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佛教比较

人生观

作者简介- 神佛观- 罪恶观- 救赎观- 来世观- 鬼魔观- 地狱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仪礼观- 圣职观- 经典观- 节日观-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一个人的人生观常受他所信宗教的影响。因此,基督徒与佛教徒在人生观中显得颇为不同。在本论第二、三、四篇中,已论及两教各种人生问题。在本篇中,为了较有系统地作一总括起见,若干或稍会重复,亦所难免。

基督教的人生观

一、人的起源:人类最初的祖先亚当与夏娃,由上帝在造天地万物时最后一天造成。人被造时与其它动植物被造大有分别。上帝造万物,只是用说话的方法,要有什么,便有了什么。但在造人时,却是根据自己的形像,并将祂的灵气吹入人的鼻孔中才造成的(创一26、二7)。上帝的形像是指祂最高最完善的德性,非指外表形像。人接受了上帝的灵气,是指人从上帝秉赋了生命,并开始与上帝直接发生灵性的交通的关系。

因此,人在世界万物中,显得最高等及最尊贵。人有理性,也有良心。人能揣摩思想各种复杂问题,如宗教、哲学、伦理、道德以及如何改善衣食住行等实际生活。人又能欣赏各种古曲文物、音乐艺术,因人是万物之灵,与动物全然不同之故。动物只会本能地觅食疗饥,与别的动物争斗,毫无文化生活可言,人既由上帝所造,故人类应互相尊敬相爱,彼此帮助,过和睦生活 至于虐待他人,集中营制度以及蓄奴养婢等有违人道之事,都为基督教所不许。

二 、人的命运:人类祖先未犯罪前,在伊甸园中曾过着纯洁、快乐、无罪的生活。但自从他们违背上帝,被赶出乐园以后,原罪便进入世界。于是,整个人类的命运,便都伏在罪恶与死亡之下了(罗五14-15)。人有时也许会偶有「快乐」,但均是世俗表面之乐,其根本罪恶问题,并未解决。因此,当尚在世界活着时,已与上帝断绝灵交,成了「灵死」,以后有一天肉体一定要死去,成为「身死」,当耶稣再次来世,人类都要接受审判,凡未称义得救者最后都要轮到「永死」的悲惨命运。

至于基督徒,他的一生命运都在上帝的引领与安排之下。但并非都能保证个个前途光明,一帆风顺。因如能「担保」,那末基督教便与那些主张「有求必应」专拜泥塑木雕偶像的宗教无所分别了。上帝为了加增信徒信心,使他更能坚固不移,有时且常会使基督徒遭受某种有限度的困苦与艰难。例如旧约中的约伯便知道这点,他虽在大痛苦中仍旧说:「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廿三10)再如新约的雅各也规劝人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耐…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基督徒在世时,因有耶稣同在,信心坚强,仰望主恩,所以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始终心中平安喜乐,决无沮丧懊恼失望现象,耶稣对门徒说:「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十六24)保罗也劝勉信徒说:「在指望王要喜乐。」(罗十二12)又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4)

三、人的救赎:救赎是指拯救人的灵魂而言。一般宗教及世人的拯救方法,大致不外三种:1、攻克己身的苦行法,如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等。2、求神悦纳的「献祭法」,如印度教、犹太教,以及我国一般民间宗教信仰。3、画符念咒的「符咒法」,如道教、佛教中的某些宗派,如密宗以及各地未开化土人的原始信仰。

但基督教不用以上的方法,却有其独特的救赎之道。两千年前,那稣从天而降,道成肉身,用言教启迪人心,以自我牺牲,死于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人类大功。人只要一面确信自己是罪人,实在无法自救,真诚悔改;一面虔信耶稣是上帝道成肉身,他的死与他的流血,确能赦免我罪。人如有这种信心与行动,便能得到救赎,还我清白无瑕,此即原罪蒙赦。在人的救赎一事上,除耶稣能救人外,任何人及任何思想都不能插手帮助什么。因此,基督教中没有人为的超荐,或替死人代求代祷等协助死者早入天堂的事情,关于人如何信教等详情,请阅本书第九篇「礼仪观」。

四、人在世界的地位:上帝造好人类祖先后,便吩咐人类管理这个世界,使万物伏在人的脚下。「又对他们说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创一28)新约希伯来书说:「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赐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叫万物都伏在他的脚下。」(二7)但人终因犯罪结果,已失去了这种荣耀;唯有信耶稣者,因耶稣的代赎救恩,才恢复这种人是万物之首的崇高地位。例如今天世界各地仍有不少人视上帝所之物为神明,见了水牛、狐狸、大树、怪石及自然界诸现象,如雷、雨、日、月等,莫不虔诚不拜,以为无上神祗。人岂非反而伏于万物之下?但基督徒因清楚明白世界万物不过是上帝所造,毫无神秘可言。因此,不单不拜它们,反要使用万物。衣食住行,可说都是取于万物。如食用猪、牛肉以养身体,用皮制衣御寒,用木头造屋等等。

五、人与别人的关系:基督徒根据圣经,相信现今全世界人类是由一个家系而来,即由始祖亚当、夏娃而出。但如再严格讲,人类是从亚当后裔挪亚的三子,闪、含、雅弗而来。亚洲人是闪的子孙,欧洲人是雅弗的子孙,非洲人是含的子孙。圣经说:「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十七26)

原则上,基督教次为世界是一个大家庭,上帝是天父,我们都是祂的儿女,因此人人应该彼此相爱,互相尊敬。基督教更以为服事别人南一种爱人的表现。耶稣曾说:「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因此,基督徒的整个生活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世界上的慈善福利事业,做得最多的便是基督教。

基督徒虽称呼同样信耶稣的人为兄弟姐妹,但那不过是教会中一种独有的「称呼」,并非说信耶稣的人才是弟兄姐妹,不信者则把他们视作仇敌。不管人信或不信,他们都为上帝所造,基督都爱他们。因为耶稣教导人说:「因为祂(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太五46)

基督徒在家庭中,也是孝敬父母、亲爱妻子、扶养儿女、有正当职业、做良好国民、爱社会、爱国家,规规矩矩在世做人,耀上帝,帮助别人,直到离世去天家为止。基督徒相信家庭中每一成员,都是上帝所安排的,父母是上帝在世界的代理者。为教养儿女,妻子或丈夫都是上帝所选的忠实配偶,儿女则是上帝所赐的。一家人都是互相尊敬,相爱相亲,融融洽洽,过那是快乐光明喜乐的基督化家庭生活(弗六1-4,五22-33;箴一8;诗一二七3)

六、人生的目的:基督徒活在世上的目的,不只是劳苦工作,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便算了事。基督徒因仍旧是人,当然要过正常的人生生活。但除此外,尚有一个人生最大目的等着去做,即是想法子把耶稣的救人福音,再去传给那些尚未信主的人,使他们有一日也能归入基督救恩之内,同享永生福乐。

在地上推展天国,领人归主,是每个基督徒必须应尽的责任。耶稣要门徒多结果子,荣耀上帝,结果子便是领人归主(参约十五1-16)。使徒保罗为了要引领他自己国家的犹太人同胞归主,大发热心,时常时伤痛,甚至说,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也都愿意(参罗九1-13)

基督徒既有这种神圣目标,因此他人生观变得十分积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梯山航海,赴汤蹈火亦所不惜。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特别表现在深入蛮荒边疆不毛之地宣教的基督徒们,我国早年基督徒亦曾深入塞外边疆地区广传福音,建立教会。时至今日,在世界每一角落,基督徒仍继续地默默做着个人布道工作。

基督徒在世上时,因有人生最大目的亟待实现,所以天天依靠耶稣,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从不灰心后退,非达目的而不停止。基督徒因有救人离罪的最高神圣目标,所以无形中,对世界的名利追求也显得淡而乏味,只要生活过得去便足够了。因此,基督徒很少会犯罪,以及自杀的,他们实在也为国家治安机关省了许多麻烦。

佛教的人生观

一、人的起源:有两种说法。1、据佛经说,世界最初人类是由色界第二静虑处(第二禅天)的第三天光音天下凡而来。据说,当世界成劫初时,光音天中已有众生福报满尽,被迫不断下降,最后来到这个世界做人,成为人类最初的祖先,详见阿含第十四梵动经,第二十二本缘品,起世经第九本缘品等处。我国佛教徒对这印度古代神话似乎十分相信,例如印顺法师说:「这一个世界的人类,传说是从光音天下来……古代蒙昧的原始社会,一切是平等的,与佛经所说的最初人间恰好相合……。﹂(佛法概论九一页)如果人类真是如此而来,那末,佛教的五蕴人间说与轮回说都该推翻了。其实,从光音天来人的神话,与日本人曾自夸其祖先由天而来一样,都无非是一个民族想自抬身价,把自己说成是「天神」子孙的狂妄者罢了。

2、大乘佛教以为万物均由因缘生,无实读、无本质、无自我,都不过是若干「因」借着若干「缘」而生成的结果罢了,至于人,亦不过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成而已,蕴是「集合」之意。色蕴 Rupa,人的物质部份,受蕴 Vedana,人的感觉作用,想蕴 Sanna,人的知觉作用,行霭 Sankhara,人的思维作用。识蕴 Vijnana,人的个别作用,人心理活动的统一状态。识的意义甚多,佛教中有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等的说法(详情请阅佛教学研究一○六页)第一色蕴是人的物质部份,后四蕴是人的精神作用。人的整个组合就是如此,都是因缘假和合而成罢了。

至于人的生命究竟从何而来?佛教甚难答复,只能笼统地说是由六道轮回而来,心悟法师说:「我对于自己的生命究竟从何处而来到人间,尚且一无所知,更何况是他人的生命?」(佛教人生观)

二、人的命运:人生是苦,自诞生以至死去,都在苦的波浪中翻腾。人生少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等八苦。中阿含经第七:「云何苦圣谛,生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苦的根源是「无明」。如能好好修行,除去无明,便不再轮回,而在涅盘中安寂了。佛教又信「业」Karma,现今人生一切之好坏苦乐以至贫富等差异,都不外是前生业力所致。心悟法师说:「现实人生之果报,走出业感所感召的,至于苦乐与祸福,乃是由于过去业行善恶所招致。」(见同书)

佛教也许为了安慰人心,说人生不单是苦,但也有好处,是指人有智能能追求佛法而言。佛教以为生为「人」,实在不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梵纲经序)「人生难得,如优昙花。」(涅盘经二十三)又说人生有难,「正法难听……人身难得……。」(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三三论品)其中「人生难得」一句,佛教徒最喜讲说,以为在人间道做人是最难得不过的了。佛教一面高唱人身难得,人最有价值;一面却又主张人不过由五蕴因缘假和合,无「自我」,无本体,是「无常」,甚至说成是由猪羊狗马等畜生所变,岂菲显得相互矛盾?如人只不过与别的众生一样,由因缘所集成,那还有甚么价值与尊贵可言呢?

三、人的救赎:有两种信仰,1、人只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不断地念他的名号,并加上若于修行,死后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享福快乐。这种信仰大约起自纪元前后,并在我国发达,最后成了一个宗派,叫做「净土宗」。依靠阿弥陀佛得救的思想,也叫做「他力信仰」,日本人信的也很多。

2、人必须要好好修行,勤修三十七道品,及其它种种方法,人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苦修,才能开悟,绝对不能依靠外来的任何神佛人等的助力。这种思想也就是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们的主张。在我国,从前的禅宗行者最能代表这种信仰,因属自力解脱,所以称作「自力信仰」。在我国自明朝后,由于各种原因,已变成「禅净双修」,禅宗也好,净土宗也好,不少佛教徒都认为是一样,成了无所谓。所以,现今的中国佛教界似已不分他力自力,变成了一个「混合宗」(真正坚持自宗信仰者除外)。凡不属净土宗的其它宗者,除密宗外,都能划入这个自力信仰之内。所诪密宗,在日本称为真言宗,信大日如来,注重咒语,与其它宗派又是不同。西藏佛教属于密宗范围,但与真言宗又不一样。

四、人在世界的地位:从六道轮回思想看来,人在这个世界是苦乐参半,既不好亦不坏,总比主在饿鬼、畜生、地狱等道受苦来得好些。因此,佛教要说「人生难得」,因为做了人后,才能有机会听佛法而开悟。据说畜生要先变成人,然后才能听佛法。佛教又说世界一切万物都有佛性(Buddhata),都是未来的佛,不单万物平等,人人也都一律平等,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大般涅盘经第二十七师子吼品)。

如真是如此,那么人与万物便成一体,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便要大打折扣了,既然连猫狗虫蚁等都有佛性,那么人有佛性有何希奇呢?不单不希奇,反而有损人的威严,因把人与人以下的万物看为一体之故。其实,说穿了,这个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思想,不过是从印度原有的泛神论信仰发展而来。再者,所谓人人一律平等,也不过是当年释迦牟尼在印度传道时为了争取更多信徒,高唱打倒四姓阶级制度而来。但以后逐渐推演结果,所谓佛性平等,也发展到人以外的动物、植物,一切山川草木国土身上去了,以为它们也都能成佛。再进一步更以为滚滚流水便是佛的说法,峨峨山岳即是佛身显现。佛即万物,万物即佛了。日本的宗教学权威加藤玄智博士称这种佛教信仰为「万有神教」。

五、人与人的关系:1、对别人佛教从轮回观点出发,以为自己的前生以及各生中,部曾有父母,而他们在今世也都在人间道做了人。因此,凡此世界的任何男子即是我父,女子即是我母。梵网戒经卷下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如根据最后一句,那末,一切牛羊、一切鬼怪、一切飞禽、一切虫蚁,以至一切万物都成了佛教徒的父母了,因它们都是人道轮回中的众生。佛经虽如此说,也有佛教徒使用这些话批评别的宗教,尤其对基督教,说什么基督教只知爱信耶稣的人而不爱别的众生,但佛教却不是如此。佛教这种说法实在要不得,我们从未听说或看到有那一位佛教徒真心口喊相认一切陌生男子为父,一切陌生女子为母的。「一切」,当然也包括全世界的各色人种在内。

2、对自己家属我国一般佛教徒从推演轮回思想结果,竟以为自己家庭中的每一成员,不是前来讨债索冤,便是前来还债报恩。无论父母、夫妇、子女、兄弟、姊妹,都是由于前生各种业力关系,而再投生在这个家庭中,以求重新互相解决前世的信冤,有的报冤,有的报德,有的收债,有的还债……。」(当代佛教演讲集中「妇女学佛应有的态度」一文)大致来说,凡对方对自己友善和好,顺服听命,被想成还债报恩;凡对方对自己凶恶残酷,倾家荡产,犯罪作恶等等,则属于前来讨债索冤。佛教徒就是用这种眼光来看家中的每一个人,如一个家庭的成员真是如此,岂非多么悲惨可怜?还有何快乐可言呢?因为大家的感情与生活都建立在利害关系上面罢了。我们很少听佛教徒说,家庭中父母以外的人,如夫妇、兄姐……,也都是自己的父母,照轮回道理及佛终来说他们也在一切众生之内,也应是佛教徒自己的父母才对,

六、人生的目的:一个真正热心的僧、尼或白衣信徒,他的人生目的,不单自己努力修道,希望有一天能得解脱。也热望未信者也能相信佛教。因此,便努力向人传扬佛教。这点,在各宗教间并无分别。

但佛教徒也许需要多注重种种修行工夫,因比,不知不觉地,他的人生最大目的便落在自己的苦修与期望开悟这方面去了,换言之,别人如何,我不管他,只要自己多多修行,早日解脱,便是达到我的人生目的了。大乘传教徒常批评小乘佛教徒,只顾自救,但在中国大乘佛教徒所表现的,也并不优于小乘多少。从前,在我国大陆各地,许多佛教丛林寺院,都建于高山森林之间,与社会人民隔离,度其与世无涉的自力自养自修的消极解脱生活。既已远离社会,所以他们对社会既不行恶,也不行善,不发生任何作用。

佛教的修行工夫多而且繁,如想真正做到,只有夜以继日行之,这样,仍尚难达到所要求的最高标准。试想,为自己的修行,解脱目的已够辛劳,那有多余时间去完成其它的人生目标呢?甚至号称他力的净土宗信徒,也必须日日夜夜努力念佛,方能达到所定修行的标准若干,试想那有其它时间再做别的事?今日我国佛教僧尼及信徒,在传教一事上似远逊于古时信徒,现在大家终日或念经拜忏,或营商做事,为解决衣食等生活问题而忙碌不堪,那有多余时间与心情再去做个人布道,达成所谓佛教救人的人生目的呢?要言之,佛教的人生最根本目的,是要自己努力勇猛苦苦修行,有一天能救自己脱离轮回苦海,以达所谓涅盘境界。

作者简介- 神佛观- 罪恶观- 救赎观- 来世观- 鬼魔观- 地狱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仪礼观- 圣职观- 经典观- 节日观-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