意顺服或遵行?
是否有激发大家的兴趣和追求?
4.参加者∶合作吗?有一些人发言太多或太少?气氛好吗?参加者事先有准备吗?
参考书∶林静芝。小组查经手册。(台北∶校园,1988)。
VI. 解 经 步 骤
「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把神的话语切割的适当)真理的道。」(提後2:15)
这「按正意分解」正是要运用研经/解经的方法,为一段经文作注释(exegesis),就是说把经文的原意解释出来。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就必须根据一些具体的解经步骤(exegetical steps)。
有以下七个步骤可以遵照进行。使用约3:1-15为例子。
一.
选择和阅读经文(Select the text)。
在此,有两个动作需要遵守∶
1.1. 先选择要注释的经文。选择经文然是要有合适的段落。多数的圣经已经把经文段落分配好。如果遇到比较困难的段落,就必须参考更多不同版本或"新标点"的译本。
1.2. 然後,借用速读法,把挑选的经文阅读数次,直至熟悉为止。
例子∶选择约翰福音第三章,也发现约3∶1-15是一个适合的段落。
二.
应用「归纳」查经法(Inductive Bible Analysis)。
应用「归纳研经法」把该段经文的要素整理。
一般上,归纳法就是向该段经文提出七个问题∶何人?何处?何时?何事?何话?为何?如何?
例子∶何人?∶尼哥底母=你,你们,法利赛人,犹太人的官,以色列人的先生。
耶稣=我,我们,拉比,由神那里来的师傅,行神迹者。
圣灵(似风一般)
人子=在天的,被举起
摩西=在旷野举蛇者
何处?∶耶路撒冷,耶稣停留处(不知名)
何时?∶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夜晚
何事?∶尼哥底母找耶稣谈话,关於重生的事
何话?∶尼哥底母发出三个问题∶「拉比...无人能行」,「人已经...生出来麽」,「怎能有这事呢?」。
耶稣都一一回答这三个问题∶「我实实在在...见上帝的国」,「我实实在在...也是如此」,「你是以色列...靠上帝而行(?)」。这谈话似乎是一个神学性的对话,含义极深。
为何?∶事情的发生是尼哥底母来问耶稣。在谈话中,因著身份的改变(你-我变成你们-我们)说明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话不只是单独性的,而可能代表了两个圈子的人或两个组织(基督教和犹太教)。
如何?∶谈话内容的发生是因为尼哥底母与耶稣谈论重生的事。谈话过程是两方对一些观念弄不清楚,例如,两方对“重生”的了解不相同。对“怎样得重生”的观念也不相同。
後半部的谈话也由重生转去永生的观念。
如果是叙述体裁,可以作叙述的分析。
叙述分析四步骤∶
一.情节(plot)∶耶稣与尼哥底母相遇并由尼哥底母开声引入话题(约3:1-2)、接著是耶稣三次回答尼哥底母两个疑问(约3-15)。耶稣三次使用「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把谈话的情节带至高峰。也使用「重生」和「圣灵如风」的双关语使谈话引起冲突。这个冲突并没得到平息,因为作者并没有交待尼哥底母是否接受/解决了这两个冲突,他只是静稍稍地从情节中消失。
二.人物(characters)∶耶稣(我)和尼哥底母(你)是主要人物,可是耶稣所说「我们」和「你们」又代表那些人呢?相信「我们」是代表使徒或是当时的基督教,而「你们」是由尼哥底母所代表的正统犹太教。神、圣灵、摩西、人子也是一些在谈话中出现的配角人物。神在这里被形容为与耶稣「同在」而行神迹的人。圣灵却是那使人重生或“灵”生的对象。摩西是因为铜蛇的事故被提出来。人子是新约特指耶稣基督的名称,这人子在此特指那升天的基督。以上的人物都是直接被叙述,并没含有隐喻的意义。
另外也提出两种人物∶「灵生的」、「肉身生的」。这两种人物是叙述中唯一含隐喻的意义,代表著两个对比。相信这两个名词是当时教会的常用字眼,说明信耶稣的人或重生的基督徒是属於「灵生的」,而属世界(或属律法?)的是「肉身生的」。
三.布景(setting)∶尼哥底母是在夜里来,相信谈话地点是在耶路撒冷一所耶稣和门徒所停留的住所。耶路撒冷应是这地点,配合尼哥底母的身份。不知道尼哥底母何时离开这所房子。风的来去无形成为解释圣灵工作最好的场所,圣灵要在这大自然界中工作。地和天被代入作为布景,说明地上的人/肉身生的人只懂得地上的事,「我们」的见证是关於天上的事。人子却是那位在天的人物。因此天上的事必然关於人子的事。摩西在旷野举蛇的布景被带出来,使这谈话的布景更添加许多色彩。
四. 叙述者∶约翰以第三人身的他来指尼哥底母,以第一人身我们来代表自己。他似乎站在耶稣这一边。
叙述者似乎注重耶稣有意使用「水和灵生」来代替平行的「重生」。铜蛇被举起来等於耶稣被钉十架举起来。当然,这含意是要说明被蛇咬的人望向被举起的铜蛇而得生,那罪人望向被举在十字架的人子将得永生。
有一句「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不知是否耶稣所讲。相信是叙述者的个人注解意见。
三. 应用「结构式」研经法(Structural Analysis)。
藉著以上的分析,不难用一个表格/观念架构去表达其中的关系∶
(这是一种看见,不是每段经文都可以给我们这样清楚的表格。)
代表人物人物话题人物代表人物
拉比 行神迹 法利赛人
师傅耶稣重生 犹太人
行神迹者 圣灵如风 尼哥底母 以色列人的先生
我们 见证 官
摩西举蛇 你们
人子被举
永生
四.
作修辞及体裁分析(Literary Analysis)。
一.先注意和分辨经文是属於那一类文学体裁。
二.检查该段经文是属乎那种风格(genre)或当中一些句子属於某些风格。然後,把这些特别的风格分析出来。
体裁∶约3:1-15是一个叙述(Narrative),以谈话(discourse)方式来描述。两个主要人物的身份也特别表明。
风格∶整体的风格清楚的排列出来∶有三个问和三个回答。耶稣都是处在回答的地位。
三个回答都是以「我实实在在告诉你」(amen amen lego umin)。这是亚兰文的一句俗语。
有许多平行对句的诗体出现∶
人若不----重生,---- 就不能 -- 见 -- 上帝的国
人若不是从 -- 水和灵生,- 就不能 -- 进 -- 上帝的国
肉身 -- 生的 -- 就是 -- 肉身
灵 ---- 生的 -- 就是 -- 灵
我们 --- 所说的,-- 是我们 -- 知道的
我们 --- 所见证的,- 是我们 -- 见过的
说 - 地上的事,-- 尚且 -- 不信
说 - 天上的事,-- 如何 -- 能信呢
也有一个预表出现∶铜蛇被举起来使望向它的人得救,耶稣基督被举在十字架上使仰望他的人得救。
五.
字义分析(Words Meaning)。
先把重要的字眼或词句列出来,然後参考圣经原文字典或神学辞典。
例子∶
「法利赛人」指犹太人的律法教师。无法肯定法利赛人的真正来源,相信是自以斯拉时代开始,因为回归後的犹太社会需要大量的律法教师而有一班人被分别出来专门受训负起教导的工作。法利赛人为热心和虔诚的律法师。受犹太人的尊重。他们不只严厉地遵守律法,也遵守传统的教导。有估计说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只得六百人,可见尼哥底母尊贵的身份。法利赛人及文士们走在街上时被人称为「拉比」。尼哥底母称耶稣为拉比,是把耶稣与他放在同等的地位。
「犹太人的官」当时的犹太人是受罗马人统法,只有罗马官。这里是指犹太人七十二人大公会的成员。当时的罗马政府容许犹太人组织这大公会以律法来审判犹太人。这大公会中有廿四位是祭司,廿四位是撒都该人,廿四位是法利赛人。祭司长是当然的主席。
「从神那里来」含有先知的意思。如摩西与神同在(出3:12)或耶利米(耶1:19)。
「重生」(anothen)这希腊文字含有双重的意义∶从天上生下来或是第二次生出来。尼哥底母只领会第二个意义,也是最普遍的意义。可见这里含基督教特别的神学用词,表示信徒藉著神的道重生了(彼前1:23),或在此藉著圣灵重生。
「水和灵」这基督教的用词含有特别的语意。学者不能肯定它在此处的意思∶
一.水代表自然或是肉体的诞生,而灵代表超自然的诞生。或是把水当著是「地上的」,而灵当著是「天上的」。(如第十二节所说)。
二.水可能指施洗约翰的水礼,是当时犹太人所领受悔改的洗礼。而灵是指基督教的重生。说明犹太人/尼哥底母所受悔改的洗礼不足够,而需要加上灵的重生。
三.把水当著是基督教当时的洗礼,就如耶稣之前的洗礼(约1:33)。水礼必须加上灵的重生。
四. 有解释说是指神的道(王明道∶「重生真义」)。
五. 有解释说水就是圣灵(约4:13;6:37;7:39),只是重复字。
旧约并没有直接提出水和灵的洗礼。约珥书曾经预言在末世时神的灵将浇灌他
的子民(珥2:28)。以西结也间接指出水和灵将一起出现使以色列人洁净并获得新心跟随神(结36:25-27)。一般上,福音派学者认为这用词是代表一样东西,就如平行同义「重生」,也就是一个因弥赛亚而改变的生命。
「神的国」这名词从来没有在旧约出现过。但是类似的观念,例如神的国度或主的统治或主是王却常出现(出15:18;诗93:1;103:19)。先知们常预言这国度将由大卫子孙统治(赛9:1-7;亚9:9-10)。这国度是将来的,也是永远的(撒下7:12-16)。尼哥底母作为一位犹太人的先生必然明白进入将来神的国度就是进入永生。当时的犹太人认为所有的犹太人都会进入神的国除非犯了故意犯的罪(Mishnah Sanhedrin 10:1)。犹太人对神的国或是弥赛亚的国度的盼望极浓厚,盼望在末世这位弥赛亚会到来为他们在地上建立神的国。
「灵/风」希伯来文字是Ruah。耶稣有意使用这双关语来表达受圣灵的重生如风一般难捉摸,只能去感受。相信这是基督教的神学语意。
「人子」耶稣最常用的自称。新约共出现84次,约翰福音12次。是七十士译本用来翻译希伯来文「亚当的儿子」,字义是指一般在世上的人。这字後来渐渐附上弥赛亚的意义(但7:13;以诺一书38-71)。
六.
分析背景(Historical Background)。
一.查考作者的背景。包括作者是谁、对象、年代地点、目的、主题、特徵的背景。
二.查考其历史、文化、宗教、经政、地理等背景。
一. 作者背景∶传统的看法认为约翰福音是约翰,西庇太的儿子,主所爱的使徒,所写的。也相信当时约翰是住在亚西亚的以弗所,一般所认为的日期是公元100年。
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有相当大的分别,至少在资料的排列和编写手法上比较注重神学性的讨论而不像符类福音注重历史性的叙述。约翰对每个主题也深入的讨论。例如,藉著整章(第三章)在讨论重生及永生的观念。许多时候约翰是藉著一个叙述然後演译成神学性的讨论,例如第六章,先是耶稣喂饱五千人,藉著似乎是要谈论“吃肉喝血”的课题。
约翰对神迹的看法也不完全与符类福音相同。符类福音用神迹(dunamis大能奇事)来形容神迹,但是约翰却用记号(semeion)来形容神迹,不只是许多人看见这些记号就信耶稣(2:23),而且要进一步重生(3:5),领受活水(4:14)。
二.历史背景∶一直以来,圣经学者相信约翰福音是写於第一世纪末,也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写此书。当时在以弗所的教会已稍有发展,正需要深固的神学教导,也必须面对外来的异端。当时教会中的信徒多数是希腊人,犹太人只占少部分。
认为当时亚西亚地区正受到乐斯底这异端的影响,约翰正对抗这异端。乐斯底主义不相信「道成肉身」的基督,只能接受基督是一个神差派来地上行走的基督。另外,不能接受人的得救是加上肉体的(那改变了不朽坏的肉体),而只是人的灵魂得救。
相信在多米仙(Domitian)王执政时代(公元 81-96 )的後期时(AD 90-95)教会曾受逼迫,而约翰曾受逼迫被放逐去拔摩岛。拔摩岛就在以弗所港口海外。但是当时教会所受的逼迫并不严重,教会还是得著发展,甚至教会之间常有来往。
七.
上下文与以经解经(Context and Inter-textuality)。
一.上下文。
从上下节、或是上下段、或是上下章,找到一些解释的线索或甚至是该段经文的解释。
例子∶从约二,三,四章中看见耶稣与各不同的人对话。似乎是约翰有意这样排列。人物也经刻意安排,先是马利亚,後是真统犹太教的尼哥底母,接下来是非正统犹太教的撒玛利亚妇人。从谈话的对象和内容,我们发现这位人物可代表当时不同型式的犹太人,内容(时间、重生、活水、崇拜意义)更说明当时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别之处。
人子降下及升天,可能解明约1:52所说拿但业要看见使者要在梯子(人子身上)上下。
「信」在约翰福音出现98次,「永生」出现17次。这两个字在此一起出现,指信的人得永生。
二.以经解经∶就是要借助串珠圣经,或经文汇编找出类似的经文,并且对照这些经文之间的意思。为要从另外一处获得更清楚的支持。
「尼哥底母」参考约7:50;19:39,可见他对基督教的好感和帮忙。虽然我们不能肯定他是否信主或得著了重生。
「水」在结36:25-27指洁净的洗,约4:14指耶稣所赐永远不渴的永,弗5:26指洁净的水,多3:5-6指灵的洗如水一般。相信这里的「水」含有洁净的意义。
「摩西在旷野举蛇」民21:4-9指背判神(犯罪)的人被蛇咬後可藉著仰望铜蛇而得生,这里预表了人子被举起来使罪人仰望十架而得永生。
------------------ 接下来是一些个人的反省和应用步骤 ---------------------
八.
个人反省∶让自己有一段时间来思考反省所得著的(Self Reflection)。
一.既然已经过七个解经步骤的工作,必然对该段经文/本文已有深入的看见。这时必须让自己有一段时间安静下来反省,也听听圣灵的声音。问问该段经文有那些“一般的得著”及“特别的看见”?把它们列下。
例子∶一般的看见和特别的看见∶实在地,约翰藉著这个谈话把重生的意义表达了出来。而领受圣灵实在是一个奇妙的事情;人无法决定它的发生,它来到时必会感觉得到。可惜,连当时那麽热心高贵的宗教领袖也无法认识基督教的奥秘之处,他们固有的传统和意识型态却成为了他们认识基督教的最大拦阻。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许多“尼哥底母”,他们必须来到耶稣面对重生。
二.问∶是否经文所引起的难题都得到解释?
例子∶为什麽约翰特别记录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并且把这份资料排得那麽早(第三章)?约翰的用意何在?「水和灵」到底指何物?它与前一章的水或後一章的活水,甚至後来的水又有什麽关系?重生的发生就如风一样捉摸不定,来去只能靠感觉。那我的重生又是怎样的?别人的重生又是怎样?可否清楚列下重生的感觉用来告诉/教导没有重生的人?
例子∶难题是否得到解决∶我认识了重生的意义。「水和灵生的」虽然不能确定它的含义,但是,从平行对句来看,它必然与重生有关。
九.
应用∶藉著以上步骤思考有那些得著/亮光是可以应用於个人或信徒生活方面(Contextu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就是思考在注释过程中所认识的东西要如何在你今日的处境中应用出来。
例子∶尼哥底母在今日的处境可指一位任何没有重生、对宗教有高深知识、知识份子、有社会地位的人物。这样的人最大的拦阻是什麽?固有酱化的意识型态?
今日要怎样带领这类人信主?如果今日我遇与一位儒家学者/佛教学者/道教学者/回教学者对话时,那要谈些什麽?
另外,这样的对话正适合我们把重生的意义带给今日不同宗教的信徒。盼望基督教的重生给佛教徒对轮回的盼望、给道教徒成仙的修行、给回教徒严谨遵守规例的行为一个超越的认识。藉著来到耶稣面对圣灵的重生就得著了进入永生的途径。
--完成考试後,可把这部份撕下交上--
研 经 法 考 卷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
先回答第I部份的问题(80%)。
然後尽量找参考书完成第II部份的问题(20%)。
可打开圣经及讲义。答案以精简为主,也尽量把答案写在空格内。
I.短题
1.为什麽次经及伪经不被列入正典之内?(4)
---------------------------------------------------------------------------------
---------------------------------------------------------------------------------
---------------------------------------------------------------------------------
---------------------------------------------------------------------------------
---------------------------------------------------------------------------------
---------------------------------------------------------------------------------
2.灵修法要作得好,有那四个步骤?(4)
---------------------------------------------------------------------------------
---------------------------------------------------------------------------------
---------------------------------------------------------------------------------
---------------------------------------------------------------------------------
---------------------------------------------------------------------------------
3.在为归纳法作经文观察时,有那些要素必须注意?(5)
---------------------------------------------------------------------------------
---------------------------------------------------------------------------------
---------------------------------------------------------------------------------
---------------------------------------------------------------------------------
---------------------------------------------------------------------------------
---------------------------------------------------------------------------------
---------------------------------------------------------------------------------
4.按本课程所教导的,圣经有那些主要的文学体裁?(4)
---------------------------------------------------------------------------------
---------------------------------------------------------------------------------
---------------------------------------------------------------------------------
---------------------------------------------------------------------------------
---------------------------------------------------------------------------------
5.如果要考查一个原文的字义,有那些步骤?请详细提出来。(5)
---------------------------------------------------------------------------------
---------------------------------------------------------------------------------
---------------------------------------------------------------------------------
---------------------------------------------------------------------------------
---------------------------------------------------------------------------------
---------------------------------------------------------------------------------
---------------------------------------------------------------------------------
6.预言和预表的分别有那些?(3)
---------------------------------------------------------------------------------
---------------------------------------------------------------------------------
---------------------------------------------------------------------------------
---------------------------------------------------------------------------------
7.希伯来人的启示文学有那些特徵,请解释?(5)
---------------------------------------------------------------------------------
---------------------------------------------------------------------------------
---------------------------------------------------------------------------------
---------------------------------------------------------------------------------
---------------------------------------------------------------------------------
8.何谓灵意解经?我们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灵意解经?(5)
---------------------------------------------------------------------------------
---------------------------------------------------------------------------------
---------------------------------------------------------------------------------
---------------------------------------------------------------------------------
---------------------------------------------------------------------------------
9.一般上,圣经的难题是怎样产生的?(5)
---------------------------------------------------------------------------------
---------------------------------------------------------------------------------
---------------------------------------------------------------------------------
---------------------------------------------------------------------------------
---------------------------------------------------------------------------------
---------------------------------------------------------------------------------
---------------------------------------------------------------------------------
---------------------------------------------------------------------------------
II 请找任何参考书(启导本等等)/关於圣经难题的书籍,查考及解答以下两(2)个圣经难题。
任选以下2个难题回答。答案以精简为主,最好不要超过五点。(2 x 10%)
1.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太8:22;路9:60)。
2. 「亵渎圣灵的罪是不能得赦免的」(可3:28-29;路12:10)。
3. 「为死人受洗」(林前15:29)。
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生懊悔过来」(来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