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错谬


  一、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什么

  由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丛书《观测宇宙学》,(何香涛著),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宇宙大爆炸”的基本内容:

  如果把宇宙的膨胀现象无限地反演下去,一定会想到宇宙应该起源于极小的空间和极密的物质状态。从理论上来说,宇宙存在着“创生”的“奇点”。如果宇宙真有从奇点的创生,则必然会想到一定是起始于极热状态的爆发过程,这便是热大爆炸的假说。

  第一位从科学上提出宇宙大爆炸起源的是勒梅特(Lemaitre,1927),他的论证并不是从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出发的,而是从熵的角度。根据热力学理论,宇宙的熵随时间在不断地增加,那么,一定存在着熵最小的状态。熵最小意味着物质的状态最有序,最理想的有序状态莫过于整个宇宙的物质包含在一个“原子”里。于是,勒梅特提出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原子”,这个原始原子一爆炸就产生了整个宇宙。

  真正系统研究宇宙大爆炸起源的,是美籍俄国人伽莫夫(Gamov),他认为:宇宙有过一段由热到冷、由密到稀的不断膨胀的演化史,其过程犹如一次规模极大的爆发。

  二、大爆炸理论的本质

  由于宇宙的起源是无法用科学的方法重演的,因此大爆炸理论只能是个科学界的一个假说,前面提到的《观测宇宙学》业已承认这是个假说。又说:“宇宙的极早期阶段被称之为‘原始火球’,这一阶段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温度极高,物质处于辐射状态。这一阶段的物理状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疑问和不确定因素。”

  三、大爆炸理论的疑点

  1、大爆炸以前的宇宙是个什么样子?按说应该是虚无的,连时间和空间都没有。可是,如果什么都没有(包括那个“原子火球”),爆炸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宇宙的这种“无中生有”的本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不相符合。

  2、原始爆炸的火球原是处于热膨胀平衡状态,具有极高的熵值。这又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尖锐地对立。

  3、一粒比灰尘还要小的微粒,竟能容纳整个宇宙的压缩质量,这个观点太言过其辞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