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教会如何引人入性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面对的性问题有何分别?一位前线性教育工作者说,经验告之,分别不大,他们最大的分别是前者有更大的犯罪感、更会假装。

  要抗衡现代社会放任和扭曲的性文化,教会已不可独善其身,而必须正面处理,发展自己一套的性教育。但这套性教育必须从说教、否定的传统模式革新,变得“埋身”、切合需要,让信徒敢于回到教会,坦然面对和交托自己的软弱。

  今期访问的人士和教会都勇于尝试、摸索,以不同的形式和层面在教会圈子里推行性教育,给教会不可多得的借镜。

讲坛谈性 创出新形象

  青少年爱滋教育中心总监程翠云,一直致力在教学界推行性教育,透过报章专栏、网上直播节目、话剧活动,讨论性问题。她的原则是,利用传授性知识的过程,澄清谬误,从而带出正确的性态度。

  虽然,她信主多年,在教会谈“性”却不多,一般都是散件式往团契小组,分享自己的前线经验,受众是一小撮人。

  不过,去年两次的聚会,却令她踏上了新的里程碑。事缘,她先后获邀请,参加数间堂会合办的青年特别聚会及建道神学院的专题讲座,受众比前扩阔了,而探讨的焦点都是现代年青人的性困扰。

  她说,准传道人在受训时已有装备态度,这意味着教会不单承认需要,更愿意付诸行动,面对处理,而最强的信息就是原来“教会里也可以讲性问题”。

  其中一个聚会是去年由筲箕湾浸信会、真理敬拜中心及五旬节圣洁会主办的青年聚会“性与爱”,共有二百人参加。聚会终结时,大会邀请在座有性软弱的便出来交托祷告,结果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站了出来。

  有份筹办聚会的筲浸传道何伟廉坦言,与会者参加后,知道何谓正确的性态度,但能否付诸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然而,“那次活动却明显突破了教会讲坛的形象──开放讨论性问题。”

  他解释,教会过去也曾举办类似的青年活动,但比较含蓄,程翠云那次却深入剖析、具体平白地论及教会的性问题现象,例如口交等。何伟廉坦言“我就不识讲了”。

  对在性教育工作艰苦多年的程翠云来说,这已经足够。她红着眼说:“做性教育工作的基督徒很孤单。”

  她指出,这刻教会最重要是让年青人知道,他们遇到性困扰,是可以带回教会分享、寻求,而不是一味的指摘、惩罚。“陷于性困扰的人,害怕祷告,但教会是最能与人祷告的地方。”

网站谈性 开了一片天

  香港宣教会恩盘堂两年前在教会网站开拓了一个“性与信仰的园地”,设有读者来信的服务,亦会刊载教牧部分的回应文章,例如《色情真的是祸害吗?》、《自慰算是淫念吗?》、《表哥同表妹相恋》……教牧与信徒的对话场间渐渐在网际的天空开放,来信源源不绝,有查问圣经的观点,或是有血有肉的性挣扎求助。

  访问当日,他们便刚收到一封身处在泰国的分子生物学家的远邮,查询同性恋问题;另外早前一封问及未婚夫要求自渎是否犯罪等等。

  来信者可以是匿名,但也可留下联络方法,以协助跟进。恩盘堂主任牧师林荣树表示:“这也可说是信徒求救的场地。”

  大学时期修读传理的林荣树牧师补充,网上园地有助性教育普及化,例如一些辅导治疗的技巧,便可透过文章带给更多的人。

  不过,他强调,网上园地有其限制,“简单的对答始终比较肤浅……在网上只可教人入水,却不可教人游水。”

问题向度 拓出一条路

  林牧师对性教育自有一套精辟的看法。他认为,现时社会的性教育,在传媒简化扭曲的传讯下,变得非常狭窄,只可说是性行为教育;而教会过去却侧重道德教育,只在理念层面处理是非问题,欠缺人观的整全性。

  他解释,圣经的性观,不限于性行为的教导,而是系于整全的人观;所以,教会的教育事工应该包含性教育,但性教育应从道德(moralizing)、辅导(counseling)及问题向度(problem-solving)这三方面处理。

  “许多信徒都知道是与非,但只是理性上知道,却欠缺技巧,不知道怎样做或不做,在现实环境里不断挣扎。”他举例,曾有一位信徒每见到女性穿着三点色泳衣,生理即有反应,下体分泌,俗称“流?”,他的性欲源自官能刺激,只说他要改是没用的,乃应针对问题的根源,让他接受适当的治疗(re-educating)。

  他认为,教会必须从心理、辅导、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信徒解决困扰。“教会更多的moralizing,只会引致更多的罪疚,我们是需要头脑、行为及感觉并重的教育。”

  为了配合这套理念,林牧师透过个人化的辅导工作、在主日学课程渗透辅导的元素、讲坛上的性观教导、小组间的支持勉励等,盼望能发展教会自成一格的性教育。

  不过,教牧人员大都未受过如此广而深的辅导训练,这对他们是否一项艰巨的差使?“这对教会是很困难的,但看到了方向,便尽力去做,这才会有出路。”

导师训练 踏上漫长路

  程翠云认为,要发展性教育,必须在教会里建立导师训练系统(trainthetrainers)。再扩大一层范围说,神学院便充当教会性教育导师训练的角色。

  家庭基建出版及教育总监徐惠仪,刚刚在中国神学研究院延伸课程妇女神学,负责教授性教育的部分,一共六堂,学生主要是妇女。据中神家庭妇女神学训练课程统筹张梁笑媚说,这是课程的新增部分,初步反应不错。

  徐惠仪指出,课程包括教授基督徒在性方面的价值观、知识技巧,也有实践,而实践部分也是最高难度的,因为许多父母都不懂如何性教育,经常弄致笑话连篇、尴尬非常,实践目的就是要打破他们的心理障碍。

  她认为,性教育是从父母开始的,这不可假手于人,必须由父母亲身传授给子女。她从经验发现,讲述圣经的性观并不困难,甚至十分容易,反而问题多出现于父母的表达技巧,以及能否掌握开口说性的时机。

  对于坊间也有许多的性教育资源,教会是否还要多此一举,设计性教育?徐惠仪强调,最大的分别在于价值观,坊间的性教育,目的往往是预防爱滋病、婚前怀孕、性滥交等负面问题,并非如基督教性观般从整全人格及相爱委身出发。

  但她无奈表示,教会一向重于圣经及伦理教导,只会酌量提及“性”教育;如教会能建立培训系统,推动身为父母的会友进行性教育,最适合不过,只是现有的性教育基督徒导师不足,教会很难找到适合的导师教授,推行性教育还有一段漫长的路。

  程翠云说,社会上兼备基督教价值观及性知识的人不多,教会不妨举办综合讲座,邀请不同背景的人士对谈,便可确保圣经教导、知识与技巧并重。

『恩友之光』整理制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