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唯一真正的教会? 〗 唯一真正的教会是由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组成的普世性的主的身体,在这个身体里,人人都认耶稣基督为他们的救主,并虔心事奉他。这就是唯一真正的教会。1 圣经教导我们,我们当保持灵里的合一,2直至我们在信仰的真道上也同归于一。3换言之,灵里的合一是所有基督徒都能做到的,而在信仰的真道上完全达成共识则是将来的事情。 教派林立这个事实本身反映出教会里缺乏对真理的认识。在很多情形下,它也是人的狂妄和骄傲的体现。它表明,人们极不情愿聚集在一个屋檐下,也不愿为了主的身体的缘故求同存异。况且,有不少教派是从错误的教义中诞生的。即便有的教派起初是上帝美好的启示和新鲜的亮光的产物,但到后来时常蜕变为不冷不热的宗教机构,甚至与上帝的作为相违抗。 许多时候,教会中自诩为信仰正统的人横加迫害那些真正认识主的真道的众圣徒。耶稣基督带着饱蘸生命力的启示来到人世间,目的是为了冲破正统宗教信徒的僵化、教条的思想和教义,他这样做完全是有必要的。以色列人就曾有过这种经验教训,他们因拼命地抬高律法的地位而变得浑浑噩噩和食古不化,律法的制定者耶和华上主竟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他们以律法的名义杀害了上帝在尘世的显现——耶稣基督。 中世纪时,当教会集政治和宗教的权势为一身时,遂开始走向腐败。于是,马丁·路德和其他改革家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改教运动,他们也因此遭到了教会的严重逼迫。教会中又出现了路德会迫害加尔文宗、加尔文宗迫害再洗礼派的现象,而恰是再洗礼派阐明了上帝关于洗礼的真道。 到了后来,再洗礼派开始迫害五旬节教派,后者就受圣灵洗的圣经真理有着不同其它教派的新的见地和亮光。上帝为了在教会中恢复他的真理的面目,接二连三地掀起了阵阵改革和奋兴的浪潮,他的真理的启示成了一些主人教派萌芽的种子和温床,这些当前主领基督教潮流的新教派在刚崭露头角时往往是受到人蔑视和逼迫的不起眼的小教派。 初信主的人需要找到一个由挚爱主和相信圣经的信徒组成的团契。有的圣公会牧师虔心爱主,他们被圣灵充满且处处事奉耶稣,他们的教会是敬拜上帝的美好场所;在一些天主教教会里,重生的基督徒在这里寻觅到了自己的家;有的浸信会、长老会、卫理公会、神召会、拿撒勒派教会、至善论派教会等许多其它教会里的信徒爱主爱得很深。
当你寻觅一个能成为自己的家的教会时,第一件该做的事就是寻求上帝的指引,看看主想带领你到哪一家教会。你应当找一个忠实于圣经、众信徒爱主和事奉主的教会。你得弄清楚,这家教会的教义、教训和实践是否符合上帝的道?教会的信徒是否在生活中努力活出他们所宣信的教义呢?若是你在一家教会发现有这些特点,信徒们非常热衷于团契生活,这家教会就可能适合于你。 宗教改革时期,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天主教修士重新发现了使徒保罗在《罗马书》里所确立的因信称义的教义。4路德据理力辨道,若是一个人因信得赦免,他岂还需要朝山进香、苦行、罗马教廷的特赦、炼狱和临终圣礼吗?鉴于路德的见解被说成是对天主教传统的彻底摈弃,他被罗马教廷处以绝罚。可是,大批大批的德国民众涌向路德,听他铿锵有力、令人折服的演讲,路德会在改教的土壤中脱颖而出。
之后,约翰·加尔文等其他神学家向天主教的教义发出振聋发聩的挑战,被称作是归正宗的加尔文派教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些教会在对天主教的“抗议”浪潮中改革天主教会,故又被称为抗罗宗、更正教或新教教会。这段历史(约从公元1500年至公元1650年)遂被冠之以新教改革的称号。 当使徒保罗写信给其它城市的基督徒时,他总是称其为众圣徒。他所说的众圣徒是指那一城市教会里的每一位信徒,因为他们已在基督里成为圣洁。我们若不把自己交托、奉献给耶稣,我们的业绩在上帝的心目中就算不得什么。
无庸置疑,上帝是公平合理的,他不会轻看基督徒在今生中的辛勤劳作和耕耘,他会在天国里赏赐他们的。然而,即使我们按照主的旨意过了一个圣洁的人生和立下了丰功伟绩,我们仍须认识到,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我们的圣洁和公义毫不出于我们自己的善功,而是惟独出于耶稣基督。 我们需要团契生活,我们需要彼此勉励,我们各自的看法和观念必须相互检验、相互制衡。耶稣说,只要有两三个人奉他的名聚集在一起,就必有他的同在。7这即意味着,一个家庭也会有主的同在。可即便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都能起着制衡的作用。基督教不是什么由某个独来独往的隐士上到高山之巅与神灵交通后发明的新宗教。
人不必上教堂做礼拜才能得救。但为能继续地保持与神同行,你必须与其他基督徒一道勤过团契生活,而教会则能满足你的这一需要。 早期教会认为,婴儿生来便是有罪的,他们需要及早接受施洗以确保能得到上帝的拯救,这便是早期教会开始实行婴儿洗的由来。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重新发现了关于因信重生得救和因信称义的圣经真理,可婴儿是不能操练使用自己的信心的。然而,鉴于路德的众多追随者婴儿时就已在天主教会接受了施洗,他就不再要求他们重新接受洗礼。事实上,路德从未间断过对孩童的施洗。 当加尔文出现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舞台上时,他推出了一套称之为“契约神学”的思想。根据契约神学,若是父母进入了与上帝之间的契约关系,其后代也成了契约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婴儿受洗自然是顺理成章的。通常,在实行婴儿洗的教会里,孩子到了十岁、十一岁或十二岁时,要参予某种形式的坚振礼,重新确认父母在其洗礼时所表达的信仰。 一些宗教改革时期的神学家强烈反对教会实行婴儿洗,他们坚持认为,洗礼是耶稣受死、被埋和复活的象征,9人们只有到了信仰的阶段才应当受洗。鉴于婴儿没有旧的生命和新的生命之间的比较经历,即便他作为婴孩接受了洗礼,他到了成人和信仰的阶段时,需要再次受洗。持有这种观念的人被称作是“再洗礼派”。
今天,人们就洗礼一事仍存在着不同见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理公会、长老会和其它一些在历史上实行婴儿洗的教会在重新考虑受洗人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以及应当采用的洗礼方式。一些曾接受婴儿洗的成人信徒,也在重新接受浸水礼。 许多学者觉得,新约中的长老就等于是教会的监督或主教。在耶路撒冷和其它城市的教会里,又有一些“被圣灵充满和智慧充足”的人被选立为执事,他们被众使徒委托照管教会的财务或别的日常的事务,从而好让使徒们腾出手来多多从事宣讲福音和祷告的圣工。教会的权柄源出于上帝,藉着众使徒授予本地教会的监督或长老,尔后又掌握在信众手中。 从属灵的角度看,早期教会采取了神治的治理模式,但在钱财一事的处理上,基层教育享有极大的自主性,也更为民主,她们根据教会领袖的意见或建议,自行作出决定。 在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教派中,教会治理最为接近新约模式的恐怕要算长老会了。本地的长老会有一包括牧师、负责教导人和管理的众长老组成的“执行理事会”,10这些长老们负责管理教会的宗教生活。基层的长老会里还有一个执事会,执事们11照管着教会的日常事务,包括供给穷人和有需求的人、管理饭食等。12基层长老会享受着自治权,但各个教会的长老们所构成的地区“教务评议会”负责审核该地区教会牧师的资格。长老会的全国总议会负责处理信经教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疑难,并协调整个教会的宣道、教育和出版等项目。13 基督亲自设立的使徒、先知、教师、牧师和传道五种不同职分,14长老会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上所缺乏的是其中某些职分。不过,长老会的治理形态往往能在基层教会的自治和教派领袖监督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其它的教派,尤其是浸信会和多数独立教会,均采纳了公理会的管理制度。所有的权力都归属于基层的会众,并经由会众民主选举,产生执事管理委员会和招聘堂会牧师,通常有指定的理事专门负责教产的管理。 尽管这种形态的教会治理给予了基层教会成员极大的自由,但由于在教义上的争端、财务的纠纷或教牧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协调,教会很有可能在这些情况下运转不灵或陷于瘫痪。这种教会体制不是使得作为上帝的仆人的牧师受到会众的支配,就是致使公众受到一个手段高强的牧师的左右,或只得忍受一个叫人不如意的牧师。若是没有一个祷告和谦卑的灵,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补救方式便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状告世俗法庭或弄得教会鸡犬不宁、乌烟瘴气,导致教会四分五裂。
另一种教会的治理模式是主教制,教会由某个大主教、监督主教或主教会议控制。在天主教教会里,罗马教廷的体制赋予教皇以绝对的权柄,教会的其他高级官员,如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和主教,都由教皇亲自任命。这种较为专断的教会治理形态在维护其历史的延续性、调动与协调其人力、物力的资源、把握住教义的纯洁性和圣职人员的行为尺度一事上,明显具有优势。由于这种教阶制的教会治理模式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其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袖的个人素质。在好的教会领袖的带动下,教会的属灵光景会蒸蒸日上,攀登新的高峰;而不好的教会领袖则很容易致使教会走向腐败和堕落。 在圣殿时代之前,亚伯拉罕遇见了一个很不寻常的人,名叫麦基洗德,他是撒冷(即当今的耶路撒冷)王。16麦基洗德一词即意为“公义之王”。麦基洗德是一个公义与和平之君,他是基督的表征。亚伯拉罕在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后,麦基洗德为他祝福,亚伯拉罕把他所得的十分之一献给麦基洗德。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的一个功课是,给人带来祝福的至高者上帝的仆人是配得十分之一的奉献的。 如今,作为民族的中心的仓库已不复存在。然而,基督的身体却有着丰富多彩的体现,如圣经学院、本地教会、电视电台宣道网、对外宣道部门、传教士、教会医院、救援机构和孤儿院等。所有这些形成了上主的仓库,人们可以将其十分之一所得捐献给主的身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
最后我想给大家补充说明的是,一旦你决定成为本地教会的一位成员,教会应当对你在经济上给予的支持表示敬意。你之所以乐意捐献十分之一并不是出于圣经上的强令规定或不可推御的责任,而是因为你已进入了与主耶稣基督之间的同时具有权利与义务契约的关联。 其次,被当作偶像拜谒的个人、党派或团体时常力图将畏惧害怕的心理注入其追随者心中。他们对追随者们不时地灌输这样的说教和言论:若是离开了他们,就会彻底丧失其拯救。 再者,无限抬高某个领袖的地位也必会酿成偶像崇拜的结局。偶像崇拜常常围绕某个通过愚弄和操纵民众而捞取权力、金钱或影响的男人或女人。南韩统一教会的领袖文鲜明便是一例,上帝的儿女教会中的大卫·伯格是个十足的独裁者,人民圣殿教的杰姆·琼斯把信徒的注意力全都引向自己,并武断地命令他们和他一起服毒自杀。一个真正事奉耶稣基督的教会领袖一生一世只有一个目标,即高举和宏扬耶稣。因此,每当有人扬言他对上帝有着异乎寻常的悟见,或上帝特别恩膏和选召他把福音带给世人,你就能一眼看出,这是企图树立偶像崇拜的举止表现。 偶像崇拜的最后一个迹象是教会领袖很不情愿让追随他的信徒在知识和灵命上成长。一个真正的牧者会竭尽全力,尽快地让信徒群众走向成熟,他不会避开对信徒的必要栽培和教导,也不会让信徒们在灵命上处于缺乏供应的贫血或不成熟的幼稚状态。许多把自己树成偶像的人物或派别使其追随者们在精神上产生一味依赖的麻痹性,从而丧失作出独立的合乎理智的决定的能力。这些人物或派别时常采用洗脑的灌输技术,把追随者们塑造成绝对服从的机器人。
尽管偶像崇拜还有着其它种种表现,但以上所列举的显然是一些典型的事例。 摩门教与建立在圣经基础上的基督教在若干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例如,摩门教教徒不信救恩是藉着对耶稣基督的信靠。摩门教教徒必须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天国。17 摩门教的教义认为,上帝不是唯一的神祗,我们所有人都有着成为神灵的可能性。18记住,撒但正是因着想成为象至高者上帝一般而从天上坠落。在摩门教教徒看来,上帝不单单是个灵,他也“象人一样,有着可以触摸到的肉身。”19他们散播这样的说教:“昔日的上帝,就象今天的我们一样;今天的上帝,就是我们将来成为的样式。”20多年来,摩门教的教义一直在受到修改,因为摩门教的领袖们在许多事项上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教会曾赞同的一夫多妻制。
总之,摩门教是个正在发展和兴旺的教会组织,它锻造出了许多品格优秀的人。但在宗教信仰方面,摩门教教徒远远偏离了圣经的真理。 鉴于耶和华见证会的教徒只效忠于耶和华,他们拒不在国旗下宣誓效忠国家,不参加选择,不服兵役,也不担任政府职务。此外,他们不庆祝节日或生日,其怪诞不经的教义还禁止信徒接受输血。 耶和华见证会原初的教义确定1914年为世界的末日,可末日显然没有到来。根据这些教义,世界上仅有144,000人将得救进天国。当耶和华见证会的成员超过144,000人之后,他们又改口说,其成员是温柔的人,他们将继承这个世界。
耶和华见证会的教义的主要问题是,它从来不能为人提供救恩的确据。在基督教里,信徒们知道,他们藉着信靠耶稣便能得救。耶和华见证会的教徒们认为,他们的得救必须通过自己的善功,因此,他们尽管不断地行善积德,但仍无法真正确定他们是否将赢得拯救。他们的许多其它教义也与圣经的宗旨背道而驰。
一位论派的信条在几年前的一则广告中得到了十分清楚的概括: 1961年,一位论派与普救论派的基督徒实行大联合。普救论派在19世纪时就曾高举“人人最终都能得救而无需在今生中悔改的”普救论大旗。其教义虽承认耶稣的神性,但却抹去了人在拯救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之相悖的是,一位论派不相信耶稣的神性,这两个教派是在何种基础上实行联合的,实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可它们毕竟融合为一体了。
今天,人们时常难以区辨一位论派、人文主义者和无神论者的言论。 统一教会的教义涵括在《上帝的原理》这部书中,据说此书连篇累牍地记载了文氏从上帝那里领受的启示。依照他的说法,上帝为世人设立的计划中包括三个亚当:第一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本应通过其后裔在地上建立天国,可是,他们的罪与堕落阻碍了上帝在尘世的计划;第二亚当即是耶稣基督,他理当找一个完美的配偶成亲,并从罗马帝国的手中夺取政权。然而撒但侵入了他的身体,由于耶稣被杀,上帝的计划又落了空。文氏表示,耶稣不是上帝,他不过是一个能完全领悟上帝旨意的凡夫俗子罢了。文氏公然否认基督肉体的复活和三位一体的教义。 文氏把第三亚当称为复临的主,他将有最圆满的婚姻,建立一个完美的家庭,给人类带来肉体和灵性上的拯救。复临的主将取代耶稣的地位,天下的万邦万民将在他掌管之下联为一体。尽管文氏没有公开宣称他就是复临的主,但他向其门徒灌输的一套说教似乎导致他们产生了这一信念。 统一教会的许多教义显得高深莫测、神秘兮兮。事实上,文氏的门徒们受到唆使去玩弄“天国的编术”,诓骗人不择手段地去牟取奉献金。可是,他们采用的那套伎俩已路人皆知。据统一教会昔日的成员披露,该教会采纳了东方“瓮中捉鳖”的全封闭洗脑方式,时常将他们在马路上花言巧语说动的青年人领到教会里,然后把他们带到教徒集体居住的地方,长时间不让他们睡觉,对他们轮番说教,直至他们丧失知觉。这些青年人接受教会的教义并非出于自觉自愿,而是由于受到洗脑的缘故。他们一经洗脑后,便被派遣上街头去为统一教会募款。据说,这些青年教徒每天只得到很少的食物,居住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他们被剥夺了同外界的交往,他们甚至无暇去思考被灌输的谎言。
统一教会在经济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这使得他们能将大量金钱投入传教的项目中。该教会在进韩拥有药品公司和其它公司,在美国已收购了包括外交家国家银行、纽约人旅馆和《华盛顿时代报》等数家公司。 克利须那派同大多印度教教派一样,认为我们是整个宇宙意识的一部分,故又是神灵的组成部分;克利须那派也相信化身的学说。然而,克利须那派的教义却认为,克利须那与犹太教的神、基督教的神和伊斯兰教的真主同是一位上帝。其它宗教只是尚未意识到上帝的真名叫克利须那。人必须通过克利须那才能得救。鉴于克利须那与他的名同是一回事,口里吟颂他的名就是在体验他、感受他和向他献祭。 普拉布巴巴的追随者们遂每天在印度教的诸神灵面前吟颂和跳舞,他们实行由普拉布巴巴所制定的灵修崇拜的64个事项。他们穿着特别的藏红花礼服,男人们头上剃得精光,只留一根小辫子。克利须那派的教派都是素食者,他们十分看重食物,因为在其心目中,每顿饭都是与克利须那神灵相交的渠道。 克利须那派的教徒频繁出现在机场和其它公众场所,向行人乞讨或卖书、卖花,他们是最近25年来移居美国的许多印度教教派团体之一。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印度教教派的策源地——印度——仍处于可怖的贫穷之中。印度因着人口过多、政府官中管理失误、百姓没有文化且罹受饥饿与患难,而面临一发不可收拾的种种问题。怪就怪在这些给印度人民带来无军灾难的宗教竟然出口到美国。在以往的几个世纪中,美国人民在基督教至大至深的影响下经历了繁荣和兴盛。
·他们自身终将能成为神 这些异端团体在“探索和悟见”、“心灵感应的搜寻”、“超验的冥思默想”和“瑜加”等名义下走火入魔地步入歧途,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与某种伟大的“上帝意识”或属灵的力量产生沟通,而是受到了撒但和恶鬼邪灵的诱惑与捆绑。 所谓“心灵感应”在希腊原文中的确切翻译应当是属血气的“魂”或“魂的表象”。上述种种宗教的探索和修炼只涉及到了人的属血气的一面。但是,当人们触及到真正的上帝时,他们惟独只能靠着人的灵,因为上帝不是藉着人的魂,而是藉着人的灵与他们相交。 使徒保罗在他写给哥林多教会信徒的信中说,属血气的人不能明白圣灵的事,认为这是荒唐和愚蠢的。22思想意念的控制、埃德加·凯斯的说教和新世纪运动与属血气的人一拍即合,因为它们不要求人悔改和重生。大多数上述异端派别都持有这样的观念,即人是神灵的一部分,若是人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他就能驾驭世上纷繁变幻的事件。人甚至可以操纵神灵,因为他就是神灵,是宇宙意识的构成部分。随着他向新意层出不穷的天启不断敞开自己,他的知识和悟见将上到愈来愈高的层面,达到支配自己、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人的地步。 我们必须记住的是,属血气的层面乃是恶鬼邪灵呼风唤雨、猖獗横行的信域。这些鬼魅魍魉也能够时常进入人的魂或“心灵感应”的范畴。所以,那些凡与死者和“另一世界”有着神交的人,并非触及了宇宙的意识,而是落入了鬼魔的圈套。恶鬼邪灵在印度教、其它东方宗教和支配灵媒与思想意念的说教之背后兴风作浪、蠢蠢欲动。由于人们力图借助自己知识的能力去操纵别人,他们是在拱手把自己交在恶魔的权势之下。他们并不寻求一位救主,也不求上帝的饶恕。相反,他们迫不及待地追寻人的权力,肆无忌惮地扩张人的心灵感应力,因而致使了人的堕落。凡长期相信这些教义的人只会越陷越深,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与鬼魔相交,甚至被恶鬼邪灵附身。 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去增进或提高自己的心灵感应力,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属于上帝的。上帝藉着圣经赐给了世人所需的智慧,他也将藉着圣灵,赐予他们过一个蒙神喜悦的生活所需的力量。上述异端无节制地寻觅关于未来的知识、追求支配人民的权势和自我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趋向。仅仅涉入这一活动本身就够糟糕的了!我已听说卷入这些异端活动的人在夜间觉得自己腾云驾雾、飘浮在空中时,映入眼帘的尽是些叫人毛骨悚然的可怖面孔。所有这些都是他们与鬼魔相交产生出的迹象和标记。
我在这里所倡导的合一并非是以教会的纯洁性为代价,也不是要牺牲教义的真理。我们绝不能为了取得表面上的合一而撇弃圣经,或接受别人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教义。我们必须致力于实现这么一种合一;即凡真心爱主的人能彼此相爱、合作同工。尽管他们会在技术性或枝节性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但他们能本着合一的精神求同存异,共赴主的大业。若是教会能做到这一步,就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根据《创世纪》一书的记载,当各方各族的人在地上建造巴别塔时,上帝见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并齐心协力做同一件事,就感慨地说,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25如果教会取得了合一,她就能顺利地去改变世上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使世界变成一个供人安居乐业的美好的地方。遗憾的是,我们并未实现合一。我们彼此分门别类与不和……,我们相互嫉妒……,我们你死我活地较量与争斗……,我们相互怀疑和不信任。这里所说的“我们”不是指非基督徒,而是指信主的人,是指已经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倘若人们真正追随圣灵的脚踪,就必能达到合一,因为圣灵会赐给他们合而为一的灵。 当人的私心杂念作怪时,合一便开始解体。为了实现在主里的合一,我们必须做到互相尊重,共同向着耶稣彻底交托。只要我们都希望上帝的旨意能得以实现,我们就能真正迈进合一的门槛。 实际上,人们应当去读一读《以赛亚书》58章,看看圣经对守安息日是如何评价的。我们理当把每周中的一天奉献给上主,不再思考自己的事情,中止办公或涉入俗世的娱乐活动,休息和默想上帝。上主在《以赛亚书》58章里指出,若是我们尊重这圣日,我们将在赐给先祖宗雅各的土地上荣享安乐,在天地之间处处受到爱戴和尊重。这是上帝发出的一个极其美好的许诺。 我在自己的人生中发现,每周休息一天,对我来讲就是星期天,是一件颇为可喜的事。在这一天,我不看电视,也不去看中四处转悠。我寻求上主,祷告、查经、对主说心里话并通过休息恢复精力。每周安排一天作为你的安息日将给你的人生带来焕然一新的巨大变化。 基督徒在星期天而非星期六礼拜的原因就在于,星期天是耶稣复活的日子,主耶稣在这天从坟墓里复活,所以教会庆祝这个日子。早期的犹太教教徒把安息日设在星期六那天,然而,严格恪守安息日的犹太教教徒从星期五日落时就开始守安息,直至星期六日落时为止。坦率地讲,我并不认为基督徒必须保留犹太教的传统,才能讨上帝的欢喜。耶稣已经成全了所有的律法,从而使凡追随他的人不再生活在律法之下,而是生活在恩典之中。28 对此的一番思考使我构想出一个理想的税收制度,假如每个人的十分之一收入能用于宗教的教育和对上帝的敬拜,全体国民就能受到上帝的话的熏陶和教导;另外的十分之一收入可以进入社会福利、公路、港口、各种社会项目、老人救济金和任何其它社会需求;再有百分之五左右的税收可以用在个人的度假上,这些度假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放纵情欲或追求个人的享受,而是为了让人们能休养生机,敬拜上帝,品尝与上帝在的喜乐,感谢上帝为我们所作的一切。人们在度假期间可以去一些舒适惬意、赏心悦目的地方,吃上好的食物。他们能在这些地方休息放松、颂赞上帝和体验主与他们的同在。 这个计划需要有25%的国民收入。我相信,若是我们将第一个十分之一的奉投入宗教教育,我们在社会福利方面的需求将会急剧减少,因为人们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感会大幅度提高,他们会开始照料家中的老人和病人,从而使政府的负担得到减轻。 在制定奉献的计划一事上,基督徒应当至少保障其收入的十分之一这个奉基数。既然我们是属于上主的,我们的财产也是一样。我们的奉献理当听凭上帝在我们生活中的带领,我们中一些人可能奉献其收入的25%,另一些人或许50%,再一些人可能用10%的收入维持生活,将剩余的90%全部都奉献给上主。 正如上主百般祝福了我们,我们也当向他作出奉献的回报。我们应当在自己的思想观念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即把预计收入的十分之一,当作已得的收入,考虑在什一奉献的范畴之列。 上帝特地向以色列民族启示出了他的本性、律法和历史,赐予他们圣经。世上的各个民族都因以色列人而蒙福。 迄今为止,以以列民族对天下万邦万民带来的最大祝福是迎来了弥赛亚的降生,弥赛亚为了救赎人类的罪而献身,从而恢复了人因着原初的堕落而失去的与上帝之间的团契关系。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亚伯拉罕的子孙们受到了上主的庇护,他们被分别为圣,受到上主的道的熏陶和教导。待到圣经里所说的“日期满足的时候”,上帝差遣了拿撒勒人耶稣,即弥赛亚或“受膏者”基督来到犹太人当中。32关于他的降生、死亡和复活的信息给世界上的所有民族带来了救恩的福气。 如今的以色列民族在上帝的眼中仍然是宝贵的,旧约应许道,以色列民族在末世的日子将恢复其昔日的荣耀。33这一预言在1948年得到了实现。纵然以色列因其百姓的不信,国家遭到毁灭,人民被四处放逐在异国他乡,上帝预言说,在世界的末日到来之前,他将重建以色列。当人类历史达到终末的顶峰时,以色列将转向上帝,以色列民族将再次成为上帝向人类启示的中心。34上帝的律法将从耶路撒冷传出,列国的人将前往耶路撒冷学习主的律法。35到了那一时日,亚伯拉罕的子孙和因信耶稣基督而成为亚伯拉罕属灵的儿女的人,都将被举高。末后的日子来临时,犹太人和基督徒将同享那奇妙无比的荣耀。36 耶稣在世时,以色列民族从总体上说并未接受耶稣基督。使徒保罗说,甚至于他们的不信对世界上其它诸民族也成了一个祝福的管道,因为他们暂时脱离了上主的拯救,而由外邦人取代了他们的地位。犹太人拒不信耶稣时,我们却被赐予了一个信的机会。一旦犹太人转而相信耶稣时,就如同是从死亡中复活一般。37一些人认为,耶稣基督再临时的一个明确迹象是,犹太人将得到重建与恢复,他们将彻底领悟上帝藉着基督的完善启示。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