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一个伊斯兰教徒的悔改经历


  隆巴罕(John A. Subban)是印度南部海得拉巴城的卫理圣公会主教,他是由回教信仰改信耶稣基督的。隆氏自小生长在加尔各答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祖先是十六世纪前来征服印度的蒙古人,且会在大蒙帝国的朝廷中工作过。

  “事情的发生十分简单,一个回教朋友一天送他一本福音书,若是再早几年有人把这种书送给他,不论心中有多么空虚,他也必会把书撕得粉碎。但他现在心中切切渴望能了解耶稣所启示的真理,这种渴慕之情始终不会平息过,而自己那 信仰回教中神秘主义的朋友,也同时更加强了他探求这方面知识的决心,於是他决定要好好来研究一下这本书。当然,他还是觉得这是一本‘不正当’的书,但他想其中一定至少包括一部分耶稣原先启示的真理,至於它的内容若有亵渎神的地方,必然很容易就看出来,那些可恶的基督徒若敢随意窜改增添福音的内容,他必会查觉,也可以略去不读。”

  “但他初读圣经后却甚觉惊讶,第一,虽然他以吹毛求疵,小心翼翼的态度来读福音书,全书中他却找不到一处亵渎神的字,也没有来自魔鬼的话。第二,根据他常识的推理,他认为一本圣书内若包含卑劣的字眼,其背而必有它的动机和原因。经他对福音书的详细考察,他却找不到任何不良的动机。书中高度的伦理教训,丝毫看不出有被人窜改过的痕迹,也没有任何简便易行的伦理观念。在继而阅读福音书的故事当中,他也得到相同的结论,耶稣钉十字架的故事不可能是门徒发明的,他们不必使基督教的创立者披载这样羞辱的记号。如果他们的创立者真的经历这样的羞辱,门徒在撰写福音书时也会把这事略加修改,或根本略去。神的儿子竟遭这样羞辱,这岂不等于抹杀他尊贵的身份么?这年青的回教徒心中的种种问题,与他过去对新约圣经所存的成见,两者不断争战,显然不久他就能寻见新的曙光!”

  “当他第二遍再读福音书时,他已深深相信这是真实的一本书,其中记的是神的话和他向世人所启示的真理。阅读圣经和以前朗诵可兰经所产生的果效显然相为不同。”

  “就在他第二遍阅读福音书的时候,隆巴罕变成一个基督徒。他深信基督教乃唯一真实的宗教。他决定接受耶稣为他个人的救主,这个经历甚是特别,因为除了那本福音书外,并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他认识基督教的信仰。他一向只有回教徒的朋友,并没有基督徒朋友,连这本福音书都是一个回教徒送他的。”

  “隆巴罕对自己信仰的经历,用以下几句话送结说:‘基督教并不只是相信几个教条而已,当然这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你与耶稣基督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它不谨要求你将信仰付诸实行,它也是信徒每天所过的一种生活方式。’”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