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课

约珥书  之一

 

 

题示:请读约珥书两遍。

 

 

       「对那些肯深思的人,圣经确是一本深刻的书。但基本上说,圣经不是只为有深度的人预备的。它最重要的信息都是浅而易明,它用很简单的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来写……我们若肯留心阅读,我们就能得着了。」

 

                                ——约翰·纳斯钦(近代画家)

 

 

    :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

 一个警告——天灾的打击(一~二11)

     现今之荒凉(120)

     将来之威协(111)

 

 一个呼吁——子夜的希望(1227)

     请求:「归向我」(1227)

     应许:「我要补还」(1827)

 

 一个补篇——以后的日子(28~三21)

     末日之情况(28~三16)

     锡安之尊荣(1721)

 

 

 

    无论从文体或信息中心来看,约珥书都是十分突出的。本书描述之生动和逼真,是小先知书中的皎皎者;「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它可以堪当无愧。举例说,作者描述天灾过后地土之荒凉,读后就如我们是置身废墟一样。此外,书中预言蝗虫大军的进攻,末日万国聚集在审判谷的惶恐,都是有形有声的,确是文学中之杰作。

    约珥的名字就是「耶和华是神」。他说他是昆土珥的儿子(一1),我们知道他的是这么多了。但从书中所写的背景,我们相信他是在耶路撒冷城或城之附近传道,因为他传道的对象就是耶路撒冷城之居民(二23)。他警告当时的人审判要临到这城(二9),因此要他们在锡安吹号(二115);并说在将来救恩必临耶路撒冷和锡安(二32),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被掳流亡的日子就完结(三1),并且犹大和耶路撒冷「必要存到永远」(三20)。作者屡屡提及耶路撒冷和犹大,对十支派的北国就一点都没有提起。

 

成书日期

 

    约珥先知是什么时候写这本书的呢?学者的意见十分纷杂;有些人说这本书之成书日期是最早的,可能是小先知书中最早的一本,但也有人说是最迟的。我们仔细地衡量二者之论据,还是觉得前者较为可靠。我们不必在这里详论二说之证据,只举出一些最明显的事例就可说明了。本书只提及犹大最早期的外敌,如腓尼基人、非利士人、以东人,和埃及人;不错,他们都是十分厉害的仇敌,但比起后期兴起的亚述人和巴比伦人,他们又算得什么呢?他们的兴起就是巴勒斯坦地列国的逐一败亡,连犹大和以色列都给掳去了。若说约珥书是在这些列强兴起后才写的,作者又怎能只字不提他们:还有,若约珥是在犹大国亡给巴比伦之后才写此书,而他又全不提及如此重大的一件事,简直就没有可能了。

    史密夫爵士(Sir  George  Adam  Smith)所著的「小先知书诠译」不接受此说。他认为约珥书是被掳后期的作品,并说该书三章二节即证明此书不会是被掳前期的。该节说犹大国已被列强瓜分,选民流散异邦,因此耶和华才说要「聚集万民」到审判谷。我以为史密夫爵士引用这一节时有点大意,断章取义。这节暗指的敌人不是亚述或巴比伦,而是非利士人和腓尼基人(参第4节)。以色列人是被他们抢掠,和掳而为奴,是他们把以色列人驱散至异地(参57节)——这些都是远在巴比伦大军来侵之前的!我们若多要一个旁证,看看阿摩司先知书就成了(史密夫爵士承认阿摩司先知是被掳前期的)。该书一章六和九节就说到约珥书所指的环境,当时非利士人和腓尼基人把以色列人掳而为奴,又卖给别人作奴隶。那么在别的圣经中可有记述在亚述和巴比伦兴起之前,以色列人确曾被别国侵入,掳人为奴吗?有,在历代志下二十一章十七节就说到非利士人陷城,把皇室的众子掳去,只余下最小的仍留耶京。当然,他们若掳去了皇室的众子,绝无理由不连百姓也掳去的。

    就算约珥书三章二节真如史密夫爵士所说的是指到巴比伦和亚述的入侵,这也不能证明约珥书是在被掳后期才成书的。就如史密夫爵士指出,这一部分的经文是约珥书全部预言的一部分,那又怎能说约珥必然是在被掳的事情发生后才写的呢?预言意思就是预先说及将来必成的事啊!事实上,就约珥书三章二节的事,具同样内容及笔法的,在先知的预言中也屡见不鲜。它们都是在事发之前就按神所感动的来写下。这样的文字不单是我们熟悉和接受的,在先知那一代也是普遍的,而且随着历史的推进,它们都一一地应验了。

    说约珥书是被掳后期的作品的理论还有很多,这里无暇一一细说了;我们相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此书是被掳前期的作品。确立此信后,我们就要继续研究本书之内容及其分析了。

 

内容及分析

 

    让我们仔细地阅读本书一遍,好知其内容及分析其思想,

    第一、当我们再读第一章时,先知描写地的荒凉,及蝗灾之可怖(第4节),实在叫人惊心动魄。我们要思想的乃是:先知描述地的荒凉,是当时已经发生了的呢,还是像其他的预言一样,是日后才会发生的呢?他是不是为了使描述生动而用现在时式去描写那将来必成的事?我个人的看法是:作者是用生动的现在时式来写将来必成的事,亦即是那要临到犹大国的审判;就像以赛亚先知在主前几百年前,即以现在时式来说「必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一样。我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第十五节作者就转用将来时式来写了——「哀哉,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者(将要)从全能者来到。」但大多数约珥书的解经家都认为第一章是只写到他当时之实际情景,我想读者要小心思想后才好作决定了。事实上到了二章二十五节,就很清楚地表明那些事将来仍要发生的:「我打发到你们中间的大军队,就是蝗虫、蝻子、蚂蚱、剪虫。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补还你们。」

    另一个看法是:约珥当时确实目睹蝗灾为害,但更大更重之蝗灾还要临到,因此先知警告他们要悔改,我想这看法也是可靠的:总之,约珥警告的意思就是说,以色列人若不悔改,更重之审判就要临到。

 

第二章

 

    第二章前十一节所预言「耶和华的日子将临」的光景,生动而叫人害怕;这日必不是过去的或现在的,而是将来的,第二章字句所说的清楚得很。这章一开头就说:「你们要在锡安吹角,在我圣山吹出大声!」事情若己发生了,还吹什么角,发什么大声?这些警告都没有意思了,先知继续说:「国中的居民都要发颤,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将到,已经临近。」跟着,作者就描述那可布的大军怎样蹂躏犹大地。先知的文笔确实叫人瞻裂心惊。不管这个大军是代表什么,其可怖之程度确实只有用「耶和华的日子」方能形容。这句说话在本书中常常出现,第十一节说:「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这就是本书之主题。

    十二节是一个明显的分段,应该不难看出;英文钦订本用「所以」一词作开始。由这节到第十七节,先知呼吁犹大国悔改归神,免得更大的灾祸要临到他们;他说:「耶和华说,虽然如此,你们应当禁食、哭泣、悲哀,一心归向我。」这是子夜的呼吁。在神的恩慈下,他在每一沉重之审判降临之前,都给我们这种子夜前的机会,叫我们悔改。在犹大和以色列的历史中是如此,在我们个人的经验上也是如此。我们若能从历史中看见神手的工作,近代中国教会的景况岂也不一样?

    十八节又是另一明显的分段,那是一个满有恩典的应许他们若肯听从那子夜的劝告,救赎的应许必然成就在他们身上。很多人认为这应许(1827节)是已经应验的,他们认为犹太人听从了约珥的警告,因此这个应许便临到了他们身上。我想这个看法不大可靠,不错,十八节是用过去时式来写——「耶和华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恤他的百姓」。但十八节之后的就全不是用过去时式写的了,那么么什么十八节又用过去时式呢,原因只是作者想强调神应许的实在,就如他们已经悔改了,神也就救赎了他们。这种用法在先知书也是普遍得很的,最明显的例子莫如以赛亚了,先知全用过去时式来写弥赛亚受苦的情形。

 

一个补篇(二28~三21

    这一段是独立的,因为这段说的,全是超过约珥那一代(无论是约珥时代已经发生的,或将要来临的)。全书中只有这一段说的乃完全预言人。使徒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中,就明显地引用约珥书,说到约珥先知的预言就在五旬节时应验了(参徒二1521)。就此点来看,新约圣经可证实我们解释约珥书的方法是正确的。因此,从约珥书二章二十八节起,就是一个关于末日的补篇了。

    看过这三大段的解释,读者应该回头看看本课前开列的分析表,好把本书的中心信息牢牢记住。

    但本书仍有一个问题是要解决的。本书第一大段的题目是「天灾的打击」,第二章便说这个天灾是蝗虫。问题是:到底这个蝗虫是照字面意思解释呢,还是一种喻意,以蝗虫比喻作一队军队?这个关系颇为重大,不同的解释亦有三个。

    第一、有人认为这段经文全是预言性质的(apocalyptic),是指到在「耶和华的日子」才发生的,亦即是说,是在末世时发生的。他们称这个为apocalyptic,乃从希腊文的apocalupsis一词而来,意思就是把启示的幔子拉开(启示录一书之题目即如此)。司可福圣经就是赞成这一说法;他给这一段经文的题目是:「耶和华的日子:从北方来的大军,是哈米吉多顿的前奏」。他在注解中说:「约珥书第二章不再说真的蝗虫了,代之而入的是耶和华的日子的光景。」「整幅图画都是说末世的情景的。」

    但我们不能接受此说。除了其他经义上的困难外,有一件事叫我们无法相信约珥在第二章所描写的是末世的光景。当先知正面对国民实际的堕落,而耶和华的警告又是真确地临到他,他岂能拿三千多年后才发生的事来警告他们?这又有什么果效呢?这又岂是启示?事实上,约珥当时面对的背道情形和灾难即临的风声鹤唳,都是随处可见的。他为什么不直说?反要提那么遥远的事来警告他们?他又岂会希望他的听众看这些都是三千多年后才会发生的审判?

    不管我们怎样应用这段经文在现今的情况,作者对他那一代的信息必要先抓紧了,解释圣经时才不会离题万丈。我们若为要从圣经中找寻预言的亮光而罔顾圣经的历史性,这不但对圣经不忠,对听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到底是圣经能帮助人,而不是我们的解释或灵训!

    另一个解释这蝗灾的就是喻意法(allegorical)。根据这一看法,先知是用蝗虫的意象来说明将临之危机。在约珥的时代确曾经历蝗灾的蹂躏,先知便用这一意象来说明那更大更可畏的「耶和华的日子」。他们又说,这个描写虽是根据蝗灾的,但文中有很多地方根本是不可能指蝗虫而说。第二章所说的,有些地方是指到「外邦」而言,另一些则是指「军队」而言,因为第二节说那些入侵者是「有一队民,又大又强壮」;他们被消灭之法不可能是指蝗虫(20节)。先知又叫祭司们祷告,免得「列邦管辖他们」(17节)。一般说以色列之蝗灾都从南地而来,但这里却说是从北方来的(20节)。所以,这一切都说明他们不是单指蝗虫而言的,而是指到将来之亚述、巴比伦、波斯,及罗马的大军而言。他们甚至有人说是指到将来哈米吉多顿大战中的军队呢!

    这个喻意法的解释也是不妥当。他们说第二章之描写与蝗灾不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下一课我们会详细地举例说明。约珥说:他们「爬上房屋,进入窗户,如同盗贼」(九节),这个又怎能说是军队的所为?还有,全章圣经根本没有提到军事的问题,如杀掠、屠城等,却详细地说及农作物的损失等等。此喻意法最难解释的一点,就是二到七节所说这些大军的「形状如马」,又说它们「好像强盛的民,摆阵预备打仗」。

    不单如此,我们若比较十一节和二十五节,就知道预言法和喻意法这两个解释都站不住脚。十一节说「耶和华在他军旅前发声,他的队伍甚大……」,到二十五节他立刻又说:「我打发到你们中间的大军队,就是蝗虫、蝻子,蚂蚱、剪虫,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补还你们。」先知是说得再清楚也没有的了。第二章一至十一节所说的灾害,亦即是第一章所说的蝗灾:二者之程度虽然有别,但耶和华应许要补还给他们。

    因此,约珥所说的蝗虫,既不是预指末日的灾难,亦不是喻指某强国之大军队,而是真真正正的蝗虫。下一课我们会多举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但现今让我们记牢了,这个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所发生的,是真正的蝗灾。而本书之分段也是:(1)一个警告——天灾的打击;(2)一个呼吁——子夜的希望;(3)一个补篇——末日之光景。

 

 


第八十九课

约珥书  之二

 

 

题示:请再读本书两遍。

 

      「我自己是如此行,也不断的勉励你:要养成每天阅读圣经的习惯。」

 

                                                ——屈梭多模

 

      「有关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研究,真是精细极了……现今对圣经只有一样功夫要作的,就是阅读它。

 

                                          ——李察·毛顿教授

 

蝗虫入侵

 

   「你们要在锡安吹角!」「吹出大声!」「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已经临近!」这些警告的急逼性,是因为要来的灾害是极不寻常的,而这不寻常的灾害在先知的时代是「已经临近」了。紧接着这些警告的,就是先知描写那空前的灾害,那队所向无敌的,使地尽然荒凉的大军就要临到犹大全地(二211)。正如我们在上一课指出的,只要把十一节和二十五节比较一下,就知道来侵的大军不是人,而是蝗虫。

    那些认为本段所写不可能是蝗灾的人认为它太可怖了,因此他们不是把它解释作将来的大灾难,就是说它是喻指某些厉害的武器,或是指某些军队而言。但这两种说法部颇牵强,不能符合本章所说的。

    让我们举出一些例证来说明这章圣经的正确解释。我们有不少文献指出,约珥书所描写的蝗灾确是十分准确的,因此第二章所指的必然是真真实实的蝗虫之灾。请仔细阅读本章,注意它奇特的描写。像第二节所说的「好像晨光铺满山岭」,直到十和十一节,说到「地震天动,日月昏暗,星宿无光」。好,我们要在下面举出一些曾亲眼看见过蝗灾的人的见证,来跟约珥书比对一下,就知道我们不必把这章圣经解作喻意、预言,甚至说是作诗的手法了。

    下面这段话是引自楞内普的「圣地〉(Van-Lenneps  Bible  Land):

    「年幼的蝗虫长得恨快,不多久就有草蜢一样大小了。它们向着同一的目标进发,先是爬行,后来就连行带跳的向前推进。凡它们所过之处,半点青绿色的东西都没有了。它们前进的速度,略比燎原之野火慢,但其破坏力却绝不逊色。在短短几小时内,所有成熟的麦子、大麦、葡萄、兰花、橄榄树、无花果树与及其它青绿色的东西全都给它们吃光,很多时候运树皮都逃不过厄运。它们所过之地,就像荒原一样,寸草全无。无怪乎罗马人称它们作「大地的火把」(蝗虫英文之原意)。当它们来临时,就布满了全地,好像一下子大地都不见了。其数目之庞大,就是最强盛之军队也要三、四天才可开道通过。从远处看,一群蝗虫在天上飞就像一大片黑云,把日月都遮盖了;唯一能暂时改变它们方向的,就是气候的转变,因为天气转冷,它们就会暂时性失去知觉。

    晚上,它们不大作声,像蜜蜂一样成群栖身于灌木或篱笆上。但等到太阳出来,它们的身体慢慢转暖,它们又活跃起来,再度开始其毁灭性的前进。它们没有王,也没有领袖,但它们从不倒下,只是一排一排地前进,每只都受着同一不可抗拒的冲动,拼命的向前行。它们从不转左或转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拦阻它们向前的。它们只朝着同一的方向走;前面若是一道墙或是一个建筑物,它们就爬上去再爬下来;屋的窗户若是开着,它们亦一样照爬进去。倘若它们来到水边,不管那是个泥沼、小河、湖泊,甚至是汪洋,它们也照样爬进去;淹毙了,尸身就浮上水面,让别的蝗虫踏着它们的尸身向前进。很多时候蝗灾就是这样停止的——全淹死在水里。但亦有很多时候,亿亿兆兆的蝗尸被冲上岸,然后腐化了,发出恶臭,因而引起疫症的亦常有听闻。

    历史上就曾记有这么一件悲惨的事,在公元前一二五年,有一大群蝗虫被风赶到海上淹死了。但它们的尸身被冲回岸上,就在岸边腐化而引起极其严重的瘟疫。在利比亚、施勒尼和埃及等地有八万人因而丧生。

    蝗虫的翼是很容易长出来的,倘若风向适合,它们就会起飞。而最容易叫人印象难忘的,就是在炎炎夏日中,太阳突然间昏暗下来,无际无边的一大片乌黑把整个天空遮盖起来。当一群蝗虫乘风而过时,通常都有一种很奇特的声音的。这时我们若是抬头仰望,就会看见一片黑云约在二、三百尺高空上掠过。」

    请特别注意上述描写蝗群的几个特点:破坏力像野火一样的蝗虫、它们翅膀发出的声音、使日月昏暗、和最后全死在海边的命运——一切就像约珥所描写的(二20)。「蝗群」尚且如此,何况「蝗灾」?无怪乎当摩西用神的杖向埃及宣布蝗灾的审判时,法老的臣仆要大喊:「埃及已经败坏了,你还不知道么?」(出十7)。

    白莱士先生在他的「西非游记」(James BryceThe Impressions  of South  Africa)写着:「蝗群实在壮观,你若不介意它带来的毁灭,简直可以说它们是美丽的。它们来的时候,离地十二到十八尺的空间全部被它们占满了;它们的身是红褐色,双翅则闪闪生光,如果太阳照在其上,就好像是照在滚滚而流的大海一样,波光粼粼。它们的上面若是有一大片云经过,整个天空就好像突然之间刮起浓密的暴雪一样。这时叫人觉得像一生从不知数量极多极密是什么意思一样;它有点像大节日中千千万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的镜头,又像从山顶往布满了密林的树顶望下去一样:但这一切跟在空中的蝗群比起来,实在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无论你往什么地方望去,只见蝗群,其它都像消失了一样;天空、太阳、地上,全给它们盖起来了。倘若当时是有一阵微风,它们就飞得更快,但一群紧接一群的,了无止境,就像百万大军一起向同一方向迈进一样。若只是一只蝗虫,你几乎可以说它是无害的,可爱的,你可以把它捉到手上,一捏它就没命了。但当它们忆亿兆兆的一起来到,其破坏力之大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且让我们再略举汤逊先生的名著「圣地与圣经」(W.M. ThomsonThe  Land  and  the  Book)的经验:「它们数目之多,真是闻所未闻,一下间整个山头都给它们改变了颜色,变得黑压压的。它们就像洪水一样的骤然来到,叫每一个人都措手不及。我们掘深坑,点火把,用棒来打,用火来烧,全都是白费气力,半点用处都没有。在面前不错是有一大堆一大堆死在我们手上的蝗尸,但后面的蝗群仍像巨浪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卷来,你有什么办法?不到一会,整个山头、岩石、墙壁、沟渠、篱笆,全部满布了它们。我们刚打死的蝗尸又给后来的遮盖起来了。看见这个像江河泛滥的蝗群不断的移动,实在叫人呕心。它们就是这样的向东前进,足有四天之久才全部走过……凡它们所过之处,没有半点青绿的东西可以留下的。它们行军的声音,就像远处树林下大雨的响声。但最特别的还是看它们前进的阵势,全是成一直线的向前行,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

    一八六五年十月的「宗教经典专刊」(Journal of  Sacred   Literature)亦有蝗群为患的报道。一个作者写道:「我们的花园完了,它们不断的向城内推进,每户的花园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给它们摧毁净尽。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听到它们古怪的声音,像一队大军,又像众水奔流。你若站在高处看,它们就像一队装备完善的马兵一样。」另一作者说:「那么小小的昆虫而破坏力如此惊人的,全是因为它们有像锯齿一样锋利的牙,其设计之精确刚好能使它们把地上所有植物都啃过清光。」

    另一人说:「他们吃完玉蜀黍就吃葡萄,然后吃豆类、杨柳,甚至是大麻都没有了。它们的恶毒实在叫人受不了。」另一个则说:「在八、九十哩范围内,青绿色的植物都给它们吃光了。」另一个说:「亚法城(Jaffa)外每一个花园合给它们吃完了,连较小的树的皮亦给它们剥下吃尽,就像冬天的桦木林一样。」另一人也说:「所有的山田庄都完蛋了;它们进攻每一市镇,每一房屋,找寻可吃的,结果所有的禾草、麦秆,甚至是麻布、羊毛衣和皮的樽,不是给它们吃去,就是给它们扯碎:它们从每一个空档蜂涌进来,无孔不入,简直是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它们的。」

    汤逊先生又告诉我们,当亿亿兆兆的蝗卵蜉化出来的时候,骤然间就好像每一粒尘土都有了生命一样,一起蠕动,大地就像被它们震动一样;过了不久,它们的翅膀就会长出来,这时天空也像给它们摇动起来了。

    约珥说这些蝗虫像「晨光铺满山岭」(二2)。史密夫先生(C.A.Smiih)有类似的经验:「人若看过蝗虫为患的,就不会怀疑约珥书所记之真实性。当亿亿万万的蝗虫在上空飞过时,日头都昏暗了。阳光若能透过蝗虫的翅膀而照下时,就像几度晨光突然照在山岭上,但不久又给另一蝗群遮盖起来,像要把黑夜延长一样。」

    我们不必再举例吧。前面所引的起码可以解决我们两个问题:蝗灾的可怖和约珥书描述的蝗灾是真真实实的,不是喻意,也不是末日的预言。约珥所宣告的蝗灾不是军队,而是由亿亿兆兆的蝗虫所组成的大军。它们是耶和华的军队,是在「耶和华的日子」施行审判的。约珥说得再清楚也没有了。

 

「耶和华的日子」

 

    约珥书中提及「耶和华的日子」有五次之多(一15,二11131,三14)。事实上我们可以说约珥就是「耶和华的日子」的先知。不单如此,他运用这句话的方法也告诉我们解释圣经预言的正确方法呢。

    我们发现约珥先知用这句话时,是有三种不同的方法。首先,在一章十五节和二章一及十一节,他说这个蝗灾是已经发生过的,只要比较二章十一节和二十五节就可以看出来了。第二,在二章三十一节,他说这蝗灾是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而发生的。我们若参考新约使徒行传二章十四至二十一节,就知道这段经文要到「末世」才发生的。第三、约珥在三章十四节说:「许许多多的人在断定谷,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断定谷。」从三章四到八节我们知道这个审判是在「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时,降在曾苦待以色列国的巴勒斯坦地的列国。这就表明那日子是指约珥还活着的那一代而言。但单就这一点,我们也不能以为这段说话是指过去某段的历史,因为上文下理亦清楚地指出,要预言全部应验,还须等将来「耶和华的日子」完全降临时才成;因此,约珥第三个用法是混合了历史的和预言的两种因素在其中,是包括了当地的和民族性的、目前的和将来的几种因素——在大多数的预言中,这种用法是十分普遍的。

    总括来说,「耶和华的日子」就有三个意思:第一是本地的;第二是最后的;第三是双重性的。我们可举些经文来说明这三个意义:赛二12,十三69,十四3;耶三十78,四十六10;哀二16;结七19,十三5,三十39;摩五1820;俄15;番一7;亚十四;玛四5

    因此,我们不能以为「耶和华的日子」必是指到末世而言。有时它的确不是,有时它的确是,有时它可能是,我们一定要看上文下理才能决定它是什么意思。若硬要把它解释成预言式的,就只会混乱经文的原意。上述司可福圣经对约珥书二章十一节就是一个例子。它说一至十一节说的是哈米吉多顿的大军,但十一节说的又是另外一种军队,是耶和华的军队(因为圣经说「耶和华在他军旅前发声」)。这就跟二十五节所说的有冲突了,因为那里说耶和华的军队正是蝗虫,而第一章正是描写这个军队的为患。二章一至十一节不过是说明同一的章队在约珥的时代再行审判的情形吧了。因此第二章一至十一节说的就是二十五节所说的耶和华的军队,而不像司可福所说只是指到十一节而言!司可福圣经注释中有不少地方是很好的,我们颇为欣赏;但许多读者不加分辨就全部接受是十分不智的。我们使用的时候若能用一善意的批判眼光就很有益了。起码这里所论的蝗虫就不如他所说的,全是对末世的预言。

    但我们仍要注意,这个「耶和华的日子」也不能全指到我们现今的世代而言。且看看约珥怎样形容这个日子,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以后直到万代也必没有」(二2)。这就表明「耶和华的日子」是绝对空前绝后的了,是极之不寻常的。从上引各作者对蝗灾的可怖经验,我们均略能体会其严重性,但这里所说的蝗灾还要远比上述的可怖呢!许多人都经验过,在各种天灾中,没有比地震和蝗灾更叫人感到无助、无望、恐怖,及自然界不可思议之神秘力量的。从这一点推想,我们不难想像约珥书二章描述的蝗灾的恐怖程度了。

    将来「耶和华大而可畏」的光景,实在是人所不能想像的。我们只要看看启示录描写的七年大灾难,就略知道那日子会是怎么样的了。当主耶稣基督在云彩中降临之后,全地就陷在灾难的恐怖里面。哈米吉多顿大战、兽、假先知、敌基督和它的喽罗相继施虐;现今整个世界的体系要崩溃,撒但被扔在无底坑,然后一切邪恶势力要完全粉碎。基督的国度就要降临,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要全然扩张,整个世界就都变成「我主和我主基督的国」;千禧年要降临,公平和公义要如大水滔滔。之后,神容许之罪的最后反叛要在千禧年之末发生,神就永远的把它消灭。这时所有人都要在白色大宝座前接受他的审判;火亦要把天地都革新,新天新地就要降临,直到永永远远了。

    基督徒啊,这样看来,我们又当怎样敬虔儆醒度日?

 

解释约珥书二章二十八节

 

    我们常说,教会是在五旬节时才开始的。但使徒行传二章十六节告诉我们:「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而彼得所引用的那段经文是约珥书二章二十八节至三章二十一节。这段经文并不是指到教会时代而言的,乃是指到「耶和华人而可畏的日子」,是以色列最后的归回,弥赛亚国度的降临。换句话说,约珥先知所预言的事是未应验的,彼得为什么又说「这正是」呢?答案是这样:

    我们的主为应验预言所说的,便向犹太人宣告弥赛亚国度的降临,又向他们宣告他就是以色列人一直盼望的弥赛亚。但犹太人一直来只挂念属地的应许国度,反而忽略了属灵的需求。他们拒绝了他的国度,并且把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神早就知道他们会如此行,于是把福音转传给异邦人,救恩就临到整个世界。

    我们的主在十架上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知道。」神应允了耶稣的祷告,给犹太人一个新的机会,那就是使徒行传所说的教会时代了。神不单给他们一个新的机会,也在救恩的信息上加上他新的印记,就是基督的复活和升天,又赐「圣灵来作凭据。因此,五旬节的神迹就是神赐下的证据,说明天国确然近了,是他们应该接受的了;故此,彼得说:「这正是……」但以色列人再度拒绝,他们既不肯接受,五旬节的神迹和天国就一起收回。约珥书所预言的便要等到教会时代的结束,基督第二次再来,和天国的开始才能实现。

 

何西阿书和约珥书之问题

 

1)何西阿先知是南国或是北国的先知?为什么我们称他作「危机时代」的先知?

2)你能列出北国以色列中一些罪恶吗?何西阿怎样对付它们?

3)何西阿妻子叫什么名字?他的三个儿女呢?这些名字有什么含意?

4)何西阿书可分成那三大段?

5)何西阿书前三章跟全书有什么关系?

5)试列举理由说明约珥书的成书日期是在被掳前的。

7)试列出约珥书之分段,并略述其要义。

8)为什么我们不能用预言法或喻意法来解释约珥书第二章?

9)举出理由说明约珥书第二章所指的「军队」是真真正正的蝗虫。

10)约珥所说的「耶和华的日子」是有三种不同的用法的,试分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